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00:53:52

文档简介

鹰潭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3年7月8日,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开篇之作《长安三万里》正式上映。追光动画成立十年,
《长安三万里》是其第八部电影作品。其每一部作品都竭力传达中国故事,在国内原创动画电影领城
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无论是初衷与坚持,还是作品在行业内的影响和贡献,都必有回响。
《长安三万里》整部电影时长168分钟,以李白、高适为主角,展现了唐朝诗人的群像。该
片通过诗人们的情怀、家国命运以及客观的叙事,贯穿其中的诗句和辞章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
浪漫,为追光动画的"新文化”系列作品在十年间的探索、成长做了华美开场。
该片导演谢君伟说:"我在做项目的时候,偶尔会拿李白的《将进酒》回家,我在电脑上看,
儿子在旁边特别兴奋,因为这都是他熟知的东西。《将进酒》本来是高中课本上的内容,但可能
是我妻子念给他听过,他能背下来前面那一小段。所以我觉得我跟我儿子两代人,通过文化联
结在一起,这就是文化的传递。
该片另一位导演邹靖表示:“我们创作的《长安三万里》这部电影,就是用动画的形式去挖
掘中国传统文化无尽的宝藏,用动画的形式去作诗,并传达诗的内涵。同时,将伟大先贤们的
精神和风骨融入到故事里。这也是我做这个项目最初的动力。”
知名电影学者张力卜认为:”《长安三万里》的主题有两个,一是人们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
精神,二是高适和李白之间彼此欣赏的友情。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人类总是要追寻内心的梦想。
影片通过展现李白、高适等先贤的故事,探讨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如何在变幻的人生中保持初
心和追求理想,以及坚持与放弃的抉择。这褐示了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时代变迁,岁月流逝,
但我们内心的坚定和自豪依然保持不变。观众们可以从文人墨客的经历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
坚持追求梦想,在人生中创造独特的轨迹。
知名导演郭形自述:“作为一名影视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普通观众,我看到这样一部电影
上映,可以说情感非常复杂。因为就在疫情开始的那年,我曾作为纪录片导演参与了中央电视
台纪录片频道大型人文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的拍摄。我是《王维长安》分集的导演,我
和嘉宾郦波老师一起走访了西安的碑林博物馆、渭河、潮桥、辋川王维墓遗址等地去寻访王维
的足迹。王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长安做官,可以说他的一生见证了盛唐长安的紫华与调零,
也见证了无数文人骚客在长安寻求施展抱负的机会的经历。在影片中再一次看到王维特别有感
触,因为在整个大唐诗人中,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我一直认为唐诗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
像是深植在灵魂中的一个梦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激活,看《长安三万里》就是再一次被
激活的过程。这部电影有几个打动我的点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觉得作者的使命感非常强烈,这一点从影片的内容和时长上都得到反映。一般来
第1页(共8页)
高二角鹰潭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A项,"都能产生共鸣"说法错误。根据第3段的内容可知,导演谢君伟只是说他的儿子会背这首诗的一小段,并没有提到儿子能够理解《将进酒》并产生共鸣。B项,以偏概全。第4段中导演邹靖认为,创作《长安三万里》的原动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动画的形式去作诗,传达诗的内涵;二是将伟大先贤们的精神和风骨融入到故事里。C项,"因而观众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因果关系有误,第5段结尾说的是"观众们可以从文人墨客的经历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并未说原因是影片揭示了变与不变的关系,且将"文人墨客的经历"等同于《长安三万里》也不恰当。
2. D "对比论证"和"各界人士"说法错误。
文章引用了导演、电影学者、演员等人的言论,他们都是电影从业人员,不是"各界人士"。他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剖析了《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之处,文章没有对他们的言论进行比较,不是对比论证。
3.B
B项,"在国内原创动画电影主域居于主导地位"说法错误。根据第1段中的"其每一部作品都竭力传达中国故事,在国内原创动画电影领域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可知,原文只是说追光动画的作品在国内原创动画电影领域中具有引领作用,并未提及其是否居于主导地位。
4.
