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8 11:04:08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科知识质量测评
高 中 一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参 考 答 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B.结合“只有一种解释,就
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可知,“下决
心不要群众看”不属于党八股文风的危害,是作者的批评之语。故选 B。
2.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意在肯定《解放日报》
社论的写法”错误,原文为“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
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那就不得了,起码
得有几万字”,可见比较的目的是突出斯大林演说的简短。故选 B。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只要....就”逻辑推理错
误,原文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
第一位的工作”,据此推断不出题干内容。故选 A。
4.【参考答案】①首先指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②接着批判“长
而空”的危害,然后又指出“短而空”也不好,③最后得出结论——文章最重要的是要言之
有物(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指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三者具备才能得
4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参考答案】①走进人民群众,学习并运用他们丰富生动的语言; ②用心揣摩生活中的语
言,③组织好语言,把它们巧妙地真实地连结起来。(一点 2分,3点 6分。)
6.A【解析】并非“小陈一家人的支持”让“我”成为英雄,而是“我在坚持昌潍平原的敌
后斗争中打开了新的局面,表现得非常勇敢、顽强”。
7.C【解析】小说塑造小陈一家的并非“英雄形象”,而是有着大无畏革命精神的“群众形象”。
8.【参考答案】①“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小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都是“我”亲见亲听,
让小陈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战斗中“我”一直劝说小陈“不要放枪”“别打枪”等等,更
加突出了小陈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使其形象更光辉伟大。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9.【参考答案】①本文把人物放在革命的紧要关头、生死关头和矛盾冲突去表现。本文老大
娘和小佳一出场就已处于被捕状态,是为一家人的生存劝导儿子投降,还是为革命牺牲,老
大娘和小佳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展现了无畏的、临死不屈的精神面貌;②《百合花》
则从小处着眼,通过典型的细微末节的精心描写来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品前后三处写了
新被子的花色以及新媳妇对被子的态度,不仅使被子花色的象征意义得以强化,也展示了新
媳妇性格的发展过程,使形象更为丰满,让人回味无穷。③本文善于正面描写惊心动魄的战
斗场面,在惊险的处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敌人把老大娘和小佳绑起来,推到沙丘上;小陈开
1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1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枪打死了几个匪徒;老大娘被敌人在背后放了一枪;弟弟夺下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等等的
场面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的生动、崇高起来。④《百合花》则淡化战争场面,通过别人
的简略转述来告诉读者。如“下来的伤员,只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街上巷战’”,
从人们对战争的反应、态度和行为等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和尊敬,突出人性美、
心灵美。
(评分标准:本答案①②点为一个角度,即是否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③④点为一个角度,
即是否通过正面描写战争场面来刻画人物。两个角度都答到的,可得满分,但必须有观点有
分析。如果只答到一个角度的,且有分析,可酌情在 1-4分区间给分。另:结合文本分析的
人物也可以是小陈或通讯员,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10. AEG(注意: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释】:《礼》,拟人必于其
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
