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本人将从幻灯片所示的七个方面来对此部分内容进行说明阐述。
首先是教材分析,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它本身所在的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下启12、13、14课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工业革命。上承说明: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者都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所以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是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上承二者而发生的。下启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作用。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基础,下启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在整本书中,这一课与其他单元的整合是:与第二单元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的整合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市民阶级形成了,其中分化的早期资产阶级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与第五单元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的整合是罪恶的“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国家,特别是印度的掠夺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封建专制的阻碍,最终造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再有,课程标准要求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基于上面的分析,三维教学目标如下,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法、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其次是学情分析,第一是知识基础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学习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这有助于他们学习本课。第二是相关经验分析,本课涉及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学生在新闻里会了解到英国女王、首相。对于他们的职权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对于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一定帮助。
第三是教学模式,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我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四环节教学模式。探究新知部分,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精讲点拨。此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高效、减负的形势下精讲多练,通过以上措施来达到三维目标。
在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分析后,本人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的分析:
问题导入。在新课导入中,首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知道图片里的建筑物是什么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常识出发,引出大本钟改名事件。将大本钟改名事件展示给学生,然后依次提问:大本钟改名事件说明伊丽莎白地位如何?既然她是一位地位如此尊贵的女王,那么她的权力应该很大了?事实上如此吗?设计意图:设问质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带着问题学新课,学生更有兴趣。
接着是第二个环节的分析,探究新知。本人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剖析课文内容实质,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民主与专制的三部曲。后面学生将按照这三部分的顺序依次学习。设计意图:此种形式从深刻的内容实质剖析问题,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探究新知第一个标题:民主与专制的冲突里,本人设计了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与书本并回答的环节。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人还精讲了新贵族这个概念,设计意图:着重讲清新贵族,因为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只有讲清这个词,学生才能理解其与资产阶级属于同一阵营的原因。体现了教学模式中的精讲点拨。接下来,一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筛选与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就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前面问题回答的基础上,用动态图方式引出本课重点英国资产阶级爆发的原因。设计意图:采用动态图方式展示重点,更能形象突出重点。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这个框题里本人设计了一个看图说史小组活动:将全班分为五组,每组认领一幅图画,根据图画内容课下收集资料,课上每组根据小组收集的材料整合一篇字数在200字左右的文章来表述图画。根据幻灯片所出示的图画,每组依次看图说史。说史的同学分别是教师在不同小组随机点名的同学。教师进行过渡语的表述、纠正学生表述错误的地方,并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说明。还设置一问题,设计意图:此活动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讲解,教师过渡与纠正,对难点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有一定的突破。需要说明的是在小组内随机点名说史,避免学生惰性、真正做到锻炼每个学生能力,体现了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内容。为了使学生更直观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用数轴与线段来表示革命与民主、专制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在课件上将正确的图形展出并加以讲解。设计意图:用数轴与线段表示革命的曲折性更加直观,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做对难点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行彻底突破。在民主与专制的妥协这一框题中,用幻灯片打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设计意图:突出革命的结果。在分析《权利法案》时,教师打出权利法案的内容,让学生逐条分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君主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实际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阐述君主立宪制。说明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与胜利。设计意图:此项活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设计了两段材料,通过分析材料与阅读课本学生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给材料思考问题,降低难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重点。为了深化所学知识,本人设计了知识拓展内容,先让学生回答书中动脑筋的问题,教师纠正答案后,设问让学生深思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原因。设计意图:深挖教材,使学生对革命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难点曲折性的深层次原因。体现了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探究。第三环节:精炼巩固。设置练习题,设计意图:精讲多练,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与巩固,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高效、减负的效果。采用多元互动方式,学生给学生讲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第四环节:本课小结。本课小结:让学生根据板书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加以点拨。设计意图:此种方式既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在作业设置部分,本人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分别是基础层、能力层、拓展层。前两个层次是必做题,后一个是选做题。选做题的设计开阔学生视野。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下面是七说的板书设计部分。板书设计:幻灯片出示的是本人的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地展现教学脉络,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再有,就是课堂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确定教学目标进而确定评价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具体评价如下表。
最后是资源开发。在本节课中本人开发了视频资料与网络资源。在探索新知方面本人使用视频资源,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图文并茂,开发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在问题导入中使用网络资源,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设问质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在探索新知方面使用网络资源,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课下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作业设置方面使用网络资源,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布置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下面本人将从幻灯片所示的七个方面来对此部分内容进行说明阐述。
