上饶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座位号
高二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75分学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稳态祸示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生命活动及其功能调节的基础:适稳态是指人体可适应外环境的
持改变而建立新稳态以维持健康,强调机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人.适稳态调节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神经一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C.人在运动过程中体温略有升高,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D,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不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
2.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无机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
肝刷、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Λ.血氣饱和度正常可以保障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对内环境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B.内环境中肝酶含量超标可以作为判断肝细胞异常的依据
C.新冠帅炎患者肺部的血浆蛋白外渗会导致肺水肿现象
D.组织液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基本相同
3.骑行共享单车(自行车)是一种低碳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
锻炼身体,下列关于共享单车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骑行过程中,调节呼吸作用和心脏活动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
B,骑行过程中,调节水盐平衡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C.骑行过程中,调节躯体运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和大脑皮层等
D,特行过程中,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4,什负地一种泊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又发明了也针灸。它
利川外源性刺激作用丁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激
小鼠后肢“足三卫穴激活迷走补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己知细胞外Ca2+对Na
存在膜屏脐作用,制Na内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表示抑制
迷走神经
足三里
肾上腺
海去甲肾上腺素
Prokr2
肾上腺素
感觉神经元
炎症
A.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迷走神经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从延髓发出的调节内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临床上想者血钙含量偏高,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
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okr2神经元
5、乙酰胆碱(Ac)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其在神经-肌肉间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突
触间隙中Ach含量过高可能会引起心律异常,临床上常使用Ca+通道阻滞类药物治疗该类疾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高二生物试卷
第1贡,共6页上饶市期末质量检测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ADDBC 6-10.ACADB 11-12.C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ABD 14.BD 15.BCD 16.CD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17.(每空2分,共12分)
(1)丙
(2)先增加后减少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种群初始数量(或“迁入率”)无关(前一空不对,本空不给分)
(3)密度
(4)不需要捕捉并标记藏羚,操作更便捷;调查周期短;对藏羚的干扰小等(合理即可,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18.(每空分,共12分)
(1)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写对其中两种即得2分,但写出“胰岛素”或只写对1种得0分)
(2)肝糖原 (3)神经
(4)生长激素 BCD(答全才得分)
(5)若发生苏木杰现象,则在出现低血糖时,由脂肪代谢供能将增加,造成尿中酮体增加
19.(每空2分,共12分)
(1)抗原 (特异性)受体 (2)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
(3)不科学,因为奥司他韦只对含NA的病毒引发的疾病有效,而对非NA依赖型病毒引发的疾病无效。(“不科学”1分,“原因”合理即可,共2分;答了“科学”本空得0分)
(4)及时注射相应的疫苗;加强自我防护,如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等(合理即可,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20.(每空2分,共12分)
(1)微量有机物(只答到“有机物”不给分)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等(答对1点即得分)
(2)光照(8h/d)+赤霉素(“光照”没有标明“8h/d”,不得分)
(3)否 同样光照时间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长度较短,说明该植物自身可以合成赤霉素(合理即可,前一空答“是”,本空得0分)
(4)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和喷洒适量的赤霉素(答全才得分)
21.(每空2分,共12分)
(1)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免疫细胞等(答对2点才得分)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答全才得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答成“神经中枢”或“汗腺”答成“效应器”均不得分)
(3)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合理即可)
(4)实验思路:将家兔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饲喂适量的普通饲料,乙组饲喂添加了适量辣椒素的等量普通饲料,丙组饲喂添加了等量辣椒素和适量的4-叔丁基环己醇的等量普通饲料,一段时间后测定三组家兔的胰岛素含量(分组1分,“不同处理”2分[没体现“等量原则”扣1分],测胰岛素含量1分,共4分;若“不同处理的思路”不对,实验思路4分及预期结果及结论2分均不得分)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胰岛素含量:乙组>丙组=甲组,则说明辣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此作用;若胰岛素含量:乙组>丙组>甲组,则说明辣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且不只通过TRPV1受体发挥此作用(一种情况1分,共2分)
解 析
1.A 解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选必1第10页),B项错误;稳态是相对稳定状态(选必1第9页),体温略有升高不算稳态失调,C项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移居高原后人体血氧处于较高水平是机体适稳态调节的结果,D项错误。
2.D 解析: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选必1第5页);D项错误。
3.D 解析: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D项错误。
4.B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迷走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选必1第18页),B项错误。
