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9 16: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
生物学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画得越粗,得到的色素带越清晰
B.洋葱鳞片叶宜用于观察脂肪颗粒,管状叶可用于提取色素
C.黑藻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有利于观察细胞质流动或质壁分离
D.取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核基因的复制与表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的场所完全相同
B.核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参与
C.核基因复制和转录过程都是边解旋边合成子链
D.若核基因发生突变,其表达产物的结构未必改变
3.如图是人体内环境与组织细胞之间的部分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乙位于神经元内,则甲为组织液 B.如果乙位于红细胞内,则丙为淋巴液
C.如果丁中的蛋白质明显多于甲和丙,则丁为血液
D.如果大部分细胞生活于丙中,则缺少一个由丁指向丙的箭头
4.兴奋性离子通道光感蛋白(ChR2)和抑制性离子泵光感蛋白(NpHR)是实验中常用的两种光感蛋白。如图表示光刺激激活神经元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及离子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hR2和NpHR都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共同影响神经元活动
B.蓝光和黄绿光照射分别使神经元兴奋和保持静息
C.ChR2可以将阳离子运入神经元,从而产生动作电位
D.通过NpHR大量进入神经元使其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5.鸟类的繁殖大多在春天进行,性周期时间为一年。下图表示在一个性周期内,某鸟类体内的激素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息分子只有激素A、B、C
B.垂体细胞上只存在激素A的受体
C.图中激素C是性激素,其受体位于靶细胞内
D.注射激素A会导致激素B分泌增加而激素C分泌减少
6.如图表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其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可知T2环境温度高于T1环境
B.刚进入T2环境后体温会出现略微下降的现象
C.曲线A表示的热量主要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D.进入T2环境后经过神经—体液调节重新使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7.库尔勒香梨为新疆著名特产,是白梨的优良品系之一。研究者为延长库尔勒香梨的保存时间,对采摘后香梨果实的IAA(生长素)、GA3(赤霉素)、ABA(脱落酸)和C2H4(乙烯)的释放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细胞可以合成IAA、GA3、ABA和乙烯等植物激素
B.采摘后40天左右,香梨果实可能开始衰老
C.采摘后果实中GA3处于低水平与其催化果实发育的反应减弱相关
D.采摘50天后香梨IAA含量跃升到最大峰值,可能会促进乙烯的释放
8.环颈雉是一种珍贵的鸟类。研究人员统计发现某地环颈雉种群中,成体占85%,幼体占1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环颈雉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B.推测未来该地环颈雉的种群数量会增加
C.环颈雉种群密度是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增大环颈雉种群的K值
9.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采集到的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有纱布的镊子将其取出
B.调查种群数量有限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目测估计法
C.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均可能引起土壤中小动物种类发生改变
D.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则调查结果可能偏小
10.如图是同一生境中某三个共存物种利用食物资源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据图可知三个物种的生态位出现了部分重叠
B.物种2与物种1、3之间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C.若物种1、3的曲线不重叠,则二者间不存在竞争
D.若食物资源是有限的,则物种2灭亡的风险最大
11.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8条食物链 B.翘嘴鲌处于第三、四营养级
C.乌鱼既是三级消费者,又是四级消费者 D.虾类与底栖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12.某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卷叶螟→青蛙。下图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田生态系统利用碳的主要方式是光合作用
B.甲代表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流向丁中的能量
D.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9.6%
13.“稳定”存在于不同层次的系统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保护地球环境的有效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其较高的恢复力稳定性
C.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了其抵抗力稳定性
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14.如图是某县“草—木—果—沼”生态果园复合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其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B.在林、果、茶树间套种牧草,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C.该生态果园既能收获更多产品,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D.该生态果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15.线性基础设施(公路和铁路)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但其可能打破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自然连接,造成许多物种的生境碎片化。生态廊道指适于生物迁移或栖息的通道,可将相邻的生物栖息环境或与之隔离、孤立、分散的其他生境相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的碎片化、多样化均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
B.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可增加不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C.线性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的生境碎片化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
D.若修建铁路时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生物,则该生物没有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下列与线粒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细胞中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线粒体
B.线粒体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多于线粒体外膜
C.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中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失活
D.当环境中氧气充足时,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基质彻底氧化分解
17.某种植物的叶片有锯齿叶和缘圆叶两种。已知叶形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①:让一锯齿叶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锯齿叶。
实验②:让一缘圆叶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缘圆叶∶锯齿叶=15∶1。
