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二 物质科学(一)化学
第14讲 水
1、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答案]B
[解析]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水源少,不利于蒸发和降水,水循环不活跃,A不正确;B.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水源充足,水循环相对较其他三个地区活跃,B正确;C.新疆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缺少水汽,水循环极不活跃,C不正确;D.南极冰川地区,气温低水蒸发弱,水循环不活跃,D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淡化海水可以缓解淡水紧缺问题 B.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C.农业上可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节约用水 D.可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答案]D
[解析] A.地球上海水资源丰富,淡化海水可以缓解淡水紧缺问题,A正确;B.工业废水经处理去除有害成分后可循环使用,B正确;C.农业上可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节约用水,C正确;D.若过度开采地下水,易导致地面塌陷,导致淡水资源短缺;D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
3、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答案]A
[解析]A、天平称量粗盐时,粗盐放左盘,砝码放右盘,符合题意;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C、过滤需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不符合题意;D、加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移取,不能用手直接拿,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
4、为保护母亲河,各地积极推进五水共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綜合治理,以下是几位同学对保护水资源提出的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严禁向河内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B.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
C.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D.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D
[解析]A.严禁向河内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利于减小水体污染,故A不合题意;B.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也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B不合题意;C.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同样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C不合题意;D.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重大影响,故D符合题意。
5、电解水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本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A、为防止空气对生成气体检验的干扰, 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不符合题意;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正极产生气泡速率比负极慢,不符合题意;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不符合题意;D、本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6、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A、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不符合题意;B、 3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53克,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B不符合题意;C、 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100g ,C不符合题意;D、 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符合题意。
7、如表提供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时,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C.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含有31.6g硝酸钾 ,故B错误符合题意;C.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则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D.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则会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不合题意。
8、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答案]B
[解析]A.甲瓶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中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乙的质量大于丙的质量,B正确;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所以溶液中质量分数:甲>乙>丙,C错误;D. 从图中可以看出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D错误;故B符合题意。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获得纯净水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答案]C
[解析] A.通过蒸馏的方式,可以将水中可溶物去除,变成纯净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这样让冷凝水停留更长时间,增大冷凝效果,故B正确不合题意;C.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浸没水中,要放在蒸馏瓶支管口处,故C错误符合题意;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故D正确不合题意。
10、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小明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人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氯化钠(如图)。充分溶解后这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答案]B
[解析]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入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氯化钠。甲中氯化钠完全溶解,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乙、丙中均只能溶解36克氯化钠,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所以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故B符合题意。
11、氢能源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更好的催化剂和技术手段,以降低电解水获得氢气的成本。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两个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或1:2)
C.电解水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水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A错误。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正确。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D正确。故A符合题意。
12、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下图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
[解析]20℃时NH4Cl的溶解度为37.2g,③中溶液有晶体析出,则③中溶液为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溶液中含有100g水,所以溶液中NH4Cl的质量为37.2g,经过滤烘干后得到18.0gNH4Cl固体,说明②中溶液里含有NH4Cl的质量为37.2g+18.0g=55.2g,含有水的质量为100g,6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5.2g,所以②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饱和溶液,A正确、B错误;①和②溶液中均无溶质析出,所含的溶质质量相等,C错误;②中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了NH4Cl55.2g,③中溶液是100g水中溶解了NH4Cl37.2g,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错误。故A符合题意。
13、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提高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 用剩的食盐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整瓶试剂,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不符合题意;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是为了防止腐蚀托盘及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C、水量取体积更方便,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操作简便,符合题意;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加速溶解,不能提高食盐溶解能力,不符合题意;故只有C符合题意。
1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答案]A
