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06:5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目录
Contents
指点迷津见真知
融会贯通展身手
1
2
3
学会取舍破二难
4
一、比较异同初感悟
一、指点迷津见真知
1、凡是画家都是艺术家。齐白石是画家,所以齐白石是艺术家。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杨树能进行光合作用,槐树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榆树也能进行。杨树、槐树、榆树都是绿色植物。所以,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3、这篇获奖小说只有一千字,文字很流畅。你写的这篇小说
也有一千字,文字也很流畅,因此也一定能得奖。
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根据推理方向的不同,推理有三种常见形式:
1、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3、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判断下列两组推理结论的真假。
1.“三段论”直言推理
①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②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借代是比喻。

虚词
介词
修辞手法
借代
比喻
演绎推理最常用的推理形式是三段论。
①前提:所有的虚词都是词,
所有的介词都是虚词,
结论:所有的介词都是词。
②前提: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
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
结论:借代是比喻。
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
所有的P都是M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
大前提
小前提
M:中项
P:大项
S:小项
1.这两组推理都有三个概念,前提中有一个概念是重复的。
2.重复的概念的位置不一样,导致结论的真假不同。
比较异同初感悟
第一组中“词”和“虚词”,“介词”和“虚词”都是包含关系,推理结论一定为真;而第二组中的“比喻”和“借代”是反对关系,推理结论则为假。

虚词
介词
修辞手法
借代
比喻
演绎推理
1.“三段论”直言推理
若是把上边两组推理不可替换的成分保留,可以替换的用大写字母M、S、P表示,再用横线把前提和结论隔开,就会得到如下的抽象形式:
①所有的M都是P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
②所有的P都是M
所有的S都是M
所有的S都是P
上述推理是由两个前提推出一个结论,我们把第一个前提称为“大前提”,把第二个前提称为“小前提”。把前提中重复的项叫“中项”(M),把其他两个分别称为“大项”(P)和“小项”(S),发现我们的推理中“大项”“中项”“小项”各出现两次,而且“中项”是“大项”和“小项”之间的桥梁,推理通过“中项”让“大项”和“小项”建立联系。
演绎推理
“三段论”直言推理的推理规则:
①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否则就会犯“四词项错误”。
②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
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词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④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
⑤前提有一个是否定的,其结论必是否定的;若结论是否定的,则前提必有一个是否定的。
⑥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⑦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结论必须也是特称的。
演绎推理
2.选言推理
①他是教师或律师,
他不是教师,
他是律师。
这两组推理中,“教师”和“律师”就是相容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可以既是教师又是律师,那这种推理就是相容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就是“否定肯定式”,用p和q来表示就是
p或q
非p
q
②他是教师或律师,
他是教师,
他不是律师。
p或q
非q
p
演绎推理
2.选言推理
①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没有得冠军,
小王得冠军。
这组推理中“冠军”只有一个,所以 “小李得冠军”和“小王得冠军”就是不相容选言推理,所以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是“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 ,用p和q来表示就是
要么p,要么q
非p
q
②要么小李得冠军,要么小王得冠军
小李得了冠军,
小王没有得冠军。
要么p,要么q
非q
p
要么p,要么q
p
非q
要么p,要么q
q
非p
演绎推理
3.假言推理
①只要努力学习,就能拥有好成绩。
②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拥有好成绩。

