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土地的誓言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 土地的誓言 同步精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19:07: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土地的誓言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 山涧(jiàn)污秽(huì) 缠绕(chán)
B.胸膛(táng) 默契(qiè) 喷涌(yǒng)田垄(lǒng)
C.召唤(zhāo) 镐头(gǎo) 辘辘(lù) 浆液(jiāng)
D.仰望(yáng) 白桦(huà) 斑斓(lán) 怪诞(dàn)
2.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喷涌 珠丝马迹 缠绕 红熟
B.谰语 班谰 亘古 申吟
C.丰绕 飘扬过海 泛烂 桨液
D.镐头 土穰 蚱蜢 原野
3.下列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你会/嗅到/这花香
C.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我,握手、拍照、要求签字……
B.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C.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听见她召唤我的名字,听见她呼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菜。
②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③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
④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7.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二、填空题
8.文学常识对对碰。
(1)写作背景:1941 年 9 月 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 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等。本文题目的意思是: 。
(3)这篇文章抒发了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 之感和对故土的 之情,具有强烈的 色彩。
9.默读课文填空。
文章只有两段话,第一段前者选取 ,并采用景物叠加的方式,展现东北大地的 ;第二段选取了 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 。
三、综合性学习
10.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它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某中学七年级开展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著名歌手张明敏曾说:“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中华的歌曲。”你是否赞同张明敏的看法 原因是什么
四、语言表达
11.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土地的誓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zhì tòng)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②(yǎng wàng)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③(bān lán)的山雕,④(bēn chí)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2.根据选段中的拼音,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词语:
① ② ③ ④
13.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bēn chí)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14.文中多次提到“她”,作者这样称呼故土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5.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物,有人评价这部分写得太啰嗦,有堆砌之感,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纸上的时光
①雨越发大了,瓦楞上飘起一缕缕青烟。
②我大步跑向一户人家。看到一个男人正站在四方的水泥池子前,池子里盛着面糊一样的东西,我一眼便看出那是捣碎的纸浆。男人双手抓着一张吊着的竹帘,斜着往池子里一舀,随即轻轻晃动两下,纸浆均匀地布满了整张帘子,随后把帘子往高处一扬,顺势一翻,接着一抖,一张半成品的手工纸落在了压榨台的纸堆上。纸堆已有二尺来高,方方正正,淡淡的米黄色,水还在纸上流动,边沿嘀嘀嗒嗒地掉着水珠。
③这样的画面熟悉而亲切,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我二姐夫就是做手工纸的,我经常跟着他去纸棚里玩,他告诉过我这个环节叫抄纸,是所有工序中最富技术含量的一环。抄薄了,烘焙后一揭就烂了;抄厚了,等到焙干,纸就烧糊了;抄得不均匀,厚的地方纸浆堆成疙瘩,薄的地方一揭就穿孔。如何做到厚薄适度,平整均匀,没有别的窍门,靠的是一种感觉,就像炒菜一样,只有通过不厌其烦的练习,才能掌握好火候。
④这里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山村。做纸的师傅姓黄,五十多岁,当地人。他告诉我,这里盛产楠竹。做手工纸的原材料是楠竹,从一根竹子变成一张纸,要经过足足二十九道工序。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考验的是手艺人的匠心,坐下来和时间不慌不忙地相处。
⑤湘赣边界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代,到清乾隆年间,一度被列为贡纸,民国时期更是远销武汉、上海,出口到日本。那时候,湘赣边界到处都是做纸的作坊,几乎家家户户以此为生。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机器造纸的轰鸣声里,手工纸作坊接二连三地退出了乡野。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手工纸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⑥雨还在下着,黄师傅点起一支烟,深吸了一口。他慢慢地说道,当初他也想过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惨淡经营着作坊,像一个战士独自坚守着最后一方阵地。他坚持的理由朴素、简单,就是担心这门古老的手艺失传,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⑦雨慢慢小了,我转到另一间屋子,看到桌上堆着焙干的纸,质地匀细,白里泛着浅黄,凑近闻一下,隐隐飘来竹子的清香。黄师傅告诉我,这种纸最大的特点是不上潮,韧性好,不易碎,不渗墨,不褪色,便于长期保存。机器生产的纸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⑧我想到在当地图书馆看到的明版县志,也是用这种手工纸刊印的,几百年了,字迹一点也不模糊,纸张也跟新的差不多。时间这位无情的老人,他可以摧毁世上很多东西,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消失和诞生,但他没能撼动纸上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⑨做纸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摩挲着光洁的纸张,我想起老祖宗发明了造纸术,用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这种古法制作的手工纸,遵循的正是这种传统的工艺。它带我们触摸到时间枯瘦的筋骨,感受到那些遥远的年代业已逝去的花开花落,涛走云飞。我得感谢这场雨,让我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⑩雨停了,山林青翠欲滴,空气清新如洗。山那边,传来几声清脆的鸡啼。
16.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17.对第⑤段插叙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补充交代当地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
B.补充交代当地制作的手工纸曾广受欢迎。
C.说明从90年代起,当地手工纸作坊已逐渐消失。
D.表明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了传统做纸工艺的复苏。
18.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9.联系全文,第⑨段中“做纸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的原因是:
(1)
(2)
20.联系全文,请写出文章结尾段的妙处。
六、作文
21.写作训练。
请用抒情的文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字数2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土地的誓言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挚痛(zhì) 山涧(jiàn)污秽(huì) 缠绕(chán)
B.胸膛(táng) 默契(qiè) 喷涌(yǒng)田垄(lǒng)
C.召唤(zhāo) 镐头(gǎo) 辘辘(lù) 浆液(jiāng)
D.仰望(yáng) 白桦(huà) 斑斓(lán) 怪诞(dàn)
【答案】A
【详解】B. qiè——qì;
C. zhāo——zhào;
D. yang——yǎng;
故选A。
2.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喷涌 珠丝马迹 缠绕 红熟
B.谰语 班谰 亘古 申吟
C.丰绕 飘扬过海 泛烂 桨液
D.镐头 土穰 蚱蜢 原野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珠丝马迹”写作“蛛丝马迹”;B项“班谰”写作“斑斓”,“申吟”写作“呻吟”;C项“丰绕”写作“丰饶”,“泛烂”写作“泛滥”,“桨液”写作“浆液”;D项“土穰”写作“土壤”。故选C。
3.下列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B.你会/嗅到/这花香
C.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D.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答案】D
