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北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北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8 20:0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大附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选择性必修(上)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2.所有试题都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无效,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答题,不得使用铅笔答题,不能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64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14 题,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HCl B.NaOH C.NH3·H2O D.CH3COONa
2.下列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Cu2+、K+、OH-、SO 2- 4
B.pH = 1 的溶液中:Na+、Fe2+、Cl-、NO -3
C.中性溶液中:K+、Cl-、SO 2-4 、NO -3
D.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中:Na+、Fe3+、Cl-、SO 2-4
3.室温下,一定浓度氨水的 pH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溶液中,c(NH3·H2O) = 10-3 mol·L-1
B.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 = 10-11 mol·L-1
C.将此溶液加水稀释 10 倍,所得溶液的 pH = 10
D.将此溶液与等体积的 10-3 mol·L-1 盐酸反应,恰好完全中和
4.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1 FeCl3溶液:c(Cl-) > 3c(Fe3+)
B.0.1 mol·L-1 KCl 溶液:c(H+) = c(OH-)
C.0.1 mol·L-1 CH3COONa 溶液:c(CH3COO-) > c(Na+) > c(OH-) > c(H+)
D.室温下,pH = 7 的 NH4Cl、NH3·H2O 混合溶液:c(Cl-) = c(NH +4 )
1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5.下图为电镀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镀时,待镀铁制品应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B.通电后,溶液中的 SO 2-4 移向阳极
C.镀铜时,理论上阳极减少的质量与阴极增加的质量相同
D.若待镀铁制品增重 2.56 g,则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 0.04 mol
6.向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CO2 和一定量 H2,发生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
投料比[n(CO2) : n(H2)]为 x1、x2 时,CO2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1 < x2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 < Kb = Kc
D.以固定投料比进行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一定温度下,在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 + 2B(g) 4C(g),反应过程中的部分
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5 min 用 A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4 mol·L-1·min-1
B.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1.6
C.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约为33%
D.15 min后,再加入A、B、C各1.6 mol,平衡不移动
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电负性:N < O < F B.碱性:Al(OH)3 < Mg(OH)2 < NaOH
C.稳定性:HI < HBr < HCl D.酸性:H2SiO3 < H2SO3 < HClO4
9.用 VSEPR 理论预测下列分子的空间结构,正确的是
A.SO2:直线形 B.SO3:三角锥形
C.BF3:平面三角形 D.PCl3:正四面体形
2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课程编号:CMX2201 命题人:刘尚琳 靳豪 赵文世 刘程程 汪歆之 张妍妍 秦蕾
10.下列对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评价正确的是
选项 电子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 评价
A 错误,违反洪特规则
N:
B 错误,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
O:
C Ca:1s22s22p63s23p63d2 错误,违反构造原理
D Cu:[Ar]3d94s2 正确,符合构造原理
11.下列有关键参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键能:N—N < N=N < N≡N
B.CH4 中 H—C—H 键角小于 H2O 中 H—O—H 键角
C.CO2 分子中两个 C=O 键的夹角为 180°
D.键长:H—I > H—Br > H—Cl
12.下列关于 NH3 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3分子中 N 原子形成 3 个 σ 键,因此采用 sp2杂化
B.NH3 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C.NH3 分子的键角约为 107°,表明共价键有方向性
D.NH3分子中的 N 有孤电子对,因此 NH3 可以作为配体
13.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推论不.相.符.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推论
A 用pH试纸测得0.1 mol·L-1 CH3COOH溶液pH约为3 CH3COOH为弱电解质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再 溶液中可能含有CO 2-3
B
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 或HCO -3
用pH计测定相同浓度的CH3COONa溶液和NaClO溶液的 HClO的酸性弱于
C
pH,前者的pH更小 CH3COOH
向2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1 MgCl2溶 Mg(OH)2沉淀转化为
D 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沉 Fe(OH)3
淀变为红褐色
3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4.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2)—空气电池如图所示。电池的总反应
为:4VB2 + 11O2 + 20OH- + 6H - 2O == 8B(OH)4 + 4VO 3-4 。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子由VB2电极经外电路流向复合碳电极
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
C.VB2电极发生反应:VB2 + 16OH- - 11e- == VO 3- + 2B(OH) - 4 4 + 4H2O
D.若有0.224 L(标准状况)O 参与反应,有0.04 mol OH-2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移到负极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15.(19分)学习原子结构、化学键等理论知识,能帮助我们探讨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
关系。
I 磷酸铁锂(LiFePO4)、三元锂复合物(LiTaXbZcO2)是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正极材料。
(1)基态 P 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为 (填“3s”、“3p”或“3d”),该能级原子轨道在空间
中的轮廓图为 (填字母)。
a. b.
