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 沪科版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和眼睛导学案(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 沪科版 (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 光和眼睛导学案(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7-19 17:32:32

文档简介

第2节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不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教学难点: 
 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学习是快乐的,我们获取知识,去探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发现,去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应该其乐无穷,让我们快乐的踏上科学探究的旅程。(投影出示:让我们快乐的去探索……)
首先,我们今天来个射击比赛。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用手中的激光手电射击屏幕上的字,每组射击一个字,看哪个组射击得更准?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用到了上一节课中我们学到的什么知识?(要先划分好小组)
(学生兴趣高涨, 各组很快射准了目标,并回忆起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师:难分高下,都很好。下面再来比赛一场:我要求把激光手电对着桌子上的镜子,最后光斑准确地击中靶心者胜利。
(增加了游戏难度,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反射这一现象,并让同学们回忆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光的反射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师:很好,光的反射现象是很普遍的现象,你想知道光的反射的哪些知识?
(学生带着兴趣提出他们的问题)
【自主预习案】
1: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2:什么是法线、入射角、反射角?什么是反射定律?


3: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吗?

4:镜面反射,漫反射
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然_________,,这种反射叫__________;
平行光入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向着_________,这种反射叫__________。漫反射_________(填 “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课堂探究案】
知识点一:光的反射现象和规律:
1、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光的反射规律:
活动1:认识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入射点、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如图,O是 ,AO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光线,OB是 光线,ON是 线。入射角是 和 的夹角,在图中是 ,反射角是 和 的夹角,在图中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有什么关系?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的什么位置? (选填 两侧或同侧)
(3)反射角、入射角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
(4)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看到光线被反射后沿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
归纳反射规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① 、 和 在同一个 ;
② 、 分居在 的两侧;
③ 等于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知识点二:探究光路的可逆性
演示实验:先用激光灯让光线与镜面成70 ( http: / / www.21cnjy.com )0角入射到O点,确定好反射光线的位置,再用激光灯让光线顺着反射光线射向O点,观察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每个同学通过前面的镜子,你看到了谁的眼睛,做完后,同学之间交流,你理解光路是可逆的吗?
探究点三: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问题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共同点、不同点是什么?
讨论交流:放映电影的银幕为什么用粗糙的幕布,而不用镜子?
【当堂训练案】
1、一束与镜面成4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是____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度.
2、.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束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时,则
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
3、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地面成60°角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120° B.60° C.30° D.0°
4、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度,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那么反射角是____度.
5、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2-8),反射角是 。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如何射出?画图表示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6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 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4.通过照相机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使学生会用照相机拍自然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了人在照相的时候,总是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老爷爷还可以透过放大镜看到一个放大了的字,这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同样是凸透镜,为什么可以成这样不同的像呢?.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自主预习案】
知识回顾:
1.照相机镜头是一个 镜, 它能成 的、 的、 像。
2.投影仪上也有一个相当于 的镜头,它成的是 立的、 的、 像。
3.放大镜就是一个 镜,它能成 立的、 的、 像。
4.实像:能在 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 而成的。(也可用眼睛观察到)
5.虚像: 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课前预习:
1.当u>2f时,能成 的、 的、 像,像距 ,应用 。
2.当f3.当u4、从左向右依次放置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 。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 __________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___________ 。
5.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哪儿?
6.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
7、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
【课堂探究案】
实验准备:
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f并做好记录。
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2.实验器材摆放。
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
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
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如何使物体所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答案:调整物体,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像的虚、实。)
实验步骤:
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和像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2、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2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和f之间,即2f>u>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测量。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等于f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看能不能成像。
4、继续移近蜡烛,使物距u<f,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屏上还能得到蜡烛的像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出物距,估测出像距。
按上述计划操作,把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中。
透镜焦距f =_____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1
2
3
4

