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解答题能力提升专项卷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寒假解答题能力提升专项卷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30 09: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解答题能力提升专项卷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1.已知图1是某超市购物车,图2是超市购物车的侧面示意图,现已测得支架,,两轮轮轴的距离(购物车车轮半径忽略不计),、均与地面平行.(参考数据:)
(1)猜想两支架与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若的长度为,求购物车把手到的距离.(结果精确到)
2.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为,甲从地到地,乙从地到地,两人同时出发,各自到达目的地后并停止相应的运动,出发2小时后,甲第一次与乙相遇,相遇后甲再行驶4小时到达目的地,乙比甲先到达目的地,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运动时间为
(1)直接写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的取值范围;
(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并写出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3)结合函数图像,直接写出时的取值范围.(结果保留1位小数,误差不超过0.2)
3.如图,已知,平分.
(1)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交于点,交于点.连接,.(不写作法,不下结论,保留作图痕迹)
(2)若,求四边形的周长.
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1)向右平移5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画出;
(2)画出沿着x轴翻折后得到的.
5.如图,在中,,,过点C作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于点M,于点N.

(1)求证:;
(2)求证:.
6.如图,和的平分线交于点,过作交的延长线于点,交于点.
(1)求证:;
(2),求证:.
7.小明外出爬山,他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过程中,中途休息了一段时间. 从山脚出发后小明所走路程s(米)和所用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填空.

(1)小明中途休息用了 分钟;
(2)小明休息后爬山的平均速度是 米/分钟;
(3)小明休息前所走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无需写出定义域).
8.数学模型学习与应用:
学习:如图1,,,于点C,于点E.由,得;又,可以通过推理得到,进而得到,.我们把这个数学模型称为“一线三等角”模型.
(1)应用:如图2,在中,,点D,A,E都在直线l上,并且.若,,求的长度(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拓展: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且是等边三角形,试判断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9.如图,在与中,,与全等吗?说明理由.

10.某校师生与消防员一起进行消防演练,消防员搬来一架梯子(米)靠在教学楼顶处,底端落在地面处进行救援,然后移动梯子使顶端落在教学楼下一层的处,而底端向外移动了10米到处(米).已知,点分别在线段上,测量得米.求这座教学楼的高度.

11.我们知道,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但对于三个互不相等的负整数,若两两乘积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整数,则称这三个数为“完美组合数”,例如:,,这三个数,,,,其结果6,3,2都是整数,所以,,这三个数称为“完美组合数”.
(1),,这三个数是“完美组合数”吗?请说明理由,
(2)若三个数,m,是“完美组合数”,其中有两个数乘积的算术平方根为12.求m的值.
12.甲、乙两个工程组同时挖掘延西高铁某段隧道,两组每天挖掘长度均保持不变,合作一段时间后,乙组因维修设备而停工,甲组单独完成了剩下的任务,甲、乙两组挖掘的长度之和与甲组挖掘时间(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当时,求甲、乙两组挖掘的长度之和与甲组挖掘时间(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甲组挖掘了多少天?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满足.
(1)求点A,的坐标;
(2)如图1,平移线段至,使点A的对应点落在轴正半轴上,连接,.若,求点的坐标;
(3)如图2,平移线段至,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与轴的正半轴交于点,求点的坐标.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分别交轴,轴于点,,直线分别交轴,直线于点,.
(1)求点、点的坐标,并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的坐标;
(2)连接,若,求的值;
(3)是轴上的一点,连结,,若,且,求的值.
15.如图所示,已知中,厘米,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是1厘米/秒,点N的速度是2厘米/秒,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
(1)M、N同时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
(2)M、N在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为底边的等腰,如果存在,C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
1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点C是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过点C作y轴平行的射线,交直线与点D,点P是射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点A,B的坐标.
(2)如图2,将沿着翻折,当点C的对应点落在直线上时,求点P的坐标.
(3)若直线与直线有交点,不妨设交点为Q(不与点D重合),连接,是否存在点P,使得,若存在,请求出对应的点Q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1)垂直,见解析
(2)
【分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含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根据题意可得,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即可求解;
(2)过点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分别于点,根据平行线的可得出,在中,勾股定求得,根据等面积法,即可求解.
【详解】(1)解:在中.

∵,

答:两支架与为垂直的位置关系
(2)过点作的垂线,交的延长线分别于点


在中,

在中,

答:购物车把手到的距离为:
2.(1)
(2)见解析
(3)
【分析】本题考查了函数与图像,正确分类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题意,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甲走完全程用时间为,乙走完全程用时间为,
分,和三种情形计算即可.
(2)根据画图像的基本步骤,结合图像写出两条性质即可.
(3)根据函数分段解析式,分段计算后,再综合回答即可.
【详解】(1)根据题意,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甲走完全程用时间为,乙走完全程用时间为,
当时,,,
∵ ,
∴;
当时,,,
∴;
时,此时乙到达A地,甲到达千米处,此时,
综上所述,y与t的函数关系式为.
(2)根据题意,结合,画图像如下:
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3)∵且,
∴,
解得;
∴,
解得;
故t的取值范围是.
3.(1)见解析
(2)8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按要求作图,即可求解;
(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再由可判定,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即可求解;
掌握作法及相关的性质,证出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如图所示
(2)解:∵垂直平分,
∴,,

又∵平分,
∴,
在和中

(),
∴,
∴,
∴四边形的周长为8.
4.(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翻折.
(1)把的三个顶点A、B、O分别向平移5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对应点,依次连接这三个点即可得到;
(2)把的三个顶点沿着x轴翻折后得到依次连接这三点,即可得到.
【详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5.(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
(1)利用互余关系证,
(2)利用证明,得到,,再利用即可得证.
【详解】(1)证明:于M,,