(2)LiFePO4中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价态 Fe 离子的基态价电子排布式为 。
(3)Li、P、O 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
(4)下列离子与 PO 3-4 的空间构型相同的是 (填字母)。
a. NH + b. SO 2- 2- -4 3 c. SO4 d. PF6
(5)三元锂复合物(LiTaXbZcO2)中的 T、X、Z 为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基态 T 原子的
M 电子层有 3 个电子;基态 X 原子的 3d 轨道为半充满,其余已占据轨道中电子均成对;基态 Z3+离
子与 Fe2+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T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区,X 的元素符号为 ,Z 元素在元素
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
II 乳酸(C3H6O3)是人体内葡萄糖不完全氧化的产物,其结构式如图。
(6)每个乳酸分子中含 个 π 键。
(7)乳酸分子中,C 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有 (填字母)。
a. sp b. sp2 c. sp3
4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8)比较乳酸分子中 H—C—H 键角(a)与 O—C—O 键角(b)的大小:a b(填“>”或“<”),
说明理由: 。
(9)以下根据乳酸分子结构对其性质做出的推测,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分子中含羧基,因此具有酸性
b.分子中含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具有手性
c.分子中含非极性键,因此难溶于水
16.(9 分)金属矿物常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如 FeS2、ZnS 等。回答下列问题:
I 掺烧(混合燃烧)FeS2和 FeSO4,用于制备氧化铁和硫酸。
(1)25 ℃,101 kPa 时,1 mol FeS2 固体与 2.75 mol 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气态 SO2 和 Fe2O3固体,放出
826 kJ 热量。FeS2 与 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FeSO4通常含一定量的结晶水。FeSO4·7H2O(s)分解脱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ΔH3 = kJ·mol-1。
② 已知:2FeSO4(s) == Fe2O3(s) + SO2(g) + SO3(g)为吸热反应。为维持掺烧 FeS2 和 FeSO4的反应
器内温度基本不变,FeSO4所带的结晶水越多,掺烧投料比[n(FeS2) : n(FeSO4)]应 (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3)将 FeS2与 FeSO4掺烧,其目的包括 (填字母)。
a.节约燃料和能量 b.为制备硫酸提供原料 c.减少空气污染
II 浸出法处理 ZnS 提取 Zn2+。
(4)ZnS 难溶于水,处理 ZnS 常使用酸浸法,两步反应依次为:
i. ZnS(s) + 2H+(aq) Zn2+(aq) + H2S(aq) K1 = 2.2 × 10-3
ii. 2H 71 2S + O2 == 2H2O + 2S K2 = 2 × 10
① 平衡常数 K1 的表达式为 。
② 通入 O2 能有效提高 ZnS 酸浸效率,结合平衡常数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原因 。
5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7.(10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T ℃时,在恒温恒容的密闭条件下发生反应N2(g) + 3H2(g)
2NH3(g),反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0~25 min内
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 1·min 1。
(2)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 : 3 : 2 b.3v正(N2) = v逆(H2)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3)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 : 3的N2和H2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数
据如下:
物质 N2 H2 NH3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0.2 0.6 0.2
① 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K = (用分数表示)。
② 若按以下浓度投料,其它反应条件与①相同,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 (填“正向”、
“逆向”或“已达平衡”)。
物质 N2 H2 NH3
起始浓度/(mol·L-1) 0.5 1.5 0.5
(4)L、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右图表示L为L1、L2时,合成氨反应
中H2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 X代表的物理量是 (填“温度”或“压强”)。
② L1、L2的大小关系:L1 L2(填“>”、“=”或“<”)。
(5)以氨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具有能量效率高的特点。
NH3—O2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为 。
6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8.(9 分)降低能耗是氯碱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有一种节能的氯碱工业新工艺,将电解池与燃料
电池相结合,相关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电极未标出)。
