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行使__________的制度。
2.法律保障
(1)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_______________ 制度。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________。
(2)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实施。
区域自治
自治机关
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现状:全国已经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西藏自治区(1965年)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4.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
二、共同繁荣发展
5.背景: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6.措施
(1)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____________,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国家重视少数民族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
(3)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__,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经济建设
文化
西部大开发
(4)2006年,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____________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6)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 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青藏铁路
兴边富民
知识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党和政府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2.我国制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依据( )
A.别国的历史经验
B.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C.我国地域辽阔的特点
D.56个民族矛盾突出
B
3.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交融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知识点2 共同繁荣发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因地制宜,推动民族地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B.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D.加强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B
5.西藏解放以来,国家向西藏地区拨付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大力支持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B
6.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为改变这种局面,国家实施的政策是( )
A.依法治国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大开发
D
1.1957年周恩来说:“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的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许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材料旨在表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 )
A.背景 B.经过 C.特点 D.影响
A
2.对联作为一种文艺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列对联能够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是( )
A.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建小康
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A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有效发挥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
A.区域内的人口和面积
B.当地民族当家做主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国家统一领导
D
4.“三月三节”是壮族、黎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根据“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的决定,广西、海南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放假通知。该决定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B
5.图中序号代表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6.如图是西藏1959—2008年GDP和人均GDP变化示意图,对其增长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快西藏的经济建设
B.西藏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C.国家重视对西藏自治区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
C
7.“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这主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B.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D
8.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2006年,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建设 B.文化传承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B
9.如图是青藏铁路线路图,带动青藏铁路修建的政策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一带一路”建设
C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民族团结。(共19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真题改编)“左图右史”是传统的历史学习方法。当某班同学使用下列示意图时,他们要借助此图来理解的历史概念,最有可能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带一路”建设
C.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对外开放格局
C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D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A
4.目前,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的政府首脑都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最能说明少数民族享有 ( )
A.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B.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的权利
C.发展本民族经济的权利
D.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权利
B
5.这一制度充分考虑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经济因素,既注意照顾差异和特点,又考虑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团结等政治因素。该制度的实施( )
A.改变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差异
C.保证了我国的民族团结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大业
C
6.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史实有( )
①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③派出技术人员等支援当地经济建设 ④进行西部大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新疆棉花产量只占全国的1%。到2012年占比超过50%,2020年已经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87.3%,新疆长绒棉长年供不应求。与这一史实对应的历史结论是( )
A.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B.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西部大开发政策极大地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D.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C
8.(真题改编)如图所示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这条铁路( )
A.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通车
B.建成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
C.分期建成,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
D.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成果之一
C
9.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民族自治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C
10.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两天。这些做法 (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B
11.如果我们要为下列一组图片确定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西藏的百年变迁 B.各民族共同发展
C.重工业成就显著 D.新兴工业的崛起
B
12.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五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表
时间(年) 农业(亿元) 工业(亿元)
1952 46.5 11.4
1978 155.6 212.1
2014 11 352.3 64 369
材料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确立的基本政策。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的名称及建立时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的原因。
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4)根据材料四,谈谈应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发展。(共9张PPT)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
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
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D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图中______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
A.① B.② C.③ D.④
A
3.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民族地区(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C
4.20世纪末,为促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党和政府实施了( )
A.西部大开发 B.民主改革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A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0世纪末我国对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政策?
