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9 07: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 (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同点的是( )
A.都有爱美意识 B.都会建造房屋 C.都会制作工具 D.都会人工取火
2.下图考古发现共同反映了我国( )
A.早期人类的起源
B.农业的起源发展
C.天文历法的出现
D.远古人类的传说
3.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半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中华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战争 B.世袭 C.选举 D.禅让
5.《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东周
6.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秩序
7.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磨制石器 B.瓷器烧制 C.彩色陶器 D.青铜铸造
8.从下面两幅图片中,你能直接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是( )
A.诸侯间战争十分频繁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9.“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指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影响 C.过程 D.目的
10.《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互相排斥 B.独立发展 C.趋于一致 D.相互融合
11.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它是( )
A.中央集权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2.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右图棋中标识两军对弈的“楚河”“汉界”来源于( )
A.刘邦,项羽反秦战争
B.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
C.刘邦,项羽楚汉之争
D.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13.读下图,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
A.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B.“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王国数量大大减少 D.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统治
1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现象是( )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封建帝制的渐趋衰微
C.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15.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洛阳→西亚→河西走廊→欧洲→西域→中亚
B.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D.洛阳→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16.取时人们多斥责秦始皇为暴君,《史记》敢于肯定其统一天下“成功大”;对于汉武帝也据露他迷信方术,任用酷吏的过失。这反映司马迁( )
A.勤奋好学,饱读书籍 B.在文学上有崇高地位
C.开创纪传体史书体裁 D.公正记事,秉笔直书
17.下图是某学生的思维导图,图中①②③处填写内容依次对应的应该是( )
A.曹魏,蜀汉,孙昊
B.蜀汉,孙吴、曹魏
C.曹魏、孙吴,蜀汉
D.孙吴,蜀汉、曹魏
18.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水利设施的进步 B.农业生产的发展、
C.城市商业的繁荣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9.下表内容反映的是( )
A.游牧民族的内迁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南朝政权的更迭 D.东晋王朝的建立
20.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B.雕塑艺术的宏伟与精湛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C.道教文化的兴起
D.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非选择题 (共3小题,30分)
2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和汉朝管理部分边疆地区的主要史实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和汉朝在边疆管理方面的相同点。(2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和汉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1分)
材料二 自武帝初立,魏其我安侯为相而隆儒夹。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题百家。
—《汉书·董仲舒传》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下诏禁止那国铸钱……统一由三署铸造成五铢……实现了铜料国有和铸权国有……使五铢钱成为最稳定的方孔钱币,行用七百余年,至唐才废。
—摘编自任双伟(货币里的中国史》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思想,经济措施分别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3)写出材料三中①,②处政权名称。(2分)有学者认为,即使在政权分立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2分)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疆拓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各中原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三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混战中,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破,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鲜卑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481—487年,北魏发生农民起义29次。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迁都之后,孝文帝继续改革。此时改革的重点是“移风易俗”,改变鲜卑族内迁贵族和官僚原有的生活习俗,促进学习接受汉文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据材料一,补全①②之处。(2分)分析每年的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祭拜黄帝的主要原因。(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对“秦,楚”态度的变化。(2分)分析这一变化的作用。(1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分)举出两例孝文帝为“移风易俗”所采取的具体措施。(2分)
23.(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甲骨文记下了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揭示出权贵与平民,奴仆的阶级结构,经济产业的管理者与手工业劳动者的等级关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笔具有的书法要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以后书学的流变,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学原则和共同心理。
—摘编自宋镇豪(世界记忆名录中的甲骨文遗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虹”属于哪种造字方法,(1分)并分析甲骨文人选“世界记忆名录”的原因。(1分)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图2,推测图3在当时的用途是什么 图4中A处的人物是谁 结合历史或现实,说说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4分)
材料三
(3)某班正在策划中华优秀人物事迹展,该班同学为相关历史人物设计了如右上图的宜传名片。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将其宣传名片的内容填写完整。(3分)
材料四 先秦时期思想言论节选
(4)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
1-5:CBADB 6-10;CDABD 11-15:ACDAC 16-20:DCBBD
非选择题
21.(1)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北击匈奴,收复失地;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秦汉两朝的措施,扩大了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思想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分)经济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1分)
(3)①;西晋;(1分)
②:北魏。(1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被三国鼎立局面取代,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晋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2分)
22.(1)①;炎帝;(1分)②;涿鹿之战。(1分)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分)(2)由视为夷狄到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1分)促进华夏观念的增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北方出现一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加强;鲜卑族统一北方并建立政权;保留旧习俗,统治北方困难重重。(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3.(1)象形。(1分)甲骨文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甲骨文是研究汉字,汉语言语法的重要素材;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是研究商代自然天象的重要资料。(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简作为书写材料有很多不便,如果书写时发生错误,人们只能用书刀将原字从简上削去,重新再写。(1分)蔡伦。(1分)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来看,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书写的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看,纸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纸来包裹物品。(2分,从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两个角(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以人为本;尚贤;追求家国情怀;等。(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答出两条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