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23一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共8页,3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舒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远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考古学家认为
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以下最能作为其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B,挖掘出来的黑陶胎壁薄如蛋壳
C.古城分布着规模较大的祭坛和神庙
D,各个墓葬之间随葬品差别不大
2.他提倡有教无类,批评礼崩乐坏的局面,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外,他还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
C.相生相胜
D.为政以德
3.当代史学家认为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商铁变法措施中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奖励军功和耕织
B.实行什伍连坐,鼓励互相纠察告发
C.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D,将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4,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在走向统一的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雨
汉族以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下列事件中能说
明这一观点的是
A,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内迁,西晋宗室发生内战
御
B.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
C.北民南迁,促送江南的开发
D,氏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但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
5.唐初统治者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
反复强调要“以百姓心为心”,“抚民以静”。据此,唐初统治者在经济上
A,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科举取士,使社会底层人士有机会改变命运
C.知人善任,虚怀纳滨,塑造清廉政治
D.经略边噩,“抚九族以仁”,创造和谐民族关系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
6.表1为唐朝后期户口变化表。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表1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一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A.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B.黄巢起义,朱温称帝
三7
C.开凿运河,贯通南北
D,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7.在唐朝的科举考试时,主司首先以正经(儒家经典)为题,考生根据题目出处以诗体
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儒家经义的理解。材料反映出
A.科举取士,公平公正
B.唐诗多是科举考试的作品
C.儒家思想仍处于正统地位
D,儒学在佛、道的冲击下,日益衰落
8、“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上述材料是《资治通鉴》对某一
制度记载。这一制度
A.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税收对象
B.延续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标志着人头税的彻底废除
D.实现了赋税征收标准的货币化
9.唐朝学者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但他又借鉴佛家注重禅定修习来提高精神境界。这表明
A.儒学具有一定排他性
B.儒学具有一定包容性
C,儒学正统地位已被打破
D.唐朝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10.北宋时期,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
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
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是
A.门第观念日趋淡化
B.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孢
C.国家偿付岁币的需要
D.文学艺术的发展
11.《辽史》记载:“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说明辽
朝
A.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强化南北分裂对峙政治局面
C.因俗而治,适应统治区域内不平衡的局面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2.有人认为宋诗是有缺陷的,“那就是爱讲道理,爱发议论”“宋代七言诗讲‘性理'
或道学’的多得令人生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这一观点
A.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是宋朝“词盛诗衰”的表现
C.受理学兴起的影响
D,是民族政权并立且战争不断局面的产物
高一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ADCBA 6-10 DCABB 11-15 CCBDA 16-20 CBDAC 21-25 BBDDC
26-30 DBBCB 31-35 ACACD
二、非选择题(36题16分,37题14分,共计30分)
36.(1)地方制度:郡县制。(2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形成地方割据;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给6分,但总分不超6分)
(2)汉武帝的措施:推恩令。(2分)
北宋的措施: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设“四监司”监控各州;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给6分,但总分不超6分)
37.(1)变化:由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的外交。(2分)
背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发展壮大;帝国主义力量削弱;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但总分不超4分)
(2)贡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推动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做出贡献;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每点2分,答出任意4点给8分,但总分不超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