(2)证明:∵,
在和中,


,,

6.(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1)过点E作于点H,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得证;
(2)通过证明即可.
【详解】(1)作,垂足为点
平分,,(已知)
(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平分,,(已知)
(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等量代换)
(2),(已知)
,(垂直的意义)
在和中,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7.(1)5
(2)
(3)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1)根据图像可得小明休息的时间;
(2)根据图像得到小明休息后所用的时间以及路程,即可得到平均速度;
(3)根据图像得到小明休息前所用的时间以及路程,然后求得平均速度,即可得到关系式;
数形结合,熟练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解:由图可得在段为小明休息的时间,
此时时间为分钟,
故答案为:5;
(2)解:由图可得小明休息后爬上的阶段为段,
这段所走的路程为:米,
这段所用的时间为:分钟,
∴平均速度为:米/分钟,
故答案为:;
(3)解:由图可得小明休息前所走的路程为:米,
小明休息前所走路程所用的时间为:分钟,
∴小明休息前的平均速度为:米/分钟,
∴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小明休息前所走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故答案为:.
8.(1);
(2)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本题的关键.
(1)由“”可证,可得,即可求解;
(2)由“”可证,可得,可得结论.
【详解】(1)解:,


在和中,





的长度为;
(2)解: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如下:由(1)知:,
∴,,
∵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即,
在和中,

∴,
∴,,
∴,
∴是等边三角形.
9.与全等,理由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详解】解:与全等,理由如下:
在和中,

∴.
10.40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出的长,从而得出的长,再在中,有勾股定理求出的长即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米,
在中,米,
米,
米,
在中,米,
这座教学楼的高度为米.
11.(1),,这三个数是“完美组合数”,理由见解析
(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熟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完美组合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判断即可;
(2)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m的值,再根据“完美组合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1)解:,,这三个数是“完美组合数”,理由如下:
∵,,,且4,6,12都是整数,
∴,,这三个数是“完美组合数”;
(2)解:∵其中有两个数乘积的算术平方根为12,
∴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44,
当时,则,
∵,
∴,此时符合题意;
当时,则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12.(1)
(2)40天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把代入解析式求出的值即可.
【详解】(1)解:当时,设甲、乙两组挖掘的长度之和与甲组挖掘时间(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把,代入解析式得:,
解得:,
甲、乙两组挖掘的长度之和与甲组挖掘时间(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解:在中,当时,,
解得:,
当时,甲组挖掘了天.
13.(1),
(2)
(3)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面积,坐标系内点的平移规律,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的性质: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先求解,的值,从而可得答案;
(2)如图,过作轴的平行线,与过A,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设,结合,再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3)确定平移方式为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可得,如图,过作轴的平行线与过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与轴交于点,求解,设,可得,再解方程可得答案;
熟练运用等面积法建立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
【详解】(1)解:,,
,,
,,
,;
(2)解:如图,过作轴的平行线,与过A,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
,横坐标为0,
则A到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
设,




由平移的性质可得:,即;
(3)解:,,
平移方式为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如图,过作轴的平行线与过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与轴交于点,
,,

设,

解得:,


14.(1)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
(2)
(3)或
【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令和时即可得出与坐标轴交点,联立两直线解析式可得两直线交点坐标;
(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根据,即可求得的值;
(3)过点作轴于,设,则可证明,即可得出,,分情况讨论的值,求解即可.
【详解】(1)解:直线分别交轴,轴于点,,
令,则,
故点的坐标为,
令,则,
故点的坐标为,
直线分别交轴,直线于点,,
令,则,
解得:,
点的坐标为,
直线与直线交于点,

解得,
故点的坐标为;
综上,点坐标为,点坐标为,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2)连接,
点坐标为,点坐标为,点坐标为,
,,


解得:;
(3)过点作轴于,
设,

,,

,,

,,
当时,,
解得或,重合舍去),
故,
当时,,
解得或(舍,
故,
综上,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问题,两直线交点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建立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
15.(1)M、N同时运动10秒后,M、N两点重合;
(2)此时、运动的时间为秒.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
(1)设点、运动秒后,、两点重合,得到,解方程即可求解;
(2)假设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证是等边三角形,再证,得,设当点、在边上运动时,、运动的时间秒时,是等腰三角形,故,,由,得.
【详解】(1)解:设点、运动秒后,、两点重合,

解得:;
答:M、N同时运动10秒后,M、N两点重合;
(2)解:当点、在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由(1)知10秒时、两点重合,恰好在处,
如图,假设是等腰三角形,
∴,
∴,
∴,
∵,
∴是等边三角形,
∴,
在和中,
∵,
∴,
∴,
设当点、在边上运动时,、运动的时间秒时,是等腰三角形,
∴,,,
解得:,故假设成立.
∴当点、在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为底边的等腰,此时、运动的时间为秒.
16.(1),
(2)
(3)或
【分析】(1)利用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
(2)先求出,进而求出,由折叠知,,再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利用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出点P坐标,再联立直线解析式求出交点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解:令,则,

令,则,


(2)解:∵点C是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

轴,
时,,


由折叠知,,

设,

在中,,


(3)解:设,




或,
或,
∵直线的解析式为①,
当时,直线的解析式为②,
联立①②解得,

当时,直线解析式为③,
联立①③解得,,

即:满足条件的Q点的坐标为或.
【点睛】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坐标轴上点的特点,对称性,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