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直线、射线、线段(二)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直线、射线、线段(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7-22 15:14:16

文档简介

§ 4.2 直线、射线、线段(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
3.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4.知道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线段大小比较,学习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定义,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通过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用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线段大小的比较,线段的性质
教学难点:线段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的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如何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指出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有两种方法:
(1)如图,作射线AC,在射线AC上截取AB=a.(教师边说边示范尺规作图)

(2)先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三、比较线段的大小
(1)怎样比较两位同字的身高?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实践、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共同总结出两种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2)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把自已的方法进行演示、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规纳总结.指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①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来比较;
②叠合法:把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作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线段大小的数量表示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加以指导.
四、等分线段
1.让学生将一条绳子对折,使绳子的端点重合,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交流.
2.线段中点的表示方法.
(1)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给出线段中点的三种表示方法(由形到数)
AM=BM; AM=BM= ; AB=2AM=2BM.
(2)结合图形若给出相应数量关系也可得到的中点.(由数到形)
3.什么是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教师边画图,边给出表示方法.
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三等分点有两个,四等分点有三个...
五、两点的距离
问题:(1)教科书第130页思考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你能举出这条性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吗?
(3)什么是两点的距离?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注意:两点的距离不是线段,而是线段的长度.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已总结,不全面的由其它学生补充完整
七、作业设计
课本133页习题4.2第5、7、8题.
134页习题4.2第9、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