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试题
C-12 H-l O-16 N-14 Na-23 Li-7 Ca-40 P-31 Cl-35.5 S-32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满分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 B.消毒用的酒精
C.温度计里的水银 D.炒菜用的铁锅
3.可用于直接加热的一组仪器是
A.试管、蒸发皿、集气瓶 B.量筒、蒸发皿、烧杯
C.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D.试管、量筒、蒸发皿
4.造成过滤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C.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处 D.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陶土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6.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7.如图是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钴的元素符号为Co B.钴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7
C.钴的原子序数为27 D.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
8.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CO2和SO2等
C.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D.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氮气
9.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及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A.氧化铝 B.硫酸铁 C.硝酸铝 D.硝酸钠
10.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11.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为化学变化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3.一个碳 12 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w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4,则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是
A.2wg B.12wg C.24wg D.48wg
14.航天员饮用水属于小分子团水,具有密度高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分子团水中的分子在固定位置上震动
B.小分子团水和普通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小分子团水比普通水分子间的间隔小
D.小分子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分子体积变大
15.“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B 水(H2O)和双氧水(H2O2)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A.A B.B C.C D.D
16.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x 7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1 +2 +3 +4 -4 +5 -3 +6 -2 +7 -1
A.Al属于金属元素
B.x的数值是6
C.元素Mg与S形成的化合物为MgS
D.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值上等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17.下列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A.H2S B.SO2 C.SO3 D.H2SO4
18.小山同学构建的“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图”(见下图),体现了“价类二维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NO B.b为NO2 C.c为HNO3 D.d可能为NaNO3
19.有一种氮氧化合物,其中氮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7:4,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N2O B.NO2 C.N2O4 D.NO
20.在①FeO ②Fe2O3 ③Fe3O4 ④FeS四种化合物中,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60分)
二、理解与应用(共35分)
21.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问题:
(1)⑥表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微粒,则x= ,该微粒符号为 。
(2)③表示微粒的符号为 ,⑤表示微粒的符号为 。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4)写出②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 。
(5)观察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相对原子质量铝比硼多8 B.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④对应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①~⑥中共有三种金属元素
22.回答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氖气 ;
②五个氢氧根离子 ;
③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
④标出氯化镁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
(2)下列物质中①食盐水;②液氧;③冰水混合物;④铜;⑤四氧化三铁;⑥澄清石灰水;⑦过滤、吸附过后澄清的河水。属于混合物的是 。(用序号回答)
(3)在符号①2Fe2+ ②2NH3;③NO2 ④Na中,回答下列问题:(用序号回答)
“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2”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的是 ;这些符号中,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23.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回答问题:
(1)除去难溶性固体,可用 法;除去可溶性杂质,可用 法。
(2)净化水的方法,实质上是将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过程。分离提纯混合物有以下两种基本思路:思路一:将要得到的物质提取出来;思路二: 。
(3)向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 ,使杂质 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4)对液体进行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 层滤纸处。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
(5)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6)最后进行蒸馏,所得蒸馏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4.如图分别是水的蒸馏、电解的装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Ⅰ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从水分子的角度看看,发生变化的是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蒸馏常用于分离混合物,其原理是根据各物质 不同,进行物质分离。
(2)实验Ⅱ中,两侧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检验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 ,点燃a中气体时,观察到气体能够燃烧,发出 色火焰,由此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列举出节约用水的措施: 。
三、实验与探究(共13分)
25.兴趣小组开展以下两组“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为了让氧气充分反应,应采取的操作有 ,为了减少实验的测量误差,除了要保证氧气完全反应之外,还应注意的事项有 。
(2)实验测定了以下实验数据:
硬质玻璃管的容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54mL 24mL 8mL
根据该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
(3)图2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对该实验的评价是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铜粉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
26.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该操作的目的是 。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
(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 (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
(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预期现象和对应结论是 。
四、分析与计算(共12分)
27.请完成下表:
化学式 CaCO3 H2SO4 NaOH 2H2O2 2HCl Na2CO3
化学式量(或式量和)
28.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回答问题:
(1)在磷酸亚铁锂中,己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锂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磷酸亚铁锂中锂、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3)磷酸亚铁锂中锂、铁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
(4)计算237g磷酸亚铁锂中含有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6页,共7页
1.A
【详解】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C
【详解】A、调味用的食醋中含有乙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消毒酒精中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
C、温度计里的水银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D、铁锅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3.C
【详解】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故选C。
4.A
【详解】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造成过滤速度慢,正确;
B、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可能会造成液体溅出,错误;
C、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处,可能会造成滤纸破损,错误;
D、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错误。
故选A。
5.C
【详解】加热150mL液体,属于给较大量的液体进行加热,试管的容积较小,适合加热少量的液体,加热大量液体应该用烧杯;烧杯加热时要垫陶土网;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故需要使用的仪器是②④⑥⑦。故选C。
6.D
【详解】物质是元素组成;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不是指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具体形式,这里所指的“硒”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7.D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钴的元素符号为Co,该选项说法正确;
B、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则钴原子中的质子数为2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钴的原子序数为27,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主要有CO、NO2和SO2等,而CO2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则饼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蒸气而变软,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氮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C
【详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气,所以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是氮元素,故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元素为Al、N、O,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
故选C。
10.B
【详解】已知碳为6号元素,“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氦为2号元素,故“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故选B。
11.B
【详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说法正确;
B、原子不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故说法错误;
C、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等,故说法正确;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2.D
【详解】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比如硫酸钠中,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但是显+6价,故A推理错误;
B、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氦原子和水分子质子数相同,故B推理错误;
C、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为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D推理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原子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所以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4×wg×=2wg,故选A。
14.C
【详解】A、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选项错误;
B、小分子团水和水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小分子团水的化学性质和普通水相同,选项错误;
C、小分子团水,具有密度高的特点,因此小分子团水比普通水分子间的间隔小,选项正确;
D、小分子团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水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
C、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带有酒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鼓起来,是因为温度改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的大小不变,解释错误。
故选:D。
16.D
【详解】A、Al属于金属元素,故A正确;
B、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由表格分析可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则x值应为6,故B正确;
C、Mg元素通常显+2价,S元素的最低负价为-2价,则元素Mg与S形成的化合物为MgS,故C正确;
D、Na~Cl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7,与对应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值相同,因此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值上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而不是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D。
17.B
【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详解】A、H2S中H显+1价,S显-2价;
B、SO2中S显+4价,O显-2价;
C、SO3中S显+6价,O显-2价;
D、H2SO4中H显+1价,S显+6价,O显-2价。
故选B。
18.C
【分析】化合物中,各个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详解】A、一氧化氮属于氧化物,N的化合价为+2,a点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是单质。A错误;
B、二氧化氮属于氧化物,N元素的化合价为+4,图中b点的化合价为+2。B错误;
C、HNO3属于酸,N元素的化合价为+5,图中c点表示+5价的酸。C正确;
D、硝酸钠属于盐,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解得x=+5。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图中d点的化合价为+3,D错误。
故选C。
19.A
【详解】设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其中氮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7:4,则14x:16y=7:4,解得x:y=2:1,则化学式为N2O,故选A。
20.C
【详解】FeO、Fe2O3、Fe3O4、FeS,将铁原子的个数变为1个,分别变形为FeO、FeO 1.5,,FeS,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是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可看作是2个氧原子;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越小的,在该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大,则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列为FeO>Fe3O4>Fe2O3>FeS,即含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③>②>④。故选C。
21.(1) 17 Cl-
(2) O S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Na2S
(4)
(5)BC
【详解】(1)⑥表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某离子结构示意图,则⑥是其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8+8-1=17;该离子是氯离子,符号为:Cl-;
(2)③是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是氧原子,符号为:O;⑤是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是硫原子,符号为:S;③和⑤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质子数=原子序数,11号元素是钠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故④和⑥表示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硫化钠,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从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学式为:Na2S;