“只要…就…”结论的出现只有一个条件,推理1中“努力学习”是“拥有好成绩”的唯一条件,同样,如果没有“拥有好成绩”就必然没有“努力学习”。这种推理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只有…才…”结论要出现就必然要有这一前提,没有前提就不会有结论。这种推理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演绎推理,是由两个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和一个选言推理得出一个两难的结论,叫二难推理。
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p或者q,所以r.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果上帝不能够制造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的石头,那么他不是万能的。
如果上帝能够制造一块连他自己都举不起的石头,那么他也不是万能的。
所以,无论他能还是不能制造这块石头,他都不是万能的。
演绎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规则1:“肯前必肯后”: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规则2:“否后必否前”: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演绎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规则1: “否前必否后”: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规则2: “肯后必肯前”: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两个正确的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所以,非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所以,p
演绎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规则2: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根据规则,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有四个正确的形式:
(1)肯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p
___________
所以,q
(2)肯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q
___________
所以,p
(3)否定前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p
___________
所以,非q
(4)否定后件式
p当且仅当q
非q
___________
所以,非p
归纳推理
金受热后体积膨胀,
银受热后体积膨胀,
铜受热后体积膨胀,
铁受热后体积膨胀,
所以,所有的金属受热后都体积膨胀。
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
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
不完全归纳
科学归纳
金受热后体积膨胀,银受热后体积膨胀,铜受热后体积膨胀,铁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以,所有的金属受热后都体积膨胀。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
1、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D
二、融会贯通展身手
1、管仲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什么推理?请写出其推理过程。
据《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援助燕国攻打孤竹国。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山川草木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孤竹地形,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急。这时,上卿管仲献计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我们军队里的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果然找到了出路,齐桓公大喜。
三段论直言推理。其推理过程是:老马是认识道路的,这几匹马是老马,所以这几匹马是能认识道路的。
合作探究
2、阅读下文,运用逻辑推理找到石兽,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石兽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
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
所以,石兽在上游。
3、阅读下文,运用逻辑推理找到石兽,写出你的推理过程。“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河中石兽》
如果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石兽要么在原地,要么在下游,要么在上游;
不在原地,也不在下游;
所以,石兽在上游。
《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出石兽在上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
3、晏子机智的回答暗含推理,探究其推理形式。
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晏子使楚》)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只有(如果)出使狗国,才(就)会从狗门入;
我是出使到楚国来(非出使狗国);
所以,我不从狗门入。
4、说说班婕妤运用了哪种推理来为自己辩护?
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成帝。成帝传讯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地回答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 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 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的呀。”
二难推理
破斥二难推理的方法:
1.指出二难推理的前提是虚假的(或指出其假言前提不是充分条件,或指出其选言支不穷尽,比如“拿竹竿进城”);
2.指出推理过程违反了逻辑规律或推理规则;
3.构建一个与之针锋相对的二难推理。
生活不如意处十之八九,“熊和鱼掌不可兼得”,要学会取舍,权衡轻重,不要患得患失,一旦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勇往直前。
学会取舍破二难
5、《红楼梦》第64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二难推理。
如果我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
如果我不去林妹妹处,足以致疾;
我要么去,要么不去,总之,皆足以致疾。
生活不如意处十之八九,“熊和鱼掌不可兼得”,要学会取舍,权衡轻重,不要患得患失,一旦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勇往直前。
学会取舍破二难
6、指出鲁迅先生的推理形式并探究是否有效?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鲁迅《藤野先生》)
这是个简单枚举的归纳推理:
结论:“物以稀为贵”。
前提: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被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的芦荟就美其名曰“龙舌兰”。
7、运用归纳推理,提炼出语段的观点。
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这一鸿篇巨制,历时27年,三易其稿,才成就了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8、指出推理形式并探究是否有效?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完全的类比推理: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类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皆以美于徐公”类比“王之蔽甚矣”。
注意:④由于前提中概括的事例过少,⑤根据两类事物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相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小组合作探究
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
这里有
蚂蚁窝
这里下面有水源
老马是认识
道路的
这几匹马是老马
这几匹马是能认识道路的
管仲
隰朋
9、( 2017全国III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5分)
“爆竹声中旧岁除”,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火灾
限制燃放无法完全避免环境污染
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实施文化层面的精准扶贫,需要引进一批高档次的文化设施,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高档次的文化设施,就能保证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先进的文化设施进入到贫困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就会日益丰富充实。
①引进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未必能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 。
③ 。
高档次的文化设施未必能保证贫困地区人人都能够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先进的文化设施未必能使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充实。
11、据《韩非子》记载:晋文公举行宴会,桌上的烤肉上有毛发缠绕在上面。文公叫来炊事官训斥道:“你想让我噎着吗 为什么在烤肉上有缠绕的毛发 ”
假如你是炊事官,你该说一段怎样的话来为自己辩白。要求:
①所写语言要有逻辑推理过程;②不超过80字。
答案:(示例)一定是小人陷害。因为肉都烤熟了而毛发还缠绕在上面不被烧掉,这怎合乎事理 臣不敢让王噎着,所以毛发一定是肉熟后有人故意缠绕上去的。
谢谢
五、融会贯通解考题
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指出推理的错误。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 “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0、( 2017全国II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