①新闻采访的形式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作者采访了电影界的不同人士,真实可信,专业人士的评价更具说服力。②新闻采访的对象涵盖导演、电影学者、演员等,具有多样性,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展现《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之处(每点2分)
5.
①创作者应怀揣诠释中华文化及其精神内核的使命,提高电影的文化厚度,使电影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教化意义。②兼顾影片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采取商业类型片的方式,巧妙设置情节结构,提升电影观感。③敢于创新,打破桎梏,使影片更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扩大影片的受众群体。(每点2分)
6.C "才勉强赢得叫好"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刘爷的戏码确实精彩,观众是实打实地认可他的戏码,并不是"勉强"叫好。
7.B
"补叙介绍的二人结交的往事"错误,选项对应的是小说中"那是刘爷刚来松州城三胜戏班儿时的事儿……扯远了,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宋黑子他们两口子吧"这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属于插叙
8.
①内容上,通过具体的演唱细节来表现刘爷《失空斩》唱得地道、好听,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人物形象上,表现了刘爷技艺之精湛,也间接表明了宋黑子懂戏。③结构上,照应前文宋黑子对刘爷的《失空斩》的赞赏,又自然引出下文台下为刘爷叫好。(每点2分)
9.
①一开始时,竭力保持冷静,给刘爷捧场不给小孟七叫好;②听戏中,发自内心赞叹,情不自禁为小孟七叫好;③为小孟七叫好后,感到后悔,深感对不住刘爷;④得到刘爷的赞同,如释重负,心情喜悦。(每点1分)
10. DFG (全部答对满分,一两处正确不给分)
断句后的语句为:宋人有请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母猴者/必三月斋/然后能观之/燕王因以三乘养之。
意思是:有个请求给燕王在棘刺的尖端上雕刻猕猴的宋国人/(让燕王)一定要斋戒三个月/之后才能观看这个猕猴/燕王于是用方圆十八里土地范围内的赋税作为俸禄来供养他。
11.A
A项,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意为如果与秦国相较量,也许不容易衡量出高低,此处的"易"指轻易;而文中的"易"所在句子说的是不要胡乱发言,由此可推知此处的"易"指轻易。故两个"易"字意思相同,都指轻易,选项错误。B项, "白手起家"形容在缺乏条件或基础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努力而创立一番家业或事业,由此可以推知"白手"是空手的意思。"白而分"在文中形容言辞清楚而分明,符合语境,因此两个"白"意思不同。C项, "秋毫不敢有所近"的意思是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其中"秋毫"指细微的财物,两个"秋毫"意思相同。
12.C "所以以此为依据判断……不能实现"错误,原文中右御冶工推测的依据主要是"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今臣冶人也,无以为之削。此不然物也",他认为自己身为铁匠无法制作刻猕猴的刻刀,据此判断宋人也无法制作刻刀,就不可能在棘刺尖端雕刻猕猴。
13.(1)像这样却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就叫善于游说。
(2)现在君主听取言论,不是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而是喜欢他们动听的言辞;不是用功效去衡量,而是赞赏他们的行为。
【评分标准】(1)关键词"说""闻""善"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说(第二个)""功""誉"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材料二用射箭为喻强调了有衡量标准的重要性,并根据射箭是否设置固定箭靶的两种不同情况来阐明道理,使道理更易懂,体现了材料一中"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的"谈说之术"。(3分;答对"谈说之术"得1分,具体分析2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荀子说:"言谈游说的方法,是要恭敬庄重地确立观点,端正诚实地处理事情,坚定顽强地保持决心,用比喻引证来使对方知晓,分析辨别情况来使对方明白,要用欢快、激愤等态度来表达观点;要让对方认为你的话宝贵、珍奇、可贵、神妙。像这样,那么游说通常没有不成功的。这就叫能使自己看重的东西贵重起来。古书上说:'只有君子能做到使自己看重的东西贵重起来。《诗经》说:'不要轻易讲话,说话不要随便。'鬼谷子说:"一个人不善良而把他纠正过来,困难啊。劝说他不成功,对他讲道理不听从,是你辩论的道理不清楚;道理已经清楚却仍不成功的,是对自己的观点坚持得不牢固;已经坚持得很牢固却还不成功,是(所说的话)没有切合他心中的喜好。辩论得清楚,坚持得牢固,又切合那人的喜好,这种言辞神妙而珍贵,清楚而分明,能够进入对方的心中,像这样却还游说不成功的,天下未曾听说过。这就叫善于游说。"