西部大开发。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6.(河北中考)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确定为假期,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这些作法( )
①提高了壮族在其他民族中的地位 ②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③实现了民族地区协调发展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B(共26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2.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___,同时在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
香港
澳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4.原因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__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5.香港回归:_______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正式成立。
6.澳门回归:_______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7.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一国两制
1997
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8.方针:中央政府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9.举措
(1)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这些措施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2)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3)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0.成效: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知识点1 “一国两制”的构想
1.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在会上表示: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将争当“爱国者治港”的忠实实践者及爱国爱港精神的传承者,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B
2.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两种制度并存
B.和平统一
C.一个中国
D.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C
知识点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葡萄牙、英国 D.英国、西班牙
A
4.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D
知识点3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A
1.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应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2.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A
3.“几个小时前我还是(英国)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几个小时前( )
A.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会谈
B.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C.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中英两国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D
4.邓小平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全体香港人都有治理香港的权利
B.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治理香港
C.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治港的前提
D.香港回归后只能由港人自己治理
B
5.“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时,在亿万观众的见证之下,第127任澳督韦奇立在澳门总督府进行最后一次的降旗仪式……”与材料记述相关的事件是( )
A.澳门回归 B.香港回归
C.祖国完成统一 D.中葡谈判
6.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A
B
7.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对维护香港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C.与英国仍有密切的政治联系
D.香港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B
8.如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A.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D
9.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
10.“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让我们一起回顾香港的风雨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 1997年将不仅标志着香港一个时代的结束,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材料四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我们相信,在国家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的情况下,香港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不断谱写出经济繁荣发展,市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1)材料一中《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哪次战争的结果?条约中英国割占的是中国哪一处领土?
战争:鸦片战争。领土:香港岛。
(2)依据材料二回答“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
(3)阅读材料三回答,继香港回归祖国后,哪一地区的回归表明祖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澳门。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为“香港如何发展得越来越好”提出建议。
建议:国家安全是繁荣稳定的前提;支持统一、反对分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香港和平安全;必须全面准确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健全香港法制,促进香港繁荣;重视科技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培养人才;等等。(共15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李红老师讲课中用到下列关键词:“天才构想”“和平统一”“制度创新”。据此推断她讲述的内容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
2.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3.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B
4.“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葡萄牙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了中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区 D.直辖市
B
5.2022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对“特别行政区”中的“特别”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中国政府不向香港派驻军队
C.香港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
D.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D
6.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A
7.张鹏同学以“香港回归”为主题制作的知识卡片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内容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形成
B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C 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D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D
8.如下两张纪念邮票涉及的地区的共同之处是( )
A.是地方行政区 B.享高度自治权
C.实行社会主义 D.实行资本主义
A
9.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九二共识”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D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激动人心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吧!
材料一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材料二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与此同时,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两制”的关系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相互促进。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一国两制”这艘航船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1)材料一中,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怎样理解这一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从材料二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坚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将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言之有理即可)(共15张PPT)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D.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A
3.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对“一国两制”这一历史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就是一个独立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两制就是两种制度,即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4.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B
5.如图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构想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6.“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了中国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区 D.直辖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经济制度 B.主权归属
C.社会制度 D.社会生活
B
C
8.下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A
9.我国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根本原因是( )
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D.外交政策的成熟
B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和两个地区走过的不寻常之路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吧!
【沉重的记忆】
歌曲一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一次次呼唤你,我的一九九七年……
歌曲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歌曲一和歌曲二分别与哪两个地区有关?
歌曲一写的是香港,歌曲二写的是澳门。
(2)“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指的是什么事件?
