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06:08:15

文档简介

十堰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指出文字有阻碍乡村发展的事实”与材料二内容不符,材料二主要谈论在当时的农村,文
字的交流作用有时不如说话方便)
2.A(“都是为了论证文字限制带来的不良后果”错,前面一个例子不是用来论证文字限制带来
的不良后果的)
3.B(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当时的乡村有独特的沟通方式,不必过多地依赖文字)
4.①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作为乡土文化的文化载体的古老村庄和聚族而居的熟人社会正在消
失;②外来文化的涌人,使得农耕文明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③财政投人不足,乡土
文化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④乡土文化传承困难,后继乏人,出现人才断层情况。(每点1分)
5.①传承好乡村文化,要在乡村建设中树立乡土文化品牌。在乡村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乡土
文化品牌,产生品牌效应。②传承好乡村文化,要突出地域的“乡土化”。利用当地的建筑、民
俗等方面的内容,使乡村文化景观更为亲切,更富有地域特色。传承好乡村文化,要彰显文化
特色符号。③传承当地独特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和戏曲等传统文化,是避免美丽乡村建设
同质化的法宝。(每点2分)》
6.D(结尾处的环境描写暗示主题: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现代文明唤醒,也热切地呼唤现代文
明的到来)》
7.A(表明香雪纯朴,而且自尊自爱)
8.首先,从香雪父亲盼望有干不完的活儿,为香雪挣学费,母亲让她卖鸡蛋挣钱,表明香雪成长
在勤劳、诚实、上进的家庭环境里。(1分)其次,香雪成长的台儿沟自然环境优美,山明水秀,
但在大山深处,闭塞落后。(1分)再次,从凤娇胳肢她,姑娘们月下寻找她,表明香雪成长在
台儿沟这个淳朴、善良、友善的社会环境里。(1分)正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才有了香雪的
纯朴、善良、自尊以及她对知识文化的向往。(1分)》
9.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这里更加开放进步,与外界沟通更加顺畅,人们更加自信自尊。(2分)》
台儿沟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香雪在火车上换到了向往已久的塑料铅笔盒,它不仅是一个实物,
也象征着文化与知识,是一种心愿和追求。(2分)香雪依靠铅笔盒,战胜了夜晚和陌生带来的害怕
恐惧,重新认识了养育她的山谷,也相信它能带来山乡巨变。(2分)
10.DFH[(原文标点)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11.D(“吏部郎是其最高长官”说法错误,吏部尚书是其最高长官)
12.C(“王弘中让韩愈命名”说法错误,文中“愈请名之”表明韩愈是主动要求命名的)
13.(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被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
腰曲背鞠躬的样子。(得分点:“得日”“驳”“偻”各1分,句意1分)
(2)低洼的地方成为池塘,而山丘有缺口的地方成了山洞,好像有鬼神拿着神奇刀具暗中来
帮助雕琢的。(得分点:“若“阴”“相”各1分,句意1分)
14.《燕喜亭记》表达的是作者对王弘中的敬重与赞赏之情;《登泰山记》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山
河的热爱与赞颂之情。(3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4-239A·十堰市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
(2024年1月)
本试题卷共$萸、共器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纪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雄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签案后、用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签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篷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土文化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争衬振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春节是乡土文化凝聚而成的童要传统,也是中国人乡愁最浓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要“记住乡愁”,乡土文化就是乡叁的最重要载体。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
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綮荣发是,方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
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各地在发展乡土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现实原因,乡土文化在很多
地方呈现不断弱化的情况。
原来的农村都是聚族而居的荽人社会,地缘依附于血缘,村庄内具有较强的自己人认同,而
辩次栉比的传统农村院落正是这狩英人社会的文化载体。现在,由于农村的单门独户小楼房的
兴起,古老的祖屋逐新被取代,不分绽兑的熟人社会慢慢瓦解,而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定居,
空心化的农村让故园成为记忆。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衣薪文弱药基总上形成了特有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念,例如守望相助
的观念、敦亲睦邻的观念、孝亲交贤的项念、尊重祖先的观念、天人和谐的观念、克勒克俭的观
念、耕读传世的观念等,这芒观念户的并多合理成分都值得当代人学习继承。然而,由于受到西
方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双重冲去,芹多优良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式微。
现在,农村一些自然村元文化活动室,无公共健身跳舞场地;行政村无村级文化综合服务中
心,无文化广场,无农家书是,无行民汉事汤所,无体育器材,无专项文化活动资金等,这些都制
约了乡土文化的发展。
当前,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育不杨,青年文化人才缺乏,导致现有乡土文化人才队伍老龄化
现象严重。同时,从事乡土文化的工作人员往往专业性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化工作要
求,导致乡土文化的创新力不足,不能与时俱进,存在吃老本的现象,文化素材来源单一,表现形
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民尤其是新一代东民的文化需求。
【高-语文第1页(共8页)】
·24-239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