[解析]分析题中图示信息,①加热苦泉水获得胆矾是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获得晶体;②硫酸铜转化为铜,生成物中有单质铜,不属于复分解反应;③向硫酸铜晶体中加水溶解,所得硫酸铜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④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A符合题意。
15、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沉淀质量随氢氧化钡的加入而增加,至硫酸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A不符合题意;B.水的质量会随氢氧化钡溶液的增加而增大,且与硫酸反应时,增加的水的质量随氢氧化钡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外,还会反应生成水,所以开始增加幅度先大后小,B符合题意;C.溶液pH从小于7随氢氧化钡的增加而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钡过量,pH大于7,C不符合题意;D.溶液中溶质质量随反应的发生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减为0,氢氧化钡过量,溶质质量又增加,D不符合题意。
16、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和生活6个月。右图是空间站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部分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系统内发生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CH4和H2O均为无机物
C.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CO2+4H2催化剂 2H2O+CH4
D.该系统运行过程中,Ⅰ系统中电解的水与Ⅱ系统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A.Ⅰ系统中发生的是水的分解反应;B.甲烷为有机化合物;C.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D.根据前后氢元素质量不变可知,在2系统中的氢元素既存在于水中,又存在于甲烷中,故Ⅰ系统的质量更大。故C符合题意。
17、下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回答:
(1)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
(2)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右,则下一步的操作是 。
[答案](1)5 (2)继续加食盐(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解析](1) 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需氯化钠质量为50g×10%=5g;(2) 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右,说明药品不足,则下一步的操作是继续加食盐(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
18、小乐在探究水的组成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混有稀硫酸的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如图甲所示。
实验2:打开其中一支玻璃管的活塞,点燃气体,并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如图乙所示;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丙所示。
(1)实验1中,水中混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理论上,a、b两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2)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来自于 (选填“a”或”b”)玻璃管,据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此反应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答案] (1)增强水的导电性;2:1(2)a;能
[解析] (1) 水中混入稀硫酸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a、b两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 (2)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是氢气,来自于a玻璃管,据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此反应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开始时,先控制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然后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等量的固态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充分溶解后,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充分溶解后,三个装置瓶内气压分别为PA、PB、P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2)查阅资料可知氯化钠溶解于水既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由上述实验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答案] (1)PC>PA>PB (2)放出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中U型管液面高度相同,说明内外气压相等;B中U型管左高右低,说明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C中U型管左低右高,说明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三个装置瓶内气压分别为PA、PB、P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PC>PA>PB;(2)氯化钠溶解于水既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瓶内的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使得瓶内的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查阅资料:溶质溶解包括溶质粒子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和溶质粒子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进行实验:先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再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在室温下分别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并在下表中记录有关实验现象。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25
硝酸铵溶液 20.8 下降4.2℃
氯化钠溶液 25 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 33.6 上升8.6℃
(1)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并改正: 。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 (填“吸热”或“放热”)。
(3)反思与评价: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请你说明氯化钠在溶解前后温度没有变化的原因:
。
[答案](1)第④步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应改用玻璃棒 (2)吸热
(3)在溶解时溶质粒子扩散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溶质粒子水合所释放的热量
[解析](1) 第④步用温度计搅拌错误,应改用玻璃棒。(2)由所给数据可知,硝酸铵溶解时温度下降,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3)氯化钠在溶解时溶质粒子扩散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溶质粒子水合所释放的热量,所以氯化钠在溶解前后温度没有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2张PPT)
2024浙江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模 块 二
物质科学(一) 化 学
(共11讲)
2024浙江中考一轮复习
第14讲 水
思维导航
水
溶 液
水的组成
水的性质
水的用途
水的净化
溶液和浊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水循环
水资源保护
影响因素
溶液稀释
溶液配制
知识梳理
知识点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循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吸收 的能量,改变 转移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2、水循环的过程:
自然界中的水能在 、 和 之间来断地循环,在
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 成水蒸气,植物的 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进入大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而运动,若气温逐渐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变会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 ;在陆地上,有些降水
为地下水,有些降水在地表汇入河流湖泊成为 ,大部分又最终回归入大海。
陆地 海洋 大气
太阳辐射
蒸发
蒸腾
降水
下渗
地表径流
太阳辐射
状态
知识梳理
3、 、 和 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4、从整个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看,水循环中水的 保持不变,但期间产生复杂多变的 现象,并形成水力资源。
5、水循环的动力是 和 。
总量
天气
太阳能 地球引力
降水 蒸发 径流
知识梳理
知识点2、水的主要性质
1、主要物理性质:
常温下,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气压下沸点为_______,凝固点为 。4℃时密度最大,为 ;水的比热容为 ;
水是一种良好的 ,许多物质可溶解其中;水不容易 ,是良好的绝缘体,水也是 的不良导体。
当 发生变化时,水可以发生三态变化。
没有
100℃
0℃
1.0×103kg/m3
4.2×103J/(kg·℃)
溶剂
热
导电
温度
知识梳理
2、主要的化学性质:
(1)纯净水的pH为 ,呈 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 ,
但可使用 变成蓝色;