【当堂训练案】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_____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的.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_______.
4.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15 c ( http: / / www.21cnjy.com )m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应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_________的下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的范围;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__,此时像的位置在__________的范围.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出现的像是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6.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光世界巡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光的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光教学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自主预习案】
1、光源定义: 叫光源。自然光源,如 太阳, 、 等;
人造光源,如 篝火、 、 、 等。
月亮是否是光源?说明理由:
2、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这样的物质叫做传播光的介质。
光也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规律:光在什么条件下是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① : ② :
③ : ④ :
4、光速: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
5、探究与实验:“分解太阳光”
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太阳光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墙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课堂探究案】
1.如何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生活中你见过光沿直线传播吗?举例说明
2.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观察或探究图4-1-1所示实验,讨论:光射到物体的表面发生了什么现象
观察或探究图4-1-2所示实验,讨论:光射向玻璃砖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观察或探究图4-1-3的所示实验,讨论:光射进不均匀的糖水中时,传播路线是直线吗?
讨论归纳: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吗?_ __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__ 。
3.影子的形成。
影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其后面光不能进入的区域就产生了 。
[及时练习2]1.观察下图,尝试解释日食和月食形成的过程
4.合作探究“小孔成像”。
仔细观察图4-1-4,认识小孔成像原理,然后画出物体AB经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标出AB的像A′B′
5.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出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三、光线
1.光线: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物理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线______是真实存在的,而是 。
[及时练习3]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的是( )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
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C.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
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
2.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形状 B.各种形状 C.圆形的 D.树枝形状
四、光速
1.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_______,大小是_______,符号是____。
2.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_____,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_____,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______。
[及时练习4]1.发生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 。
2.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某同学看见闪电8s后才听到雷声,则雷电发生处距离该同学约有多远?
五:光的色散实验
方案一:用一块三棱镜对着太阳光,用白纸在另一侧作光屏,可以观察到白纸上几种颜色的光。
方案二:在盘子里装上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总结: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
3、色散现象
雨后彩虹,就是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现象。下雨以后,天上悬浮着很多 ,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就发生了 现象。
【当堂训练案】
1.我们常见到的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平面镜 D.太阳
2.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尺缺口与枪前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线上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_道理,能证明这一道理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3.一人面朝南方站在阳光下,其影子在身体的右侧,这时是在_____。(上中下午)
4.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任何情况中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5.晴天在有茂密树荫的地面上,常常会看到许多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 )
A.太阳的影子 B树叶的影子 C.树叶间小孔的像 D.太阳的像
6.大伟在课外按图示制作了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在易拉罐底部开一个很小的三角小孔,则它在半透明的纸上看到的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光斑 D、圆型光斑
7.发生日食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上
B.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月球在中间
C.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地球在中间
D.月球不发光,它背着太阳的一面向着地球,所以地球上的人看不见它
8、运动会的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选择如下的哪种方法开始计时( )
A、听到枪声
B、听到发令员的哨声
C、看到运动员起跑
D、看到发令枪冒烟
9.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108千米,太阳光经多少秒才能传到地球上来?第4节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
1、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一:
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
演示二:
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自主预习案】
1。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画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3.根据同学们所画的图,光从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此时的折射角 (填上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4.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位置。
5.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线向 ,此时的折射角 (填上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6.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时,入射角等于 度,折射角等于 度。
7.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这种现象是 引起的。
【课堂探究案】
活动.体验光的折射
在白纸上放置一块玻璃砖,用激光笔对着玻璃砖的表面发出一束激光,会看到进入玻璃的光线发生了偏折,同时在作业纸上画出光线传播的大致路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在光线传播的大致路径 上模仿光的反射现象,给光线和角标上名字。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类比光的反射定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需要哪些器材?

3.如何探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结论(一):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
4.探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根据实验画出折射光路图:


结论(二):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
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根据实验画出折射光路图:


