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8 14:0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题·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300万年 B.170万年
C.70万年 D.20万年
2.下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3.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让人拍案叫绝,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特征的是
A.玉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
C.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D.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4.《唐律疏议》记载:“昔(周)武王克商,封夏候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于宋。《吕氏春秋》记载:“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是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约 C.西周的分封制 D.“国人暴动”
5.图片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6.阅读下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对比统计图表内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A.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7.“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黄帝 B.夏启 C.周武王 D.赢政
8.秦朝大兴土木,修建了骊山陵墓、阿房宫、长城、驰道等。为兴修这些工程,秦始皇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役。这说明秦朝
A.国力强大 B.赋税沉重 C.徭役繁重 D.将发生农民起义
9.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10.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11.为了巩固中央政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的建议,把儒家学说设立为正统思想,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
A.张骞 B.董仲舒 C.司马迁 D.张仲景
12.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A.释放奴婢 B.实行三十税一
C.严惩贪官污吏 D.兴办太学
13.汉帝采用主父“诸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A.巩固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发展小农经济
14.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始于下列哪一事件
A.昭君出塞 B.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张骞出使西域 D.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15.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考古发现,证明我国最早在哪一时期已生产纸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
16.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所示示意图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A.文明起源 B.社会变革
C.国家统一 D.政权分立
17.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有关三国的故事,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曹操建立了魏国 B.刘邦在成都称帝建蜀汉
C.孙刘联军战曹军于赤壁 D.诸葛亮派船队到达夷洲
18.“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
A.鲜卑族 B.氐族 C.羌族 D.匈奴族
19.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肥水之战 D.赤壁之战
20.“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曹丕建立魏一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孝文帝改革一一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钟繇创立行书—一书法艺术进入新阶段
D.西晋灭亡吴国——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
21.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时期北方的混乱,引起了北方人民的外迁。他们或走辽西,或走陇右,但是最大量的还是渡江南徒。这种现象
A.缓和了西晋社会矛盾 B.大大增强了南方军事实力
C.导致了西晋最终灭亡 D.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22.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造成的后果是
A.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B.加速了东周的灭亡
C.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D.加速了东晋的灭亡
23.如图所示左图是大同云冈石窟的佛教居士维摩诘像,头戴尖顶帽,身着窄小胡服,具有典型北方少数民族特征,右图是孝文帝迁都后洛阳龙门石窟的同题材作品,头戴高帽,宽衣博带,与东晋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画像较为相似。这反映当时
A.佛教改变了中原生活习俗 B.石窟艺术已遍布大江南北
C.佛教是绘画雕塑唯一题材 D.文化交流呈现交融的趋势
24.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使前秦很快土崩瓦解,东晋统治局面相对稳定。这次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5.南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A.政治更迭频繁 B.国家权力掌握在士族手中
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 D.士族、庶族交替执政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经济发展】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来、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举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3分)
材料二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战国一西汉)简表
时期 概况
战国 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赵国铲形币、楚国蚁鼻钱、齐国刀形币
秦朝 把泰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
西汉 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国至西汉西汉武帝时,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货币时期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特点。简述汉武帝时统一铸造五铢钱的目的。(3分)
材料三如右侧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一一《史记·货殖列传》覆衣天下。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稳(丰收),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偃衣天下。——南朝《宋书》
(3)右侧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两点即可)。(4分)
〖民族交融〗
材料四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一一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2分)
材料五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根据材料五,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概括修筑长城导致“老百姓咒骂皇帝”的原因。(2分)
材料六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北方民族迁往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高丽乐和安国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茂陵佛座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
一一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6)依据材料六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民族大交融现象的原因。简述这种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2分)
(7)综上所述,概括你对经济活动和民族关系这两个主题的认识。(2分)
27.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7分)
任务一[改革先行者]
(1)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解读下列两次改革的内容(两点即可)及历史意义。(8分)
任务二[功过·知兴替]
(2)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共十四帝,历经195年。请以“东汉兴衰”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并谈谈你对此王朝治乱兴衰的启示。(提示:从下列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为200字以内, 9分)
光武中兴 轻徭簿赋 减轻刑罚 外威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