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论语》十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9 07:3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语》十则练习
一、夯基训练
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正:正确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了解,知道21世纪教育网
C.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表白
D.知者动,仁者静 动:活动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可谓好学也已 B.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C.饭疏食、饮水 D.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 B.乐亦在其中矣 C.敝之而无憾 D.一日克己复礼
4.完成下面的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___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____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较为全面地保存在__________一书中。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论语》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21·世纪*教育网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__________,__________。
(4)及其壮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愿:愿意。
B.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C.愿无伐善 伐:夸耀、炫耀。
D.颜渊、季路侍 侍:侍奉。
7.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少者怀之 B.愿闻子之志 C.敝之而无憾 D.择其善者而从之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盍各言尔志?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9.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志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10~11题。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21教育网
(《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21·cn·jy·com
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2·1·c·n·j·y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事事都要讲“和”。2-1-c-n-j-y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有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来源:21cnj*y.co*m】
D.“和”是儒家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11.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2)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3.孔子在这段文字中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5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4.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15.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A项,修正;B项,同“智”,聪明、明智;D项,活跃。
2. 答案:A 解析:“已”通“矣”。
3. 答案:B 解析:A项,古义:有道德的人。今义:有办法。C项,古义:不觉得可惜。今义:没有遗憾。D项,古义:一旦,表示假设。今义:一天。
4. 答案:(1)仲尼 鲁 儒 《论语》 仁 (2)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5. 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 (2)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3)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4)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6.D 解析:侍,立侍。
7.B 解析:A、C、D三项中“之”均为代词;B项中“之”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8.(1)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
(2)(我的志向是)老人使他安于我的奉养,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使他怀念我。
9.体现了他“仁者爱人”、以爱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志向。(大意对即可)
答案:
10.B 解析:“事事都要讲‘和’”与原文“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主张相违背。[来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解析:要分析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区别。
参考答案: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和谐的关系,但对事情的看法却不盲目附和;而小人习惯于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不讲求原则,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同而不和”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重。先王的准则中这是最完美的,大小事情都遵循它。有的时候行不通,是因为为了和谐,如果不用礼节来节制,也是不行的。”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第12~13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①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②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论语·子路》)
注:①樊须:即是樊迟。②襁:又称背单,背负小孩用的布单或布带。
答案:
12.(1)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
(2)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孩子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13.解析:要联系孔子的一贯主张和这段文字里出现的重要词语来分析。
参考答案:当权者应做到好礼仪,爱好道义,讲诚信。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请求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园丁。”樊迟退了出去。孔子说:“樊迟真是个干粗活的人啊!在上者喜好礼仪,民众没有一个敢不恭敬;在上者喜好道义,民众没有一个敢不服从;在上者喜好守信,民众没有一个敢不真诚效力。如果这样,那么四方的百姓就会背着孩子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21cnjy.com
答案:
14.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两种停顿方式各自强调的重点内容。
参考答案:(1)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15.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孔子的“仁爱观”的内容,再联系题中所给的句子的内涵,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观点态度以及与孔子观点的关系。  21*cnjy*com
参考答案: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版权所有:21教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