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01:00:23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读·书(12分)
1.请赏读下面的两幅作品,任选一幅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鸿鹄之志 (或:风华正茂)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鸿鹄之志 (或:风华正茂)
【点评】 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渴望 和平 杜甫的“①   ,崔九堂前几度闻”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②   ”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
关心 好友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③   ,   ”两句,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④   ,   ”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思念 家乡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马致远轻吟“⑤   ,   ”,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王湾站在小舟之上,高唱“⑥   ?   ”,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答案】岐王宅里寻常见;应傍战场开;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岐 、 傍 、 渝 、 郎 、 涯 ”
故答案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应傍战场开;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二、读·思(38分)
2022年春节,为避免疫情传播,许多省市都积极倡导“就地过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某社区开展“就地过年·暖在身边”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就地过年,一碗饺子解乡愁】
①除夕,家中炉火闪动,母亲总守在桌旁,翘首企盼游子的归来。
②这个春节,我们无法和家人在一起度过,(  )仍然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③沸腾的锅底,蒸腾的热气,饺子祈福,寒中取暖,闲话一年往事。一顿饭,一群人,不是家人,胜似家人;努力为未来打拼,理想和希冀,都在我们共同奋斗的旅途中!
④壬寅虎年,我们在一起,好幸运!身边有温暖和爱相伴,一切皆会安好!
3.对上述语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翘首企盼”的“翘”应读qiáo。
B.第②段括号内可以填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但”。
C.第③段中的“闲话”与“希冀”词性不同。
D.第④段中的“身边有温暖和爱相伴,一切皆会安好”是祈使句。
4.【活动二:就地过年,云听云看云读书】
社区打算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改编成话剧,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人物对话的素材,请你帮忙选出人物姓名。
A长妈妈 B衍太太
C父亲 D范爱农
相关对话 人物姓名
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①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 ②   
5.【活动三:就地过年,一封家书抵万金】
年后,《山西日报》发起“写一封过年家书,告白你最亲的人”活动,邀请留晋过年的外乡人以“纸短情长”的家书形式告白家人。选择在晋过年的小徽觉得这个年过得很开心。请你帮他编辑一则短信,发给最亲的人。
要求:①选择最亲的人;②结合上述材料来写;③内容明确,表达得体;④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⑤不少于100字;⑥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3.D
4.B;D
5.示例:
亲爱的奶奶:
您好!
今年,我在太原过年挺开心。我去了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六展连台喜迎新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尽展晋风晋韵。我还去听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晋剧”,“晋剧”唱腔婉转细腻,曲调优美。我第一次尝试了串冰糖葫芦、闹社火,可有趣了!虽然身在太原,但我觉得如同在家乡一样有年味。只是,我很想念您。希望这封信能传达我对您的思念!
【知识点】非主谓句;特殊句式;手机短信;语言得体;语言简明;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字音、关联词、词性、句式等。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⑶ 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3.ABC.正确。
D.有误,这个句子是感叹句。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朝花夕拾》重点情节和人物的掌握。①应填衍太太,衔太太是《琐记》中的人物,典型事件是冬天怂恿孩子吃冰。②“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 ”这 句话是范爱农在东京听到自己老师徐锡麟在国内被杀害时说出的愤懑之语。这些内容在学而思暑假名著精讲课以及日常打卡中都反复练习过。
故答案为: BD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材料内容,给最亲的人写一封家书,语言表达得体即可。如,今年,我在温州过年挺开心。虽然身在温州,却如同在家乡一样有年味。只是,我很想念你们。注意书信的格式。
故答案为: 示例:
亲爱的奶奶:
您好!
今年,我在太原过年挺开心。我去了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六展连台喜迎新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尽展晋风晋韵。我还去听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晋剧”,“晋剧”唱腔婉转细腻,曲调优美。我第一次尝试了串冰糖葫芦、闹社火,可有趣了!虽然身在太原,但我觉得如同在家乡一样有年味。只是,我很想念您。希望这封信能传达我对您的思念!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大门。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散发着阵阵香气。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飞舞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凉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汽,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站在菊前,有一个声音隔空传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红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选自《转身,秋来》,有改动)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7.文中作者描绘的秋美丽动人,你眼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将其描述出来,表达你的感情。(不少于100字)
【答案】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风中飞舞的干枯黄叶比喻成飞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叶在风中缓缓飘落的形态;又把黄叶比作“纷纷坠落的音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此美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风、黄叶的喜爱和对秋的赞美。
7.示例:秋姑娘披着一身金黄的衣衫,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果园里硕果累累,秋意浓浓,农作物也开始欢快地歌唱。茫茫无际的棉田像盛开的马蹄莲,白得不染一丝杂质;高粱愈来愈红,像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高粱地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黄澄澄的梨捧着肚子,乐呵呵地笑着。硕果累累的枝头熨平了农民脸上常年积累的皱纹,他们像稚气未脱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简明;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⑵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6.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蝴蝶般地 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将黄叶比作蝴蝶、音符,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黄叶随风~飞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回答时要说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具有的表达效果、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风中飞舞的干枯黄叶比喻成飞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叶在风中缓缓飘落的形态;又把黄叶比作“纷纷坠落的音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此美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风、黄叶的喜爱和对秋的赞美。
7.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此题要按题干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色或给秋天人的感受,要求语言通顺,表达出对秋的情感。
故答案为: 秋姑娘披着一身金黄的衣衫,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果园里硕果累累,秋意浓浓,农作物也开始欢快地歌唱。茫茫无际的棉田像盛开的马蹄莲,白得不染一丝杂质;高粱愈来愈红,像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高粱地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黄澄澄的梨捧着肚子,乐呵呵地笑着。硕果累累的枝头熨平了农民脸上常年积累的皱纹,他们像稚气未脱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山岛竦峙   
②枯藤老树昏鸦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 临危不惧 B.水何澹澹 从何说起
C.以观沧海 蔚为大观 D.歌以咏志 悲歌慷慨
10.发挥想象,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情景。
1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观沧海 天净沙·秋思
关键词 选取 ①    思
表达的 情感 诗人以沧海自比,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   
【答案】8.zhì;kū
9.D
10.示例:茫茫的大海,水波荡漾,碧波万顷;高耸的山岛,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海上。
11.观;通过描写几种景物,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8.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依据学习的积累。“ 竦峙 ”读作“ zhì ”;“ 枯藤 ”读作“ kū ”。
故答案为: zhìkū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到达,登上/面临;B.多么/疑问代词,什么;C.观看,观赏/景象;D.都是“唱歌”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诗歌语句的理解。 尊重诗句原意,描写生动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茫茫的大海,水波荡漾,碧波万顷;高耸的山岛,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海上。
1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依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可知,此诗的关键词为“观”;依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
第1空、观
第2空、通过描写几种景物,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潜移默化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④艺能⑤,较⑥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⑦之肆⑧,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⑨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⑩,何可世得!但优于 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流亡。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⑤艺能:本领,技能。⑥较:通“皎”,明显。⑦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⑧肆:店铺。⑨友:与……交朋友。⑩之徒:那样的人。 于:比。
12.“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中的“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
13.本文论述了   对人的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   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14.请列举一个与本文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成语或名言。
【答案】12.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13.外部环境;交友
14.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附参考译文】
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虽然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中“是”的意思:这,这个。 按照现代文阅读指示代词的理解可知,答案是“与 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概括提炼为“与恶人居,久而自臭”。
故答案为: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1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依据“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可知,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知,交友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
第1空、外部环境
第2空、交友
14.依据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可知,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此相似的成语或名言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
故答案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三、读·写(70分)
15.(2019七上·右玉月考)周末乐乐想叫上奶奶、父母一起去文化广场观看“山西省文化遗产展演”,请你帮他告诉奶奶怎样从家前往目的地。 (80字左右)
【答案】示例:奶奶,您从家出来顺着和平街往东走,遇到第一个路口进入人民南路,然后会走到永乐街,过马路沿人民北路走,没多远就到了。文化广场就在人民北路的东侧,我们会提前等着您哦!
