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同学们,你们了解阿瓦族吗?
你们都了解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阿瓦族民歌
《木鼓歌》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再次聆听歌曲判断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下面边听音乐边律动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中速,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这首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呢?
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很多重复的手法,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其中衬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一乐句
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二乐句
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三乐句
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四乐句
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五乐句
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六乐句
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七乐句
整体哼唱
跟着音频边打节奏边哼唱
下面我们加上声势动作
下面我们分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表演唱歌曲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
谢谢观赏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3课《木鼓歌》。
【教材分析】
《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第3课欣赏课,《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佤族人唱起欢乐的《木鼓歌》,跳起轻快的佤族木鼓舞,尽情抒发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很多重复的手法,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其中衬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这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旋律的优美、欢快的情绪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艺术表现
能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和抒情的情绪表现歌曲的意境。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优美动听的声音表现旋律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中欢快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阿瓦族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你们都了解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是一首阿瓦族民歌,它的名字叫作《木鼓歌》。(书写板书《木鼓歌》)
【设计意图:以教师演唱为切入点,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一)初步聆听,学唱衬词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再次聆听歌曲判断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下面边听音乐边律动(播放音乐)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中速,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这首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呢?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很多重复的手法,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情景,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其中衬词的使用也体现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一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二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三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四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五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六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接下来我们跟着钢琴边哼唱音乐边打节奏哼唱第七乐句
预设:哼唱
教师:整体哼唱
预设:整体哼唱
教师:跟着音频边打节奏边哼唱
预设:跟琴哼唱
教师:下面我们加上声势动作
预设:加动作表演
【教学建议:这首歌曲在音调和歌词两方面都体现了佤族音乐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佤族音乐做对比欣赏,让学生对佤族音乐有初步认识,并总结出这首歌曲哪些元素体现了佤族音乐的特点。歌曲旋律的规律性不强,而且有调式游离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分句视唱曲谱的方式让学生学唱,将音唱准确,通过局部教学进而展开全曲的学唱。《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播放佤族歌舞的视频,让学生对佤族人民的生活和歌舞形式有所了解。学唱歌曲后,可让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模仿佤族舞蹈进行表演唱,烘托演唱的气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我们分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表演唱歌曲(播放歌曲)
预设:上台表演(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热爱祖国之情。】
【板书设计】
《木鼓歌》
1=F 2/4拍 中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