(1)储存氯化钠溶液的铁制容器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主要发生的腐蚀类型为_______(填“析氢”或“吸
氧”)腐蚀,腐蚀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池中,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燃料电池中,通入空气的电极为_______极,该电池中,阳离子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从左
向右”或“从右向左”)。
(5)电解池中产生 Cl2 体积为 22.4 L(标准状况)时,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_______mol O2。
(6)该工艺流程中,各 NaOH 溶液的质量百分数 a、b、c 中最大的是_______。
7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9.(11 分)海水中的离子主要有 Na+、Ca2+、K+、Cl-、HCO -3 ,海水的 pH 稳定在 7.9~8.4 之间。
(1)结合水溶液中的平衡解释海水呈弱碱性的原因 。
(2)海水可用作烟道气中 SO2 的吸收剂。已知:25 ℃时,H2CO3电离平衡常数 Ka1 = 4.3 × 10-7,Ka2 =
5.6 × 10-11;H SO 电离平衡常数 K = 1.5 × 10-2,K = 6.0 × 10-8。海水中的 HCO -2 3 a1 a2 3 与足量 SO2 的反应
产物为 CO2和 。
(3)珊瑚虫从海水中摄取 Ca2+与 HCO -3 ,分泌出 CaCO3来构建它们的外壳,最终群体聚集形成了五
彩斑斓的海底珊瑚(主要成分为 CaCO3)。
① 珊瑚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可逆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CO2的过量排放会抑制海洋中珊瑚的形成,可能的原因是 。
(4)不同 pH 下,水溶液中含碳元素微粒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溶液的 pH = 8.2 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是 HCO -3
b. 当 c(HCO -) = c(CO 2-3 3 ) 时,c(H+) > c(OH-)
c.向某浓度的 Na2CO3 溶液滴加盐酸使溶液 pH = 7 时,c(Na+) = 2c(CO 2- -3 ) + c(HCO3 )
② 将 ii 中滴定终点现象补充完整。
海水中的 HCO -3 和 CO 2-3 的浓度可以通过滴定分析法测定,测定方法如下:
i. 取 50 mL 待测水样,滴加 2~3 滴酚酞溶液,摇匀,溶液变为红色。
ii. 用 c mol·L-1 盐酸滴定至 (pH = 8.2),消耗盐酸体积为 V1 mL。
iii. 向 ii 所得溶液中滴加 2~3 滴甲基橙溶液,摇匀,继续用 c mol·L-1 盐酸滴定至溶液从黄色变为
橙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pH = 4.4),消耗盐酸体积为 V2 mL。
③ 根据以上实验,计算该水样中 c(HCO -3 ) = (写计算式)mol·L-1。
8 / 8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北大附中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评分标准
高二化学
题号 能力指标 知识点 满分 标答及评标
1 A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 C
2 B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 C
3 B2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 B
4 B2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 C
5 B2 化学反应与能量 3 D
6 B2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3 D
7 B1 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3 D
8 A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3 D
9 B2 化学键与分子空间构型 3 C
10 A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3 C
11 B1 化学键与分子空间构型 3 B
12 A3 化学键与分子空间构型 3 A
13 C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3 D
14 C1 化学反应与能量 3 B
15.(19 分)
题号 能力指标 知识点 满分 标答及评标
3p
原子结构与元
15.1 A1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b
原子结构与元
15.2 A2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2
原子结构与元 1 分——正确答案
15.3 A2 1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2”得分
3d6
原子结构与元
15.4 A2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O
原子结构与元
15.5 A2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1 / 6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Li
原子结构与元
15.6 A2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ac
化学键与分子 2 分——正确答案
15.7 B2 2
空间构型 1 分——只答 a 或 c
0 分——其他答案
p
原子结构与元
15.8 B2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Mn
原子结构与元
15.9 B2 1 1 分——正确答案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原子结构与元 1 分——正确答案
15.10 B2 1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4”得分
VIII
原子结构与元 1 分——正确答案
15.11 B2 1
素性质 0 分——其他答案
“8”、“八”得分
1
化学键与分子
15.12 A1 1 1 分——正确答案
空间构型
0 分——其他答案
bc
化学键与分子 2 分——正确答案
15.13 A2 2
