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8 08:58:26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B 2.D 3. D 4.B 5.A
6.D 7.C 8. D 9.D 10.A
11.A 12.D 13.D 14.B 15.C
16.(1) 南极点 ① (2分)
(2) 夏至 昼长夜短 (2分)
(3) 晨线 9 (2分)
(4) B<D<A (1分)
(5) 昼夜等长 A (2分)
17.(1) 风蚀蘑菇 西北 风力侵蚀(3分)
(2) 沙丘 东北 风力堆积 (3分)
(3) 沉积(1分)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三点中任意两点得2分)
(4) EDC(1分)
18.(1)东北方向。(2分)甲锋是暖锋。(2分)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流动,甲位于气旋的东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由来自南方的暖气团主动向北方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2分)
(2)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2分)因为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2分)北京等压线稀疏(2分)
(3)P地在乙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3分)P地在乙锋过境时,阴或雨、有风、降温;(3分)P地在乙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分)
19.(1) A (1分) 流水侵蚀 (1分)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答对其中任两点得4分)
(2) ④ 风力侵蚀(2分)
(3) ② C 峰林或峰丛或溶洞(3分)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
(5) 赤道向两极 热量(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10.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 M 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地 理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11.印度半岛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
说明:1.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请将所有答案都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第Ⅰ卷 (选择题)
6.某市安装了该设备并设定夏至日光伏板与地面夹角为20°,该市的纬度为 下面小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  ) 12.图中甲处为 (  )
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6°34′N B.23°26′N C.46°34′N D.43°26′N A.极地高压带
1.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7.3个月后,该市的居民欣赏日落美景的方向是 (  ) B.副极地低压带
( ) C.副热带高压带   A.西北 B.西南 C.正西 D.正北
下列为某中学生收集的四幅景观图. , . D.
赤道低压带
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13.西欧沿岸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是由于 (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丙气压带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丁风带影响
14.下列能表示丙与丁控制地区大陆西岸气候特征的是 (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右图中 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 A. B.
的日期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线速度:P=O=M=Q>N
8.下列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
C.MO为晨线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D.NO为晨线
9.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长江之歌 歌词中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说明了长江源头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水源补给有哪两种类型 (  )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 D.
A.湖泊水补给和河流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和河流补给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C.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湖泊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2018年7月4日,为期11天的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在 读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巴林首都麦纳麦 (26°N,50°E)闭幕.大会于巴林当地区时7月2日10:00投票
表决通过中国贵州省梵净山等19处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
, 道.下图为 “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表决通过梵净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时 北京
时间为 (  )
A.5:00 B.15:00 C.17:40 D.19:40
5.投票表决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大约为 (  )
A.4/5 B.5/7 C.3/8 D.5/8
下图为上海环郁能源开发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其支架可以调节光伏板与
地面的夹角以提高发电效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试题 第1页 (共6页 )                     高二地理试题 第2页 (共6页 )                     高二地理试题 第3页 (共6页 )
{#{QQABBQoEogCgABBAAQgCQwGYCEOQkAEACIoOQBAIsAAASAFABAA=}#}
1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2)孙同学考察了 “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突遇沙尘暴.你认为孙同
A.增加航运里程 B.增加河床淤积 某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下图 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是图     (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
C.减轻洪涝灾害 D.减少上游来水量 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线示意 要是      作用形成.(2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锋的位置. (3)图中,古人用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
、 ( ) 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     (填数字),该照片是二 综合题 共55分
( ), .( ) 在图中     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16.读下图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回答问题 9分
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     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3分)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 “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
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4)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2分)
(1)左图是以      (北极点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地球
在右图中的位置为     .(2分)
(2)地球运行到右图中③位置时,正值北半球      (节气)日,此
时湖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2分)
(3)左图中 AB是     (晨线或昏线).D点的地方时为    时.
(2分)
(4)将 A、B、D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  .(1分)
(5)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 (1)指出甲锋的移动方向.判断甲锋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 (下面四个选项 (2)比较乌兰巴托市和北京市的风力强弱,并说明原因.(6分)
中只有一项正确,请选择.)(2分) (3)描述P地在目前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9分)
A.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甲:       乙:     
C.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无变化 丙:温带草原   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从甲 乙 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分异规律,其19.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 5 → →      
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 主导因素是回答下列问题.(15分)        
.(2分)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
一.下图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图中 A地貌类型为        (地貌名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地区,是由     作用形成的.(3分)
(2)图中 F为      (地貌名称),由图推测该地盛行     
风.该地貌是由     作用形成的.(3分)
(3)按岩石的成因分,石灰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根据图示
可判断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1)某同学归来展示了黄土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是在图中     
     等.(3分) 地拍摄的,形成该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区突出的
(4)图中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     . 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当地水土流失
(1分) 严重的原因        .(6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4页 (共6页 )                     高二地理试题 第5页 (共6页 )                     高二地理试题 第6页 (共6页 )
{#{QQABBQoEogCgABBAAQgCQwGYCEOQkAEACIoOQBAIsAAAS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