【知识点】图表信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行走的路线:家-顺着和平街往东走-第一个路口进入人民南路-到永乐街过十字路口—沿人民北路向北走—文化广场。表述时,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讲清“行走路线”;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懂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表达既要阐明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故答案为:示例:奶奶,您从家出来顺着和平街往东走,遇到第一个路口进入人民南路,然后会走到永乐街,过马路沿人民北路走,没多远就到了。文化广场就在人民北路的东侧,我们会提前等着您哦!
【点评】本题考查对行走路线的描述能力。注意细节的描述,方位词一定要具体,用上首先、再、接着、最后、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行走路线更加清晰明了。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忍冬之恋
紫 箫
①两年前就认识它,从门前到路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这个干净的秋季午后、在一场细雨中,我们又邂逅了。
②雨,淅淅沥沥,从天上扯下无数银线,给深秋缝制着五彩的衣裳。无数落叶在青石板上沉默,一场秋雨一场寒,它们在晶莹剔透的世界里,深情地回忆着过往……
③我驻足了,不由自主。隔着一洼水,我看到一簇簇红得娇艳的果实,在轻盈透亮的叶子上,像一粒粒耀眼的红宝石,规则地排列着伸向半空,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枝干呈半弧形,把最美的角度全留给了果实。
④我穷于措辞,那美得令人怦然心动的红,让我忘了呼吸,我痴痴地立在雨中。雨滴沁凉落下,我恍惚也颤抖在枝头……
⑤我无数次关注它,从春到秋、从夏到冬。令我诧异的是它的果实,无论长在哪里,它的果实都繁密、精致,而且叶子与果实相处和谐,空间疏密有致,叶子无论是春夏的葳蕤,还是秋冬的黄绿疏影,一眼望过去,总能有错落有致的风雅,仿佛国画立体的留白,层层深入,别有幽远。
⑥尤其那果实,从夏天开始结果,一直到深秋,随着气温下降、秋雨洗涤,色越发深,直至红得逼你的眼,唤起你心底无限的焰火。初冬时节,叶子不堪寒冷,都零落成泥,而这果实却牢固地附在枝上,商量好似的,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
⑦在寒冷的冬天,它们都枯萎地蔫在一起,颜色也失去了红艳,变成凝固的血色;再往后,颜色更是变得红褐,但却不从枝上掉落。我曾经有意地用手指去触动它,而它竟是牢牢地不松动呢,真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到了春天,那历经沧桑的果实居然还在枝上,只不过颜色变成紫褐色了,与万物萌动还未发的初春之景形成独特对照。冰融、草长、莺飞之后,春天的锦囊瞬间打开,各种花迫不及待地飞上各自枝头,于是,姹紫嫣红的春嘹亮地登场了,忍冬花也优雅地开了,细密的花苞出来了,淡黄的、洁白的,交错排列。一场雨过后,花蕊伸出来,于是满眼都是珠光宝气,那娇娇嫩嫩的花纤柔地面向阳光,一簇簇地开满枝头。叶子善解人意,也争着把绿捧出来,像呵护美丽的仙子一样随它们轻轻摇曳,这时,果实才从枝上完成使命似的告别娇美的花朵,悄然落下;这时,你又发现别样的惊叹,满树的美呀!洁白如玉,鹅黄如锦,翠绿如盖;这时,你才明悟它的别名之意:金银花。这么令人愉悦的花,不仅养眼,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呢!花儿落下时,小小的果实又缀满枝头,鼓足劲让自己本色出演生命的绝唱。
⑧这是怎样完美的生命轮回?一枚枚红得诱人的浆果,自然地开、自然地落,从来不放弃自己的美丽,哪怕由色艳到色衰。
⑨于是,细细琢磨起它的名字:忍冬。是忍受冬天吗?这需要怎样的坚劲之心才能不屈服于冬的淫威?冬天可以用白雪覆城,却不能以凛冽之风吹落枝头之香,这又是怎样一种气质与精神?它用夺目的红占据四季,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摧毁它固有的自信,真是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生命啊!
⑩秋雨继续下着,那一洼水几乎浸湿我的脚,雨点在头顶的伞上跳踢踏舞,万物都自得其乐……
天凉好个秋!
