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15: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平乐·村居》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内容,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难点:理解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场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印象和感受。
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印象和感受,
例如:你认为田园生活是什么样的?
你在田园生活中会做些什么?
你觉得田园生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田园生活,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评,以加深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结果,写一篇短文或者画一幅画来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印象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师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以及《清平乐·村居》组诗的特点。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辛弃疾出生于山东历城的一个书香家庭,幼年学儒,饱读诗书,为创作打下坚实基础。辛弃疾的人生在金人南下之后发生了重大转变,宋朝皇帝南渡深深影响了辛弃疾。绍兴末,辛弃疾聚众从耿京抗金,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曾奏《美芹十论》《九议》等,均未被采纳。遭主和派打击,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词风格悲壮激烈,为豪放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古人辑录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录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在表现手法上,全词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生动地勾画了一家五口特别是翁媪二人“醉里吴音相媚好”和“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形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词中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三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简洁自然,写出一家两老三少的活动。构思方面,头两句写景,茅草、小溪、青草,本来是农村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后六句写人,通过翁媪打趣闲谈、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宠、小儿卧剥莲蓬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
2. 初读古诗
学生自主阅读古诗,注意字音和节奏。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读音和节奏。
3. 理解诗意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思,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古诗赏析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拟人、对比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会热爱田园生活,以及这种情感在诗中的体现。
(2)朗读诗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篇,注意字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表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写,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场景,如山水、田野、村庄、农民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场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体会情感:分析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时所表达的情感,如宁静、闲适、安逸、满足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的语言和形象表达出来的。
(5)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中场景和情感的理解,以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6)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田园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7)作品展示: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理解。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学习。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5. 课堂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
6. 课后作业
背诵《清平乐·村居》。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的问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同行互评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