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课件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7-18 16:12:27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教材分析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定量研究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初步学习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的介绍,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能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并能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已有知识和能力认识物质微观构成和化学反应实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能应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存在的问题以单一物质的质量为基准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归纳概括时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还有待建立。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知识能力教学过程设计3min22min15min4min1min情景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究竟是否改变?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探索新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合作探究讨论分析汇报交流自主归纳准确表述质量守恒定律内容2个实验中的等式关系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为什么相等?白磷燃烧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探索新知问题线索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探索新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问题线索活动及素材核心知识实验、讨论、分析、归纳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探索新知----质量守恒原因问题线索活动及素材核心知识 实验探究、
分析、表述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揭示本质,概念深化 水 氢气 + 氧气 直 流 电探索新知----质量守恒原因问题线索活动及素材核心知识实验、分析、归纳、表述讨论、分析、
归纳、理解微观模型展示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从微观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应用新知[基础过关题]
1.在A + B→C的反应中,5gA和一定B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9gC,则反应的B是 克。
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A. 物质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分子数目
 
3.亚硝酸钠(NaNO2)加热到320oC,能分解出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O2 B.N2 C. NH3 D.SO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升氢气和1升氧气反应能生成3升水。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少,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只有固体、液体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与,
就不遵守该定律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
丝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总和。
[拓展提高题]应用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原因中考链接(2008)10.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4+3O2=2CO2+2H2O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参加反应的乙烯和氧气的质量比为7:24中考链接(2011)23.现将8 g 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8gA完全反应后生成22 g C和18 g D。若现有l6g B与足量的A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为
g。中考链接(2012)21.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1)化肥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如尿素[CO(NH2) 2]是一种常用的 肥(填“氮”、“磷”、“钾”)。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反应原理的最后一步: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纯碱,一种常用作溶剂的液体和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课堂小结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科学探究方法微观模型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一本万利。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权超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请你用化学知识揭开骗子的可恶面纱。课后作业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内 容 质量守恒定律应 用 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等 实 质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适 用 化学变化 板书设计评价设计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量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本课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了解到了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教材并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质量的物质进行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后面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计算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可见本课题的学习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对整个九年级化学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前几个单元知识的阶段性小结,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起点。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行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如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确定是因为,根据教材分析,如何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换呢?质量守恒定律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基础。
2、制定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则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得出的。初三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刚有雏形,但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才能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3、初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否利用教材渗透对人的学习品质培养,是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的关键。从而形成了以上的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能够认识物质微观构成和化学反应实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和设计能力;能应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学习化学知识。但是由于学习化学的时间还比较短,他们还习惯以单一物质的质量为基准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归纳概括知识时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而且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还有待建立。
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模式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对于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都属于启蒙阶段,若探究过程不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过于放开或加大难度,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探究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学案的使用为学生参与探究提过帮助,小组合作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更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能使学生领悟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5步教学法,其中二、三两个环节中安排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而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也都运用在这两个环节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增强学好化学的愿望和信心。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主要准备做到四个突出,即“以实验为基础,突出概念形成;以练评为手段,突出概念理解;以思维为核心,突出概念深化;以习题为载体,突出概念运用”,从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从知识到能力的全方位提高。
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5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的实验结果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的实验数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从而点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探索新知
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探究实验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活动。同时,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确定探究内容:探究实验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探究实验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两个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我首先讲解其原理,然后向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此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参与交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的设计,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足,启发学生提出修改建议,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中,不断刺激他们的“兴奋点”。那么由于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我此时只要对探究操作进行简单的指导,提醒他们要注意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及颜色;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准确称量前、后两次质量。实验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保证课堂安全性。实验后请学生分别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情况,括描述实验现象、对两次称量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他们严谨求学的态度。
根据学生的实验数据,我再次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改变?”由于学生活动中出现“等”与“不等”两种结果,处于愤悱状态,我再次演示这两个实验,让学生经历初次探究的挫折后,分析原因,优化设计,再次探究,最终得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
通过这种完全开放的教学过程,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思维,而且使学生初步形成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对于学生总结出的基本内容,我再次追问怎样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定律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通过演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以及在干燥试管中给铁丝加强热引发质疑,再利用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足球赛事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分析定律,合理引导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几个关键词语的理解,做到“引而不灌”,使学生真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会质量守恒,它的实质是什么呢?此时,我请所有同学带着问题和我一起走进电解水实验,通过这个实验的微观变化过程,使学生形象直观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让学生思维从抽象过渡到形象。让所有学生都能准确总结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发生改变”,从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涵义,并为下一阶段学习化学方程式打好伏笔。学生也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使自己已有认识得到升华,也再次从定量方面认识化学变化。
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拓展提高
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此时需要学生从最初实验时的兴奋中逐渐稳定下来,但又不能产生学习的倦态感。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基础过关,拓展提高以及中考链接三个方面练习。练习1、2均是对前面内容的直接运用,只是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识记情况。练习3则考查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质量守恒的微观涵义,需要学生简单的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练习4则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综合运用的考查,需要学生从量、化学反应实质以及物质状态多方面进行思考,考查内容较多,可以请学习较好的学生逐一进行分析,从而也达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进入中考链接,此部分练习的均是近几年天津市的中考试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在中考时所考察的题型以及难度,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升华课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三方面的总结:守恒原因、形成定律以及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回忆、思考,结出这三方面的内容,引起他们思维上的发展和情感上的升华。最后教师再次概况,本节课从探究实验出发,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动手探究,教师的逐步设疑,从而得出定律内容,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又进行微观展示,推导出定律的微观涵义,达到了学生能力提升、对化学从定性到定量认识的转变,这样就为后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课后作业,趣味作业的布置,寓教于乐,使学生再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也为方程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了四个板块(内容、实质、应用、适用),通过简单的框图,整齐有序的勾勒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呈现出完整的知识机构体系,便于学生掌握。
课堂评价方面,主要关注学生个体评价、组合作评价以及实验探究过程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使学生每节课后都有对自己的反思以及
对其他同学的关注。基于此评价标准,我还设计了评价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现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资源开发,包括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创造性使用新教具和手头资源
以及重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而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书店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等;有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间接社会资源,这些都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创造性的使用课本资源是最为重要的,本节课为了更好的完成实验探究内容,我将课本的红磷燃烧实验改为白磷,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时间,快速完成实验,而课本上的镁条燃烧实验虽然有明显的现象,但最终数据结果会造成学生的理解困惑,所以经过不断摸索,我在此处引入给干燥试管中的铁丝加强热实验,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个实验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