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3节《比热容》课堂专项练习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第3节《比热容》课堂专项练习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09:4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比热容》
课堂专项练习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B 物质放热越多,比热容越大
C 物质的质量越大,比热容越小 D 物质的比热容与质量和温度无关
2.小明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
B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发生变化
C 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3.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水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立即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
A 铜块放热,水吸热 B 铜块吸热,水放热
C 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 铜块的内能增加
4.甲物体的比热容大于乙物体的比热容,若(  )
A 甲、乙质量相等,则甲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乙升高的温度一定多
C 甲、乙质量相等,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D 甲、乙质量相等,它们放出的热量也相等,则甲降低的温度一定多
5.与“热”相关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扫地时,灰尘满屋,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用水作汽车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 把冰放在手心,感到冷,是因为冰的内能为0
D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6.盐城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湿地能较好地调节气候,是因为水的(  )
A 密度大 B 比热容大 C 流动性大 D 热值大
7.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 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 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 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8.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
A 甲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 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乙液体比甲液体的末温高
C 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D 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液体温度的变化量比乙液体温度变化量多
9.如图所示是苏轼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景。鸭子感知春江水暖是通过_____的方式。初春的傍晚,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江水比岸上砂石暖,温度变化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
10.如图所示是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c甲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乙.
1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_______。初温为20 ℃,质量为50kg的砂石吸收3.6×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_______℃。[砂石的比热容为0.9×J/(kg·℃)]
12.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砂石的_________较小。“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名句,诗句中的“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和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不计热量损失)
(2)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
(3)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_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4)停止加热后,_______液体温度下降得快.
14.质量为1kg的金属锅中放有2kg的水,现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金属锅和水一共吸收了5.316×J的热量。则: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金属锅可能是由哪种金属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