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叶圣陶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带着一些感概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B.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lěizhuì)又别扭。
C.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xì)之了。
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杳无理为简洁合理。
【答案】C
【详解】A项中应为“感慨”,“慨”与“心”有关;
B项中“累赘”读音应为“léi zhuì”,读“lěi”时,组词如“日积月累”,读“lèi”时,组词如“劳累”;
D项中正确写法应是“拖沓”,“杳”读“yǎo”,如“杳无音信”。
故选C。
2.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答案】A
【详解】【答案】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A 正确 ;
B项中第一个句号应放在引号内,这里是直接引用《论语》的话;
C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这里是间接引用;
D项中“作文”后的逗号应为顿号,“作文”和“自作自受”是并列的词语。
故答案为A。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答案】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B项的成语使用有误,“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这个成语与此处“向老师提问”的语境不符,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语序错误。改为“老师广泛地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C逻辑错误。“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D残缺宾语。句末加“的质量”。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答案】D
【详解】D.文章最后,作者以议论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故选D。
二、填空题
6.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
【答案】 绍钧 教育家 文学出版家 社会活动家
【详解】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叶圣陶,又名绍钧,二十世纪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7.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2)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4)他说:“好,就这样。”( )
【答案】 描写 记叙 议论 描写
【解析】略
三、综合性学习
8.(淄博中考)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查阅资料】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A.《论语别裁》 B.《庄子心得》
C.《战国策》 D.《孟子的智慧》
E.《乐府诗集》
(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答案】(1)AD (2)示例: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被人了解而不生气,君子襟怀大度,对人宽容。②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像莲花一样,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高雅,品德高尚。③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④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⑥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要结合文学文化常识来理解。要掌握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经典作品是“四书五经”;还要掌握儒家经典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只要静下心来,联系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一定会得出答案。结合“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找出关于论述儒家经典的书籍即可,如《论语别裁》《孟子的智慧》。《庄子心得》是道家的代表作品,《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乐府诗集》是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总集。故选AD。(2)结合自己掌握的儒家经典中关于描述“君子”的名句,选择一处作答即可。此题要注意在阐述君子的含义时,必须结合所选择的语句内容来分析,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来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阻拦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近来越来越少了。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文详写了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和为人宽厚的一面。
B.选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真诚、朴实谦虚、热情待客的性格特点。
C.第①自然段画线句是本段中心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D.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无论”“一定还是”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为人固执、不听劝告。
10.选文叙述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情?请分条概括。
11.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两处“悲伤”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2.叶圣陶先生堪称人之师表,道德楷模。下面是他的两句名言,请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一辈子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答案】9.C 10.(1)伏案执笔给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2)不耻下问,要“我”帮他修润文章;(3)远送客人,不能起床后,还举手打拱,不断说谢谢;(4)给我回信,同情“我”的遭遇。 11.不相同,第一处“悲伤”是叶圣陶先生为朋友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而悲伤,体现了先生关心朋友,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处“悲伤”是“我”为社会上缺乏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宽厚的人而感伤。 12.示例:(1)读书不能以一种方式死读,应根据个人需要采取不同方式读书,并能将书中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如果死读书,不联系实际,那就是所谓的钻牛角尖了;(2)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尤其要重视培养自己的自学精神,提升个人自学能力,学会自学的人在任何境地中都能力争上游,不放弃,最终获得成功(符合大意,表达清晰流畅,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A.由第①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第②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可知,选文详写了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没有写“品德有过人之处”;
B.第①段“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他说:‘好,就这样。’”第②段“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等内容可知,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没有典型的动作描写;
D.由第②段“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可知,“无论”“一定还是”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以礼相待,热情真诚的性格;
故选C。