(2)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
。
(3)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
(4)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H2O 通电 2H2↑+O2↑
CO2+H2O=H2CO3
CaO+H2O=Ca(OH)2
7
中
变色
白色硫酸铜
知识梳理
知识点3、水的污染和水的净化
1、水污染:
(1)水污染: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 降低或丧失,从而污染环境的水。
(2)水污染的来源: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 、化肥的过量使用、流失,等。
(3)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 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_______、蒸馏法,等。
使用价值
农药
合理
过滤
知识梳理
3、过滤:
(1)过滤:把 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使滤纸润湿,紧贴 内壁,不残留 。
二低: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过滤不净。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紧靠 上;玻璃棒下端应轻轻抵靠在 处;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 内壁。
漏斗 气泡
不溶性
液面
玻璃棒
三层滤纸
烧杯
知识梳理
知识点4、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
2.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3、水分子的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含1个 和2个 。
4、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
氧气 氢气
1:2 8:1
氧元素 氢元素
氧原子 氢原子
1:8
2:1
知识梳理
知识点5、溶液和浊液
1、浊液:
(1)悬浊液:由 和 组成;
(2)乳浊液:由 和 组成;
2、溶液由 和 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如碘酒中 是溶质, 是溶剂。
3、溶液区别与浊液的特点是 和 。
难溶性固体 液体
可溶性固体 液体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碘 酒精
均一 稳定
知识梳理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其他常见的溶剂,还有如 、 等。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 _______质量之比。
(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计算公式:
酒精 汽油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P%= ×100%
m溶质
m溶液
知识梳理
知识点6、溶解性与溶解度
1、溶解性:
(1)溶解性:
一定 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溶解性。
(2)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
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
②________;
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的影响。
(3)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且溶解过程还可能伴随着 变化,如 固体和 溶解于水放热,碳酸氢氨溶于水 热。
温度
温度
气压
能量
氢氧化钠
浓硫酸
吸
知识梳理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
(2)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不能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溶剂 升温
溶剂 溶质 降低
知识梳理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基本步骤: 、 、 ;
(2)配制溶液时,用 称取溶质的质量,用 量取所需的溶剂(水);用 加快溶质的溶解。
4、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而增大,但极少数物质[如 ]则相反。
100g 饱和
溶解度
计算 称量 溶解
天平
量筒
玻璃棒搅拌
温度升高
氢氧化钙(熟石灰)
典例精析
例题1
*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
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解析:
[答案]A
[解析]A. 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⑥地下径流,A错误;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B正确;C.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C正确;D. 通过水循环过程,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A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2
*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检验气体时可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
解析:
[答案]B
[解析]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大正负离子的数量,进而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水分解质量减小,而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左边与负极相连生成氢气,右边与正极相连生成氧气,则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检验气体时可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故D正确不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3
*食盐加碘可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碘酸钾。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碘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B.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
C.在3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碘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D.将等质量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氯化钠析出晶体质量更大
解析:
[答案]D
[解析] A、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碘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不符合题意;B、由图示可知,碘酸钾100℃时溶解为32.3克,而氯化钠在0℃溶解度为35.7克,且两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 ,不符合题意;C、在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碘酸钾,则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碘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D、 20℃ -40℃时,碘酸钾的溶解度变化趋势大于氯化钠, 将等质量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氯化钠析出晶体质量小,D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相同,则两者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mL某溶液,密度为1.2g/cm3,其中含溶质24g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化为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解析:
[答案]B
[解析]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B.溶液质量m=ρV=1.2g/cm3×200cm3=240g,溶质质量:240g×10%
=24g,故B正确;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小,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可能只是溶解度减小所致,而溶质和溶液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典例精析
例题5
*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7.0g
解析:
[答案]A
[解析]用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药品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中操作错误;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量取水的体积偏大,图中操作错误,A正确。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无蒸发步骤,B错误。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受影响,C错误。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5%=7.5g,D错误。
典例精析
例题6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食盐 B.高锰酸钾 C.面粉 D.食用油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3)将70克M物质加入6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则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解析:
[答案] (1)A (2)C (3)40%
[解析] (1)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A符合题意;B.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B不符合题意;C.面粉难溶于水,形成悬浊液,C不符合题意;D.食用油难溶于水,形成乳浊液,D不符合题意;(2)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A不符合题意;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B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几乎不变,C符合题意;(3)将70克M物质加入60克水中,充分溶解,观图,A点时,60克水中的所溶解的M物质的质量为100g-60g=40g,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00g×100%=40%。
