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芳试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说明:1.本试卷共6页(试题卷4页,答题卡2页),满分60分,闭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号等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案写在答题卡相
应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为了方便记忆,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的内容
土地、平民、奴隶
周天子
诸侯(亲属、功臣)
眼从命令、纳贡、镇守班土
A.行省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2024年是农历龙年。如表是汉字“龙”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至影界龍龙
A.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
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
3.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衣
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
D.得到广泛使用
4.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思想家所属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庄子
5.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那的行政长官称都守:那下设县,县的长官称
县令或县长。那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指旨在加强
A.地方控制
B.文化交流
C.思想统治
D.经济开发
6.据文献记载,秦代“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程
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统一制度的贡献
B.二世而亡的原因
C.吞并六国的影响
D,社会经济的繁荣
7.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
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A.官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人同有一死,或童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汉武帝与秦始皇在对待哪一
问题上的态度截然不同
A.中央集权
B.儒家思想
C.铸造货币
D.反击匈奴
9.“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柰,
轻田租,十五税一。”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
B,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
C.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D,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10.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
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并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
得益于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11.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根据“麻沸散”“五禽戏”“实施外科手术”等
关键信息可以知道的东汉名医是
A.华佗
B.扇鹄
C.张仲景
D.孙思邈
1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13.下表是三国时期各国部分治理措施,据此可见,其统治者都重视
三国措施
魏
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
发展经济,调整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全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派卫温及船队到达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A.民族关系治理
B.注重区域交流
C.发展国家经济
D.发展海外贸易
14.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
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始通B.北方经济发达
C.南北政权分立
0.民族交速加强
15.《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
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A.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B.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C.内容幸富,综合性强
D.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二、非远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元谋人之齿(化石)。
(1)从材料一图片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从元谋人的牙齿化石中,科
学家已经测量出元谋人距离我们现今大约有多少年?(2分)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D C A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B C D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 (12分)
(1)化石; 170万年。(2分)
(2)河姆渡人、半坡人;(2分)因为他们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 在粮仓里和畜圈里(或他们都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的生产),为定 居生活创造了条件。1分)
(3)墓地陪葬品的差异表明良渚古城出现阶级的分化;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表明出现了强制性的权力系统。(写“建大型广场和高等级建筑”“有 祭祀神灵使用的玉琮、玉壁”也可)(答出两点即可。2分)
(4)文献史料:①;实物史料:②③。(3分)
(5)考古发现、研读史料、走访当事人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17. (10分)
(1)问题:西汉初期,诸侯国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 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1分)
措施: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1分)平 定了七国之乱,收回了诸侯王的军政权力。(1分)汉武帝颁布“推 恩令”(或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将诸侯王封地再次分封给 其子弟作为侯国;(1分)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1分)
共同目的: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
结论:东汉后期,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1分)
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分)
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分)
突出特征:政权分立。(1分)
18. (8分)
方式:变法(或改革)(1分)
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1分)
(2)措施: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 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答出两 点即可。2分)
(3)观点:改革(或变法)促进社会进步(或发展)。(1分)
论述: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分)北魏孝文帝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或推动了 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1 分)。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或变法)促进社会进步(或发展),我们要 坚持改革开放。(1分)
等级 观点 史实 结论
一等(4分) 观点正确,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2分。 有总结提升,1分
二等(3分) 观点正确,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2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1分 有总结提升,1分
三等(2分) 观点正确,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1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1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正确,不赋分。 有总结提升,1分
四等(1-0分) 观点、两个史实、结论四个要点中只有一个正确,1分。四个要点都不正确,不赋分。
(本题为开放题型,答案符合题意,可根据下列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