(4)②是氯元素,③是氧元素,两中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0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
(5)A、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相对原子质量铝比硼多26.98-10.81=16.17,不符合题意;
B、③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
C、质子数=原子序数,④是11号元素,是钠元素,对应的单质是钠,钠由钠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D、①是硼元素,由“石”字旁可知,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②是铝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铝属于金属元素,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是8号元素,是氧元素,由“气”字旁可知,氧属于非金属元素,④是11号元素,是钠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钠属于金属元素,⑤⑥是16号元素,是硫元素,由“石”字旁可知,硫属于非金属元素,故①~⑥中共有两种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2.(1) Ne 5OH- 2CO2
(2)①⑥⑦
(3) ② ③ ①②##②①
【详解】(1)①氖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为Ne;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五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5OH-;
③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为2CO2;
④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可表示为;
(2)①食盐水是由食盐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③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④铜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⑤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⑥澄清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⑦过滤、吸附过后澄清的河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⑥⑦;
(3)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NH3中的“2”表示氨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②;
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N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③;
这些符号中,Fe2+表示1个亚铁离子;2NH3表示2个氨气分子;NO2可以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Na表示1个钠原子或钠这种物质;只有微观意义的是Fe2+、2NH3,故选①②。
23.(1) 过滤 蒸馏
(2)将杂质除去
(3) 明矾 沉降
(4) 引流 三##3 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5)吸附
(6)纯净物
【详解】(1)过滤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因此除去难溶性固体,可用过滤的方法;蒸馏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则是除去可溶性杂质,可用蒸馏的方法,故填:过滤;蒸馏;
(2)分离提纯混合物除了将要得到的物质提取出来外,还可以将杂质除去,故填:将杂质除去;
(3)向盛有河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故填:明矾;沉降;
(4)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三层滤纸处;若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填:引流;三或3;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6)蒸馏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水是纯水,属于纯净物,故填:纯净物。
24.(1) 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种类和分子质量(或者分子数目和大小) 沸点
(2) 1:2##2:1 .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气体中,若复燃,则说明为氧气 淡蓝 可燃性
(3)C
(4)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详解】(1)实验Ⅰ是水的蒸馏,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实验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从水分子的角度看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种类和分子的质量(或者分子数目和大小);
蒸馏常用于分离混合物,其原理是根据各物质沸点的不同,进行物质的分离。
(2)实验Ⅱ是电解水实验,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两侧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或1:2,b试管气体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是氧气;
a中气体多,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a中气体时,观察到气体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由此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可燃性。
(3)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法错误;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说法错误;
故选:C。
(4)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很多,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例如用洗菜水浇花等(合理即可)。
25.(1) 密闭装置、缓冲气压 铜粉足量等 实验后充分冷却等
(2)20.5%
(3) 烧杯内水倒吸入集气瓶 氧气未完全反应,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只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不是气态
【详解】(1)此反应消耗氧气,所以实验中小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的气压,促进气体的流动,同时还能密闭装置;
若想让氧气充分反应,铜粉要足量,且铜粉要和空气充分接触,则应采取的操作有反复推拉注射器使气体与铜粉充分接触,铜粉足量等;
该实验要求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则为了减少实验的测量误差,认为除了要保证氧气完全反应之外,还应注意的事项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后充分冷却等。
(2)由注射器减小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红磷燃烧消耗氧气,装置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则打开K,可观察到烧杯内水倒吸入集气瓶;
由图可知,反应结束后氧气还有剩余,则说明红磷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则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若想寻找红磷或铜粉的替代物。则要求替代物能在空气中燃烧,且只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是气体等。
26.(1)检查装置气密性
(2) 打开止水夹 自下而上 分子在不断运动
(3)热水上方滤纸条变色速度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详解】(1)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装置中的压强增大,若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该操作的目的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2)打开止水夹才能将注射器中的浓氨水推入试管,则操作为打开弹簧夹;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则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
浓氨水和酚酞纸条不接触,但酚酞纸条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可观察到热水上方滤纸条变色速度快。
27. 100 98 40 68 73 106
【详解】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2+16×4=98;
Na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1=40;
2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1×4+16×4=68;
2HCl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1+35.5)×2=73;
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12+16×3=106。
28.(1)+1
(2)1:4
(3)1:8
(4)解:237g磷酸亚铁锂中铁元素质量为:100%=84g
答:237g磷酸亚铁锂中铁元素的质量为84g。
【详解】(1)磷酸亚铁锂中,己知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锂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2)+(+5)+(-2)×4=0,解得x=+1。
(2)由化学式可知,磷酸亚铁锂中锂、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
(3)磷酸亚铁锂中锂与铁元素的质量比是7:56=1:8。
(4)见答案。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