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惠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8 22: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惠州市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2015.07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уè 摇曳 笑靥 咽气 拜谒
B.sù 回溯 朔望 塑像 夙愿
C.fěi 斐然 翡翠 悱恻 诽谤
D.zhēnɡ 症结 嗔怪 峥嵘 狰狞
2.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家有关部门的___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逃。
③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的目光是那样惊喜,___着饱满的生气。
A.监测 私自 充斥 B.监控 擅自 充斥
C.监测 擅自 充溢 D.监控 私自 充溢
3.下句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只有四婶,___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___懒___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___也还提起祥林嫂。
A.因为 非 即 所以 B.由于 或 或 所以
C.由于 非 即 于是 D.由于 或 或 于是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上了小岛,穿行于岛上古老的市集。这里售卖当地的海产以及各式日用所需,摊位上的货物在阳光下泛着五光十色,无论是摆摊的大娘,还是购物的食客,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简单而丰盛的快乐。岛上的居民仿佛是生活的哲学家,工作时神情认真,用餐时一脸喜悦,与世间万物和平相处,心无旁骛地度过每分每秒。对于习惯了车水马龙的都市人而言,这一片土地有着无可名状的奇异之美。
A.五光十色 B.心无旁骛 C.车水马龙 D.无可名状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惠州机场复航后,除了加强它自身的建设,还要加强与铁路、港口、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以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
B.日前,一场由市实验中学承办的“春天的呼唤”文艺晚会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师生精湛的演出给观众带来了美妙的视听享受。
C.近日,某些公司因互联网业务产生纠纷,竟单方面阻止了对用户原有的服务,引起社会强烈不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D.朝鲜第三次地下核试验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朝鲜应该从中清楚地认识到,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责任。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新的佛寺,称作“大慈恩寺”,“慈恩”二字,就是要感念慈母的恩德。
②贞观二十二年,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长孙皇后,决定在净觉寺的旧址重新修建一座佛寺。
③西安的城南,有座塔,称作大雁塔。大雁塔很出名,今天已经是西安最重要的地标建筑。
④这里最早有北魏道武时建立的净觉寺,后来隋文帝又在此修建无漏寺。
⑤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建寺的地方,在唐代长安城南的晋昌里。
⑥大雁塔下是一座佛教寺庙,称作大慈恩寺。
A.④①②⑥⑤③ B.③⑥⑤④②① C.③⑥②④①⑤ D.④②①⑤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方技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太尉黄琬辟 辟:开辟
B.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语:告诉
C.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差:病愈
D.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收:逮捕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区别最大的一组是( ) (3分)
A.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B.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C.太祖闻而召佗
随手而差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9.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一项是( ) (3分)
①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②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③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 ④太祖亲理,得病笃重
⑤佗针鬲,随手而差 ⑥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有人要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但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也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己偷偷逃跑,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拷打而死。
11.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大德歌·春
关汉卿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只见双燕斗衔泥。
(1)这首元散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答。(3分)
(2)这首元散曲的反衬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
13.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10分)
(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3)______,无以至千里;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ワ”,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是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的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意。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14.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 )(5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经处于危险之中。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D.“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的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E.通过过节来“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是说给人们内心中一些被压抑的理想一个施展的平台。
15.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国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6.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4分)
17.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回答问题。(6分)
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看见了,对他说:“多美好的时光啊,你却只知道找吃的,难道你就那么能吃吗?”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言,把寓言续写完整。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不超过40字(含标点符号)。(4分)
(2)这则寓言有什么寓意?(2分)
19.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句意思。(6分)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因为它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与制约,致使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传统的教学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下面的诗句中,选取两句集成一副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莫辞更坐弹一曲(白居易《琵琶行》)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劝君更进一杯酒(王维《渭城曲》)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
上联: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想到巢外广阔的原野走走,于是地上有了路;
想看看渺茫的对岸有什么,于是水上有了路;
不满足于双腿、双桨,于是空中有了路;
不满足于小小寰球,于是空天有了路。
一条路的尽头,很多路在起步;
途中憩息,梦中还有更长的路。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惠州市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C.【A.咽气уàn B.朔望shuò D.嗔怪chēn】
2.*C.【“监测”意思侧重在测量上,而“监控”意思侧重在实施控制,依据语境中的“低于国家标准”,可知是测量结果,故选“监测”。“擅自”比“私自”程度更重,带有较强责备的感情,更合乎语境。“充斥”用于不好的东西,和后面的“饱满的生气”不搭配,故选“充溢”】
3.*A.