结论(三):光从玻璃或其他介质斜射如空气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
5.多改变几次入射光的方向,你还会发现什么规律?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交流:(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如何变化? 
(2)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如何?
结论(四):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 
2.光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6.探究折射光路是否可逆:
用激光灯让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中,观察光路,并确定折射光线的位置,
如果用激光灯让光从水中逆着折射光线射入空气中,观察光路,你有什么发现?(折射光线将会怎样传播)
结论(五):光在折射时,光路是 的。
分组讨论,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偏向或偏离),折射角 入射角
3、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方向(偏向或偏离),折射角 入射角
4、当光垂直射入水(或玻璃) 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入射角、折射角都等于零
5、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三: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我们都知道,有经验的渔民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这是为什么?
在清澈见底、深度不过齐腰的水时,千万不要冒然下去,以免因为对水深估计不足,发生危险。
2、问: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见了远处的物体。这样,海市蜃楼就形成了。
【当堂训练案】
1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
其中___是入射光线,___是反射光线,___是折射光线,
反射角为___ ,折射角为___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
2、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时,如果入射角为30O,则折射角( )。
A.等于300 B.小于300 C.大于30O
3、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4.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B 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 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时,一定发生折射,但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时,一定发生折射,但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C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D以上说法都不对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大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
2、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的方法。
3、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喜悦,并有助于养成积极主动地与人交流合作的习惯。
2、通过小制作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常见光学仪器的原理。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凸透镜成像中像的虚实、大小及物距、像距的变化问题。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1、透镜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对光线各有什么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2、凸透镜可以成像,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
(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成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以外;u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还会流露出你的感彩,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我们都拥有一双眼睛,有关眼睛,你了解多少?
【自主预习案】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1)眼睛的结构:人眼中的晶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相当于______,______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的实像,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2)远视:晶状体的折光本领偏弱,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之____ (填“前”或“后”),通过戴____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3)近视:晶状体的折光本领过强,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之____ (填“前”或“后”),通过戴______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2.影像的保存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暗盒等部件组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暗盒中的感光胶片相当于______。
3.眼睛的好帮手
(1)利用透镜成像的性质,人们制成了_____和_____光学仪器。它们主要是由__ __和_ ____两组凸透镜组成。
【课堂探究案】
【学点一】眼球的结构及视物原理:
仔细观察课本眼球的结构图,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
2.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的作用是 。
总结: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光线由我们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功能好像照相机的镜头),再会聚在视网膜上(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学点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因:
思考: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探究实验:模拟矫正近视和远视的过程
1.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
取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和近视眼镜。把蜡 ( http: / / www.21cnjy.com )烛、凸透镜和光屏按下图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将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 ( http: / / www.21cnjy.com )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2.矫正远视的模拟实验方案:(模仿矫正近视的模拟实验方案,说出此方案,并实际做一做)
【当堂训练案】
1. 用照相机拍摄集体照片,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还有一些人没有进入镜头,那么应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D.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2.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所有望远镜的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4. 如图甲所示的是_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乙图所示的是________眼,应戴___________镜来进行矫正。
5.小张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花眼更重一些,妈妈则是近视眼,小张骑车时戴平光眼镜,现将他们的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请你分辨下列四副眼镜中分别是谁的眼镜.
6、近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___透镜,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所戴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同学的眼镜度数是_______;远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___透镜,某人所戴的远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2 m,该人的眼镜度数是________。
7、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在焦点附近成________像(填“虚”或“实”)这个像是________(填“放大的”或“缩小的”),道理就像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8、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像(填“虚”或“实”),道理就像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
9小明和爷爷的眼镜放在一起,虽然爷 ( http: / / www.21cnjy.com )爷的眼镜是老花镜,小明的眼镜是近视镜,但是两个眼镜的外形完全相同,请你帮小明用三种最简单的方法区分两个眼镜。
10、如图23所示,为研究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________,光屏看做_______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文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 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_____(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__作用.
图甲
图乙第5节 奇妙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浩瀚宇宙中的星星;利用显微镜我们可看见微小的生物;利用摄像机我们可以留下最美的回忆……
有些人因为近视或远视而看不清楚东西,可是戴上眼镜就可以看清楚了,为什么?
【自主预习案】
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 ,此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
