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武则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16七下·腾冲期中)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3.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在科举制方面的“创新”是( )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C.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创立殿试制度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5.下列选项中,与李渊有关的是( )
A.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B.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C.建立唐朝和平定全国 D.改国号为周
6.(2017·蒙阴模拟)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7.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8.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9.(2017·鄂托克旗模拟)“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10.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唐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唐玄宗②武则天③唐太宗④唐高宗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
(2)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统治者是: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4)创立科举制中殿试制度的是:
(5)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
12.某校七年级(3)班对唐初三位有作为的皇帝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图说历史】
【史料辨析】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宣公翰苑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唐语林》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 用一句话概括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 他统治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 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5)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 他是怎样“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
(6)从这些皇帝的治国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灭亡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2.【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信息“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能够得出唐太宗重用贤才的结论。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考查唐太宗重用人才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不符合题意;
C.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牢记即可。
4.【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题要找到关键词“开元全盛日”,熟记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解题的关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被誉为“开元盛世”。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5.【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B. 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故选项符合题意;
D. 改国号为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牢记即可。
6.【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A. 唐太宗善于用人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到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8.【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所以答案选D。
9.【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的情景。B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10.【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他后来把皇位传给九子李治,就是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去世后,他的皇后武则天相继废除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武则天去世后,他的儿子在此即位,到了后来李隆基宫廷政变,夺取皇位,是为唐玄宗;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也可以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识记回答。
11.【答案】(1)李渊
(2)唐太宗
(3))武则天
(4)武则天
(5)唐玄宗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除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1)李渊
(2)唐太宗
(3)武则天
(4)武则天
(5)唐玄宗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12.【答案】(1)唐太宗。“贞观之治”。
(2)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上”指的是唐玄宗。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探究认识】
(6)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一中的人物是唐太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二中的人物是武则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三中的人物是唐玄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时,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唐玄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6)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故答案为:(1) 唐太宗。“贞观之治”。
(2) 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 唐玄宗。“开元盛世”
(4) 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 “上”指的是唐玄宗。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6) 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点评】本题的前五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先看材料信息,之后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注意不要死记硬背,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武则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的灭亡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2.(2016七下·腾冲期中)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注意任用贤才 D.提倡节俭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材料信息“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能够得出唐太宗重用贤才的结论。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性选择题,考查唐太宗重用人才的相关知识。
3.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在科举制方面的“创新”是( )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C.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创立殿试制度
【答案】D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不符合题意;
B.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不符合题意;
C.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牢记即可。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
A.唐高宗统治初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前期
【答案】D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此题要找到关键词“开元全盛日”,熟记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解题的关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为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被誉为“开元盛世”。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5.下列选项中,与李渊有关的是( )
A.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B.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C.建立唐朝和平定全国 D.改国号为周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A. 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B. 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故选项符合题意;
D. 改国号为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基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难度,牢记即可。
6.(2017·蒙阴模拟)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有关知识。
7.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A. 唐太宗善于用人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到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 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8.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武则天在位时期,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她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在位时的统治措施促进社会发展。所以答案选D。
9.(2017·鄂托克旗模拟)“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答案】A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经济发展的情景。B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10.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唐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唐玄宗②武则天③唐太宗④唐高宗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即位,他就是唐太宗;他后来把皇位传给九子李治,就是唐高宗;唐高宗李治去世后,他的皇后武则天相继废除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武则天去世后,他的儿子在此即位,到了后来李隆基宫廷政变,夺取皇位,是为唐玄宗;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可以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也可以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识记回答。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
(2)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统治者是: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4)创立科举制中殿试制度的是:
(5)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
【答案】(1)李渊
(2)唐太宗
(3))武则天
(4)武则天
(5)唐玄宗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除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1)李渊
(2)唐太宗
(3)武则天
(4)武则天
(5)唐玄宗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这是基础知识,牢记即可顺利回答。
12.某校七年级(3)班对唐初三位有作为的皇帝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图说历史】
【史料辨析】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宣公翰苑集》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唐语林》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他在位时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 用一句话概括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3)图三中的人物是谁 他统治前期,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一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 她又是如何做的呢
(5)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 他是怎样“留心理道,革去弊讹”的
(6)从这些皇帝的治国政策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借鉴
【答案】(1)唐太宗。“贞观之治”。
(2)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上”指的是唐玄宗。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探究认识】
(6)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一中的人物是唐太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二中的人物是武则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三中的人物是唐玄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在位时,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的“上”指的是唐玄宗;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6)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故答案为:(1) 唐太宗。“贞观之治”。
(2) 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 唐玄宗。“开元盛世”
(4) 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5) “上”指的是唐玄宗。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6) 国家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必须重视农业,关心人民疾苦;必须重视吏治的建设等。
【点评】本题的前五题,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先看材料信息,之后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注意不要死记硬背,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