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4 昆虫备忘录
课文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没带来了一些昆虫,快看看吧!
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它们身上的秘密吧!
汪曾祺,920年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我会认
lù fán jù kuǎn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chóu mó xiā yì
黑(绸) (膜)翅 (瞎)点 (益)虫
yuē bān
大(约) 黑(斑)
多音字
晕
yūn (摔晕)
yùn (晕船)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
读一读:妹妹有一次玩耍脑袋磕到水泥地上摔晕(yūn)过去,此后乘船就开始晕(yùn)船。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多音字
(mà)
蚂蚱
(mǎ)
蚂蚁
(mā)
蚂螂
蚂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两个意思①真诚;诚恳;②徐缓;轻缓。本课是第二个意思。
【款款地】
【绸】
【膜翅】
【益虫】
为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类翅,翅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草蛉、蝉和蜻蜓的前后翅,蝇类的前翅,甲虫、蝗虫和蝽的后翅等。
会写的字:
凡
距
绸
款
约
斑
益
瞎
膜
复 眼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zuó)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第一自然段)
“一直”“琢磨”说明“我”对昆虫的“复眼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执着地想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一连串的疑问,照应了前文“我”“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表现了“我”的好奇,以及对问题刨根问底的性格特点。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由复眼昆虫联想到人如果也长一对复眼,后面还用了省略号引发大家的联想,很有趣,也看出作者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
积累:
“复眼”是( )
A. 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
B. 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
C. 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D. 是一种昆虫的名字。
A B C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从“款款地落”“折好”这些动作写出了“花大姐”的飞行特点。
花大姐
“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也吃蚜虫吗?”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瓢虫吃什么是它们的天性,怎么能改口味呢?可是作者偏偏这么问,偏偏这么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那颗可贵的童心。
独角仙
吃晚饭的时候,呜(wū)——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yūn)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我想知道
问题一
问题二
我知道了
为什么这种昆虫要叫独角仙?
独角仙长得像什么?
这个大块头叫独角仙。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这一段写了什么?
独角仙的外形特点。
名副其实的“独角仙”。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可能”表示独角仙是甲虫中最大的是作者的推测,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就表示独角仙在甲虫中一定是最大的,不符合作者的原意和客观事实。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蚂蚱”部分。
文中提到了蚂蚱的哪些种类?
①尖头蚂蚱。
②“土蚂蚱”。
写蚂蚱飞行时的样子和声音。
“土蚂蚱”和“蚂蚱”有什么不一样?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炸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填一填
备忘昆虫 别名 特点
瓢虫
甲虫
蚂蚱
花大姐
独角仙
挂大扁儿
朱红色硬翅,上有小圆点,点数不同,有的吃蚜虫为益虫,有的吃马铃薯叶为害虫。
体型大、重,头部尖端有犀牛一样的角,甲壳多为深色,较硬。
土蚂蚱
尖头绿蚂蚱—国画宠儿,飞起来咯咯作响,膜翅为淡淡桃红色。
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吐褐色口水。
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描写了昆虫的复眼、瓢虫、独角仙、蚂蚱的外形和习性。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