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导学案: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8 13:2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入门四问
1.识字注音
阐发(  )     七雄并峙(  ) 撰写(  ) 训诂(  )
2.字形辨认
    
3.词语释义
(1)卷帙浩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升堂入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过境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脱颖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著书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后春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和衷共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殊途同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汗牛充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提纲挈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一当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终南捷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hǎn zhì zhuàn ɡǔ zài/zǎi lào/luò
2.卷帙/轶事 对峙/有恃无恐 浮躁/枯燥
3.(1)形容书籍或篇章多而纷繁。卷帙,书籍或篇章。(2)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3)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4)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或比喻优秀人才超出他人拔尖而出。(5)撰写著作,创立学说,泛指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工作。(6)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7)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8)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9)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10)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11)形容书籍多,作品多。(12)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13)一个人可以抵挡十个人。比喻军队以寡敌众,勇敢善战。(14)比喻求取官职或名利的最佳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文章是以怎样的顺序来介绍全书的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2.经、史、子、集是指什么?
3.中国文化经典中包含哪些有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请用图表的形式简要说明。
为什么今天我们仍要阅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文化?
四问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文章按照我们学习的一般认知规律来介绍全书内容: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有哪些;接着介绍这些典籍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产生与传播有什么特点;进而阐明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古典文化作品;最后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整个介绍过程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提纲挈领,为我们学好这册书起到了一个导航作用。
2.提示:经部:主要是指儒家的经典。由《诗》《书》《礼》《易》《春秋》组成的“五经”,很早以前就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就有历史记录。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都属于这一类。司马迁的《史记》为中国正史的开始,以后几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后来,加上《清史稿》,又有“二十五史”的说法。此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子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春秋战国之际,学者辈出,百家争鸣,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每家著书一种,后人因为这些书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所以称为子书。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凡历代作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收录众人作品的称为“总集”。
3.提示:
特点 现代意义
现实性   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民本思想   可给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提供借鉴,有助于我们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
包容性   古代认为,只有和衷共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心同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样的思想与当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开放趋势也是一致的。中国文化经典中对“和”的提倡,可以成为促进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和谐共存局面形成的思想资源
对自然的亲和态度   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这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源泉
其他   对道德修养的倡导、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对艺术审美的探究等
自主探究
提示:今天我们阅读这些经典文化主要是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会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要完成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必须形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这首先是要形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