4.*A.【五光十色的意思为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不能与“泛着”搭配。】
5.*B.【A.成分残缺,应为“以满足……需要”;C.搭配不当。应把“阻止”改为“中断”;D.语序不当。应为“防止核扩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B.【本段主要内容是介绍西安大慈恩寺的由来。先明确大慈恩寺的位置,由“西安城南”引出“大雁塔”,由“大雁塔”引出位于其下的“大慈恩寺”,因此先排③⑥;⑤点明建寺时间,继而追溯历史源起,故以时间为序排④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9分。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应征。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疗程结束华佗走后,病也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施针用药都无法触及需要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趁这当儿开刀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暴怒后病就会好。于是多多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生气怨恨至极,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缓解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求宽限,不肯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说谎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鼠辈了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愈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我这个儿子年纪轻轻便死去了。”
7.(3分)【“辟”,应为“征召”。】
8.(3分)*D.【A项,都为连词,如果;B项,都为介词,用;C项,表承接,就;D项,这、那/他】
9.(3分)*B.10.(3分)*C.【“又将财物退还郡守,自己偷偷逃跑”不合文意。】
11.(10分)【①(3分)于是多多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乃”“货”各1分,大意1分)②(4分)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生气怨恨到极点,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属”“逐”“瞋恚”各1分,大意1分)③(3分)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精巧),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恕他。”(“工”、“县”(悬,系)、“含宥”各1分)】
12.(7分)【(1)(3分)表达了游子思乡、寂寞惆怅的感情。(2)(4分)答案一:“道是春归人未归”,以“春归”来反衬“人未归”,春天将逝,自己仍滞留他乡,更加鲜明的展示了游子心中的伤感情绪。答案二:“一春鱼雁无消息,只见双燕斗衔泥”。 成双成对的春燕在衔泥筑巢,更反衬出游子的孤单寂寞。(找出相关句子2分,分析手法2分。答对其一即可。)】
13.(10分)【(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14.(5分)*C.*E.【C项“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E项把或然当成必然,另外,此句表达的是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而非一些被压抑的理想。】
15.(3分)*B.【把“曾经”当作“历来”和“永远”,太夸大。】
16.(4分)【(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17.(6分)【①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②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③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每点得2分)】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18.(6分)【(1)(4分)答案示例:“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挖苦我,而是也去准备食物,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语意连贯2分,“你不是挖苦我,而是也去准备食物”1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1分) (2)(2分)答案示例: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对即可)】
19.(6分)【(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使教学改革举步维艰,这种现状实在令人担忧。(第三分句前加指示代词“这种”,以保持与上文的衔接连贯)】
20.(3分)【上联:劝君更进一杯酒 下联:与尔同销万古愁(全对给3分,上联与下联位置颠倒给2分。)】
五、作文(60分)
21.【要点提示】
理想(追求)是内核(内涵),路是体现,是载体。
【思路与主题示例】
有理想,有追求,总有出路。
每一步的路,都是理想和奋斗的记录。
看似走不通的地方,变换一种思路,就又有了路。
理想和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要不断开拓前行。
不要满足现状,要永远前进、追求。
从自身(深处的历史)条件出发,走符合当前实际的路。
时代的发展为我们走得更快、更远提供了条件。
尊重曾经走过的路,立足目前的路,开拓更远的路。
(逆向)走得再远,也别忘了回顾曾经的路。
写作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内容25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25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书写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10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作文参考评分细则
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二等或三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低于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其实体现的是作文中的亮点,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新颖,只要有一项很突出就可以给高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要鼓励作文出亮点。对于亮点突出,确实写得好的文章,就应该依据评分标准给高分。
五、其他
(一)错别字扣分
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含6个)扣4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
无标题扣2分。
(二)字数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