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学·答案
选择题:共18小题,共4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第14~18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
选对但不全的得】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细胞一定会发生代谢
紊乱,A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如人体处于内环境稳态时,仍可能患遗传病,B
项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僻
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项错误;内环境私态是一种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生化指
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项正确。
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功能及关系,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
心素养。
思路点拨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号分子,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项正确;肾上腺素是
激素,同时它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B项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通过组织液经扩散作用到达突触后
膜,与其上的受体结合,而激素被分泌后会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C项错误;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
质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D项正确。
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情境,考查神经一体液调节,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
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据图可知,情绪压力导致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A项正确:激素a表示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促进产热,激素b属于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浓度,B项
正确:据题可知,激素b可阻止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故推测激素b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功能下降,C项正确:据图可知,激素b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而激素的分泌不存在,D项
错误。
4.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天花痘苗的选育为情境,考查免疫调节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
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天花痘苗是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可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项错误;种痘成功后,可以预防
天花病毒,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该疫苗不能预防麻疹病毒感染,B项错误;痘苗属于病毒,不能在内
环境中大量增殖,C项错误;据题可知,接种牛痘和接种人痘都可预防天花,说明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抗原结
构相似,D项正确。
5.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新发现的生长素结合蛋白为情境,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
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雏的核心素养。2023—2024 学年(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生 物 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健康机体的内部存在一种自我调控机制,可通过内外环境的交流来调控机体趋向动态轴,从而达到一种最佳动态。下列关于这句话的理解,合理的是
A.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细胞不一定会发生代谢紊乱
B.当人体的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就不可能患各种疾病
C. 自我调控机制保证内环境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生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下列有关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B.某些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C.都通过血液进行运输 D.某些神经递质可促进激素的分泌
3.1901 年,旅美日本科学家高峰让吉从肾上腺中分离出高纯度的肾上腺素,这使肾上腺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激素。研究发现,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代表激素,激素 b 可阻止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据图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B.激素 a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b可升高血糖浓度
C.激素 b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D.激素 a 和激素 b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4.我国的“种痘之术”开创了人类天花病(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疾病)预防的先河。清代《种痘新法》中描述了人痘苗的选育方法:“其苗传种愈久,药力提拔愈清,人工之选炼愈熟,火毒汰尽,精气独存,所以万全而无害也。”后来该法被牛痘接种法代替,因为接种牛痘比接种人痘更加安全。下列有关天花痘苗及种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花痘苗进入人体后通常只引发体液免疫
B.种痘成功可预防天花、麻疹等多种病毒感染
C.种痘后,病原体会在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增殖
D. 据题推测,牛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抗原结构相似
5.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新的生长素结合蛋白(ABL1)。ABL1 可在生长素的诱导下,与细胞膜上的TMK 蛋白激酶形成共受体复合体,该复合体可以激活一系列细胞内相关蛋白,从而将细胞外的生长素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最终调节植物细胞形态建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TMK 蛋白激酶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B.生长素是信息分子,植物可通过生长素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生长素与 ABL1 结合后进入细胞,调节植物细胞形态建成
D.调控ABLl 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调节植物对生长素的响应
6.2023 年6月,深圳首次发现野生榄李,此次调查到榄李的种群数量在60 株以上,分布面积约为2000 平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起反馈调节作用
B.题中调查野生榄李的种群密度利用的是样方法
C.当野生榄李的数量为30 株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D.种群密度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7.缙云掌突蟾是重庆北碚区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的两栖动物新种,该物种芽于角蟾科,掌突蟾属,是一种在水质良好的林间山溪附近生活的夜行性小型蛙类。下列关叙述错误的是
A.缙云掌突蟾的环境容纳量可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B.缙云掌突蟾的最大种群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缙云掌突蟾的体色接近泥土色,与环境相似,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影响缙云掌突蟾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8.某研究团队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鹤鹬和青脚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及主要食物种类等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鹤鹬 1 678 64 0 36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33.3 33.3 0 33.3 0.1
A.鹤鹬和青脚鹬的主要觅食生境不同,二者生态位无重叠
B.螺类对青脚鹬的种群数量有很大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鹤鹬和青脚鹬存在种间竞争关系,不利于各自生态位的分化
D.研究鹤鹬的生态位,只需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
9.海百合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各热带和温带海域的古老海洋无脊椎动物,它像风车一样迎着水流,捕捉海水中的小动物为食。因其冠部形态酷似百合花而得名,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植物。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极强的适应性,使某些海百合成功度过三叠纪末和白垩纪末的生物绝灭事件,成为现代海洋中绽放的“生命之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海洋中的所有海百合统称为一个种群
B.海洋生物绝灭事件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
C.海百合的生态位不随季节更替而发生变动
D.光的穿透性影响海洋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层
10.土壤生态学是以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以及土壤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下列有关土壤生态学的说法,合理的是
A.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土壤生物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群落多样性的维持
C.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共同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
D.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相对数量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11.在美丽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发生着如下图所示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不完全相同
B.图中的所有组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都沿食物链流动