(选自《湖州日报》,有删改)
(1)在一节美文分享课上,语文课代表深情朗诵了《忍冬之恋》,请完成以下任务。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升华过程。
痴痴——   ——   ——愉悦——赞美
(2)阅读文章第⑧段,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谈谈其作用。
(3)“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文章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材料选择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答案】(1)诧异;惊叹
(2)承上启下。 采用设问,阐述了忍冬轮回的过程,引起下文“我”对“忍冬”之意的思考。
(3)【示例1】本文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和描写方法,富有表现力。如第⑦段“叶子善解人意,也争着把绿捧出来,像呵护美丽的仙子一样随它们轻轻摇曳,这时,果实才从枝上完成使命似的告别娇美的花朵,悄然落下”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叶子和果实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它们对花朵的悉心呵护,赞美了它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忍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忍冬,它不似牡丹婀娜多姿,不似幽兰名贵迷人,却有着自己的风格。它经受冬日的严寒从而完成生命的轮回,具有生生不息、蓬勃的生命和坚韧、自信、卓尔不群的精神。作者在赞美忍冬的同时,也被这种生命力和精神所惊叹,并希望将这种震撼与惊叹传达给读者。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抒情线索的梳理。“痴痴"与④段~让我忘了呼吸我痴痴地立在雨中此句对应;“愉悦对应⑦段金银木。这么令人偷悦的花”:由题干可知,要概括的情感词语在④⑦段中间。根据⑤段"令我诧异的是它的果实”可知,一空填“诧异”; 根据⑥段“初冬时节,叶子不堪寒冷,都零落成泥,而这果实却牢固地附在枝上,商量好似的,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⑦段“你又发现别样的惊叹,满树的美呀!“可知,二空填“惊叹"。
⑵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据⑧段“这是怎样完美的生命轮回 "、“自然地开自然地落,从来不放弃自己的美丽”设问句可知,此段在内容上赞美了忍冬毕生追求生命灿烂的生命轮回;在结构上根据⑨段于是,细细琢磨起它的名字可知,引起下文我对忍冬生命的思索。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赏析。依据 "令我诧异的是它的果实,无论长在哪里,它的果实都是繁密、精致,而且叶子与果实相处和谐"⑤"叶子无论是春夏的鼓蕤,还是秋冬的黄绿疏影,一眼望过去,总能有错落有致的风雅"、⑥段“初冬时节,叶子不堪寒冷,都零落成泥,而这果实却牢固地附在枝上“可知,其叶谦逊,其果实红艳,稠密、时令长,耐寒。根据⑨段"坚劲之心”、“不屈服"、“气质与精神"、“气质与精神"、“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等词语可知,忍冬具有坚韧、自信、卓尔不群生命品质。示例:她不似月季招摇四季,不似玫瑰芳香四溢,她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不争不抢,不婀娜妖冶。四季轮回,风霜雨雪,她渐渐凝聚对生活的火热,把自己活成-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故答案为:⑴诧异惊叹
⑵承上启下。 采用设问,阐述了忍冬轮回的过程,引起下文“我”对“忍冬”之意的思考。
⑶【示例1】本文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和描写方法,富有表现力。如第⑦段“叶子善解人意,也争着把绿捧出来,像呵护美丽的仙子一样随它们轻轻摇曳,这时,果实才从枝上完成使命似的告别娇美的花朵,悄然落下”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叶子和果实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它们对花朵的悉心呵护,赞美了它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忍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忍冬,它不似牡丹婀娜多姿,不似幽兰名贵迷人,却有着自己的风格。它经受冬日的严寒从而完成生命的轮回,具有生生不息、蓬勃的生命和坚韧、自信、卓尔不群的精神。作者在赞美忍冬的同时,也被这种生命力和精神所惊叹,并希望将这种震撼与惊叹传达给读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作品选材和语言的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方能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求紧扣文章主旨,用简洁、通顺的语句表达出一定的观点。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双减”是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材料二:
教育,国之基石。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此次“双减”政策的出台,以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为宗旨,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山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坚决扛起‘双减’责任,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教育厅厅长的话掷地有声。
事实上,为了严格落实“双减”责任,山西高位统筹,建立起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推动“双减”工作的强大合力。
在太原,教育部门聚焦“五项管理”,坚决扭转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积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新学期将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托管时间最晚可延长至晚8时30分。周六日可安排一天提供周末课后服务。
“校内校外同向发力,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自信满满。
在各地市,教育、宣传、公安、网信、市场监管、银保监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开展拉网式检查排查,查处转入地下的“黑机构”,加强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协调处理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上下同心,齐抓共管。
目前,山西已经形成全省一盘棋,为“双减”保驾护航的喜人局面。
材料三: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的焦虑主要来自哪里?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的焦虑缓解了吗?
七年级(1)班召开“双减,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你根据材料三中的两个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两条信息。
(2)阅读材料二,为其拟一个标题。
(3)“双减”政策实施后,小语的妈妈有喜有忧。喜的是作业少了,小语的睡眠时间多了,忧的是不补课,学习成绩下滑怎么办……请你以小语的名义给妈妈写一封信,说说在“双减”环境下自己的打算,以消除妈妈的忧虑。
【答案】(1)示例:①大多数家长因自己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好孩子而焦虑;②“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有所缓解。
(2)示例:山西教育部门为“双减”保驾护航
(3)示例: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双减”政策刚刚开始实施,短期之内,难免会因打破惯性带来震荡与不适。但长期来看,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发展人的个性,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虽然作业少了、补习少了,但是我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会提高的。我会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健康、开朗、优秀的人。请您相信我!
您的女儿小语
【知识点】新闻概括;材料探究;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材料三的第一个图表主要介绍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的焦虑最多来自于“自己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孩子”。第二个图表介绍“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的焦虑有所缓解。
⑵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定。结合材料二“山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坚决扛起‘双减’责任,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柱的话掷地有声”可以归纳出:山西教育部门为“双减”保驾护航。
⑶ 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结合自己在“双减”环境下自己的打算,阐述自己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大多数家长因自己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好孩子而焦虑;②“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有所缓解。
⑵ 山西教育部门为“双减”保驾护航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双减”政策刚刚开始实施,短期之内,难免会因打破惯性带来震荡与不适。但长期来看,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发展人的个性,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虽然作业少了、补习少了,但是我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会提高的。我会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健康、开朗、优秀的人。请您相信我!
您的女儿小语
【点评】⑴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⑵本题考查小标题的拟写。小标题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作意图。
⑶考查语言表达。解答劝说类的表述题一般包含几个部分:首先打招呼,这是与人沟通的第一步。其次肯定对方的工作是辛苦的,这是良好沟通的前提。然后摆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最后表达期望。
18.“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握手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题目一:我们握手言和吧
题目二:紧握
▲ 的手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答案】【范文示例1】
我们握手言和吧
妈妈,您好!