材料二:有个请求给燕王在棘刺的尖端上雕刻猕猴的宋国人,(让燕王)一定要斋戒三个月,之后才能观看这个猕猴。燕王于是用方圆十八里土地范围内的赋税作为俸禄来供养他。右御属下的冶铁工匠对燕王说:"我听说君主没有十天不宴饮作乐的斋戒。现在他知道君主不能长时间斋戒去观看没有用处的物件,所以拿三个月作为期限。凡是雕刻东西,用来雕刻它的东西一定更小。现在我是个冶铁工匠,没有办法给他制作(这样小的)刻刀。那猕猴是不可能刻出来的东西,大王一定要明察。"燕王于是把那个宋国人拘捕起来并加以盘问,果然是胡乱说的,(燕王)就杀了他。冶铁工匠对燕王说:"献计没有(一定的)标准,进献计谋的人(说的话)多是要在棘刺的尖端上刻猕猴之类的胡言乱语。"
用新磨出的打猎用的箭,拉满弓弩发射出去,即使闭着眼睛胡乱发射,箭头没有不射中细小东西的,然而他不能再次射中原处,(就)不能说他善于射箭,这是因为没有固定的箭靶作为目标。设置一个直径五寸的箭靶,在十步远处拉弓,不是后羿、逢蒙(这样的射箭能手)就不一定能够全部射中,这是因为有固定的箭靶作为目标,那么把后羿、逢蒙射中五寸的靶子视作灵巧;没有固定的箭靶作为目标,那么把胡乱发射但射中细小的东西视作笨拙。所以没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能言善辩的人就会用巧语进说;设置(一定的)标准来支撑,即便是有智慧的人也害怕言辞有失,不敢乱说。现在君主听取言论,不是用一定的标准去衡量,而是喜欢他们动听的言辞;不是用功效去衡量,而是赞赏他们的行为。这是君主长期被欺骗,而游说的人长期被供养的原因。
15.D “沮丧之情”错误。流露的应该是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勇往直前、拼搏向上之情。
16.①要寻根究底,学深学透;②要渊博学识,博古通今;③要不惧困难,勇攀高峰;④要牢固基础,德业俱尊。(答对一点一分,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题思路】
(1)首句“为学平生不究源”意思是说平生求学不探究本源,意在劝谏鼓励自己应该深入求学,寻根究底。
(2)颔联“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意思是说塔高可以俯视群山,江水开阔可以容纳巨浪的喧腾,以此启示为学也该像高塔阔江一样,不断向高处攀登,并拓展视野和见闻,博古通今。
(3)颈联“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意思是说人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必然遇到重重困难,只有不惧危险的人才能登上绝顶、山巅触摸星辰。
(4)尾联“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直抒胸臆,强调为学也该重视筑牢基础,唯此才能实现德艺双馨、德高位尊。
17.(1)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示例一】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示例二】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18.(1)虽说衰老无法抗拒 (2)首先就要提到皱纹(每空2分)
【解题思路】A空,由前文可以判定,语段是在讲"衰老",由后文"但想必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衰老来得慢一些"可知,A空处应说衰老是一种不能改变的自然现象,故此处可填"虽说衰老无法抗拒"或意思相近的语句。B空,由后文"皱纹是……"可知,这里应该引出后面说明的重点"皱纹",故此处可填"首先就要提到皱纹"或意思相近的语句。
19.第②句可修改为:脸上常见的皱纹有法令纹、鱼尾纹和抬头纹等。(2分)
第⑥句可修改为:皮肤变得松弛,就会出现皱纹和细纹。(2分)
第⑩句可修改为:这是因为每次使用面部肌肉时,皮肤表面下方都会形成一个凹槽。(2分)
(找对序号1分,改正确再得1分)
【解题思路】第②句,"有……构成"句式杂糅,应删去"构成";第⑥句,前后逻辑关系不当,关联词"才"应改为"就";第⑩句,"皮肤下方表面"语序不当,应将"下方"和"表面"调换位置。
20.①引用俗语、古文、对联,说明了山与水是有灵性的,人们通过登山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②使文章富有文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每点2分)
21.①逗号在句中标示句子内部的停顿,文章连用几个逗号将拟人化的太行山﹣-"游僧"的历史、外在、精神等内容一一列举出来,起强调作用(1分);②突出了太行山的悠久历史、饱经沧桑,在质朴外表之下,坚守初心,赞美了太行山无私奉献、造福民众的品质(2分)。
22.①第(1)句中,"像"是副词,表示事物间的比较,用"吃了防腐剂"形容有的人看起来一直很年轻。②第(2)句中,"像"是动词,指在形象等方面相似,表示比喻,将悬崖之上小金菊灿然盛放的状态比喻为神话、梦境。(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23.例文:
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这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戍守边防的战士,火灾现场逆行的消防员,奉献一生的黄旭华,走至荣耀巅峰的“中国女排”,他们心中无我,无私奉献。这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我们越来越心中有我,街舞的自由与释放,生活的随性而乐,“小确幸”与“仪式感”,无不凸显着我们的个性与价值。
怎样理解与体会“有我”与“无我”?我的理解是,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所谓的“有我”就是面对人生,面对人民,面对国家时要有我的个性,有我的责任,有我的奉献。
青春并不发光,发光的是追梦的我们;梦想并不发光,发光的仍是追梦的我们;这就是青春的个性。青春的个性不是肆意挥霍,也不是庸碌平凡,更不是“佛” “宅” “丧”。青春的个性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青春的个性是“一定要顶住,冲过去!”的坚毅信念;青春的个性也是“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的无惧无畏;青春的个性还是不把难事当回事的苦中作乐。正是这种张扬的个性,才使他们突破重重的磨难获得成功;也正是这种张扬的个性,激励着一辈又一辈的风华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就是个性的力量!
而“无我”就是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得失的境界,是“功成不必在我”的高尚品质。
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一腔热血洒高原”;他说“我是全镇最小的人”;他,36年为人民在绝壁凿出贵州的“红旗渠”。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黄大发,他们立天下之志,胸怀苍生之情,用有我之心担起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重责。不唯共产党人,文化史上亦有秉持“ ‘有我’之担当,成‘无我’之功”的无私奉献之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显示了儒家广阔的胸怀,这种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为人民确保幸福生活、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是对人民最大的担当,这担当里却无任何的小我,更多的是儒者的胸襟、器识与宏愿。
面对国家,我们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及“功成必定有我”的个性。
两弹一星的成功、核潜艇的顺利沉潜、歼—15舰载机的完美升空,我们只知道钱学森、黄旭华、罗阳,殊不知这是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抱着无我之心担起为国铸重器的职责的结果。如果他们每一个人都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得失,那么我们仍然摆脱不了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命运,我们的钢铁长城焉在?我们凭什么扬眉吐气?我们凭什么立于世界东方?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新时代领路人的话,体现了无我的奉献,有我的担当,吾辈当以此为箴言,以“有我”之心,成“无我”之功!
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讲述了英雄的“无我”精神。祖国卫士、消防人员、两弹元勋,他们的“无我”都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个更大的“我”,就是“我的祖国”。因此,对于“无我”精神的思考,就应当从“无小我有大我”的方面思考。而对于材料第二段,则重点阐述张扬自我个性的“有我”。这里对“有我”的重视,是因为对于“我”的存在本身和“我”自己的价值越来越重视,是因为“我”的天性不再被压抑。所以,这里的“有我”和“无我”其实并不矛盾,而是因为这两者存在的条件不同,对“我”的定义不同。
所以,写作时最好不要盲目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而是应着重分析何时应“有我”,比如自己的天性被压抑时,可以张扬自我;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时,应当维护自我……思考何时“无我”,就必须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指出为弱者发声可以“无我”,国难当头时应当“无我”,那些“无小我”“为大我”的英雄模范值得我们学习,更应当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用实际行动努力向“大我”迈进。
立意:1.张扬自我,抒发内心最真实的自我。2.尊敬无我英雄,学习榜样力量。3.轻小我重大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