5.C 解析:Ach作为神经递质,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C项错误;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6.A 解析: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B项错误;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C项错误;S区受损是不能说话,但是可以发出声音;D项错误。
7.C 解析:生长激素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C项错误。
8.A 解析: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体现了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B项错误;碘﹣129具有放射性,可诱发基因突变,存在致癌风险,也可杀死部分甲状腺细胞,C项错误;胎儿发育会受母亲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出现发育迟缓,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将受到极大影响,胎儿智力低下,患呆小症;D项错误。
9.D 解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调节作用,D项错误。
10.B 解析:见教材选择性必修一P72-73,A、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一种细胞毒性 T 细胞只会攻击一种肿瘤细胞,而不能攻击任意肿瘤细胞;不同个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抗原有区别,不能随意移植,会引起免疫排斥,B项错误。
11.C 解析:当内质网中初始Ca2+水平较低时,根横放时,Ca2+从内质网运输到细胞质基质的速率减慢,生长素从远地侧运输至近地侧的速度减慢,导致近地侧生长素含量比Ca2+水平正常时低,近地侧细胞生长被抑制的程度更小,向地性程度减弱,A项正确;根冠是植物根向地性生长的感受部位(选择性必修一P108),B项正确;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没有出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现象,C项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根的向地性生长需要重力刺激,D项正确。
12.B 解析:图中只反应了种子的大小,没有体现两种动物采食种子的种类是否相同,不能确定两种生物的食物有没有重叠,因此,只由图中信息不能确定必然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项错误。
13.ABD 解析:尿意属于感觉,要传导至大脑皮层才会产生,A项错误;甲、乙同学的排尿过程都受意识支配,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会对脊髓中的低级排尿中枢进行调控,因些都存在分级调节(选必1第35页),B项错误;成年人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也有可能是大脑皮层与脊髓间的神经联系(脊髓与大脑皮层进行联系的上、下行神经束)出现损伤,D项错误。
14.BD 解析:饮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DH分泌减少,使a过程减弱,B项错误;ADH是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选必1第60页),C项错误。
15.BCD 解析:能分泌抗AChR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无识别作用,A项错误。因乙酰胆碱受体受损,造成肌肉无力,所以可推断出对肌肉细胞而言,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B项正确;感染、过度疲劳、精神创伤等因素可能会造成患者免疫功能加强,所以会导致该病加重或复发,C项正确。
16.CD 解析:从侵入定居阶段到竞争平衡阶段,群落变得更加复杂,水平结构也会发生变化,A项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其数量比例仍处在动态变化中,B项错误。
17.解析:
(1)在三地种群中,丙地种群属于增长型,“幼、小”年龄等级个体所占比例最高,“大”年龄等级个体所占比例最低,正常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出生率会大于死亡率,种群数目增加的可能性最大;
(2)由题意可知,R值大于1时出生率>死亡率,R值小于1时出生率<死亡率,所以b-c时段藏羚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
(3)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这样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所以狼的捕食属于影响藏羚种群数量发展的密度制约因素(选必2第16页);
(4)通过航空遥感技术监测藏羚数量变化的过程,不需要重捕也不需要标记藏羚对藏羚的干扰很小,且操作便捷;调查周期短。
18.解析:
(1)能直接或间接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选必1第51页);
(2)当血糖浓度低时,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分泌胰岛素是效应器做出的反应,此过程不包括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所以没有涉及激素调节,只有神经调节;
(4)由图可知,胰岛素和裉黑素在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的变化趋势一致,而生长激素在有黎明现象组(DP+)和无黎明现象组(DP-)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和胰岛素分泌障碍都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因此A、E项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而不是影响其敏感性;
(5)血糖降低时,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减少,机体会消耗更多的脂肪和蛋白质来增加供能,酮体是脂肪分解代谢的产物,所以发生苏木杰现象会造成尿中酮体增加。
19.解析:
(1)流感病毒表面存在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都可以作为抗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2)物质A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会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相关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
(3)依据题意,奥司他韦能特异性抑制NA活性,但并非所有的病毒都含有NA,因些对那些无NA的病毒无效。
(4)凡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阻断传播途径的措施都可。
20.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如赤霉素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等。
(2)与第1、3组形成对照,第2组茎长度较大,那么第2组实验的条件为:光照(8h/d)+赤霉素。
(3)从实验结果来看该植物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因为对比第4组和第5组的茎长度,同样光照时间情况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长度较短,说明该植物体自身的赤霉素合成受阻导致茎长度伸长受阻。
(4)根据本实验结果来看,要想提高芹菜的产量,可以延长光照时间、喷洒一定量的赤霉素。
21.解析:
(1)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其它的神经元,或肌肉细胞、腺体细胞、免疫细胞等。它们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就是突触。
(2)吃辣椒后,有些人面部发红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造成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人在吃辣椒时,排汗增多,这个调节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汗腺。
(3)吃过辣椒的儿童会拒绝辛辣食物,这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4)分析题意,实验目的是验证辣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并探究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作用,因此设计的实验除了验证辣椒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甲、乙组),还要探究辣椒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是否只通过TRPV1发挥作用(甲、乙、丙组)。本实验不适合设计成自身前后对照,因为随时间的变化机体的血糖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胰岛素的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