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本书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本节内容虽然旧教材中没有,新课程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生活中
应用比较广泛,用处也比较大,是对前面知识的扩展,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凸
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开阔了眼界,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物理是很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
②显微镜和望远镜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原理比较抽象。通过探究及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身的科学素养.总体来说本节内容还是相当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显微镜,望远镜基本结构.②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望远镜.③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①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②通过自制显微镜,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②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的依据本节课要学到两个透镜的组合.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原理也比较抽象.所以确定以下知识为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①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原理 .②能够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望远镜.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望远镜.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③视角的理解.
三、教具准备及依据
教具的使用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地.
学生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两人一组),学生的铅笔盒,钢笔.
教师用:显微镜(实物),细胞照片及哈勃望远镜遥远星球的挂图.
四、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主角,老师起到的应是点拨,解疑的作用.基于此点我的教法、学法选择是:
教法:不完全科学探究法,实验教学法.
学法:实验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
(二)激趣导入:出示动植物细胞和遥远星球的照片.提问这些照片是怎么拍摄成的?
提出问题并且引出本课课题.
(三)新课
一、显微镜
1、出示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物课,说出显微镜的结构.
2 、提问:如果是你的话,你能不能用两个凸透镜做成显微镜呢。
答:(一部分同学)能。
给学生发一个焦距5cm和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学生动手组合。
学生交流:注意观察成功的时候两个透镜哪个是物镜,哪一个是目镜,并且估计一下成功时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帮助没有做成实验的同学实验成功。
学生总结出显微镜的原理,。通过学生总结写出显微镜的原理。最后对成像原理进行做图说明。
望远镜怎么组合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思考成像的问题。组合一下。
二、望远镜
有的学生和刚才的组合一样,只是把距离拉长了。可根本就不能望远。学生猜测可能不一样。重新组合。调换两个透镜的位置。组合成功。学生总结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总结出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引入视角:闭上一只眼睛观察放在一起的铅笔盒和钢笔比较大小,然后将钢笔移向眼睛再次比较.学生惊奇.
三、视角
学生实验,并让学生总结出人眼所看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
让学生再次总结,望远镜的原理.
纠正学生说望远镜能放大的错误.
学生阅读望远镜口径要做的很大的原因
四、小结.
五、练习(略)
六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