当我写下“您”这个字时,我的心里百味杂陈,或许敬重父母,敬畏父母, 使用敬语是应当的,这也是身为一个子女应该的,但我却一直感觉我们之间不应该如此,因为敬称中除了尊敬更多的却是生疏。
我以前一直都是使用“你”的,在我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你动辄就是打骂,或许这在别人看来是不好的,但我却能理解,做错了适度的挨打是应该的,正因为如此,我也会在认为我正确的时候,会跟你顶嘴,争吵,但我们俩都不以为然,因为什么事都不会影响我们坚如磐石的母子关系!也正因为如此,我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你分享,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但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再加上一些其它因素,我们的关系慢慢发生着变化,最终,曾以为无坚不摧的母子关系面临着崩塌……
那一段时间,我们之间剑拔弩张,冷嘲热讽,互相攻击无所不有……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我们,我对你礼遇有加,说什么都使用委婉的语气, 不敢有调侃,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而你在经历了与父亲的感情不和,还有我的冲突再加上我的升学压力之后,变得疲惫了,变得苍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对我也变成了规劝。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条由外人系上的细线是那样的不牢靠,稍有不慎便会断裂。因此我如履薄冰,因此你束手束脚。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模范家庭”吧 作为最亲的母子,却要将自己的缺点藏起来,以便让他人舒服,但这样还是一个让人放松身心的家吗?
所以,在临近中考的最后一个学期,妈妈,让我们握手言和吧!我想两双手肯定能让最亲的两颗心连接起来,做坚如磐石的母子关系!做我们彼此的坚实后盾!更能够让我们在我初中的最后时刻齐心协力,为我,为我们打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儿敬上
2月3日
【范文示例2】
紧握你的手
有人说过,在真相面前沉默这等于说谎,是的,在真相面前,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将它裸呈于世的,因为它往往伴随着阻碍、排斥,甚至生命的威胁,在当今这个虚假泛滥,谎言遍地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躲藏、掩盖与抹杀。而令人欣慰的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畏于困难艰险,敢于把真相道明,所以握住你们的手,是我内心真切的愿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我崇敬的不仅仅是你的真言本身,更是你强大的人格力量,因为这些敢于真言的人,一定有冲破一切阻力的勇气,而这勇气一定是来自于兼济天下的责任感与悲天悯人的情怀。魏征,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他并不把皇帝的脸色作为自己言语的风向标,针砭时弊,直言不讳才是他的作风。我相信他一定有着治世盛国的使命感才能如此,他甘当一块明镜,照出一个大唐盛世。钟南山,揭露非典的第一人,出于一位人民医生的责任感,他从对非典遮遮掩掩的人 群中走出来,大声呼吁,立即通知世界卫生组织,用全社会力量抗击非典。因为他的振臂一呼,才点破了那层迷雾,换来了人们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你看,一句真话对于社会的作用如此重要,我们怎能不崇敬那些直言的勇士。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说真话听似简单,殊不知那些勇士往往承担的是各方面的 压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高耀洁,揭露艾滋村的第一人。但这位老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与奖励,而是人们的质疑与某些地方官员的威胁。张纯如,勇于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美籍华人,从她的照片上我们很难想像这清秀的脸庞与弱小的身躯要面对的是繁重的洞察与采证,更要抵御的是右翼势力威胁她生命的恐吓。但是最终这位年轻的姑娘还是用自杀结束了生命。我真是痛心,为何我们不能在他们境遇困难之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哪怕只是相见时或在内心里握住他们的手,使他们感到不孤独,因为这个后盾足够坚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让你带领我前行。每当我在真相面前徘徊,事实面前犹豫,都会有这么一双有力的手牵引着我,虽然无语,但我的内心已感到:我要说真话。我想握住你的手,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握住这些手。相信这种力量将换来一个更明净的天空。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我们”是写作对象,“握手言和”很清楚,之前因为某事闹矛盾了,不和谐了,那你的写作就需要将闹矛盾的原因、经过写清楚,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觉得需要言和,就是一篇记事的作文,需要你写得有起有伏,有波有澜,就要考虑清楚作文的布局,是用倒叙还是顺叙,开头怎样来吸引人的注意,都是你在动笔前要考虑清楚的,最好列一个详细一点的作文提纲,再进行写作。
题目二:已有部分“紧握......的手”,“紧握”是一个动词,主语是谁?我?他?老师?先要考虑;未知部分是 “手”的前面添加限制修饰的词语,可以田限制词语谁的手,也可填修饰词语怎样的手,也可两者都填。题目研究好了,再说选材,一定要围绕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能突出中心的、较小的材料,写作时除了叙述,还要用上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点评】题目一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题目二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对于半命题作文,我们首先要研究已有的命题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去审清未命题部分可填写的内容,做完这两步之后,我们还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最后才进入正式的写作。所以,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细审题:审修饰语、审提示语、审写作要求;精选材;列提纲;写作文。
不管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我们都要注意:审题立意;精要选材,凸显主旨所选的题材一定是曾经在自己内心深处引起过触动的“人”“事”“情”,可以用一件事凸显主旨,也可以用多件事凸显主旨。写作时,心中要清楚;确定文体,布局谋篇。考题设置适宜写叙议结合文体,建议对补充的人、事、情等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更凸显主题;若用几件事凸显主旨,则需要安排详略,同时还需要思考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如以小见大,还可以采用镜头式、小标题式等形式,进行布局谋篇;行文扣题,语言要有表现力。写作时内心一定要荡漾着充沛的情感,才能情聚于心而付诸笔端,才能处处“可见”主题。
1 /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读·书(12分)
1.请赏读下面的两幅作品,任选一幅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渴望 和平 杜甫的“①   ,崔九堂前几度闻”勾起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②   ”寄托着对和平的渴望。
关心 好友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③   ,   ”两句,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④   ,   ”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思念 家乡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马致远轻吟“⑤   ,   ”,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王湾站在小舟之上,高唱“⑥   ?   ”,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二、读·思(38分)
2022年春节,为避免疫情传播,许多省市都积极倡导“就地过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某社区开展“就地过年·暖在身边”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就地过年,一碗饺子解乡愁】
①除夕,家中炉火闪动,母亲总守在桌旁,翘首企盼游子的归来。
②这个春节,我们无法和家人在一起度过,(  )仍然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③沸腾的锅底,蒸腾的热气,饺子祈福,寒中取暖,闲话一年往事。一顿饭,一群人,不是家人,胜似家人;努力为未来打拼,理想和希冀,都在我们共同奋斗的旅途中!
