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19:02: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说和做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梳懒得“一月不疏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典籍(jí) 钻探(tān) 地壳(ké)
B.宝藏(zànɡ) 不舍(shě) 衰(shuāi)微
C.救济(jì) 药(yào)方 窥(kuī)园
D.沥(lì)尽 凌(línɡ)乱 无暇(xiá)
2.文中画线句子的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C.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D.杜甫晚年,梳懒得“一月不疏头”。
【答案】1.A 2.D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A钻探(tān)——(tàn),地壳(ké)——(qiào);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
D.梳懒——疏懒,疏头——梳头;
故选D。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志趣 诗兴不作 拍案而起 目不窥园
B.典藉 沥尽心血 凶多吉少 昂首挺胸
C.秩序 仰之弭高 热情澎湃 心不在焉
D.独裁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即往
【答案】A
【详解】B.有误,藉—籍;
C.有误,弭—弥;
D.有误,即—既。
故选A。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答案】D
【详解】D.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改为“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注意选择问中间不能加问号。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3)他(闻一多)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A.拟人 排比 对比
B.比喻 排比 引用
C.比喻 对比 对比
D.拟人 比喻 引用
【答案】B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1)把闻一多先生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的研究成果比作“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修辞;
(2)“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构成排比;
(3)引用闻一多写的信中的原话,这是引用的修辞。
故选B。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要给我们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_____,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微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衰弱:(身体)不强健;(事物)不强盛。衰微:指(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十分微弱。
在此形容民族,应使用“衰微”;
(2)凝结:气体变成液体或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汇集。凝固:在温度降低时,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此形容经历艰辛,流下辛苦的汗水而汇集成作品,应使用“凝结”;
(3)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蓦然:突然,猛然。
在此形容一部引人注目的“校补”突然出现,应使用“赫然”;
(4)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在此形容与以前差别很大,应使用“迥乎不同”;
故选D。
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答案】B
【详解】A.锲而不舍:原意为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使用正确;
B.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用在歌声方面不合语境,适用对象错误;
C.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使用正确;
D.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________________
①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③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④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⑤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A.①④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②③④⑤① 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①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②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③把握关联词的搭配;④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③句点明闻一多的做法“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承接前文“而研究志趣正浓”;接下来②句“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赞扬闻一多刻苦钻研的精神;⑤句“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点明闻一多的想法;④句“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承接⑤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最后①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闻一多的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故排为:③②⑤④①;
故选B。
9.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包含了选材、结构、细节描写、语言特点等知识点,需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作答。D项的表述不正确,文章的语言特点是精致凝练,生动形象,不是“平实含蓄”。
二、填空题
10.文学常识对对碰。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闻一多的学生,被誉为“ ”,代表作有诗集《 》等。
(2)闻一多,本名 ,他是我国著名的 、 、 ,代表作有诗集《 》《 》等。
【答案】 臧克家 农民诗人 烙印(答其他诗集也可) 闻家骅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红烛 死水
【解析】略
1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弥高: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沥尽心血: 气冲斗牛:
【答案】 更 差得远 劳苦的样子 屡次 滴 星宿名,泛指天空
【详解】试题分析: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成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12.指出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他“说” 了,跟着的是“做”。
【答案】 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 吹嘘、自诩,这里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1)意思就是说的再多都要看行动,不然都是零。是告诉人们要少说多做。这里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之意。(2)这里的“说”,是“吹嘘、自诩”之意。这是对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的赞美。(3)“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三、语言表达
13.【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意也更丰富了。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答案】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水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会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
【详解】仿写题并不是简单的模仿造句,它有着需要遵循的规则和自如运用的解题技巧。在解答仿写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三点:形相似,法相同,意相谐。仿写本题,要确定的人物就必需和闻一多有形似的地方,要写出所写的人对工作要如闻一多一般热爱,对学习要如闻一多一般刻苦钻研,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妙用。
四、作文
14.请以2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某同学的“言”和“行”,以反映其性格。
【答案】我的同学
他,个子高高的,十分挺拔。圆圆的鹅蛋脸上嵌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有神。眼睛下面是他那直挺挺的鼻梁,它可跟那张圆圆的、红红的大嘴巴做了十年的“老邻居”啦!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喜欢助人为乐的同学。他就是我的同学刘xx。
  有一天在自习课上,我写作业时一不小心错了一个字,就在铅笔盒里找橡皮,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我又开始翻桌斗,翻了半天也没有。哎呀,怎没回事啊?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我一拍脑袋,想起来了,一定是昨天写完作业忘记放到书包里了。这可怎么办啊?这可刚上第一节课啊!这时刘xx正好交完作业本走过来,看见我这么着急,便关心地问我:“你怎么啦,怎么这么着急?”我无奈地回答:“忘记带橡皮了。”刘xx接着说:“那你用我的橡皮吧。”说着,他把一块黑色的橡皮递给了我,我心中十分感激。下了第一节课,我特意走过去谢谢刘xx:“刘xx,谢谢你。”他却说:“没关系,好朋友么,不用这么客气。这块橡皮可以今天放学再还给我。我怕有同学没有带起学具,每天都多带一块橡皮、一把尺子。”
  以前我对刘xx不是特别的了解,听了他的话我知道了他是一个助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好同学。我真为有这样一个好同学而感到高兴。
【详解】试题分析: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面对如此美丽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呢?动作描写要点:要注意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反映人物的特点。而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写此作文,要注意描写的对象是同学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能表现学生的身份年龄和学力。平时多观察生活,多与同学相处,多结交好朋友,多观察同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多丰富自己的记忆仓库,这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前提。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 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说和做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梳懒得“一月不疏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典籍(jí) 钻探(tān) 地壳(ké)
B.宝藏(zànɡ) 不舍(shě) 衰(shuāi)微
C.救济(jì) 药(yào)方 窥(kuī)园
D.沥(lì)尽 凌(línɡ)乱 无暇(xiá)
2.文中画线句子的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C.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D.杜甫晚年,梳懒得“一月不疏头”。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志趣 诗兴不作 拍案而起 目不窥园
B.典藉 沥尽心血 凶多吉少 昂首挺胸
C.秩序 仰之弭高 热情澎湃 心不在焉
D.独裁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即往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他(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3)他(闻一多)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A.拟人 排比 对比
B.比喻 排比 引用
C.比喻 对比 对比
D.拟人 比喻 引用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要给我们_____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_____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_____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_____,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微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
7.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8.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________________
①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③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④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⑤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A.①④⑤③② B.③②⑤④① C.②③④⑤①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对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含蓄,但富于感情和诗意美,读起来极具感染力。
二、填空题
10.文学常识对对碰。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闻一多的学生,被誉为“ ”,代表作有诗集《 》等。
(2)闻一多,本名 ,他是我国著名的 、 、 ,代表作有诗集《 》《 》等。
1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弥高: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沥尽心血: 气冲斗牛:
12.指出下列句子中“说”字的不同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3)他“说” 了,跟着的是“做”。
三、语言表达
13.【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意也更丰富了。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四、作文
14.请以2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某同学的“言”和“行”,以反映其性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