首先是教材分析,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它本身所在的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下启12、13、14课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工业革命。上承说明: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者都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所以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是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上承二者而发生的。下启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作用。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条件。所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基础,下启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在整本书中,这一课与其他单元的整合是:与第二单元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的整合是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市民阶级形成了,其中分化的早期资产阶级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与第五单元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的整合是罪恶的“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国家,特别是印度的掠夺加快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封建专制的阻碍,最终造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再有,课程标准要求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基于上面的分析,三维教学目标如下,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法、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其次是学情分析,第一是知识基础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学习过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辛亥革命,这有助于他们学习本课。第二是相关经验分析,本课涉及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学生在新闻里会了解到英国女王、首相。对于他们的职权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对于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一定帮助。
第三是教学模式,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我新授课的教学模式是四环节教学模式。探究新知部分,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精讲点拨。此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高效、减负的形势下精讲多练,通过以上措施来达到三维目标。
在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分析后,本人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如下。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的分析:
问题导入。在新课导入中,首先出示一张图片,提出问题:知道图片里的建筑物是什么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常识出发,引出大本钟改名事件。将大本钟改名事件展示给学生,然后依次提问:大本钟改名事件说明伊丽莎白地位如何?既然她是一位地位如此尊贵的女王,那么她的权力应该很大了?事实上如此吗?设计意图:设问质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带着问题学新课,学生更有兴趣。
接着是第二个环节的分析,探究新知。本人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剖析课文内容实质,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民主与专制的三部曲。后面学生将按照这三部分的顺序依次学习。设计意图:此种形式从深刻的内容实质剖析问题,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在探究新知第一个标题:民主与专制的冲突里,本人设计了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与书本并回答的环节。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人还精讲了新贵族这个概念,设计意图:着重讲清新贵族,因为这个词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只有讲清这个词,学生才能理解其与资产阶级属于同一阵营的原因。体现了教学模式中的精讲点拨。接下来,一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筛选与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就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前面问题回答的基础上,用动态图方式引出本课重点英国资产阶级爆发的原因。设计意图:采用动态图方式展示重点,更能形象突出重点。在民主与专制的较量这个框题里本人设计了一个看图说史小组活动:将全班分为五组,每组认领一幅图画,根据图画内容课下收集资料,课上每组根据小组收集的材料整合一篇字数在200字左右的文章来表述图画。根据幻灯片所出示的图画,每组依次看图说史。说史的同学分别是教师在不同小组随机点名的同学。教师进行过渡语的表述、纠正学生表述错误的地方,并对重要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说明。还设置一问题,设计意图:此活动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讲解,教师过渡与纠正,对难点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有一定的突破。需要说明的是在小组内随机点名说史,避免学生惰性、真正做到锻炼每个学生能力,体现了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内容。为了使学生更直观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用数轴与线段来表示革命与民主、专制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在课件上将正确的图形展出并加以讲解。设计意图:用数轴与线段表示革命的曲折性更加直观,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做对难点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行彻底突破。在民主与专制的妥协这一框题中,用幻灯片打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设计意图:突出革命的结果。在分析《权利法案》时,教师打出权利法案的内容,让学生逐条分析,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君主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限制,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实际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阐述君主立宪制。说明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与胜利。设计意图:此项活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设计了两段材料,通过分析材料与阅读课本学生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设计意图:给材料思考问题,降低难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重点。为了深化所学知识,本人设计了知识拓展内容,先让学生回答书中动脑筋的问题,教师纠正答案后,设问让学生深思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原因。设计意图:深挖教材,使学生对革命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难点曲折性的深层次原因。体现了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探究。第三环节:精炼巩固。设置练习题,设计意图:精讲多练,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与巩固,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高效、减负的效果。采用多元互动方式,学生给学生讲题。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第四环节:本课小结。本课小结:让学生根据板书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加以点拨。设计意图:此种方式既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在作业设置部分,本人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分别是基础层、能力层、拓展层。前两个层次是必做题,后一个是选做题。选做题的设计开阔学生视野。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下面是七说的板书设计部分。板书设计:幻灯片出示的是本人的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地展现教学脉络,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再有,就是课堂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确定教学目标进而确定评价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具体评价如下表。
最后是资源开发。在本节课中本人开发了视频资料与网络资源。在探索新知方面本人使用视频资源,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图文并茂,开发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在问题导入中使用网络资源,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设问质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在探索新知方面使用网络资源,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课下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在作业设置方面使用网络资源,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布置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课件41张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历史(上)
第四单元
第11课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设计资源开发说课内容教材分析第四单元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四单元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四单元12、13、14课第二单元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五单元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教