实验③:让锯齿叶植株与缘圆叶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缘圆叶∶锯齿叶=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②中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缘圆叶植株有8种基因型
B.若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亲本杂交,子代为缘圆叶∶锯齿叶=3∶1
C.实验③中亲本缘圆叶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D.若实验②子代中的缘圆叶继续自交,后代中锯齿叶的比例为1/12
18.如图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①是蛋白质,则其分解成②的过程需要消耗水
B.如果②是葡萄糖,则③所处的细胞是肝细胞或肌细胞
C.如果②是葡萄糖,则其从肠腔进入骨骼肌细胞至少需通过14层磷脂分子层
D.人体对于②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19.如图表示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种群个体数量在0~600的范围内,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B.乙种群数量小于M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种群能正常延续
C.K点时,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年龄结构都是稳定型
D.种群中个体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
20.我国科学家以水稻为基础建立了稻芋蛙鳅共养体系。稻田周围种植芋头,芋头种植除有良好的收成外,硕大的芋叶对青蛙、泥鳅有很好的遮荫作用,同时芋头产生的草酸钙、生物碱等物质对害虫有驱避作用,结合频振灯诱杀、自然天敌昆虫和青蛙对害虫的捕杀,形成了“四周种芋头、空中频灯诱、禾间天敌吃、禾下养蛙鳅”的景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芋头产生的草酸钙、生物碱等属于化学信息
B.实际生产中不需要考虑水稻和芋头的种植比例
C.该生产模式体现了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D.该生产模式达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1分)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被小白鼠组织细胞吸收后可表达出S蛋白。S蛋白可引发一系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图甲中数字代表细胞,字母代表生理过程,细胞⑦可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中抗体效价是用于衡量免疫效果的数量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填数字),图中M过程是激活B细胞的一个信号,除了这个信号外,还有一个信号是__________。
(2)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更快、更强,主要与图甲中的______(填数字)细胞有关。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图甲中过程N的实质是__________。
(3)图乙所示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200μg是否为基因疫苗的最佳注射剂量?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1分)某同学将多颗枇杷种子分别播入不同花盆的土壤中,一段时间后,种子萌发并长成幼苗。图甲、图乙分别为枇杷幼苗的不同生长状态,图丙为枇杷不同器官(包括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茎背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根向地生长的意义是____________。在太空状态下,图乙中的现象能否发生?______。
(2)若图甲中①处的生长素浓度对应图丙中的d,设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x所处范围是______(用“>”“<”或“=”和图丙中的小写字母表示)
(3)据图丙可知,B点时的生长素浓度对Ⅰ、Ⅲ的作用效果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其效果可能相同,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
23.(11分)大黄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养殖鱼类。为获得最大持续产量(MSY),在渔业捕捞时有一种简单的方式,即努力限制——当捕捞对象的种群数量减少后,通过增加收获努力以获得相同的收获量。下图表示不同努力水平对某大黄鱼种群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大黄鱼的净补充量(出生数与死亡数的差值)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虚线表示四种不同努力水平下的收获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大黄鱼种群呈“________”形增长。即使没有捕捞,大黄鱼种群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要获得MSY,捕捞后大黄鱼种群密度应处于图中______点。若环境条件等不变,大黄鱼被捕捞后,其K值将________。若大黄鱼种群密度低于Nm,收获量继续保持在MSY努力水平,则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种群灭绝。
(3)渔业捕捞时的配额限制是指一定时期内控制捕捞的数量,即允许渔民在每季或每年收获一定数量的渔产。其因收获量固定而受欢迎,但也可能导致种群灭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4)为缓解“东海无鱼”之痛,我国东海海域禁止使用网目尺寸≤5.0cm渔网,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破坏鱼种群的________进而影响来年产量。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的措施。
24.(11分)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自然保护区,其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区犹如“冷酷仙境”,群落中植被组成主要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如蒿草、羊茅等,还有羚羊、金雕等耐寒动物在此出没;海拔700~3000米处的混合林区则是多数动物的天堂,如大熊猫秦岭亚种、金丝猴等就钟爱此处;而海拔700米以下的丘陵平原区会出现棕榈、芭蕉等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长白山海拔700~3000米处的混合林区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在高山草甸区,蒿草种群和羊茅种群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研究羚羊、金雕等耐寒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等。
(3)右图为丘陵平原区中样方面积与其中所含物种数量的关系,调查该群落中的物种数量,选取样方的最佳面积为__________。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_________。
(4)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保护该地大熊猫秦岭亚种、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根本措施,从种群数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11分)我国政府承诺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的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净排放量为0)。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部分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碳循环失衡影响的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2)甲~丁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是__________。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目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答一点)。达到碳中和时,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总量,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食物匮乏时,河里的鲇鱼会吸食有机腐殖质。此时鲇鱼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图中的________。鲶鱼的胡须可感受到小鱼运动进而捕食,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C A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D D C CD ABD ACD BD ACD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会导致得到的色素带出现重叠,A错误;洋葱鳞片叶脂肪含量很少,不宜用作观察脂肪颗粒的材料,管状叶可用于提取色素,B错误;由于间期时间较长,大部分细胞都处于间期,呈染色质丝状态,因此大部分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错误。