11. B【解释】B项,群,在《师说》中是名词活用为状语的用法,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
意。A项,《唐睢不辱使命》的“请”意为“要求对方实施谋行为”;C项,左右,在《水浒
传》中属于口语,意为横竖,反正。
12.C【解释】魏文侯在交谈中没有提“挑衅性的问题”,赵仓唐对魏文侯的批评也不是“反
击”。
13. 【参考答案】(1)魏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问道:“你的君主身体健康吧 ”
(怵然:吃惊的样子,1 分;变容:脸变严肃,1分;句意 2分。)
(2)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看那衣服,上
衣下裳都是颠倒的。(迎拜,1分;发,打开,1分;句意 2分。)
14. 【参考答案】先是疏远(三年不闻不问),再到关心(询问身体的身高、健康等问题),
接着是高兴欣慰(太子击专心学业),最后是肯定才能并接纳他(太子击能领悟他送衣的用
意,并且恢复他的太子身份。)(疏远 1分;接纳 1分,关心与欣慰答出任意一点 1分。)
[参考译文]
魏文候封太子击到中山国。过了三年,没有派使臣前来。舍人赵仓唐进见太子说:“作为
儿子,三年听不到父亲的信息,不能算是孝顺。作为父亲,三年不过问儿子,不能说是慈爱。
您为何不派人出使大都呢 ”太子说:“我有这个愿望很久了,还没有找到可以出使的人。”仓
唐说:“我愿意举命出使。不知魏文侯有什么嗜好 ”太子说:“父亲嗜好野鸭和北方的猎
犬。”于是就派赵仓唐拴上北方的猎犬,捧着野鸭,去进献给魏文候。赵仓唐到了魏都,上书求
见说:“庶子击的使者,不配像大夫一样朝见,请求在君侯退朝休息时,让我捧上野鸭,敬献
给君侯的厨房,牵来北方的猎犬,敬献给您的内侍。”魏文侯高兴地说:“击敬爱我,知道我爱
吃什么,也知道我喜欢什么。”于是召见仓唐,问道:击一向可好 ”仓康说:“是的,是的!”
2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2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像这样回答了几次,仓唐才说:“君侯已让太子出外并封给他中山国,您刚才还直接称呼他的
名字,这不符合礼制。”文侯感到吃惊并因此变得严肃起来,问道:“你的君主身体健康
吧 “赵仓唐说:“我来的时候,他还亲自到堂上行礼才送出这封书信。”文侯又回头指着左右
的人问他:“你的君主的个头,和他们相比谁更高 ”仓唐回答说:“按照《周礼》,拿人相比
一定要是与他同类的人。我的君主贵为诸侯,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魏文侯便说:“与我
相比,他的个头怎样 ”仓唐回答说:“您赏赐给他的外府的皮衣,他都能穿;赏赐的大丝带
也不用再作修改。”文侯问:“你的君主学习什么 ”仓唐说:“学习《诗经》。”文侯问:“在
《诗经》中喜欢哪些篇章 ”仓唐说:“喜欢《晨风》、《泰离》。”魏文侯就自己通读《晨风》
中的句子:“鴪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文侯又问:“你
的君主认为我忘了他吗 ”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魏文侯又诵读《黍
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
悠苍天,此何人哉 ”文侯问:“你的君主怨恨我吗 "仓唐说“不敢。只不过时常思念您罢了。”
魏文侯就让赵仓唐带上自己赏赐给太子的一套衣服,并命令赵仓唐必须在鸡鸣时到达中山
国。太子迎接,跪拜接受赏赐,打开箱子,看看那衣服,上衣下裳都是颠倒的。太子说:“赶快
趁早驾车,君侯要召见我了。”仓唐说:“我回来的时候可没有接到这样的命令。”太子
说:“父王赏赐衣服给我,并不是认为我会受寒,他想要召见我,又没有谁能与他谋划,所以他
盼咐你一定要在鸡鸣时赶到。《诗经》中就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袋。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于是便往西前去谒见魏文侯。魏文侯大喜,就置办酒宴并宣称说:“疏远贤臣而亲近所爱的
人,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于是派出小儿子挚,封他到中山国,并恢复了太子击的地位。
所以说:“想要了解儿子,就看他交的朋友;想要了解君王,就看他所派遣的使者。”赵仓唐做
了一回使者,魏文侯就成了慈父,太子击就成了孝子。太子于是引《诗经》的诗句说:“‘凤
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这说的就是舍人你啊。”
15.D【解析】“渲染陵阳秋天的暗淡色彩,给人悲凉感”有误,对景物情味赏析错误。尾
联写陵阳已到了深秋,而自己越发想要回到茅山石涵。最后一句描写陵阳的秋景,经霜的
红叶萧萧而下,飘落在碧绿潭水之上。这是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巧妙地将怀念思
归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含吐不露而余
味无穷,并没有“暗淡悲凉感”。
16.【参考答案】“惊”与“待”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惊”字写窗前的白色艾草惊
讶于春燕的归来;“待”字写篱边的桑叶长势喜人,在等待喂养晚蚕。(2 分)传神形象
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一派生机的景象。(1分),暗示了诗人当时的欣喜与今
日的怀念。(2 分)
【解析】“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意思是:窗前的白色艾草惊讶于春燕的归
来,篱边的桑叶长势喜人在等待喂养晚蚕。“惊”是“惊讶”之意,写窗前的白色艾草惊