典例精析
例题7
*小西同学去乡下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你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山泉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B.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改变了水的化学性质
C.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属于纯净物
D.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净化水中分离出纯净水
解析:
[答案] (1)明矾(2)D (3)D
[解析]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我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明矾。(2)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A正确不合题意;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故B正确不合题意;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故C正确不合题意;D.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会造成部分液体未经过滤就流入烧杯,故D错误符合题意。(3)A.杀菌消毒过程中,使水中细菌或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死亡,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B.在净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改变,即它的化学性质不变,故B错误;C.净化后的水中依然存在大量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通过蒸馏的方式,可以将水和其中的杂质彻底分开,从而得到纯净水,故D正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二 物质科学(一)化学
第14讲 水
1、下列四个地区中,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淡化海水可以缓解淡水紧缺问题
B.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C.农业上可通过喷灌、滴灌等方式节约用水
D.可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实验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4、为保护母亲河,各地积极推进五水共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綜合治理,以下是几位同学对保护水资源提出的几点建议,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严禁向河内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B.严禁在河边随意堆放生活垃圾
C.严禁在河两岸新建化工、造纸等重污染工厂 D.严禁使用农药和化肥
5、电解水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本实验可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6、下表为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38 0.116 0.106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20℃时,将1g氢氧化钙投入到99g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将40℃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7、如表提供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20℃时,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C.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8、在学校科技节中,小科制作了一个“天气瓶”。该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情况反映温度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瓶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丙 D.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是我们学过的蒸馏装置,关于蒸馏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方法能获得纯净水
B.图中冷凝水的流动方向是B→A
C.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水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内壁
D.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
10、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小明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各注人100克蒸馏水,然后分别加入30克、40克和50克氯化钠(如图)。充分溶解后这三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11、氢能源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更好的催化剂和技术手段,以降低电解水获得氢气的成本。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电解水时两个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或1:2)
C.电解水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12、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下图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3、如图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托盘中垫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提高食盐的溶解能力
A.A B.B C.C D.D
1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15、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小烧杯中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6、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工作和生活6个月。右图是空间站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部分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系统内发生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CH4和H2O均为无机物
C.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是CO2+4H2催化剂 2H2O+CH4
D.该系统运行过程中,Ⅰ系统中电解的水与Ⅱ系统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17、下图是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回答:
(1)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克;
(2)称量时,若天平指针偏右,则下一步的操作是 。
18、小乐在探究水的组成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混有稀硫酸的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电极上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收集到无色气体,如图甲所示。
实验2:打开其中一支玻璃管的活塞,点燃气体,并在火焰上方倒扣干而冷的烧杯,观察到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如图乙所示;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如图丙所示。
(1)实验1中,水中混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理论上,a、b两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2)实验2中,被点燃的气体来自于 (选填“a”或”b”)玻璃管,据该气体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此反应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1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实验开始时,先控制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然后向图中A、B、C三个实验装置中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试管里分别加入等量的固态氯化钠、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充分溶解后,三个实验装置中U形管两端的液面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充分溶解后,三个装置瓶内气压分别为PA、PB、PC,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
(2)查阅资料可知氯化钠溶解于水既不吸收热量、也不放出热量。由上述实验现象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 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查阅资料:溶质溶解包括溶质粒子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和溶质粒子水合过程(放出热量)。
进行实验:先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再分别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在室温下分别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并在下表中记录有关实验现象。
测量的温度/℃ 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 25
硝酸铵溶液 20.8 下降4.2℃
氯化钠溶液 25 无明显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 33.6 上升8.6℃
(1)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并改正: 。
