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苦与最乐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最苦与最乐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18:49:21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最苦与最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排解(pá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循环(xú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达观(guān) 心安理得(ān)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义吗?不是。
B.你若是要躲,倒是自头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C.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览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时,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6.读《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二、字词书写
7.字词积累——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ēnhuì( )没有报答。
(2)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yuē(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xièquè( ),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8.词语理解。
(1)任重而道远:
(2)无入而不自得:
(3)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三、填空题
9.文学常识对对碰。
《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
10.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2)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11.默读课文填空。
(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 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 。
(3)用精练的语言自己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四、综合性学习
1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内容:
漫画寓意:
五、语言表达
13.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仿写:人生什么事最乐呢?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最苦与最乐(节选)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见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4.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达观:
②心安理得:
15.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16.简要分析作者在第④段中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17.读完本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七、作文
18.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在本学期的课文《最苦与最乐》中,作者梁启超认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苦与乐的转换就在一念之间。
请你以“苦与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最苦与最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契约(qiè) 揽住(lǎn) 监督(dū)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赔礼(péi) 排解(pái) 如释重负(shì)
C.恩惠(huì) 缠着(chán) 循环(xún) 自投苦海(tóu)
D.坟墓(mù) 大抵(dǐ) 达观(guān) 心安理得(ān)
【答案】A
【详解】A. 契约(qiè)改为“qì”。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义吗?不是。
B.你若是要躲,倒是自头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C.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D.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览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失义”应写作“失意”;C项“自头苦海”应写作“自投苦海”;D项“览”应写作“揽”。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答案】B
【详解】A. “保护并了解”词序不当,应为“了解与保护”,只有选了解才能去保护;
B. 在“在”介词错用,就为“对”,引出对象;
D.“从事……”之后缺少中心语“活动”,且“登岛”与“捕鱼”与事理不符。此句应改为“一直在岛上采药,在附近海域捕鱼”。
故选B。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抓住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C.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时,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B项应删去逗号;C项应将两个问号改为逗号;D项应去掉问号,在引号后加句号。故选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 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 开来,细细地品,那寖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 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答案】A
【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缭绕:指回环旋转;环绕:围绕。结合“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的茶香似有若无”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茶香在鼻端回环旋转,故选“缭绕”;
第二空,荡漾:指水波一起一伏地动;飘扬:指在空中飘飞摆动。结合“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开来”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思绪随着汤茶中的涟漪起伏,故选“荡漾”;
第三空,歇息:指停留、休息。栖息:歇息,多指鸟类。结合“滚滚红尘中偶尔……的一颗散淡的心”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人类心灵的休息,故选“歇息”;
故选A。
6.读《最苦与最乐》,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五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C.课文第五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用作论据,曾子的话用作论点。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答案】C
【详解】C.孟子和曾子的话都用作论据。
二、字词书写
7.字词积累——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ēnhuì( )没有报答。
(2)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qìyuē( ),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xièquè( ),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答案】 (1)恩惠 (2)契约 (3)卸却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此题应该注意“契”不要误写作“锲”。
8.词语理解。
(1)任重而道远:
(2)无入而不自得:
(3)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答案】 (1)任重而道远: (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 (2)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3)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4)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离开语境可能意思就改变了。相对来说,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要比解释词语要简单些,需要平时多积累常用的成语熟语。
三、填空题
9.文学常识对对碰。
《最苦与最乐》选自《 》,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 。
【答案】 梁启超文选 梁启超 饮冰室主人。
【解析】略
10.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2)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答案】 (1) 引用 (2) 反问 (3) 对比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1)句是引用孔子的话;(2)句“如何能躲?”是反问;(3)“大”与“小”形成对比。
11.默读课文填空。
(1)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 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 。
(3)用精练的语言自己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答案】 (1)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2)设问 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自己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苦。 (3)人人必须尽责任。
【解析】略
四、综合性学习
1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内容:
漫画寓意:
【答案】 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 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详解】此题考查分析漫画能力。解答此种题型,要注意三点:一是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二是认真读图,读全读懂;三是理解内涵,明确寓意;四是组织答案,有序有据。具体来说,描述画面内容时要对画面进行有序介绍,不添枝加叶,不议论,不抒情,客观全面;概括寓意时要在分析画面的基础上,看画中字,看夸张处,然后联系现实展开想象,从而提炼所揭示的主题或寓意。结合此图,一个身穿带有“诚信”字样工作服的铁匠师傅一手握着大锤,另一只手夹着一快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图片的底部附有“打铁还需本身硬”,显然这幅漫画寓意与诚信有关,围绕“依靠诚信打造承诺”作答即可。
五、语言表达
13.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仿写:人生什么事最乐呢?
