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源包】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1单元 《综合学习》(导学案+课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资源包】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1单元 《综合学习》(导学案+课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8 20:04:13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阅读,了解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掌握阅读这类散文的一般方法。?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选题尝试写作。?
过程与方法
加强诵读,在吟哦讽诵中深化对文章的体会和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思考人生,感悟社会。
【教学重难点】
加强诵读,在吟哦讽诵中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并掌握阅读这类散文的一般方法。?
【导学过程】
教时安排:两教时 ?? ??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人和自然当然有一个关系,因为有了人类以后,就发生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那么在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相互关系上,以谁为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以谁为中心,谁是最重要的。从我来看,以人为本,但是的确有一部分人士认为以大自然为本,或者用别的说法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这两个观点怎么样?究竟哪一种更对,我觉得以人为本更对,以人为本并不是反对保护环境,也不反对保护生态,问题是谁放在优先的地位?我是赞成以人为本,如果赞成以人为本,就有对人的利益大小的估算的问题,如果人的好处大于坏处的话,我就赞成修,如果是坏处大于好处的话,那我就不赞成修,因为不是水库修的都一定好处大于坏处,所以以人为本是这样的观点。 二、整体回顾 ??? 请同学们闭目三分钟,让大脑做一次回顾。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文章?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诵读体会 ??? 1、快速浏览文章,看看刚才的回顾中你是否遗漏了什么? ??? 2、精读每一篇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文段,想一想该怎样读才能把你的理解和感情融入其中? ??? 3、指名诵读,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是什么? ??? A、第一位同学诵读之后,启发思考总结阅读方法 ??? ①、刚才你是怎样处理这段文字的朗读的? ??? ②、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 ③、理解文段或文章的内涵与感情——准确定位语气、语速和语调——用符号或文字在文段上做标志。 ??? B、运用刚才老师指导的方法,将你选择的文段读法用符号或文字标示下来。 ??? C、再读其它文段并阐述诵读脚本。? 四、综合比较,思考问题 ?? (一)思想感情探究: 课文相同点不同点 ???????? ??????? 《鼎湖山听泉》都着眼于自然山水,阐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 ??????? 《林中小溪》 表达作者坚定、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 ??????? 《飞红滴翠记黄山》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 ??????? 《画山绣水》 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 (二)情感活动探究:课文所写的景物情感活动的状况 ??????? 《鼎湖山听泉》 ???????? 鼎湖山的清幽的环境及泉水由清幽的环境和泉水的声响引发作者对人生和生命的思考 ??????? 《林中小溪》林中的美景及小溪由观察小溪穿越重重障碍,引发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 《飞红滴翠记黄山》黄山特有的山峰、怪石、古松、烟云、日出由黄山的奇丽险峻引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 《画山绣水》桂林山水的清奇峭拔,由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神奇动人的传说,引发作者对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 ???? ?? ?????????????????????????????? 第二课时 ?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导入新课。 四、综合比较,思考问题 ? (三)表达探究: ? 《鼎湖山听泉》 ?? 1、作者有没有去过大殿?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 ?提示: ?? 去过,文中已经提到“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由此可以判断得出。 ?? 2、菩提树既然不是什么珍奇树木,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它? ? “ 其实……” 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掉,你看行吗? ?? 提示: ?? 1)、从 “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的两棵菩提树 ”和“佛门视菩提树为圣树” ?? 等我们可以得知——写菩提树是为了说明庆云寺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 2)、这一句不应该删去。从“将其置于鼎湖山万木丛中,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分辨得出 ” ?? 这句我们可以得知:写这一句是为了从侧面突出鼎湖山树木繁多,环境清幽。 ?? ? 《飞红滴翠记黄山》 ?? 1、“澜翻絮涌 ”一词应该怎么理解? ?? 提示: ?? 1)、“澜翻絮涌”一词在这里是用来描写黄山的烟云的,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山的烟云比喻成大海里翻腾的波浪和洁白轻柔的棉絮,展现了黄山烟云洁白、浓密,不断升腾和翻涌的动态美。所以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理解为——像波澜和棉絮一样洁白,并不断的翻涌着。 ?? 2、 “艺术之宫”的前面为什么要加上 “梦幻”来形容?这种梦幻感和艺术的创造与云雾有什么关系? ?? 提示: ?? 1)、加上“梦幻”一词充分说明了眼前所呈现出来的美景不是现实生活中所能见到的,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的艺术所不能创造出来的。 ?? 2)、眼前所呈现出来的这一切都是在云雾的衬托之下所产生的,黄山云雾给人创造出了梦幻般的视觉审美效果? ?? ???《画山绣水》 ??? 1、“泛滥”与 “表现”“ 洋溢”“充满”这三个词语相比,那一个更恰当些?为什么? ??? 提示: ?? “ 泛滥”一词本身就和水有关,它包含了“充满”“洋溢” 的意思,这里所描写的对象是漓江的水,所以用“泛滥”一词更为恰当些,至于“表现”一词则太过于严肃,不具有艺术表现力,所以不适宜用之。? 五、百家争鸣: ? 《鼎湖山听泉》 ?? 1、开头起笔 ?? 这段开头起笔自然,既交代了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肇庆)和作者游玩的气候(冒雨)、游七星岩的感受(走得匆匆,看得蒙蒙)又介绍了作者达到鼎湖山的时间(黄昏),与后面听泉的有趣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听泉带给作者的无限乐趣。 ?? ? 《飞红滴翠记黄山》 ?? 2、写作内容 ?? 文章不仅写黄山现在的面貌,还写了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这样全面的来写有助于读者了解黄山美景的形成过程,便于读者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黄山,从则面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六、语文实践: ?? 与同学合作,搜集关于家乡的风物介绍,编成一个集子。? ???提示: ?? 1、五个同学一组,自由组合,分工合作; ?? 2、集子的名称自拟; ?? 3、先查资料、做调查、访问,注意搜集关于这种风物的神话传说以及前人的诗词等;? 七、知识延伸,相关诗句。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