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非常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作家雨果。文章叙述了“诺曼底号”在海上与“玛丽号”相撞,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感人故事。文章表现了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质。语言看似简单实则蕴意非浅,字字句句都渗透着船长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本课位于第七单元描写人物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到人物品质。所以教学中的重点是通过阅读,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忠于职守、冷静果断的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弥、脉”等 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 14个字,正确读写“行驶、凌晨”等 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船长在海难危急关头仍然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船长伟大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 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本文作者是世界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资料,生读)下面我们就走进维克多.雨果的这篇短篇小说。
2.齐读课题。
二、梳理文脉,引出英雄
1.课前同学们根据预习单预习了课文,那这些词语你们能读正确吗?自己先读读试试。
2.(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图片)这就是诺曼底号轮船,很漂亮,也很年轻。1870年 3月 17日夜晚。从南安普敦到根西岛的航线上。烟雾弥漫,全速前进的“玛丽号”撞向了“诺曼底号”的侧舷,将“诺曼底号”的船身剖开了一个大窟窿,诺曼底号遇难了。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当时人们的表现如何?文中是怎么写的,谁找到了这个句子。
(1)生读句子后出示 11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抓住“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体会到人们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3)播放影视片《泰坦尼克号》再一次感受场面的混乱。
(4)指导朗读:这可怕的灾难、混乱的场面,让我们用声音把它读出来。
(5)此时,如果你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赶紧逃出去,找个安全的地方)
5.(出示)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拚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象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1)如果就这样继续混乱下去,将会导致怎样的结果?(预设:船毁人亡、葬身鱼腹等)
(2)可事实真如我们所想的这样吗?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谁挺身而出?(哈尔威船长)
6.哈尔威船长的出现,让乱的不可开交的场面,最终变得井然有序,正因为哈尔威船长改变了这一切,所以文章的作者雨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谁找到了这个句子?生: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学贵有疑”,读完这句话,你会产生什么疑问?是啊,不能和他相提并论的是什么?同学们,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会“质疑”,还要学会自己通过阅读来“解疑”。下面我们就走进哈尔威船长。
三、聚焦言行,走进英雄
1.这篇课文很长,还是一篇外国小说,怎么学呢?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今天,我们主要用这样的方法。(板书:聚焦)一起读,聚焦什么呢?请看单元导读页,在单元目标中: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告诉我们学习本课,是要聚焦人物的言行(板书:言行),感受人物的品质。
3.“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2-42自然段,画出描写船长言行的段落,抓住关键词句,用心品读,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师边巡视,边指导)
(一) 品读船长的“言”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感受,先来交流哈尔威船长语言描写的句子,谁来说?
1.一个命令,见英雄果敢生读: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1)从这段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哈尔威船长?(板书:镇定自若)这是一个威严的、果断的船长。想象当时的情景,凶猛的海水灌入船舱,涌上甲板,此时,哈尔威船长大声吼喝,你来吼喝......(找生读)
(2)我想问船长:你为什么要大声吼喝?(因为当时的环境非常嘈杂,为了让所有人都听见)为什么指挥得那么急促?(情况紧急,时间就是生命)
(3)情况紧急,节省时间才能救出 60人的性命。孩子们,老师听见有同学在读这段话的时候,重读了 60,此时此刻,为什么会重读 60?(因为实际上有 61人,他把自己给忘了。)
(4)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又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哈尔威船长?(板书:舍己为人)
(5)会读书,前后联系,才能有发现。你们也把它批注到课本中,原来船长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在指挥着,让我们一起大声吼喝——(生齐读)
(6)听到这样的命令,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当时的局面乱得不可开交。就在这关键时刻哈尔威船长下达了第二条命令,什么样的命令?你来读。出示: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2.一段对话,见英雄品质
(1)这次命令是在一段对话中,找到了吗?为什么要下达这道命令?(为了控制混乱的场面,保证人们都能逃生。)这段对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非常简短)从这儿你又读懂了什么?
(2)为了营造紧张的气氛,写对话的时候句子尽可能短,尽可能少用修饰语。这段话有 3个角色:哈尔威船长、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福大副,请同桌把这一处对话读一读,一人读船长,另一个人读另外 2个船员。想想应该怎么读?
(3)指导朗读:先让学生合作读课文,然后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4)师指生问:船长,我想问你几个问题:你问还有多少分钟,你指的什么还有多少分钟?什么够了?
(5)“船长 20分钟救 60人,够了,前提必须是——,不能——;不能——。因此,你下了一条看似无情却深情的死命令。
齐读。生读: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6)就是这样一个命令,让人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这段对话简短有力,从这儿我们又读出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品质?孩子们,我们在聚焦言行的时候,还要尝试着了解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地感受到人物的品质。
(二)品读船长的“行”
1.一处动作,见英雄形象
(1)刚才我们关注到了船长的言,有没有同学关注到船长的行,也体会到了船长的品质。请你:生读 34自然段,通过“巍然屹立”指挥这个动作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伟大。
(2)“巍然屹立”怎么理解?(形容高大雄伟,不可动摇),像山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直立着,给人什么感觉(安全感),看到了哈尔威船长就看到的生的希望,读这个词就想到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就这段谁还有发现?