3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3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讶于春燕的归来;“待”是“等待”之意,写篱边的桑叶长势喜人,在等待喂养晚蚕。两
个动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描摹了茅山石涵村春天来临时一派生机的景象。结合诗题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中的“怀”字分析景物描写中传递的情感,可知这两字暗示了诗
人当时的欣喜与今日的怀念。
17.【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语文素养,引导考生自觉继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语言积累。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3)举匏尊以相属 一尊还酹江月
18.【参考答案】①却并不了解鸡蛋壳也有妙用
②我们便得到了有多种用途的鸡蛋壳水/有多种用途的鸡蛋壳水便制作完成
③尤其是那些难以清洗的油渍
19.【参考答案】正是因为鸡蛋壳本身含有钙离子等多种营养物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制作
清洁或灌溉的溶液。
【解析】整个本段主要想告诉我们,鸡蛋全身都是宝,从里到外都如此。第二段则说明鸡蛋
壳的多种妙用,并分析其妙用的“工作原理”,即原因。鸡蛋壳的妙用在于“其本身的营养
物质”被溶解后。所以根据文段内容可以简述为“正是因为鸡蛋壳本身含有钙离子等多种营
养物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制作清洁或灌溉的溶液。”(评分标准:如果学生简述为类似这
样的内容“因为鸡蛋壳有多种用途,所以我们不应该丢掉”不得分,这样的解读是不理解“言
外之意”,不明白表达者的表达意图,而只是就文字表面意思作解读。)
20. 【答案】①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密切相关 ②忍饥挨饿/食不果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因为这才是与他们切身利
益……”,可知要填入一个表示两者关系密切的成语,可填入表示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的“息
息相关”,类似的成语还有“密不可分”“密切相关”。
第二空,根据后文“生活在湖边的百姓则可以随处挖野菜、割蒲菜、捕鱼虾充饥”,可知前
文是说碰上阴雨成灾、粮食歉收的荒年,平原地区的居民或许会挨饿,据此可填入表示忍
受饥饿吃不饱饭或吃不上饭的“忍饥挨饿”,或者是表示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的“食
不果腹”。
21.【参考答案】修改后的句子为:水坡洼地尽管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但也让他们充分
获取濒湖的红利。(改对一处 2分)
【解析】①“尽管水坡洼地常给沿湖居民带来水患”中关联词语序不当,应该把“尽管”
放在“水坡洼地”之后。②“提升濒湖的红利”中“提升……红利”搭配不当,可将“提升”
4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4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改为“享受”或“获取”。
22.【答案示例】①引用古诗句描写荷花的不同景致,既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也使语
言更有文采,富有感染力。②运用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秦感强,多角度、多层
次地凸显万亩荷花的景色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湖夏景的喜爱之情。(一点 2 分,两
点 5 分,包括表达的通顺、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
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都是引用,
引用了多个描写荷花的诗句,从局部小景、动态画面到壮阔风光,多角度描写了荷
花的不同景致。引用古诗句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也有利
于作者表情达意。
“既有……”“也有……”“更有……”三个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排比句句
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内容上,三个排比句从局部小景、动态画面
到壮阔风光,多角度、多层次地描写了荷花的不同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北湖夏景的
喜爱之情。
23.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指出交往中人们以往常见的心理习惯:因某方面的共
同点而相互吸引,因较大差异而相互排斥。第二部分则从反向出发,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当
代人们追求“异类”之友的现象,对于前者而言,从客观现实的角度看,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有些人更容易被“共同点”所吸引,从而乐意与志趣、爱好、价值观等相近的人走近,慢慢
