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老山界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老山界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8 17:13:1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6课老山界
积累与运用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瑶民(yáo) 歇脚(xī) 军阀(fá) 缴租(jiǎo)
B.苛捐(kē) 欺侮(wǔ) 攀谈(pān) 煮粥(zhōu)
C.盛饭(shéng) 峭壁(qiào) 骨碌(gū) 咀嚼(jué)
D.点缀(zhuì) 澎湃(bài) 疲倦(juàn) 倾斜(qīng)
2、各组均有一个错别字,请在错字下画线,并在括号内订正
A.悬涯峭壁 野马奔驰 酣然入梦 浑身紧张( )
B.不可捉摸 故弄玄虚 刺入饥骨 苛捐杂税( )
C.杀生成仁 勇敢无畏 大显身手 歪风邪气( )
D.美好景致 大义凛然 寒风凛洌 扶危济困( )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①她拿出仅有的 (A、一点B、一袋C、一碗)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②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 (A、害怕B、担心C、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③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 (A、凭着B、鼓着C、靠着)勇气前进。
④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 (A、沉重B、笨重C、繁重)的队伍战胜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一个人对生活提出要求的时候,生活也会对他提出反向要求,____,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反复____自己有多大本领去满足生活的要求,_____自己的能力与愿望是否匹配,然后再想办法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
A.而且 掂量 考查 B.所以 掂量 考察
C.所以 思考 考查 D.而且 思考 考察
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20年的抗疫战争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件等,无一不是每位莘莘学子语文学习的例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舍生忘死。
6、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服务贸易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携手开创“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美好未来。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放大了当代传媒的“圈粉”、“造星”功能。
8.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有一定的讽刺效果,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充当炮灰,希望抗日的心愿。
我市某中学在学生中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9、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
(2)假设你也参加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收获或体会。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
⑾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0、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hān然入梦( )
11、①段中的“奇观”在文中具体是指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13、选文③——⑥节是对红军战士的 描写,它表现了红军战士们 的精神。
14、文中划线句用了 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15、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
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避开熙熙攘攘的闹区,专走行人寥落的里巷小路。结果,还是吃惊地发现:她——苏燕,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画家以她作画,诗人为她写诗,作家正在搜集她的事迹写报告文学。
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黑的,大的,小的。她故意问看车的老头:“伯伯,里边演什么好戏,停下这么多车?”
“呔,姑娘,不作兴这样问……在开追悼会呢,连市长都戴上了黑套套。”
“眼下,老干部的追悼会开得真不少。”她装模作样地说。
“闹两岔了,这是苏燕的追悼会!没听说过?咳咳,该知道了呀!这位姑娘是会计,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的事。往上告不准,就写了血书跳江。”老人动了感情,抹着眼泪,哽咽地说:“多好的烈女啊……咱这小城自古就爱出烈女。”
哀乐,[ ]在大厅里缓缓地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壮和( )。苏燕捏着一朵小白花,低头挤进人群,倾听新上任的局长致的悼词:“苏燕同志,你用年轻的生命,唤醒了我们保卫‘四化’成果的警觉性……”
感情像湍急的水流,半年前的往事哗哗地奔涌在思维的大海。她一次次地写信、上访、告状。面对着惊人的漠然和( ),她给省里和中央写了血书,决心以死醒世。她爬上高高的山崖,痛苦地闭上双目。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
“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悲壮地发问,在这一瞬间,惊醒了自身。她返身下了山……
“……安息吧,亲爱的苏燕同志!”
她哭得如泪人。愿望实现了,恶人得到恶报。对自己的评价有多高啊,可自己不是烈女。
“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她一边哭,一边想,可是又有所怀疑,“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
16.“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这句话具体指哪件事?(答案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是什么原因使苏燕“如今又悄悄回来了”?(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记叙的顺序看,第8自然段属于________叙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19.第7自然段的方括号中恰当的喻体应是( )
A.如泣如诉 B.如沉重的铅液 C.如流淌的小溪 D.如凝重的叹息
20.第7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的两个圆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肃穆 无动于衷 B.严肃熟视无睹
C.肃穆 熟视无睹 D.严肃无动于衷
21.文中哪句话最能透视全文的中心意思?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灭的星辰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谜。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耗牛,才有指望辨出一条生存之路。
一支带着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
断炊了。
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啊?”“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嗯!”
……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
草地沉浸在瞑色里,部队准备宿营了。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点燃了一支烟卷,借着马灯微黄的光亮,摊开一幅军事地图。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主席,”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呜咽着,“一个烈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您。”
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他抑制着内心的悲恸,久久说不出话来。说什么好呢?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行进,中国共产党人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这就是历史啊!他站起身来,遥望茫茫夜野,缓缓的,摘下了嵌着红星的军帽。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
21.“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句中“神奇的土地”怎样理解?

22.文中的“他”是谁?从哪几件事看出他在艰苦的条件下,与战士同甘共苦并关心革命战士?

23.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下列句子各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⑴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⑵快走出草地了。嗯,快了,正义的事业从来是必胜的!他轻嘘了一口气,揉了揉网着红丝的双眼。感到一阵困意袭来。

24.“夜的边陲,正闪烁着星辰,不灭的星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5.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片断写作练习
26在选文中这样写道:“他用微微发颤的手,轻轻打开了纸包:呵,几小块青稞饼。”这几小块青稞饼是怎么来的呢?请设想合理的情节,交代这几块青稞饼的来历。注意用上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答案
B 2.A 3.A A B B 4.B 5.D 6.B 7.C 8.C
9、示例 (1)活动围绕红色主题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制作小红旗,排练节目;在活动实施阶段,要重走长征路,看望老红军,最后表演节目。
(2)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朗诵着这首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浮现在眼前,我不禁感慨万千。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重走长征路,感悟红色文化,锻造坚毅品格。
10、酣
1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或者红军夜间翻越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景象。
12、描述了红军星夜行军和山上夜宿时的情景。
13、语言描写 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4、比喻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势高大、险峻,表现了红军身处险境时不怕困难、镇定乐观的精神。
15、行军难:山势高大、险峻、陡峭;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16.苏燕告状不准,以死醒世。17.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18.插补充交代了事情经过 19. B 20. A 21.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
22.迷蒙的草地,寒雾笼罩,丛密的水草掩覆着吞噬生命的泥潭,根本无路可走。写出了红军行进中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 23.主席。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平时攒下的青稞饼;宿营时,他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他的马让腿伤化脓的同志骑,自己艰难地走着;见两名战士倒下,他奔过去,掏出几块青稞饼,分塞给战士。 24.⑴神态、动作、语言描写⑵心理、动作、神态描写 25.中国革命在艰难行进,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伙为解放事业而流血牺牲,但他们的精神不朽,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永放光辉,同时抒发了作者对革命战士无比崇敬的感情。 25.故事反映了长征中红军的艰苦生活,歌颂了领袖与战士的阶级友爱,赞扬了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意近即可)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