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
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遗址可以共同印证
我国原始居民
图一贾湖遗址出土的
图二河姆渡干栏式
图三河姆渡遗址出
炭化稻粒
建筑遗址
土的猪纹陶钵
A.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
B.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
C.能够制作简单的陶器
D.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2.甲骨文对商人的农事活动有大量记载,同时还有大量狩猎、捕鱼、祭祀、军事联盟
之礼、通婚之礼等相关记录。这主要说明甲骨文
A.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范围广
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特征
C.是记录商朝历史信息的唯一载体
D.是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文字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8页)》
3.都江堰利用玉垒山和岷江的地势特点,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鱼嘴、飞沙堰
和宝瓶口三个主体工程对内江和外江水量进行调节,从而取得“水旱从人,不知饥
馑”的效果。这反映了都江堰
瓶
都江堰示意图
A.连接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B.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
C.具有灌溉、战争防御的功能
D.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4.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制作了如下知识卡片,其中横线处应填
写的内容为
西汉的建立
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属于」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长安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5.“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原则之一。下面的画像砖描绘了刘秀
在位时期市场贸易的景象,它能够用来佐证
东汉集市画像砖
A.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光武中兴的社会盛况
C.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D.东汉百姓生活的艰苦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8页)
6.李华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的变化绘制了如下示意图。图中、b两处分别应
填写
把持政
阜帝
丹后临制
逝
幼主
b
位
夺问壮权
荘权步洛
诛杀
外喊
帝
依靠宦官
长大
A.与民休息、尊崇儒术
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
C.黄巾起义、任用亲信
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
7.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都护府设在乌垒城,由中央政府直辖。西
域都护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有权对归属西汉的西域诸
国进行管理、征伐、调兵、安抚、监督等。这反映了
A.汉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边疆地区叛乱隐患被消除
D.政府开始与西域有联系
8.右图是我国发行的纪念蔡伦的邮票,是《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中的一张。
人们纪念蔡伦,是因为他
A.改进造纸术
B.创编五禽戏
C.发明造纸术
中人民可
D.造出千里船
9.中医在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下列奠定了
中医临床学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10.下面是小丽同学摘录的七年级历史课本某单元的课时目录。据此可知该单元的
单元标题是
◆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七年级历史第3页(共8页)山西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D
D
B
A
C
C
B
D
B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1)孔子:做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重视道德规范和个人修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统
治者应体恤民意,社会才能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主张树立君主权
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图一:《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
事;书中不仅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视角全面:司马迁公
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
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图二:《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
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
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社会风貌: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反映了东汉时期说唱艺术的盛
行;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超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原因:人们对书法美的不
解追求: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汉字的演变与成熟;王羲之对各种书体的继承与发展:当时社
会动荡,政治约束力相对松弛,为艺术发展提供了空间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①:播种;(1分)②:灌溉。(1分)
影响:便于农业精耕细作;节省人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工具的改进,促使人们劳作
方式发生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措施: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赋税和徭役:鼓励农业生产:提倡勤俭治国,减轻人
民负担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变化:汉朝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1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
开发,物产丰富,粮食产量提高,手工业进步,经济发展迅速。(1分)原因:北人南迁,带去了
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重视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8.(1)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
发;促进了诸侯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2)建立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
政大权;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七年级历史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