④壬寅虎年,我们在一起,好幸运!身边有温暖和爱相伴,一切皆会安好!
3.对上述语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翘首企盼”的“翘”应读qiáo。
B.第②段括号内可以填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如“但”。
C.第③段中的“闲话”与“希冀”词性不同。
D.第④段中的“身边有温暖和爱相伴,一切皆会安好”是祈使句。
4.【活动二:就地过年,云听云看云读书】
社区打算把《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改编成话剧,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人物对话的素材,请你帮忙选出人物姓名。
A长妈妈 B衍太太
C父亲 D范爱农
相关对话 人物姓名
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①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 ②   
5.【活动三:就地过年,一封家书抵万金】
年后,《山西日报》发起“写一封过年家书,告白你最亲的人”活动,邀请留晋过年的外乡人以“纸短情长”的家书形式告白家人。选择在晋过年的小徽觉得这个年过得很开心。请你帮他编辑一则短信,发给最亲的人。
要求:①选择最亲的人;②结合上述材料来写;③内容明确,表达得体;④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⑤不少于100字;⑥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大门。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玫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散发着阵阵香气。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飞舞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凉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汽,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站在菊前,有一个声音隔空传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红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选自《转身,秋来》,有改动)
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7.文中作者描绘的秋美丽动人,你眼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将其描述出来,表达你的感情。(不少于100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山岛竦峙   
②枯藤老树昏鸦   
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 临危不惧 B.水何澹澹 从何说起
C.以观沧海 蔚为大观 D.歌以咏志 悲歌慷慨
10.发挥想象,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现的情景。
1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观沧海 天净沙·秋思
关键词 选取 ①    思
表达的 情感 诗人以沧海自比,借助奇特的想象,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   
潜移默化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④艺能⑤,较⑥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⑦之肆⑧,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⑨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⑩,何可世得!但优于 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流亡。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⑤艺能:本领,技能。⑥较:通“皎”,明显。⑦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⑧肆:店铺。⑨友:与……交朋友。⑩之徒:那样的人。 于:比。
12.“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中的“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
13.本文论述了   对人的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   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14.请列举一个与本文所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成语或名言。
三、读·写(70分)
15.(2019七上·右玉月考)周末乐乐想叫上奶奶、父母一起去文化广场观看“山西省文化遗产展演”,请你帮他告诉奶奶怎样从家前往目的地。 (80字左右)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忍冬之恋
紫 箫
①两年前就认识它,从门前到路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这个干净的秋季午后、在一场细雨中,我们又邂逅了。
②雨,淅淅沥沥,从天上扯下无数银线,给深秋缝制着五彩的衣裳。无数落叶在青石板上沉默,一场秋雨一场寒,它们在晶莹剔透的世界里,深情地回忆着过往……
③我驻足了,不由自主。隔着一洼水,我看到一簇簇红得娇艳的果实,在轻盈透亮的叶子上,像一粒粒耀眼的红宝石,规则地排列着伸向半空,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枝干呈半弧形,把最美的角度全留给了果实。
④我穷于措辞,那美得令人怦然心动的红,让我忘了呼吸,我痴痴地立在雨中。雨滴沁凉落下,我恍惚也颤抖在枝头……
⑤我无数次关注它,从春到秋、从夏到冬。令我诧异的是它的果实,无论长在哪里,它的果实都繁密、精致,而且叶子与果实相处和谐,空间疏密有致,叶子无论是春夏的葳蕤,还是秋冬的黄绿疏影,一眼望过去,总能有错落有致的风雅,仿佛国画立体的留白,层层深入,别有幽远。
⑥尤其那果实,从夏天开始结果,一直到深秋,随着气温下降、秋雨洗涤,色越发深,直至红得逼你的眼,唤起你心底无限的焰火。初冬时节,叶子不堪寒冷,都零落成泥,而这果实却牢固地附在枝上,商量好似的,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
⑦在寒冷的冬天,它们都枯萎地蔫在一起,颜色也失去了红艳,变成凝固的血色;再往后,颜色更是变得红褐,但却不从枝上掉落。我曾经有意地用手指去触动它,而它竟是牢牢地不松动呢,真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到了春天,那历经沧桑的果实居然还在枝上,只不过颜色变成紫褐色了,与万物萌动还未发的初春之景形成独特对照。冰融、草长、莺飞之后,春天的锦囊瞬间打开,各种花迫不及待地飞上各自枝头,于是,姹紫嫣红的春嘹亮地登场了,忍冬花也优雅地开了,细密的花苞出来了,淡黄的、洁白的,交错排列。一场雨过后,花蕊伸出来,于是满眼都是珠光宝气,那娇娇嫩嫩的花纤柔地面向阳光,一簇簇地开满枝头。叶子善解人意,也争着把绿捧出来,像呵护美丽的仙子一样随它们轻轻摇曳,这时,果实才从枝上完成使命似的告别娇美的花朵,悄然落下;这时,你又发现别样的惊叹,满树的美呀!洁白如玉,鹅黄如锦,翠绿如盖;这时,你才明悟它的别名之意:金银花。这么令人愉悦的花,不仅养眼,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呢!花儿落下时,小小的果实又缀满枝头,鼓足劲让自己本色出演生命的绝唱。
⑧这是怎样完美的生命轮回?一枚枚红得诱人的浆果,自然地开、自然地落,从来不放弃自己的美丽,哪怕由色艳到色衰。
⑨于是,细细琢磨起它的名字:忍冬。是忍受冬天吗?这需要怎样的坚劲之心才能不屈服于冬的淫威?冬天可以用白雪覆城,却不能以凛冽之风吹落枝头之香,这又是怎样一种气质与精神?它用夺目的红占据四季,却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摧毁它固有的自信,真是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生命啊!
⑩秋雨继续下着,那一洼水几乎浸湿我的脚,雨点在头顶的伞上跳踢踏舞,万物都自得其乐……
天凉好个秋!