(3)是啊,所以在读这段时就会产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
齐读: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一尊雕像,见英雄本色
(1)继续交流,在遇难的过程中,哈尔威船长还有哪些行,让你印象深刻?(出示 42自然段)
(2)当 60人全部获救的时候,最悲壮的一幕出现了。这段话让你又读懂了什么?那个词又映入了你的眼帘?抓住关键词“犹如铁柱”“纹丝不动”“阴惨惨”“黑色的雕像”等词语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等高贵品质。
(3)指导朗读
(4)哈尔威船长为什么选择与船同沉?
(5)船在人在,船毁人亡,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共存亡,这就是忠于职守的最好体现。在死亡面前,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舍己为人、忠于职守,是一个没有任何人与他相提并论的船长,所以作者雨果这样评价他——生读: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师:正是因为这样,一百多年来,每个读了这个故事的人忍不住这样歌颂他: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三)结合壮举,感悟生命
1.生活中,像哈尔威船长这样的英雄,你还知道哪些?
2.(补充资料)我们一起来看,这位是“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他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身患渐冻症,妻子也得了新冠肺炎,但是他始终坚守在抗战的第一线,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常常这样说,读——
生:无论哪种身份,在危险时刻,都没理由退半步,必须坚决顶上去!
师:再看这位叫陈祥榕,他是一位边防军战士,在中国和印度的对抗中,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他献出了年仅 18岁的生命,他说——
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3.他们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是他们默默地奉献者自己的光和热。读了这篇课文,联系这么多的英雄,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打开自学单,请你写一写。(出示学习任务二)
4.我们一起交流,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
5.小结:践行一次英雄的“壮举”的机会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付诸行动。四、拓展阅读,巩固延伸。
1.课下请大家阅读《最后的姿势》,从谭老师的言行中,你体会到她有什么品质?写下来和同学分享。
2.文中人物对话简洁有力,认真朗读,和同学试着演一演,体会其中的感情。板书设计:
24“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后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也许是故事情节打动了学生,人物的选择震撼到了学生,下课了孩子们还沉浸在哈尔威船长的故事中久久不能离开。课后,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感触,细细反思,有几处感觉得做得比较好、比较细、比较实。一、深挖教材,有取舍。
这是一篇长课文,可挖掘的语言文字训练点很多,但一节课时间有限,精选教学内容,围绕本单元本课的语言训练要素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设定教学目标,达到一课一得的效果非常关键。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如海难发生的原因没有深究,只是通过配乐讲述的方式尽快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船长,重点是通过船长的言行体会船长的品质,人们的表现是为了与船长做对比的,因此调整了文字顺序,一上来就关注船长的动作,而画出并理解人们的动作是为感受船长特点服务的,是种理解手段,突出目标;将大多数教学时间给到聚焦四次语言描写和三次动作描写上,删繁就简,有详有略,都是为了直抵目标;我通过查找与本文有关的资料,适时进行了补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品质。取与舍是门学问,但只要心中有目标,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都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设计中的取舍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二、读中感悟,有真情。
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析文字,在读中有所感悟,通过朗读呈现学习收获。在危急时刻,哈尔威船长是怎么说的?直接和文字对话;对话部分,让学生先添加提示语感受这种有特点的简短有力的对话,再通过人物对比分角色读;四次语言描写都学完后的师生分角色大组合朗读是再次体会也是学习效果的呈现;三次动作描写后的合作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的齐读更是用朗读将情感带入高潮,直击学生心灵,让学生沉浸其中,意犹未尽。总之,通过创设情境、抓关键词、抓提示语、对比体会、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读时兴趣盎然,能正确把握朗读的基调,语速重音情感处理都很到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情感渐渐生成,朗读越来越走心,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方法指导,有提升。
教学中的许多环节,教师在小结中都有学习方法的渗透,体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一篇带多篇,通过学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关联第六单元把握长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方法回顾梳理;难读的字借助词语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识记;体会了船长的镇定自若后引导学生知道通过联系上下文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关键性词语;在小结中有这样的表述如:语言大师老舍先生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成功的动作描写能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被充分展现出来;鲜活的语言能为我们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加深对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作用的理解。既有理解方面的方法,也有表达方法的引导,如对话中提示语的省去的问题。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习查找相关资料。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感受人物品质的学习方法。方法的指导,能帮助学生迁移到课外的阅读学习中,最终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和不足:如课文比较长有些设想环节没有充分展现,对部分学生关注不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总会有更多多指点。这次磨课因雨果的精彩小说心被触动着,对生命有了更多感悟,和同事的思想火花的碰撞,也在教研中收获着品读文字的快乐。《诺曼底号遇难记》已经结束,而我对这篇文章,对语文教学的思考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