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1课 民族团结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八年级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2.能力目标: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的观点。3.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师布置学生预习第11课,收集民族团结的图片、视频资料、故事。教师设计好学案,发给学生预习,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到:学生掌握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文、故事,看视频资料来加深认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播放《爱我中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播放视频《爱我中华》让每个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学生跟唱《爱我中华》
把学生很快引入本课学习。
幻灯片展示: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民族团结的概念。
幻灯片展示:《各民族分布图》
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投影: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设问:我国已经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哪些?
学生朗读:民族团结的概念。
在交互式白板上,学生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标注功能,用画笔在地图上:画出各民族主要居住区,得出: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在地图上画出来: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学生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原因是什么?意义?
学生掌握历史概念。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图片展示:民族采风:介绍各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服饰。
学生把收集的民族图片进行展示,
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
秀文化传统。
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
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幻灯片展示:1、基础设施的建设。2、民主改革的完成3、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在交互式白板上,学生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标注功能,用画笔在地图上画出:西部大开发地区,展示图片:介绍西部大开发战略,新气象。
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板书设计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提出、实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意义:有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
二、党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的发展:西藏。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发展。
课件67张PPT。民族团结第四单元第11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
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
2.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民族团结的概念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
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
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
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
展繁荣。
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在欢渡什么节日?民族知识小竞赛傣族
泼水节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民族知识竞赛 我国古代有两个由少数民族建
立的统一的政权,分别是哪个少数
民族建立的什么王朝?民族知识小竞赛元清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各民族共同发展
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所占人口比例是多少?
我国的民族构成情况:共有56个民族
以汉族为主体。蒙古族 481 回族 860 藏族 459
苗族 740 彝族 657 壮族 1549
满族 982
土家族 570
维吾尔族 721小聚居材料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虽然主要聚居在宁夏,但其人口散居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内蒙古有44个民族杂居。新疆有46个民族杂居,在西藏,除了藏族占大多数外,还有汉、回、蒙、门巴、珞巴等民族共同居住。北京有56个民族居住和生活。
从材料中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各民族 大杂居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以汉族为主体,
大杂居 、小聚居。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①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
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
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
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
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
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
不开的政治认同。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bcde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西藏自治区还有很多自治州、自治县(旗)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便于尊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 。想一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
哪些意义?①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
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②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
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
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
项事业的发展。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
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意义民
族
团
结民族区域
自治实行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内容意义各民族
共同发展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基础产业发展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原因民族采风 请同学来给大家介绍,各民族特
有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宗
教信仰。 苗 族壮 族蒙 古 族瑶 族塔塔尔族 鄂伦春族景 颇 族 水 族傣族 泼水节壮族 三月三 歌节苗族 花山节回族 开斋节 古尔邦节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藏族不吃鱼
回族不吃猪肉
蒙古族不吃海鲜
满族、苗族不吃狗肉
朝鲜族不吃羊肉
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
少数民族学生:中考加5分
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5分
少数民族假日多,本民族节日放假,还跟随汉族的节日放假。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川藏公路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
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
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
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
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
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
社会主义道路。
在民主改革中,
分到了牛羊
烧毁领主强加的契约和债据张热庄园的农民载歌载舞,庆祝民主改革的胜利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使少数民族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1959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川藏公路海拔4830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川藏公路)海拔4830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川藏公路)2、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国家商品粮基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橡胶生产基地西气东输青藏铁路3、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孔繁森辅导他收
养的孤儿学习孔繁森照顾生
病的藏族老人我国的民族构成与分布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各民族共同发展中华民族民族
区域
自治
各民族
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以汉族为主
大杂居、小聚居基本国策公民义务和政治制度
分布特点政策成就政策我国的民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