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老子》五章
1.连线作者
老子(约前600—前500),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又称《道德经》)。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2·1·c·n·j·y
2.整体感知
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天下百姓也复归于“朴”“静”,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还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这可以说是他对当时动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劝告。21·世纪*教育网
老子反对提倡“仁义”和“礼”,说:“故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因为在他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东西,而“礼”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以助人作伪。和“无为”思想相适应,在个人立身处世上,老子也强调柔弱、谦下、自足、不争,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
1.识字注音21世纪教育网
观其徼( ) 为而不恃( ) 受国之垢( )
社稷( ) 远徙( ) 舟舆( )
2.一词多义
21世纪教育网
3.古今异义
(1)道可道,非常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4.词类活用
(1)名可名,非常名( )
(2)无,名天地之始( )
(3)欲以观其妙( )
(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21世纪教育网
5.特殊句式
(1)是以不去(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天下莫柔弱于水( )
(3)莫之能胜( )
答案:
1.jiào shì gòu jì xǐ yú
2.(1)使……安适/安稳/安抚,抚慰/安置、安放/哪里 (2)兵器,军械/士兵,军队/战略 (3)坐车/趁着,凭借/冒着/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4)回复,回归/再,又/重复 (5)未染色的丝/白色的/空,白白地/平素,一向 (6)丑/厌恶,嫉妒/怎么,哪里
(7)容易/改变,变换/交换/轻视
3.(1)不是永恒不变的 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2)抛弃学问 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3)灾祸 不吉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1)名词作动词,叫出 (2)名词作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命名 (3)形容词作名词,微妙之处 (4)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 (5)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
5.(1)宾语前置句 (2)介词结构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老子》第一章前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结合第一章中的其他内容,谈谈你对“道”的理解。
2.《老子》第二章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3.《老子》第八十章中表达了老子怎样的社会理想?
1.《老子》在第十九章中提出了怎样的改造社会的主张?你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2.怎样理解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老子》五章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已成为老子的代表名句。老子的思想也以此作为出发点,因此他的“道”的含义也非常广泛。可以说出的道理,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了,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道”又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的事物又都遵循着“道”的规律。不管多么玄妙的道理,其本质是一样的,从 “道”上来探究更深一层的道理。老子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哲学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提示:这一章的前半部分,着重论述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失去了对立的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老子用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的相互关系说明: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在相反的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这一章的后半部分,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是运用辩证法思想指导社会生活。他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应自然,依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作为,而不主观地强作妄为,以有功自居。他所说的“圣人”,是指有智慧、懂得自然规律、品格高尚的理想人物。有时也指理想的统治者。21cnjy.com
3.提示:这一章,老子提出了复古式的“小国寡民”的构想,表达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按照这种构想,国土小,各种器具、船只车辆乃至兵器装备,都没有必要使用,人们用结绳的方式记事,不会攻心斗智。在这样的寡民小国里,没有强取和暴力,没有狡诈和欺骗,民风淳朴敦厚,生活恬淡安定,即使是望得见邻近的国家,甚至听得到邻国的鸡鸣狗吠之声,人们从出生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如果天下各个小国的人民都过着这样和平宁静的生活,也就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远徙谋生了。21·cn·jy·com
自主探究
1.提示:老子认为要想使社会风气淳厚清正,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必须抛弃聪明智慧、虚仁假义、伪诈贪欲,使人民重新回到单纯朴素、清心寡欲的原始状态,用无为的原则去管理。[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老子的主张显然是片面的。时代要前进,社会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人类的聪明才智总要提高,这是主流。当然,聪明才智在某些人物身上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从自私自利到智慧犯罪,但这绝不是知识、智慧本身的罪过。老子关心并希望社会稳定,希望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有积极作用;但作为给社会开出的药方,却是错误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提示:辩证法思想是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老子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觉察到了对立统一规律,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使用了大量对立、矛盾的概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论述这些概念时,老子无一不是辩证地看待这些矛盾的概念。这说明老子已经看出一切事物中无不包含着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鲜明地显示出对立统一这一永恒的、普遍的法则。这种辩证法思想在当时无人可及,确实是极有价值的。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仍然是以自然为归着点的,因此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子主张损有余而补不足,认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认为这样才能保持事物的平衡,使它们处于“自然”而不变的状态,这样就体现了“道”。又如他主张要立足于委曲、屈枉、低洼、旧破、少取、不贪的柔静低下这一面,以达到保全、伸直、充盈、更新、实得、不迷惑的目的。这些思想主张,都反映和表现出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直观片面性、保守性和不彻底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