形成自己的“朋友圈”。与此同时与其他“异己者”保持一种疏远,甚至排斥、抵触的状态。
从理性角度关照这一普遍现象,思考产生这一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说到底,人是怕孤独的,
喜欢和谐的。而不同、冲突等不能很好满足人的这一情感需求,而对于后者,我们也应该认
识到,“不同”也许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有时
候多接纳一些“不同”,一来可以为我们增加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所以差
异性的交流与碰撞也是成长的一种有益的途径由此可见,题目中关于交友的两个选择都有
道理,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两种观点看似对立,其实,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个体间的差
异和趋同可以做到和谐统一,并不矛盾;考生也可以辩证分析交往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尊重
差异,和而不同,理性交往。
写作时,考生可以从材料出发,展开联想和思考,围绕高中生关切的交友话题谈自身的
体验和思考,也可以理性思考,将两个观点进行比较权衡,还可以将问题引向深处,思考当
5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5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今世界各文明之间如何实现和谐相处,如何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单边问题和多边问题,在逻辑
思辨中体现自己的胸襟和韬略。写作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立意:
1.和而不同,尊重差异
2.尊重差异,寻求和谐。
3.不同,让交往的世界更多彩
4.寻找心灵的共鸣之友
5.在求同存异中开出友谊之花
【参考例文】
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半个世纪前,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就国际交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声震世界。
而它同样适用于我认同的交友原则: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所谓人际交往的求同存异,并非字义上“追求相同”而“留存不同”,而是“追求相同”
与“容纳不同”。交响乐队,既有乐器的求同为一体,又有不同声部碰撞为和声,方能奏响
大同的乐章。
求同者,知音也。如此佳话,纵横千古,古有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同气相求;又有荆
轲高渐离赠别,一曲悲歌,壮士落泪。求同,既在交往中拥有相同志趣,更易在灵魂上产生
共鸣,带来欢乐与和谐。燕雀不知鸿鹄之志,夏虫不可语冰。共同的话题是增进友谊的催化
剂。
然而,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求同,可能导致认知的狭隘。勒龙在《乌合之众》
中论述群体是“无意识人格的显现,有意识人格的消失”,个人特性的减少、群体的个性凸
显是群体形成的必然结果,所以孔夫子言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赶赴齐国与老子相会,儒
道两家截然不同的思想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你以为“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秋水更明
白自己是秋水,而长天更明白自己是长天。新文化运动时期百家争鸣,胡适与鲁迅相逢,经
常相互攻计批评,但只就事论事,不影响私交,不论孔子与老子还是胡话与鲁讯,他们的思
想因相互激烈的碰撞而更有棱有角。燕雀若仅与喝啾交往,周于自己一方腾跃之地,何以有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气魄和广阔视野 若一味趋同,固守自己的小
圈子,而不求异,境界的禁锢始终在那里。
由是观之,求同存异的人际交往,方可成大同之境。我们可觅知音,寻志同道合的朋友,
上谈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下聊养猫遛狗之趣事。但我们更要寻找有不同见解的朋友,坦诚交
流,接受截然不同的思想,养成宽容接纳的态度,如同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
6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6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我誓死捍卫你讲话的权利”。如此方能提升境界,追寻鸢飞鱼跃的大同之境。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一味求同则认知狭隘,一味求异则失去欢愉。因此,求同存
异方是人际交往之正道,何必求同固守自我
求同存异,方为大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7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第7页 共 7页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QQABLQgAggAgAABAAQgCQwWYCAEQkAGACAoOAFAEoAAAyR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