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被迫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3)上述两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香港、澳门离开祖国的无奈和惆怅,中华儿女对回归祖国的渴望。
【自信的话语】
材料一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材料二 “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牢固树立“一国”意识,坚守“一国”原则,正确处理特别行政区和中央的关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与此同时,在“一国”的基础之上,“两制”的关系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到和谐相处、相互促进。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一国两制”这艘航船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4)材料一中,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们怎样理解这一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从习近平的话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准确把握“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坚守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将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香港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11.(滨州中考)下面是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一段讲话。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A.正确的外交方针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C.国家实力的增强
D.中英双方的努力
C(共29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对台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______和______的炮击,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________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3)1992年11月,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金门
马祖
“三不”
九二共识
(4)1995年1月,________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5)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___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6)“三通”的实现:2008年,两岸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江泽民
连战
空运直航
海运直航
邮政合作
二、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3.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________在新加坡会晤。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4.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马英九
5.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指明了对台工作方向。白皮书强调,我们愿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6.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我们坚持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坚定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共同把握历史大势,坚守民族大义,坚定反“独”促统。
知识点1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1.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一国两制” B.国共合作
C.和平共处 D.统一战线
A
2.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开始于( )
A.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C.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D.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B
3.“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D
4.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 )
A.和平统一 B.八项主张
C.“九二共识” D.汪辜会谈
5.两岸民众由过去的“咫尺天涯,重重阻隔”变成了“天涯咫尺,处处通途”始于( )
A.两岸实现直接“三通”
B.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C
A
知识点2 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6.“这次会晤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材料中的“这次会晤”是( )
A.汪道涵、辜振甫会谈
B.胡锦涛会见连战
C.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晤
D.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C
7.2020年11月4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累计引进涉台项目293个,总投资25亿美元,连续举办多届浙江台湾合作周温州会场活动,共签约项目133个。材料表明( )
A.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B.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发展
C.两岸制度差异完全消除
D.温州涉台项目数量最多
A
1.“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
D.四项基本原则
A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据此分析,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根本利益的是( )
A.武力解放台湾
B.以谈判方式完成祖国统一
C.坚持“九二共识”
D.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D
3.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由此推知( )
A.大陆将武力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C.统一顺应了祖国和中华儿女的需要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C
4.如图是1979年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其发表表明( )
A.海峡两岸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D.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
D
5.20世纪80年代,在祖国大陆的努力推动下,在日益增加的民间要求改善两岸关系的压力下,台湾当局同意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这就在实际上调整了“三不”政策。从此( )
A.打破了两岸同胞的隔绝状态
B.大陆明确提出武力解放台湾
C.台湾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D.两岸同时举行“三通”仪式
A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全体人民的神圣使命,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开展的下列相关活动的先后顺序是( )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③“汪辜会谈”
④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⑥“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⑤④⑥③②①
C.⑤②①④⑥③ D.⑤④③①②⑥
C
7.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讲道:“70年来,我们顺应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推动打破两岸隔绝状态……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坚持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
8.中国自古重视法治,商鞅在《商君书·定分》中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在现代,运用这一传统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措施是( )
A.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C.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D.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大练兵
B
9.如下表,这些措施( )
A. 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大陆经济的发展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时间 措施
2008年 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 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
2015年 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
A
10.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这说明海峡两岸( )
A.实现了统一
B.开始政治对话
C.交往日益密切
D.开始进行经济性商谈
C
11.“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这是给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的颁奖词,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使他们魂归故里。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促成了“一国两制”
B.消除了两岸隔阂
C.彰显了民族亲情
D.发展了“九二共识”
C
12.2021年3月17日,国台办、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此举旨在( )
A. 拓宽海峡两岸经贸发展新局面
B.打破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的局面
C.推动两岸民间团体的政治对话
D.打开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新局面
A
13.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新中国早期宣传画。
材料二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四 强调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共同政治基础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的核心在于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强调“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在这一点上,大陆方面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绝不会有任何变化。
——《习近平就两岸关系提出四个坚定不移》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态度的变化。
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指邓小平提出的什么伟大构想?哪两个地区的回归用实践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二共识”的内容。材料四中指出的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台独”。(共17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右图是题目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画中的“母亲”怀抱中有两个“孩子”,正等待另一个“孩子”回来。等待的“孩子”应是( )
A.西藏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D
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主张通过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主张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
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C.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
D.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A
4.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始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D.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C