(选自《湖州日报》,有删改)
(1)在一节美文分享课上,语文课代表深情朗诵了《忍冬之恋》,请完成以下任务。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情感升华过程。
痴痴——   ——   ——愉悦——赞美
(2)阅读文章第⑧段,请从结构上和内容上谈谈其作用。
(3)“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文章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从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材料选择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赏析;②结合文章内容;③不少于100字。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双减”是指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其中,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央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减”督导,“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
材料二:
教育,国之基石。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此次“双减”政策的出台,以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为宗旨,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山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坚决扛起‘双减’责任,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教育厅厅长的话掷地有声。
事实上,为了严格落实“双减”责任,山西高位统筹,建立起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形成了推动“双减”工作的强大合力。
在太原,教育部门聚焦“五项管理”,坚决扭转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积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新学期将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托管时间最晚可延长至晚8时30分。周六日可安排一天提供周末课后服务。
“校内校外同向发力,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三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自信满满。
在各地市,教育、宣传、公安、网信、市场监管、银保监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开展拉网式检查排查,查处转入地下的“黑机构”,加强校外培训预收费监管,协调处理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上下同心,齐抓共管。
目前,山西已经形成全省一盘棋,为“双减”保驾护航的喜人局面。
材料三:
◆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的焦虑主要来自哪里?
◆“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的焦虑缓解了吗?
七年级(1)班召开“双减,我们在行动”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你根据材料三中的两个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两条信息。
(2)阅读材料二,为其拟一个标题。
(3)“双减”政策实施后,小语的妈妈有喜有忧。喜的是作业少了,小语的睡眠时间多了,忧的是不补课,学习成绩下滑怎么办……请你以小语的名义给妈妈写一封信,说说在“双减”环境下自己的打算,以消除妈妈的忧虑。
18.“握手言欢”“握手言和”“握手成交”“大手握小手”“何时再握手”“和美好时光握手”……握手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有着丰富的内涵。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题目一:我们握手言和吧
题目二:紧握
▲ 的手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鸿鹄之志 (或:风华正茂)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鸿鹄之志 (或:风华正茂)
【点评】 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答案】岐王宅里寻常见;应傍战场开;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岐 、 傍 、 渝 、 郎 、 涯 ”
故答案为:岐王宅里寻常见;应傍战场开;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答案】3.D
4.B;D
5.示例:
亲爱的奶奶:
您好!
今年,我在太原过年挺开心。我去了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六展连台喜迎新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尽展晋风晋韵。我还去听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晋剧”,“晋剧”唱腔婉转细腻,曲调优美。我第一次尝试了串冰糖葫芦、闹社火,可有趣了!虽然身在太原,但我觉得如同在家乡一样有年味。只是,我很想念您。希望这封信能传达我对您的思念!
【知识点】非主谓句;特殊句式;手机短信;语言得体;语言简明;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语法知识的掌握。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字音、关联词、词性、句式等。根据平时所学,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判断。
⑵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⑶ 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3.ABC.正确。
D.有误,这个句子是感叹句。
故答案为:D.
4.本题考查《朝花夕拾》重点情节和人物的掌握。①应填衍太太,衔太太是《琐记》中的人物,典型事件是冬天怂恿孩子吃冰。②“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 ”这 句话是范爱农在东京听到自己老师徐锡麟在国内被杀害时说出的愤懑之语。这些内容在学而思暑假名著精讲课以及日常打卡中都反复练习过。
故答案为: BD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材料内容,给最亲的人写一封家书,语言表达得体即可。如,今年,我在温州过年挺开心。虽然身在温州,却如同在家乡一样有年味。只是,我很想念你们。注意书信的格式。
故答案为: 示例:
亲爱的奶奶:
您好!
今年,我在太原过年挺开心。我去了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六展连台喜迎新年,处处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尽展晋风晋韵。我还去听了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晋剧”,“晋剧”唱腔婉转细腻,曲调优美。我第一次尝试了串冰糖葫芦、闹社火,可有趣了!虽然身在太原,但我觉得如同在家乡一样有年味。只是,我很想念您。希望这封信能传达我对您的思念!
【答案】6.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风中飞舞的干枯黄叶比喻成飞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叶在风中缓缓飘落的形态;又把黄叶比作“纷纷坠落的音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此美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风、黄叶的喜爱和对秋的赞美。
7.示例:秋姑娘披着一身金黄的衣衫,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果园里硕果累累,秋意浓浓,农作物也开始欢快地歌唱。茫茫无际的棉田像盛开的马蹄莲,白得不染一丝杂质;高粱愈来愈红,像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高粱地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黄澄澄的梨捧着肚子,乐呵呵地笑着。硕果累累的枝头熨平了农民脸上常年积累的皱纹,他们像稚气未脱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简明;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⑵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即可。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阐述理由。言之成理,言之成文即可。
6.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蝴蝶般地 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将黄叶比作蝴蝶、音符,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写出了黄叶随风~飞舞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回答时要说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具有的表达效果、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风中飞舞的干枯黄叶比喻成飞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叶在风中缓缓飘落的形态;又把黄叶比作“纷纷坠落的音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如此美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秋风、黄叶的喜爱和对秋的赞美。
7.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此题要按题干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秋天景色或给秋天人的感受,要求语言通顺,表达出对秋的情感。
故答案为: 秋姑娘披着一身金黄的衣衫,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果园里硕果累累,秋意浓浓,农作物也开始欢快地歌唱。茫茫无际的棉田像盛开的马蹄莲,白得不染一丝杂质;高粱愈来愈红,像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高粱地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黄澄澄的梨捧着肚子,乐呵呵地笑着。硕果累累的枝头熨平了农民脸上常年积累的皱纹,他们像稚气未脱的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答案】8.zhì;kū
9.D
10.示例:茫茫的大海,水波荡漾,碧波万顷;高耸的山岛,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海上。
11.观;通过描写几种景物,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8.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依据学习的积累。“ 竦峙 ”读作“ zhì ”;“ 枯藤 ”读作“ kū ”。
故答案为: zhìkū
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到达,登上/面临;B.多么/疑问代词,什么;C.观看,观赏/景象;D.都是“唱歌”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诗歌语句的理解。 尊重诗句原意,描写生动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茫茫的大海,水波荡漾,碧波万顷;高耸的山岛,屹立在波澜壮阔的海上。
1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依据“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可知,此诗的关键词为“观”;依据“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
第1空、观
第2空、通过描写几种景物,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
【答案】12.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13.外部环境;交友
14.示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解答本题要靠平时的成语积累,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成语的字形,重点词及成语的意思。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附参考译文】
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虽然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中“是”的意思:这,这个。 按照现代文阅读指示代词的理解可知,答案是“与 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概括提炼为“与恶人居,久而自臭”。
故答案为: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1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依据“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可知,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可知,交友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
第1空、外部环境
第2空、交友
14.依据 “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可知,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个人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此相似的成语或名言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等。
故答案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5.【答案】示例:奶奶,您从家出来顺着和平街往东走,遇到第一个路口进入人民南路,然后会走到永乐街,过马路沿人民北路走,没多远就到了。文化广场就在人民北路的东侧,我们会提前等着您哦!