3、透镜分为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 叫凸透镜,
是凹透镜。
4、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课堂探究案】
1、透镜的类型
凸透镜: 凹透镜:
①拿起手边的透镜:摸一摸,感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判断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用透镜看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
学生实验二:观察透镜对平行光线的偏折作用。
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将会发什么现象?
将一束平行光(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移动另一侧的光屏,又将会发什么现象?
根据现象,请试着画出平行光通过凸透镜与凹透镜后光线的大致偏折情况。
总结: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
学生活动: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班上很多学生戴的近视眼镜,以及我手上还有一副老花眼镜,你能说出那是哪种透镜吗?你采取的辨别方法是什么?
学生总结: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还有别的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好?
在刚才的故事里,博士冰磨制的冰块点燃了干草,你知道他利用的什么知识吗?
四、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 叫光心。
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叫 。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F叫 ,
叫焦距。
2、根据光线的偏折判断透镜类型
例:
3.认识三条特殊光线
:现有一个凸透镜,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粗略的测出凸透镜焦距。
学生:需要的工具、器材 ______
步骤:
【当堂训练案】
1、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      ,如     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      ,如      镜片。
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到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    ,  到光心的距离叫做    
3、同学们在讨论“如何野外生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问题时提出:在野外如果没有打火机,怎么生火取暖呢?一位同学想出一个“削冰取火”的办法,你认为“削冰”就是把削冰成________,
4、如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 ( http: / / www.21cnjy.com )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从外径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球面镜、凹秀镜这四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件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中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可能是球面镜
B、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C、可能是凸透镜
D、可能是凹透镜
5下列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是凹透镜的是( )
5、请在下图中作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1
2
3
4
5
F
F
F
F
F
F
F
F第3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了解它们的应用。
能力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察感知球平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和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球面镜的光学性质。
教学难点:
1.虚像的概念,
2.球面镜的应用。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中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中的“你”叫做你的像。
请同学们用自备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请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仔细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逐渐改变镜子与脸的距离,根据平时的使用经验和现在的感受,猜想平面镜成的像的位置、大小与物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自主预习案】
1、 光遇到平面镜会发生_____。
2、 既要能成像,又要方便找到像的位置,需要用的器材是 。
3、 要研究物和像的大小关系,需要用的器材是 。
4、 要研究成像的虚实,需要用的器材是 。
5、 要研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用的器材是 。
【课堂探究案】
探究一:平面镜成的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即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1)把大的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然后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光屏。
得出结论:_____(“有”或“没有”)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像(“虚”或“实”)。
加油站:能够用光屏接收到的像,我们叫它实像,而平面镜成的像是光屏接收不到的,所以叫作虚像。
链 接:小孔成像因为_____ _(“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像(“虚”或“实”)。
探究二: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加油站:这种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常用的等效替换法。
思考: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相等”或“不相等”)。
(4)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并比较蜡烛和像的大小。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或缩小)
1
2
(5)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线的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镜的距离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垂直”或“平行”)。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成特点是:
①物体在平面镜中成_____ __、____ ____像;
②像与物的大小______ _ __ __;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___;
④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
思考:1.做该实验时,我们为什么选用透明的玻璃而不选用不透明的平面镜?
因为: 。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3.玻璃板为什么要和纸垂直? 。
探究三:平面镜成像原理
1.在上面的实验中,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点燃蜡 ( http: / / www.21cnjy.com )烛,但是,我们确实看到平面镜后面有蜡烛,这是为什么?
2.分析:如图所示,点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部分射向平面镜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引起视觉。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光好像是从图中的S’发出的,而实际上S’并不存在,因此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以后,射入眼睛的。

结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探究四:平面镜的作用(如上图右两图所示)
讨论:平面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结论:① ②
探究五:教材P62页图3.3—3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像为什么看上去是倒立的?画图说明其中的道理。
探究四:凸面镜和凹面镜
自读教材“凸面镜和凹面镜”部分,利用手中器材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定义:用球面的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
应 用:
定义:用球面的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 。凸面镜所成的像是
应用:
【当堂训练案】
1.关于各种镜子的使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中的后视镜是凹面镜 ;
B.太阳灶中使用的镜子是凸面镜
C.在山区道路的拐弯处设置的镜子是凸面镜
D.以牙科医生观察口腔中的牙齿时,使用的小镜子是凹面镜
2.在“探究平面镜的成家”特点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像被挡住了
3.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被查者观察对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镜中的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人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__立_________大的________像,若要测某同学5m的视力,他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m,则他离实际的视力表为___________m
4、(南京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__ __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
棋子B,使它与棋子 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_______;
(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______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大连市)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
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凹面镜
凸面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