学
目
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知识与能力: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曲折性。课程标准: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法、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知识
基础相关
经验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模式
新授课本课小结
四环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高效、减负的形势下精讲多练,通过以上措施来达到三维目标。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本课小结
(2分钟)精练巩固
(10分钟)布置作业
(5分钟)
教学设计英国大本钟楼改名“伊丽莎白塔”纪念女王登基
2012-06-27 14:03???来源:新华网???作者:白旭
新华网伦敦6月26日电(记者 白旭)为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英国26日宣布将把伦敦著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和反对党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均表示,这是向女王表示敬意的恰当方式。英国下议院发表的声明说,将“以恰当方式实施这一(改名)决定”。
以挂有13.5吨巨钟“大本钟”闻名的这一钟楼高96米,建成于1859年,是英国议会大厦的一部分。它的官方名称为“钟楼”,但大众习惯昵称它为“大本钟”。
本月初,英国举国上下举行了4天庆典活动庆祝86岁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
?问题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和阅读课文,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哪俩部分人最受益?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锻炼了学生筛选信息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资产阶级: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新贵族:指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的贵族。他们与一般贵族最大的区别就是生产方式不同。
问题探究:既然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好,他们就希望自由自在地发展资本主义。但17世纪的君主又是怎样统治的呢?他们的统治对资本主义发展是否有利?(请结合书中内容谈一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筛选与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就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王朝的
专制统治
阻碍封建王朝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矛盾英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爆
发
原 因设计意图:采用动态图方式展示重点,更能形象突出重点。
1640年召开议会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担任护主
1688年政变查理二世复辟设计意图:此活动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讲解,教师过渡与纠正,对难点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有一定的突破。需要说明的是在小组内随机点名说史,避免学生惰性、真正做到锻炼每个学生能力,体现了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内容。1640164916601688民主专制曲折性光荣革命反复性1653设计意图:用数轴与线段表示革命的曲折性更加直观,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做对难点认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进行彻底突破。
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标志着革命的结束。
设计意图:突出革命的结果。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得执行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议员在议会内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限制财政权 ——限制军事权 ——限制立法司法权——限制对议会 的控制权《权 利 法 案》 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设计意图:此项活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为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材料二:马克思写道:“1648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这次革命不仅仅反映了英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英国资产阶级有何历史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设计意图:给材料思考问题,降低难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掌握重点。思考:英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原因?设计意图:深挖教材,使学生
对革命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使
学生认识到难点曲折性的深层
次原因。体现了教学模式中的
问题探究。知识拓展1.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主要是指( )
A.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C.公有制经济取代私有制经济????????
D.私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A2、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在英国确立的事件是( )
A、处死国王
B、1688年宫廷政变
C、《权利法案》公布
D、克伦威尔掌权B3、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意义
在于( )
A、保证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C、使议会获得自由选举的权利
D、正式宣告英国君主制的废除
?
B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是因为(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创立了议会民主制
C、处死了封建君主
D、改变了社会性质
?D5、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重要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A设计意图:精讲多练,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与巩固,提高课堂效率,达到高效、减负的效果。
采用多元互动方式,
学生给学生讲题。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一、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二、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1640 1649 1653 1660 1688
三、民主与专制的妥协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的颁布
3、革命历史意义让学生根据板书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教师加以点拨。设计意图:此种方式既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基础层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
C、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D、处死查理一世
?
2、《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谁的权利( )
?
A、国王 B、议会 C、资产阶级 D、新贵族
?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
??B、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查理一世宣扬“君权神授”
??D、议会要限制王权能力层建立法治社会是近代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符合现代社会政治民主化的要求,各国政府都注重民主与法治的建设。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用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什么政治制度?为该政治制度提供法律保障的文献是什么? 拓展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场宗教革命,因为它也叫清教徒革命。清教徒是什么?你对他了解吗?请你根据网络资源和世界历史100集中相关内容,写一篇“清教徒革命之我见”的观后感,字数不限。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提高。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教学设计一、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二、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1640 1649 1653 1660 1688
三、民主与专制的妥协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的颁布
3、革命历史意义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地展现教学脉络,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设计 课堂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设计资源开发 资源开发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图文并茂,开发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设问质疑,激发学生好奇心。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课下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课上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资源布置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说课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设计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