【答案】(示例)金榜题名吗?不是。洞房花烛吗?不是。吃吗?穿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乐的事,莫乐于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切。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时,一要确定例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弄清例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二要运用与例句相同的句式和修辞,按照题中的要求遣词仿写。
分析例句可知,在首句提出问题后,两个猜测+两个“不是”+连续的两个猜测+都不是。“我说人生最乐的事,莫乐于”+个人的理解。
示例:年轻吗?不是。漂亮吗?不是。有钱吗?成功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乐的事,莫乐于为他人带来快乐。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最苦与最乐(节选)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见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⑤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子,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4.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①达观:
②心安理得:
15.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16.简要分析作者在第④段中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17.读完本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
【答案】14. 心胸开朗 安详,毫无牵挂 15.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16.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出本段的观点“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其次引用古语与俗语,从正面先讲尽责任的快乐,再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孔子的名言,论述尽责任所达到的境界“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17.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解析】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①达观:对事物(多指不如意的事)看得开,心胸开朗,见解通达。
②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无牵挂。安: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15.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与概括。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第①段首先用了一连的排比设问,提出了“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顺势提出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的观点,然后第②③段对此观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接着作者又在第④段提出了“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的第一件乐事”的观点;第⑤段从“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和责任没有卸却,只有解除两个角度进行深化论点,总结全文。因此,把两个论点进行归纳可得中心论点: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等。
16.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④段首句“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是设问句,作者自问自答,意在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了本段的观点“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后引用“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等古语与俗语,从正面先讲尽责任的快乐;然后“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从反面分析不尽责才是痛苦的,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孔子的名言“无入而不自得”,证明“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的结论。
17.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启示。
结合①段“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可知,每一个人都背负有责任;
结合③段“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等可知,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结合④段“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⑤段“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等可知,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七、作文
18.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们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感悟和思考。在本学期的课文《最苦与最乐》中,作者梁启超认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苦与乐的转换就在一念之间。
请你以“苦与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例文:
苦与乐
魏书生老师说过:“苦中有乐,苦中求乐。”学习中有苦也有乐,先苦后甜,乐总在苦后。
说起学习中的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堆积如山的作业,一张张薄薄的纸,如同一个个恶魔,吞噬着学生的睡眠时间,为同学们涂上黑眼圈,令同学们不得不带上“厚瓶底”,但是再多的作业,也总有完成的时候。当一摞摞的作业终于被完成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一种终于可以“五体投地”的轻松,甚至幸福。这当然是乐。
有时作业并不多,可总有一两道难题,如同拦路虎,令作业完成的时间推迟了,有题不会写确实是一种痛苦,心里想着快写,手却不知如何操纵笔杆,脑子飞快地转,却想不起来,心情烦躁的像有一万只蚂蚁在心脏里爬来爬去,但是换一个角度或思路,一切便豁然开朗,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烦躁的感觉以光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乐,似有蜂蜜流进心里,一种叫“自豪”的情感也在这蜂蜜里微微荡漾。啊!我真是太厉害了,这么难的题我也做了出来。这不是快乐,是什么?
学习第二大苦,就是压力。压力大多来自父母和老师,在考试时就会逞强施威。它令学生惶惶不可终日,一听要考试如临大敌,整天想着要是考不好怎么办,结果成绩下来自然不理想。不过有时候,有压力也是好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些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压力不能太大,适当的压力对学习有好处。当你取得好成绩时,也获得了快乐。
没有刺骨寒冬,就没有梅花尽情绽放;没有千锤百炼,就没有宝剑削铁如泥;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炼,就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有苦才有甜,甜中也有苦,苦乐相伴,才能酿出酸甜苦辣的学习生涯。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苦与乐”这个题目,我们首先要理解“苦与乐”。“苦与乐”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听的关系型的话题,构思行文时要注意到二者的关系,二者可以有所偏重,但决不能只写“苦”或者只写“乐”。从一定意义上讲,“苦”与“乐”又是一对孪生兄弟,所以有人说“苦尽甘来”。是的,只有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才能体会到凡人无法拥有的“乐”, 这是一种痛苦并快乐着的境界。主题上,表现他们“把艰苦留给自己,把欢乐送给别人”的高尚品格。也可用自己身上的苦乐故事表现自己的苦乐观,表达自己以苦为乐,苦中作乐的优良品质。
二、构思选材。本题要求写成记叙文,写自己的经历、感受,讲述身边的故事。结合学习生活来看,学习路上,你认为什么是“苦”,比如:妈妈给你报了语、数、英三科的课外班。整整两个月的暑假时间,每天都要上九个小时的课,三科的作业一般都要写到晚上十点以后。有时会被妈妈强行叫醒,揉着惺忪的睡眼接着预习第二天的功课。这种苦是一种常态。什么是“乐”呢?如由于学习刻苦,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让你当“小老师”,负责给同学讲题。每次辛苦付出后听到老师表扬时,那叫一个“甜”!家长会上,语、数、外三科老师都表扬了你。当看到妈妈开心的笑脸时,那感觉,就是“乐”。有时“苦”中也能从里面发现“乐”,在繁忙、辛苦的学习生活之后,收获了好成绩,收获了同学情谊,收获了进步和成长,这就是“快乐”。写作时除了学习这一主业外,还有课外书、兴趣班、歌唱、演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还有课外实践活动等,写作时不要事无巨细,写成流水账,而要有选择地挑选几件记忆深刻的事来写,以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写作时,切记不要围绕苦乐写假大空的文字,给人无病呻吟之感。在文章开头、结尾、揭示中心处扣题,点明中心词语,最好能把“苦乐”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这样从结构上来看调理较为清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