空间构型 1 分——只答 b 或 c
0 分——其他答案
<
化学键与分子
15.14 B2 1 1 分——正确答案
空间构型
0 分——其他答案
H—C—H 中 C 原子为 sp3杂化(空间结构为四
面体形),键角约为 109.5°,O—C—O 中 C 原
化学键与分子 子为 sp2 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键角
15.15 B2 1
空间构型 约为 120°。
1 分——答出两者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或空间
结构
2 / 6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0 分——其他答案
ab
化学键与分子 2 分——正确答案
15.16 C1 2
空间构型 1 分——只答 a 或 b
0 分——其他答案
16. (9 分)
题号 能力指标 知识点 满分 标答及评标
FeS2(s) + 11/4 O2(g) == 2SO2(g) + 1/2 Fe2O3(s)
ΔH = -826 kJ·mol-1
化学反应与能 2 分——正确答案
16.1 B1 2
量 1 分、0 分——物质状态、配平、焓变数值、焓
变单位等每处错误扣 1 分
系数与焓变等比例变化正确即可
+31.4
化学反应与能
16.2 B1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增大
化学反应与能
16.3 B2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ab
化学反应与能 2 分——正确答案
16.4 C1 2
量 1 分——只答 a 或 b
0 分——其他答案
c (H 2+平 2S) c平(Zn )
c 2
平 (H+)
化学平衡和化
16.5 A1 1 1 分——正确答案
学反应速率
0 分——其他答案
不加“平”不扣分
反应 ii 平衡常数大,反应限度大,O2 可以有效
消耗溶液中的 H2S,使 c(H2S)减小,反应 i 平
化学平衡和化 衡正向移动,进而提高了 ZnS 酸浸效率。
16.6 B2 2
学反应速率 2 分——划线部分均答出
1 分——划线部分仅答出 1 处
0 分——其他答案
3 / 6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7.(10 分)
题号 能力指标 知识点 满分 标答及评标
化学平衡和 0.006
17.1 B1 化学反应速 1 1 分——正确答案
率 0 分——其他答案
bd
化学平衡和
2 分——正确
17.2 B1 化学反应速 2
1 分——只答 b 或 d

0 分——其他答案
1/3
化学平衡和
1 分——正确答案
17.3 B1 化学反应速 1
0 分——其他答案

“33%”“0.33”得分
100/27
化学平衡和
1 分——正确答案
17.4 B1 化学反应速 1
0 分——其他答案

未约分的正确数值得分
化学平衡和 正向
17.5 B2 化学反应速 1 1 分——正确答案
率 0 分——其他答案
化学平衡和 温度
17.6 C1 化学反应速 1 1 分——正确答案
率 0 分——其他答案
化学平衡和 <
17.7 C1 化学反应速 1 1 分——正确答案
率 0 分——其他答案
2NH3 – 6e- + 6OH- == N2 + 6H2O
化学反应与 2 分——正确答案
17.8 C1 2
能量 1 分——微粒种类、电子得失正确,配平错误
0 分——配平、微粒均错误
4 / 6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8.(9 分)
题号 能力指标 知识点 满分 标答及评标
吸氧
18.1 A2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2H2O + O - 2 + 4e == 4OH-
2 分——正确答案
18.2 B1 化学反应与能量 2 1 分——微粒种类、电子得失正确,配平错

0 分——配平、微粒均错误
2Cl- - 2e- = Cl2↑
1 分——正确答案
18.3 B1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0 分——其他答案
未标出气体符号不扣分
避免 OH-进入阳极区与 Cl2反应

使 Na+进入阴极区,在阴极区富集得到较浓
18.4 A3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的 NaOH 溶液。
1 分——正确答案,答出一点即可
0 分——其他答案

18.5 B1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从左向右
18.6 B1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0.5
18.7 B2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c
18.8 B2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1 分——正确答案
0 分——其他答案
5 / 6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19.(11 分)
题号 能力指标 知识点 满分 标答及评标
海水中的 HCO - 3 存在水解平衡:HCO - 3 + H2O
OH- + H2CO3,电离平衡:HCO - +3 H +
CO 2-3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因此 c(OH-) >
水溶液中的 c(H+),溶液显碱性。
19.1 B1 2
离子平衡 2 分——正确答案,说明存在两个平衡,并对程
度进行比较
1 分——仅说明存在水解平衡
0 分——其他答案
HSO - 3
水溶液中的
19.2 B2 1 1 分——正确答案
离子平衡
0 分——其他答案
2HCO - + Ca2+3 CaCO3 + CO2 + H2O
2 分——正确答案
1 分——微粒种类正确,配平错误;不写可逆号
水溶液中的
19.3 B2 2 扣 1 分
离子平衡
0 分——其他答案
标出沉淀、气体符号不扣分;CO2 + H2O 写为
H2CO3不扣分
海水中 CO2 的浓度增大,使反应 2HCO - 3 + Ca2+
CaCO3 + CO2 + H2O 平衡逆向移动,抑制
水溶液中的 CaCO3的生成。
19.4 C1 2
离子平衡 2 分——正确答案,划线部分均答出
1 分——划线部分答出一点
0 分——其他答案
bc
水溶液中的
19.5 C1 1 1 分——正确答案
离子平衡
0 分——其他答案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水溶液中的 2 分——正确答案
19.6 C2 2
离子平衡 1 分——未答出“半分钟内不变色”
0 分——其他答案
c(V2-V1)/50
水溶液中的
19.7 C2 1 1 分——正确答案
离子平衡
0 分——其他答案
6 / 6
{#{QQABKQYAggCgABIAAQgCQwW4CgKQkBAACAoGhFAIIAAAC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