2.【答案】A 【解析】核基因的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A错误。
3.【答案】A 【解析】如果乙位于红细胞内,则甲为血浆,丙为组织液,B错误;如果丁中的蛋白质明显多于甲和丙,则丁为血浆,C错误;如果大部分细胞生活于丙中,则丙为组织液,甲为血浆,缺少一个由丙指向甲的箭头,D错误。
4.【答案】D 【解析】Cl 通过NpHR进入神经元,外正内负的差值变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大,D错误。
5.【答案】C 【解析】图中除了三种激素属于信息分子外,神经递质也属于信息分子,A错误;垂体细胞上有多种激素的受体,B错误;注射激素A会导致激素B和激素C分泌均增加,D错误。
6.【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刚进入T2环境后可以看出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大,说明T2环境温度低于T1环境温度,A错误;由于T2环境比T1环境要寒冷,人初到寒冷环境中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所以会引起体温略微下降,B正确;曲线A表示的是产热量,曲线B表示的是散热量,热量主要是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正确;进入T2环境后通过调节使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该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7.【答案】C 【解析】采摘后GA3先增加后骤减至低水平,GA3有抑制果实成熟的作用,GA3并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
8.【答案】B 【解析】据题意,该地环颈雉种群中幼体占比较低,说明环颈雉繁殖少和孵化率低,则未来种群数量可能会减少,B错误。
9.【答案】B 【解析】调查种群数量有限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记名计算法,B错误。
10.【答案】C 【解析】即使物种1、3的曲线不重叠,二者间也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错误。
11.【答案】C 【解析】乌鱼既是次级消费者,又是三级消费者,C错误。
12.【答案】A 【解析】甲代表卷叶螟的同化量,乙代表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错误;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即水稻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据图无法得知青蛙的同化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比值,卷叶螟与青蛙只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条食物链上的两种生物,因此无法计算出卷叶螟与青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3.【答案】D 【解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
14.【答案】D 【解析】该生态果园的复合循环模式将猪粪、污水中的能量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错误。
15.【答案】C 【解析】栖息地碎片化使得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使种群的遗传(基因)多样性下降,降低生物多样性,A错误;生态廊道联系碎片化生境,使分布在不同栖息地的同种生物突破地理限制,增加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不知名的生物,该生物具有潜在价值,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答案】CD 【解析】无氧环境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但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并没有失活,若环境中氧气浓度升高,酵母菌仍可以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只有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D错误。
17.【答案】ABD 【解析】实验②亲本缘圆叶植株基因型为AaBb,自交子代个体中缘圆叶为A_B_、A_bb、aaB_,共有8种基因型,A正确;实验①亲本锯齿叶基因型为aabb,与实验②亲本杂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缘圆叶∶锯齿叶=3∶1,B正确;根据推断,实验③的亲本缘圆叶基因型为Aabb或aaBb,C错误;实验②子代中的缘圆叶有1/15AABB、2/15AABb、2/15AaBB、4/15AaBb、1/15AAbb、2/15Aabb、1/15aaBB、2/15aaBb,分别自交,后代中能出现锯齿叶的基因型为4/15AaBb、2/15Aabb、2/15aaBb,后代中锯齿叶所占比例为1/12,D正确。
18.【答案】ACD 【解析】如果②是葡萄糖,则③所处的细胞可能是人体各个部位的细胞,因为每个细胞都要消耗葡萄糖,B错误。
19.【答案】BD 【解析】乙种群数量小于M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时,种群的增长率小于0,即呈负增长,种群一般不能正常延续,B错误;据图分析,甲种群的增长率随个体数量的增多而减小,乙种群的增长率随个体数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故并非种群中个体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加,D错误。
20.【答案】ACD 【解析】水稻和芋头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故实际生产中需要考虑水稻和芋头的种植比例,以实现收益最大化,B错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
(1)①②④⑤⑥⑦(2分,答不全给1分,答错不得分) 抗原和B细胞接触(2分)
(2)④⑥(2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基因疫苗剂量 不一定 设置的实验组较少,不能确定剂量大于200μg时抗体效价是否还能提高(合理即可,2分)
22.【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
(1)由于受重力的影响,④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③处(远地侧),导致④处生长速度大于③处(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 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 能(1分)
(2)x>a
(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或Ⅰ器官对生长素更敏感等,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作用于同一个器官的效果相同(答案合理均可得分)
23.【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
(1)S 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1分),存在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1分)
(2)Nm 不变 不会
(3)若种群受到干扰使Nm降低,但收获量仍保持固定,则因捕捞而减少的个体数量可能超过种群的净补充量,导致种群灭绝(合理即可,2分)
(4)年龄结构 制定休渔期;合理控制捕捞强度等(答一点,合理即可,2分)
24.【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物种组成 垂直
(2)种间竞争 群落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2分,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1分)
(3)S5 随机取样(2分)
(4)建立自然保护区能改善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环境容纳量(2分)
25.【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
(1)CO2(或无机物) 全球性
(2)甲、乙、丙(2分,答全得分) 推动清洁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提高植被覆盖率等(任答一点,合理即可) 大于 达到碳中和时,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应等于CO2排放总量,而CO2排放总量除了包括Y1、Y2、Y3和Z4过程释放的CO2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的CO2(叙述合理均可得分,2分)
(3)丁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