5.台湾任何党派、团体、个人,无论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两岸就开展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B.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两岸就“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达成共识
D.两岸就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达成共识
C
6.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壁。山水合壁反映了( )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A
7.握手是人际关系里最常见的一种礼节。下组图片中的握手反映的是( )
A.外交事业的发展 B.海峡两岸的交往
C.民族团结的加强 D.香港澳门的回归
B
8.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③澳门回归祖国 ④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A
9.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血脉难以割舍】
材料一 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随后,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来到狭长的岛屿——台湾。这一别就是30多年。1987年10月,台湾当局宣布允许退伍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缘由,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台湾问题”的性质。
解放战争(内战)结束后,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中国内政问题。
【主权不容置疑】
材料二 ……第八条:“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分裂国家法》
(2)据材料二,指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并说明理由。
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和平统一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闹剧不得人心】
材料三 第61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2006年9月13日作出决定,拒绝将冈比亚等极少数国家得出的所谓“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和“联合国在维护台海和平方面起积极作用”两大提案列入本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妄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连续第14次遭到惨败。
(3)根据材料三回答,台湾当局上演的闹剧第14次遭到惨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台湾当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闹剧不得人心,注定以失败告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绝大多数会员国主持公道,坚持正义。(答出一项即可)
【回归大势所趋】
(4)请你为实现祖国统一写一条宣传标语。
血浓于水,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两岸同胞一家亲,和平统一心连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5)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外部势力无法阻挡等。(言之有理即可)
10.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全国人民的心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真诚希望香港好、香港同胞好,香港繁荣稳定是香港同胞的心愿,也是祖国人民的期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材料二 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
(1)材料一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2)“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党和政府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目前海峡两岸关系面临新挑战,同为中华儿女,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共16张PPT)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一位同学为表达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绘制了这幅标题为《回来吧!就缺你了!》的漫画。正朝母亲奔跑过来的小朋友代表( )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海南
B
2.读右图,该宣传画最早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C.中共八大后
D.“文化大革命”时期
B
3.“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
A.主张通过发动战争解决台湾问题
B.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主张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B
4.《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政治协商制度
A
5.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
6.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B
7.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C
8.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A
9.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B
1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 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我们愿意首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亲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习近平
(1)材料一中“乡愁”是指什么?
思念祖国、家乡,渴望两岸统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结合所学知识,从性质来看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香港和澳门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是不允许他国干涉的。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两岸交流,坚持对话和沟通;提高自身素质,履行当代青年应负的责任,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2.(泰州中考)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B
13.(广东中考)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第二年,双方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这表明( )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一国两制”被两岸认同
B(共19张PPT)
周周清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正确道路是(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实行“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建立特别行政区
C
2.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A.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少数民族地区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C
3.下图中序号表示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域不属于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D
4.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也取得了大批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说明( )
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完全汉化
B.国家对民族地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D.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D
5.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其中能够大大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誉为“吉祥的天路”的是( )
A.京张铁路 B.青藏铁路
C.宝成铁路 D.青藏公路
B
6.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③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内蒙古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时间 国民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
1947年 5.37亿元 96元
2016年 18 632.6亿元 24 127元
B
7.1984年为香港问题举行的中英谈判(如下图),面对铁腕强势的撒切尔夫人,邓小平同志不慌不忙,口气异常坚定。以下言论,最符合当时场景的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C.“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C
8.对下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发生于1997年 ②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④使香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9.“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发生变化的是( )
A.社会制度 B.经济制度
C.主权归属 D.生活方式
10.“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以上分析没有强调( )
A.国家综合实力
B.双方矛盾分歧
C.外交策略方法
D.国家国际威信
C
B
11.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的相同点是( )
A.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都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立的
C.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D
12.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下面对这段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B.统一后的台湾拥有外交自主权
C.统一后的台湾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D.统一后的台湾实行原有的社会制度
B
13.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B
14.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如下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平等互利 D.“一国两制”
D
二、非选择题(15题18分,16题26分,共44分)
15.分析关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图一所示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2)图一所示会议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
×
(3)图二所示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4)图三体现的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
(5)图三可看出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6)以上图示表明: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
√
×
√
16.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 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民族聚居地方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和政策?(6分)
1951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材料三 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6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8分)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②两岸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③“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其他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