D.图中食草动物的营养级级别和对应的消费者级别不同
12.朱鹮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鸟类之一,有“鸟中大熊猫”之称。2023 年 5 月 22 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在信阳罗山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主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朱鹮放飞活动,经过野生环境适应阶段的6 只人工繁育的朱鹮被放归自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应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B.在自然保护区内观赏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的体现
C.通过野化放归活动将朱鹮释放到历史分布区属于就地保护
D.有效保护应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13.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地倡导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走上生态农业绿色发展道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生态农业模式遵循着自生、循环和协调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C.生态农业说明人类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方向
D.生态农业的生态承载力总量与生态足迹总量的差值较传统农业低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特异性敲除T细胞中 Ripl 基因的小鼠,其T细胞会过度凋亡,相对于同龄的野生型小鼠,呈现出系统性的早衰特征,寿命也较野生型小鼠显著缩短。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 Ripl 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促进 T 细胞凋亡
B.衰老细胞的细胞体积和细胞核体积都会增大
C. Ripl 基因被敲除的幼鼠胸腺可能会萎缩
D.增加T细胞数量或抑制其凋亡可延缓衰老
15.2023 年5 月,我国科学家段峰及其团队通过颈静脉微创介入的方式将传感器送至血管壁利用猴脑内的介入式脑机接口控制了机械臂的运动,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下列关于该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间进行信息传递时,突触后膜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B.脑机接口技术的成功,为某些失语症患者与外界的沟通提供了条件
C.脑机接口技术可以从脑信号层面探索抑郁症的发病信息,实现数字诊断
D.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捕捉神经信号操控外部设备,实现动物和机械的信息连通
16.狼灾(狼袭击兔、羊等家畜的事件)曾被认为是草原生态系统状况的风向标,狼灾多说明草原野生动物少,草原生态系统状况差,狼因食物不足而捕食人类圈养的家畜。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狼一兔一草”的平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狼—兔—草”平衡是生态系统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B.若该草原受到某重金属污染,则其在狼体内积累最少
C.“狼—兔—草”的相互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大量捕杀狼可能会导致兔退化或爆发性繁衍
17.以具有类似人类的特征而闻名的非洲黑长尾猴,可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不同类型的猎食者。如果猎食者是一只豹子,就汪汪大叫;如果猎食者是一只鹰,就发出类似咳嗽的短促双音节;如果猎食者是蛇,就发出喳喳的叫声。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黑长尾猴个体间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
B.此实例说明非洲黑长尾猴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使用不同的叫声来报警有利于提高黑长尾猴躲避天敌的概率
D.黑长尾猴发出报警叫声的信息受体是黑长尾猴遇到的天敌
18.2020 年9月习近平主席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三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区、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积极成效。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实行了碳汇制度,把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化,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购买一定量的碳汇以抵消相应的CO 排放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能、风能、潮汐能等各类清洁能源的大量使用为降碳、减污带来了可能
B.只要三北地区上下齐心协力,在沙漠地区种植的人工林就可以一直呈现“J”形增长
C.安装在沙漠的光伏板可用于清洁发电并改善环境,有利于达到降碳与扩绿的效果
D.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碳汇购买措施,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3 分)帕金森病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患者通常表现为手抖、表情僵硬、运动迟缓、肢体震颤,其发病机制及抗帕金森病药物作用部位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乙酰胆碱是 种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作用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 。
(2)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是 ;据图推测,药物①和药物②治疗作用机制的区别是 。
(3)某研究所研发出了新的药物③,欲证明其作用机制,应检测的指标是 。请以帕金森病模型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药物③的治疗效果,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0.(12分)又到一年流感季,今年冬天,我国面临流感病毒、诺如病毒、新冠病毒等多种病毒,以及细菌、支原体围攻,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强调今冬“多病同防同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和支原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支原体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很少,从细胞器功能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接种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的原因是 ;流感病毒是 RNA病毒,流感疫苗一般建议每年都进行接种的原因是 。
(3)某人感染支原体后,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可能是 。已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研究发现,支原体感染还会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据此推测原因可能是 。
21.(10分)雪豹作为亚洲高山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和关键物种,不仅是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反映当地生态环境的活指标。近年来,我国在雪豹分布区建立了 138 处自然保护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雪豹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目前,雪豹的种群数量正在恢复,该阶段雪豹种群的年龄结构应该为 。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雪豹最根本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 (填“:高”或“降低”)雪豹的环境容纳量,原因是 。
(3)某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借助红外触发相机调查雪豹种群数量,具体做法是在其栖地布设若干台红外触发相机,雪豹一靠近,就会触发相机自动拍摄照片或视频。与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方法的优点有 (答出两点)方法的简要操作流程是
22.(11 分)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称为“三有”保护动物。近日,随着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雄安新区白洋淀野生鸟类频频“上新”,出现了黑尾鸥、斑背潜鸭、北长尾山雀等“三有”保护动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白洋淀湿地生物群落,首先要分析它的 ;芦苇是该群落的优势种,调查芦苇的种群密度宜采用 ,该方法的注意事项有 (答出两点)。
(2)雄安新区白洋淀野生鸟类频频“上新”,该现象属于群落演替中的 。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三有”保护动物属于 ,其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
(3)白洋淀湖泊中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中央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白洋淀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风景,这体现了群落的 。随着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增多,吸引了多种鸟类前来觅食,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 的功能。
23.(13 分)经过持续多年的退塘禁养和生态修复后,我国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成片的红树林下,鱼虾在浅水中游弋,葱茏的树冠之上,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飞舞嬉戏。红树林湿地公园中的部分食物网及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 表示红树林湿地公园内部分生物的关系图,碳元素在该食物网内主要以 的形式流动,能量进入该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红树林湿地公园中的黑脸琵鹭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该物种一旦灭绝,自然界将失去许多宝贵的基因,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 。
(2)图2代表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不能缺少 C,原因是 ;A对应于图1中的 。
(3)黑脸琵鹭喜食水生植食性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在食物链中处于第 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不能全部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原因是 。在食物链“水生植物→植食性鱼类→黑脸琵鹭”中,与黑脸琵鹭相比,植食性鱼类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4)随着湿地公园的建立,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到此旅游观光,但也随之带来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请为保护该生态系统提出 条合理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