10.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第①段“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可概括为:伏案执笔给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可概括为:不耻下问,要“我”帮他修润文章;第②段“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阻拦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可概括为:远送客人,不能起床后,还举手打拱,不断说谢谢;第③段“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概括为:给我回信,同情“我”的遭遇。
11.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可知,第一处“悲伤”是叶圣陶先生为朋友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而悲伤,体现了先生关心朋友,忧国忧民的情怀;
由“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近来越来越少了”可知,第二处“悲伤”是“我”为社会上缺乏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宽厚的人而感伤;两者的意思并不相同。
12.本题考查名言的理解。结合字面意思和个人理解,写出对名言的理解和引发的启示,符合大意,表达清晰流畅,即可。
示例:(1)“死读”指只注重文字的表面意思,而忽略了阅读的真谛。为了避免死读书,我们应该学会提取书中的关键词,概括核心信息,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要学会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价值。
(2)“一辈子”强调了习惯的养成;“自学”是对知识的态度。知识是一座宝库,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让自己不断强大起来。
五、作文
13.记忆中的一些事,就像颗颗晶莹的珍珠,亲人的呵护是记忆中的珍珠,老师的教诲是记忆中的珍珠,同学的鼓励是记忆中的珍珠……些珍珠散落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希望你能把那些难忘而珍贵的往事,从记忆中“捡拾”出来。
请以“捡拾记忆中的珍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字数在600 字左右;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答案】捡拾记忆中的珍珠
美好的回忆如同光彩夺目的珍珠,无论时间流逝多久,都磨洗不了它的光泽。打开锦盒,抚摸着一颗颗珍藏的珍珠,那思绪也随之散开……
那一天,一大早,天灰蒙蒙的,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绕不断,斜斜的打在窗上,美,却令人担忧。
我慌忙地套上雨披,推出自行车,准备上学去。突然手一沉,整辆车的重量一下子落在我的手上,此时,习惯送我去学校的爸爸从窗户伸出头来:“怎么了?”我说:“自行车坏了。”语音刚落,爸爸已披上外套从楼上冲了下来。走到我车旁边,二话没说,撩起袖子,忙活开来。多了一会儿,爸爸让我去拿工具。等我再回来的时候,远远地望见父亲的背影,我愣住了,他明显变老了,佝偻的背一点点地被雨水打湿,双手不停地摆弄车轮,默默地,我把工具递给了父亲。我冰冷的指尖触及到了父亲的手掌,瞬间,一股温热化解了我心中的种种急躁。就这样,在雨中,我静静地为父亲打着伞,多想时间就定格在这一刻,这如珍珠般圣洁而温馨的一刻。
雨愈下愈大,天与地连接了无数的线,风也大了些,车子也终于修好了。父亲坚持要送我去学校。稳稳地坐在车上,我钻进了父亲大大雨衣里面,我的脸就贴在早已湿透的亲爱的父亲的背上,凉却又无比温暖。父亲飞快地瞪着,我的心也像春风般轻盈,一般暖意在心中蔓延。
到学校了,我向父亲挥手告别,父亲也举起手,替我抹去不小心滴在额上的水珠,他的手依然是那样温暖厚实,足以温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
我站在教室的玻璃窗边,久久凝视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不甚高大,却无比伟岸。雨,不停地滴落着,仿似一颗又一颗的珍珠串联一张无边无际的珠网,而我稳稳地呆在网中央。父亲,这不正是您为我精心编织的爱之网吗?
十五年了,有多少次您为我遮风挡雨,有多少次您为我抚平伤痕,有多少次您为我阴霸的天空带来绚烂的阳光……这一切的一切宛如一颗颗绚丽的大珍珠闪耀在我记忆深处。
眼泪,不经意间从眼中滑落,亲爱的爸爸,这是女儿为您献上的最圣洁的珍珠!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前面有提示性的语段,本题目审题难度不大,很容易打开写作思路。“捡拾记忆中的珍珠”,这里的“珍珠”应该写它的比喻义,一般是表示心理体验的词语,如感动、幸福、记忆等,写作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可以写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写别人的事情。写心中的情感时,要充分调动感官,细节描写一定要到位。这篇文章能不能写成功,细节描写是否到位是一个关键因素。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叶圣陶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是带着一些感概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B.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lěizhuì)又别扭。
C.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xì)之了。
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杳无理为简洁合理。
2.下列句子中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可视作引子,主要交代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待人厚”的一面。
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明”和“简洁”。
D.文章最后,作者以抒情的方式,提出了向叶圣陶先生学习的希望。
二、填空题
6.叶圣陶,又名 ,二十世纪著名作家、 、 、 。
7.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
(2)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 )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
(4)他说:“好,就这样。”( )
三、综合性学习
8.(淄博中考)班级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涵养君子之风”专题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查阅资料】你如果图书馆借阅参考书籍,可以从下列书籍中选择哪两本?
A.《论语别裁》 B.《庄子心得》
C.《战国策》 D.《孟子的智慧》
E.《乐府诗集》
(2)【感悟君子】儒家经典中,有许多论述“君子”的名句,请写出一句并就此阐述什么才是“君子”。
四、现代文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①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②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阻拦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近来越来越少了。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文详写了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和为人宽厚的一面。
B.选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真诚、朴实谦虚、热情待客的性格特点。
C.第①自然段画线句是本段中心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D.第②自然段加点的“无论”“一定还是”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为人固执、不听劝告。
10.选文叙述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情?请分条概括。
11.第③自然段中加点的两处“悲伤”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2.叶圣陶先生堪称人之师表,道德楷模。下面是他的两句名言,请选择其中一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2)一辈子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
五、作文
13.记忆中的一些事,就像颗颗晶莹的珍珠,亲人的呵护是记忆中的珍珠,老师的教诲是记忆中的珍珠,同学的鼓励是记忆中的珍珠……些珍珠散落在我们过往的生活中,希望你能把那些难忘而珍贵的往事,从记忆中“捡拾”出来。
请以“捡拾记忆中的珍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②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字数在600 字左右;④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