【知识点】图表信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行走的路线:家-顺着和平街往东走-第一个路口进入人民南路-到永乐街过十字路口—沿人民北路向北走—文化广场。表述时,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讲清“行走路线”;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表达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懂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表达既要阐明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故答案为:示例:奶奶,您从家出来顺着和平街往东走,遇到第一个路口进入人民南路,然后会走到永乐街,过马路沿人民北路走,没多远就到了。文化广场就在人民北路的东侧,我们会提前等着您哦!
【点评】本题考查对行走路线的描述能力。注意细节的描述,方位词一定要具体,用上首先、再、接着、最后、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行走路线更加清晰明了。
16.【答案】(1)诧异;惊叹
(2)承上启下。 采用设问,阐述了忍冬轮回的过程,引起下文“我”对“忍冬”之意的思考。
(3)【示例1】本文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和描写方法,富有表现力。如第⑦段“叶子善解人意,也争着把绿捧出来,像呵护美丽的仙子一样随它们轻轻摇曳,这时,果实才从枝上完成使命似的告别娇美的花朵,悄然落下”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叶子和果实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它们对花朵的悉心呵护,赞美了它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忍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忍冬,它不似牡丹婀娜多姿,不似幽兰名贵迷人,却有着自己的风格。它经受冬日的严寒从而完成生命的轮回,具有生生不息、蓬勃的生命和坚韧、自信、卓尔不群的精神。作者在赞美忍冬的同时,也被这种生命力和精神所惊叹,并希望将这种震撼与惊叹传达给读者。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文章段落及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抒情线索的梳理。“痴痴"与④段~让我忘了呼吸我痴痴地立在雨中此句对应;“愉悦对应⑦段金银木。这么令人偷悦的花”:由题干可知,要概括的情感词语在④⑦段中间。根据⑤段"令我诧异的是它的果实”可知,一空填“诧异”; 根据⑥段“初冬时节,叶子不堪寒冷,都零落成泥,而这果实却牢固地附在枝上,商量好似的,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⑦段“你又发现别样的惊叹,满树的美呀!“可知,二空填“惊叹"。
⑵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根据⑧段“这是怎样完美的生命轮回 "、“自然地开自然地落,从来不放弃自己的美丽”设问句可知,此段在内容上赞美了忍冬毕生追求生命灿烂的生命轮回;在结构上根据⑨段于是,细细琢磨起它的名字可知,引起下文我对忍冬生命的思索。
⑶本题考查文章的赏析。依据 "令我诧异的是它的果实,无论长在哪里,它的果实都是繁密、精致,而且叶子与果实相处和谐"⑤"叶子无论是春夏的鼓蕤,还是秋冬的黄绿疏影,一眼望过去,总能有错落有致的风雅"、⑥段“初冬时节,叶子不堪寒冷,都零落成泥,而这果实却牢固地附在枝上“可知,其叶谦逊,其果实红艳,稠密、时令长,耐寒。根据⑨段"坚劲之心”、“不屈服"、“气质与精神"、“气质与精神"、“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等词语可知,忍冬具有坚韧、自信、卓尔不群生命品质。示例:她不似月季招摇四季,不似玫瑰芳香四溢,她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不争不抢,不婀娜妖冶。四季轮回,风霜雨雪,她渐渐凝聚对生活的火热,把自己活成-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故答案为:⑴诧异惊叹
⑵承上启下。 采用设问,阐述了忍冬轮回的过程,引起下文“我”对“忍冬”之意的思考。
⑶【示例1】本文语言优美,善用修辞和描写方法,富有表现力。如第⑦段“叶子善解人意,也争着把绿捧出来,像呵护美丽的仙子一样随它们轻轻摇曳,这时,果实才从枝上完成使命似的告别娇美的花朵,悄然落下”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叶子和果实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它们对花朵的悉心呵护,赞美了它们无私奉献的品质,表达出作者对忍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2】忍冬,它不似牡丹婀娜多姿,不似幽兰名贵迷人,却有着自己的风格。它经受冬日的严寒从而完成生命的轮回,具有生生不息、蓬勃的生命和坚韧、自信、卓尔不群的精神。作者在赞美忍冬的同时,也被这种生命力和精神所惊叹,并希望将这种震撼与惊叹传达给读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作品选材和语言的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方能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求紧扣文章主旨,用简洁、通顺的语句表达出一定的观点。
17.【答案】(1)示例:①大多数家长因自己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好孩子而焦虑;②“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有所缓解。
(2)示例:山西教育部门为“双减”保驾护航
(3)示例: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双减”政策刚刚开始实施,短期之内,难免会因打破惯性带来震荡与不适。但长期来看,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发展人的个性,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虽然作业少了、补习少了,但是我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会提高的。我会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健康、开朗、优秀的人。请您相信我!
您的女儿小语
【知识点】新闻概括;材料探究;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⑴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归纳。材料三的第一个图表主要介绍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们的焦虑最多来自于“自己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孩子”。第二个图表介绍“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们的焦虑有所缓解。
⑵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定。结合材料二“山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将坚决扛起‘双减’责任,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柱的话掷地有声”可以归纳出:山西教育部门为“双减”保驾护航。
⑶ 本题考查综合应用的能力。结合自己在“双减”环境下自己的打算,阐述自己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大多数家长因自己能力有限,很难辅导好孩子而焦虑;②“双减”政策实施后,大部分家长的焦虑有所缓解。
⑵ 山西教育部门为“双减”保驾护航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双减”政策刚刚开始实施,短期之内,难免会因打破惯性带来震荡与不适。但长期来看,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发展人的个性,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虽然作业少了、补习少了,但是我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会提高的。我会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一个健康、开朗、优秀的人。请您相信我!