(2)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知,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 (填“吸热”或“放热”)。
(3)反思与评价:根据查阅到的资料,请你说明氯化钠在溶解前后温度没有变化的原因: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模块二 物质科学(一)化学
第14讲 水
一、思维导航
二、知识梳理
知识点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循环:指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水,通过吸收 的能量,改变 转移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2、水循环的过程:
自然界中的水能在 、 和 之间来断地循环,在 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 成水蒸气,植物的 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进入大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而运动,若气温逐渐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变会在高空形成水滴或冰晶、雪花或冰雹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 ;在陆地上,有些降水 为地下水,有些降水在地表汇入河流湖泊成为 ,大部分又最终回归入大海。
3、 、 和 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4、从整个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看,水循环中水的 保持不变,但期间产生复杂多变的 现象,并形成水力资源。
5、水循环的动力是 和 。
知识点2、水的主要性质
1、主要物理性质:
常温下,纯净的水是一种______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液体;标准气压下沸点为_______,凝固点为 。4℃时密度最大,为 ;水的比热容为 ;
水是一种良好的 ,许多物质可溶解其中;水不容易 ,是良好的绝缘体,水也是 的不良导体。
当 发生变化时,水可以发生三态变化。
2、主要的化学性质:
(1)纯净水的pH为 ,呈 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 ,
但可使用 变成蓝色;
(2)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反应: 。
(3)水能与一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 。
(4)水能够与少数的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如: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知识点3、水的污染和水的净化
1、水污染:
(1)水污染: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 降低或丧失,从而污染环境的水。
(2)水污染的来源: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水、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的 、化肥的过量使用、流失,等。
(3)水污染的防治;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工业“三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农业生产中要 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2、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方法:沉淀法、_______、蒸馏法,等。
3、过滤:
(1)过滤:把 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使滤纸润湿,紧贴 内壁,不残留 。
二低: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 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过滤不净。
三靠:倾倒液体时烧杯口要紧靠 上;玻璃棒下端应轻轻抵靠在 处;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 内壁。
知识点4、水的组成
1、水的电解:
水电解时在阳极产生________,在阴极产生________。两者体积比为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_。
2.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3、水分子的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含1个 和2个 。
4、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
知识点5、溶液和浊液
1、浊液:
(1)悬浊液:由 和 组成;
(2)乳浊液:由 和 组成;
2、溶液由 和 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 ,如碘酒中 是溶质, 是溶剂。
3、溶液区别与浊液的特点是 和 。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其他常见的溶剂,还有如 、 等。
5、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_ _______质量之比。
(2)意义:能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可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3)计算公式: 。
知识点6、溶解性与溶解度
1、溶解性:
(1)溶解性: 一定 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溶解性。
(2)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
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 ②_______; 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的影响。
(3)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且溶解过程还可能伴随着 变化,如 固体和 溶解于水放热,碳酸氢氨溶于水 热。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
(2)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基本步骤: 、 、 ;
(2)配制溶液时,用 称取溶质的质量,用 量取所需的溶剂(水);用 加快溶质的溶解。
4、溶解度:
(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就称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________。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而增大,但极少数物质[如 ]则相反。
三、典例精析
例题1、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水循环和水资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工“地下暗河”从千岛湖引水入杭,作为杭州第二水源,“地下暗河”类似环节⑤
B.水循环的环节②③①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因此夏季风能到达的地区降水比较丰富
C.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不均匀,南多北少;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D.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例题1图) (例题2图)
例题2、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
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
D.检验气体时可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
例题3、食盐加碘可补充人体碘元素,所加物质一般为碘酸钾。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溶解度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比数据变化趋势可知,碘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
B.该表转化为溶解度曲线图后,在10℃~100℃范围内不出现交点
C.在3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碘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D.将等质量40℃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氯化钠析出晶体质量更大
例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液质量分数相同,则两者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mL某溶液,密度为1.2g/cm3,其中含溶质24g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化为饱和,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例题5、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
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
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
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7.0g
例题6、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
A.食盐 B.高锰酸钾 C.面粉 D.食用油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3)将70克M物质加入60克水中,充分溶解,测得溶液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则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例题7、小西同学去乡下旅游时,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山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后加入凝聚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形成较大的固体颗粒沉到水底,你认为合适的凝聚剂可以是 。
(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3)山泉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B.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过程改变了水的化学性质
C.净化过程后得到的净化水属于纯净物
D.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从净化水中分离出纯净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