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年来,伊利集团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全球产业链建设,“全球健康生态圈”。在此过程中,伊利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着力本土化经营,伊利海外分子公司90%以上的员工来自当地。在合作方面,伊利充分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深化本土合作,伊利太洋洲乳业的奶源供应企业通过与伊利合作,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收益。据此完成1~2题。
1.伊利海外分子公司着力本土化经营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提供就业岗位 C.拓展销售市场 D.增进文化交流
2.伊利大洋洲乳业的奶源供应企业通过与伊利合作,主要可以( )
A.扩大生产规模 B.保障牧草品质 C.提高奶源价格 D.增强创新能力
近年来,在遭遇能源危机后,欧盟明确表示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并打造本土供应链。事实上,欧洲太阳能制造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欧洲太阳能产品的产能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欧洲制造的太阳能组件价格是市场上现货价格两倍多。下图示意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啤酒花种植园的光伏发电项目。据此完成3~4题。
3.欧盟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能源消耗 B.高效利用土地 C.促进能源转型 D.降低发电成本
4.欧洲太阳能制造业并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主要是由于其太阳能产业( )
①技术水平有限 ②服务保障缺乏 ③供应链不完整 ④生产成本高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艾比湖流域(下图)位于新疆西北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西部的最低洼地。据此完成5~6题。
5.艾比湖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 )
A.淡水湖、蒸发 B.咸水湖、蒸发 C.淡水湖、下渗 D.咸水湖、下渗
6.推测艾比湖的直接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 )
A.湖区降水和沼泽水 B.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
C.入湖河流和地下水 D.湖区降水和入湖河流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在夷陵区龙泉镇建成宜昌蓝之美田园综合体项目,集现代农业体验、亲子游乐、水上乐园、素质拓展、科普教育、养生度假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高科技农业、旅游、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下图示意夷陵区蓝之美童梦小镇。据此完成7~8题。
7.夷陵区“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
A.生产环境改善 B.经营方式灵活 C.资金投入较少 D.多元产业发展
8.夷陵区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积极影响主要有( )
A.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D.保障粮食的种植面积
苏门答腊岛(下图)是世界第六大岛屿,其内部由两个地理区域主导,西部的巴里桑山脉和东部的沼泽平原。该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袭击,缺少天然良港。据此完成9~11题。
9.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主要是由于( )
A.岛屿面积相对狭小,西部山地地势较高 B.岛屿形状相对狭长;东部平原地形平坦
C.纬度位置较低,赤道低气压带势力较弱 D.纬度位置较高,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小
10.导致苏门答腊岛东西部降水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和洋流 B.纬度位置和洋流 C.大气环流和地形 D.纬度位置和地形
11.苏门答腊岛西海岸缺少天然良港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深度较浅 ②海岸线较为平直 ③泥沙淤积严重 ④经常遭受拍岸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长期以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缺少绕城公路,沟通欧洲南北的核心骨干通道——泛欧10号走廊只能借道城区。早在20世纪90年代,建设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就已被纳入国家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进展缓慢。2016年,中国电建集团与塞方签署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项目合同,并于2023年6月底提前建成通车。下图示意中企承建的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项目。据此完成12~13题。
12.泛欧10号走廊借道城区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①市中心人口过度集中 ②交通拥堵严重 ③空气和噪声污染 ④市区商业活动受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通车后( )
A.市民汽车购买意愿强烈 B.市区人口大量流失
C.泛欧走廊通行能力提升 D.车辆过境速度降低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要突出治理重点,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下图示意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4~16题。
14.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地理位置特征为( )
A.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B.横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范围涉及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 D.范围涉及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15.河西走廊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攻方向有( )
A.进行高质量林草建设,恢复昔日稀树草原景观
B.风沙口治理和遗产地保护,确保沙源不扩大、不扩散
C.维护“一带一路”沿线生态安全,控制住入侵京、津风沙源
D.降低风沙危害,保障河套灌区和银川平原重要粮食基地生态安全
16.三大标志性战役的治理重点各异,突出体现了( )
A.因地制宜原则 B.地理环境整体性 C.人地协调观念 D.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距武汉150千米,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开发,境内石油可采储量濒临枯竭,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1年,潜江市大力开展转型发展,目前已形成石油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光信息电子“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家居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2019年潜江市获评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下图示意2011~2019年潜江市新增工业用地。
(1)据图描述潜江市新增工业用地空间分布特征。(4分)
(2)指出潜江市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3)简述潜江市转型发展经验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启示。(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吉林省蛟河盆地位于温带湿润地区,盆地内缓丘和谷地形态受外力作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下图示意吉林省蛟河盆地内缓丘和河谷空间结构的典型剖面。
(1)说明蛟河盆地内的缓丘和谷地形态受外力作用发生的变化。(6分)
(2)指出导致山坡和谷地植被分异的主要因素,并阐释理由。(6分)
(3)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说明谷地植被变化趋势。(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从方案构想初步提出到2014年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完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历时70余年,通水9年来,工程综合效益不断彰显。未来水资源短缺问题仍是制约黄淮海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积极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下图示意南水北调工程线路。
(1)简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对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积极影响。(6分)
(2)分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对长江中下游可能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6分)
(3)为进一步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请提出需要加强的相关研究。(6分)
石家庄市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 2.A 3.C 4.D 5.B 6.C 7.D 8.A
9.A 10.C 11.D 12.B 13.C 14.D 15.B 16.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17.(16分)
(1)全域分散,(2分)组团集聚(或集中)。(2分)
(2)潜江市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省会较近;具有良好的工农业基础;公共设施完善;劳动力充足;交通运输便利;政府政策支持。(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3)延长产业链,提高原有资源利用价值;开发新资源(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整以资源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镇域集群发展,推进全域振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招商引资。(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18.(18分)
(1)蛟河盆地位于温带湿润地区,降水较为丰富;(2分)缓丘受流水侵蚀,不断降低;(2分)谷地持续接受沉积,不断扩展和增高。(2分)
(2)土壤水分。(2分)山坡地表水和地下水在谷地汇集,导致谷地土壤水分过多,影响植被发育,而山坡土壤略干,因此谷地发育了喜湿的草甸植被,山坡发育了森林。(4分)
(3)缓丘不断降低,谷地不断增高,谷地与缓丘高差越来越小,坡地补给谷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将越来越少;(2分)谷地面积扩展,单位面积得到的来自坡面的补给水更少,土壤水分含量降低;(2分)因此,喜湿的草甸植被比例下降,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2分)
19.(18分)
(1)有效缓解黄淮海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有效遏制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有利于改善气候条件,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缓解地面沉降;缓解区域、行业争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2)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成调水,导致长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2分),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淤塞航道;(2分)可能导致海水入侵(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2分)
(3)加强极端天气下供水安全研究;加强水资源供需分析研究;加强水资源配置研究;加强沿线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加强生态效益评价研究;加强供水水价研究;加强工程投融资研究。(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答案合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