您的女儿小语
【点评】⑴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
⑵本题考查小标题的拟写。小标题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写作意图。
⑶考查语言表达。解答劝说类的表述题一般包含几个部分:首先打招呼,这是与人沟通的第一步。其次肯定对方的工作是辛苦的,这是良好沟通的前提。然后摆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最后表达期望。
18.【答案】【范文示例1】
我们握手言和吧
妈妈,您好!
当我写下“您”这个字时,我的心里百味杂陈,或许敬重父母,敬畏父母, 使用敬语是应当的,这也是身为一个子女应该的,但我却一直感觉我们之间不应该如此,因为敬称中除了尊敬更多的却是生疏。
我以前一直都是使用“你”的,在我小时候,每当我做错事,你动辄就是打骂,或许这在别人看来是不好的,但我却能理解,做错了适度的挨打是应该的,正因为如此,我也会在认为我正确的时候,会跟你顶嘴,争吵,但我们俩都不以为然,因为什么事都不会影响我们坚如磐石的母子关系!也正因为如此,我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你分享,我们一起笑,一起哭。但随着我的慢慢长大,再加上一些其它因素,我们的关系慢慢发生着变化,最终,曾以为无坚不摧的母子关系面临着崩塌……
那一段时间,我们之间剑拔弩张,冷嘲热讽,互相攻击无所不有……于是便有了现在的我们,我对你礼遇有加,说什么都使用委婉的语气, 不敢有调侃,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而你在经历了与父亲的感情不和,还有我的冲突再加上我的升学压力之后,变得疲惫了,变得苍老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锋芒毕露,对我也变成了规劝。因为我们都明白,这条由外人系上的细线是那样的不牢靠,稍有不慎便会断裂。因此我如履薄冰,因此你束手束脚。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模范家庭”吧 作为最亲的母子,却要将自己的缺点藏起来,以便让他人舒服,但这样还是一个让人放松身心的家吗?
所以,在临近中考的最后一个学期,妈妈,让我们握手言和吧!我想两双手肯定能让最亲的两颗心连接起来,做坚如磐石的母子关系!做我们彼此的坚实后盾!更能够让我们在我初中的最后时刻齐心协力,为我,为我们打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儿敬上
2月3日
【范文示例2】
紧握你的手
有人说过,在真相面前沉默这等于说谎,是的,在真相面前,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将它裸呈于世的,因为它往往伴随着阻碍、排斥,甚至生命的威胁,在当今这个虚假泛滥,谎言遍地的社会,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躲藏、掩盖与抹杀。而令人欣慰的是,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无畏于困难艰险,敢于把真相道明,所以握住你们的手,是我内心真切的愿望。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崇敬,我崇敬的不仅仅是你的真言本身,更是你强大的人格力量,因为这些敢于真言的人,一定有冲破一切阻力的勇气,而这勇气一定是来自于兼济天下的责任感与悲天悯人的情怀。魏征,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他并不把皇帝的脸色作为自己言语的风向标,针砭时弊,直言不讳才是他的作风。我相信他一定有着治世盛国的使命感才能如此,他甘当一块明镜,照出一个大唐盛世。钟南山,揭露非典的第一人,出于一位人民医生的责任感,他从对非典遮遮掩掩的人 群中走出来,大声呼吁,立即通知世界卫生组织,用全社会力量抗击非典。因为他的振臂一呼,才点破了那层迷雾,换来了人们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你看,一句真话对于社会的作用如此重要,我们怎能不崇敬那些直言的勇士。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对你的支持。说真话听似简单,殊不知那些勇士往往承担的是各方面的 压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高耀洁,揭露艾滋村的第一人。但这位老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与奖励,而是人们的质疑与某些地方官员的威胁。张纯如,勇于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美籍华人,从她的照片上我们很难想像这清秀的脸庞与弱小的身躯要面对的是繁重的洞察与采证,更要抵御的是右翼势力威胁她生命的恐吓。但是最终这位年轻的姑娘还是用自杀结束了生命。我真是痛心,为何我们不能在他们境遇困难之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哪怕只是相见时或在内心里握住他们的手,使他们感到不孤独,因为这个后盾足够坚强。   
我想握住你的手,是因为我想让你带领我前行。每当我在真相面前徘徊,事实面前犹豫,都会有这么一双有力的手牵引着我,虽然无语,但我的内心已感到:我要说真话。我想握住你的手,更希望全社会都能握住这些手。相信这种力量将换来一个更明净的天空。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我们”是写作对象,“握手言和”很清楚,之前因为某事闹矛盾了,不和谐了,那你的写作就需要将闹矛盾的原因、经过写清楚,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觉得需要言和,就是一篇记事的作文,需要你写得有起有伏,有波有澜,就要考虑清楚作文的布局,是用倒叙还是顺叙,开头怎样来吸引人的注意,都是你在动笔前要考虑清楚的,最好列一个详细一点的作文提纲,再进行写作。
题目二:已有部分“紧握......的手”,“紧握”是一个动词,主语是谁?我?他?老师?先要考虑;未知部分是 “手”的前面添加限制修饰的词语,可以田限制词语谁的手,也可填修饰词语怎样的手,也可两者都填。题目研究好了,再说选材,一定要围绕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能突出中心的、较小的材料,写作时除了叙述,还要用上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点评】题目一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要注意对题目和材料进行分析,从题目和材料中提取关键的信息,确定文章的立意,同时也通过审题,进行谋篇布局。考生要注意平时素材的收集,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注意恰当运用写作手法,表达上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写作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
题目二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对于半命题作文,我们首先要研究已有的命题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去审清未命题部分可填写的内容,做完这两步之后,我们还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最后才进入正式的写作。所以,半命题作文需要我们细审题:审修饰语、审提示语、审写作要求;精选材;列提纲;写作文。
不管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我们都要注意:审题立意;精要选材,凸显主旨所选的题材一定是曾经在自己内心深处引起过触动的“人”“事”“情”,可以用一件事凸显主旨,也可以用多件事凸显主旨。写作时,心中要清楚;确定文体,布局谋篇。考题设置适宜写叙议结合文体,建议对补充的人、事、情等有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更凸显主题;若用几件事凸显主旨,则需要安排详略,同时还需要思考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如以小见大,还可以采用镜头式、小标题式等形式,进行布局谋篇;行文扣题,语言要有表现力。写作时内心一定要荡漾着充沛的情感,才能情聚于心而付诸笔端,才能处处“可见”主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