【详解】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D项有误,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拄着拐杖赶来看我,握手、拍照、要求签字……
B.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
C.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
D.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答案】D
【详解】A、B、C三项都是列举的省略,D项属于声音的延长。
故选D。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听见她召唤我的名字,听见她呼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答案】B
【详解】A项,搭配不当,应将“呼唤”和“召唤”互换位置;C项,缺少主语,应在“想起”前加上“我”;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如果”改为“即使”。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菜。
②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③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
④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A.④①②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④②
【答案】C
【详解】③“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总括全段,是领起句;然后用“我”在土地是的活动进行具体叙述,即②①句;最后得出结论“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因此排列为:③②①④。
故选C。
7.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土地的誓言》的理解。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我”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选项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
8.文学常识对对碰。
(1)写作背景:1941 年 9 月 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2)《土地的誓言》一文写于 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等。本文题目的意思是: 。
(3)这篇文章抒发了东北青年对国土沦丧的 之感和对故土的 之情,具有强烈的 色彩。
【答案】 (2)“九一八”事变 大地的海(答其他长篇小说代表作也可)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3)压抑 深深眷恋 爱国
【解析】略
9.默读课文填空。
文章只有两段话,第一段前者选取 ,并采用景物叠加的方式,展现东北大地的 ;第二段选取了 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 。
【答案】 东北的物产 丰饶美丽 春、秋 丰饶美丽
【解析】略
三、综合性学习
10.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它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某中学七年级开展了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著名歌手张明敏曾说:“现在唱爱情的歌曲太多,唱爱国的歌曲太少,我看有必要提倡爱我中华的歌曲。”你是否赞同张明敏的看法 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团结奋进,振兴中华;②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任写一条即可)(2)我赞同张明敏的看法。因为传唱爱国歌曲能够让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时刻以我们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宣传标语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所拟宣传标语要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祖国高于一切等。
点睛: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标语的作用是便于“造势”,形成一种氛围。设计宣传标语,最重要一点是紧扣活动主题,其次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可用句式比较整齐的两个句子,有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对修辞的要求。
(2)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爱国”这一主题阐述自己的理由。如:赞同。爱国歌曲可以唤起国人的爱国热情,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四、语言表达
11.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答案】“土地黑黑的”改成“黑色的土地”,“眼睛似黑玉”改成“黑玉的眼睛”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
语言运用要求用语要简明、连贯和得体。这里因句式运用不统一,语言表述不够连贯,学生观察句式特点,题干中是“金黄的豆粒”“红玉的脸庞”,前面是形容词,后面是名词,即“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短语格式,这样形成排比句。所以“土地黑黑的”改成“黑色的土地”,“眼睛似黑玉”改成“黑玉的眼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土地的誓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zhì tòng)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②(yǎng wàng)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③(bān lán)的山雕,④(bēn chí)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12.根据选段中的拼音,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词语:
① ② ③ ④
13.请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下面这段话。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的山雕,(bēn chí)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14.文中多次提到“她”,作者这样称呼故土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5.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物,有人评价这部分写得太啰嗦,有堆砌之感,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2. 挚痛 仰望 斑斓 奔驰 13.长短句相间(或排比句式,或多用短句,或句式工整对称),增强节奏感,或增强语气,或引起读者的注意,表达了作者内心对故乡的爱与眷恋之情 14.拟人的手法,比喻,第三人称,将关东原野比作母亲,有利于作者直接倾诉对关东原野母亲般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这样的表达更自然,更深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更亲切,更强烈,更易抒发情感。 15.我认为不啰嗦,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铺陈这些景物,写出了北方最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美丽丰饶的景象;流露出作者对故乡被践踏的悲愤或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解析】12.挚痛——zhì tòng:诚恳而真切。“挚”不要误写成“炽”;
仰望——yǎng wàng:抬着头向上看;
斑斓——bān lán:灿烂多彩。“斓”不要误写成“澜”;
奔驰——bēn chí:(车、马等)很快地跑。“驰”不要误写成“弛”。
1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一般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句式等角度入手,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注意要联系全文来赏析句子,把握人物的情感态度。根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从句式特点的角度赏析。
根据“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可分析出,这段话采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在这一段中作者列举了东北地区的特色景物,组成叠印了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这段话开头“我看见……”“我听见……”句子较短,“我想起……”“我想起……”句子较长,因此可分析得出,这段话长短句相间,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节奏感,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在这一段中作者列举了东北地区的特色景物,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赞美与热爱之情。
14.本题考查人称的表达作用。
作者将故乡称呼为“她”,这是采用了第三人称的称呼方式。文中作者把关东原野比作母亲,听见她在“呼唤我的名字”“召唤我回去”这是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运用第三人称的称呼方式,使作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作者直接倾诉对关东原野母亲般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将关东原野比作母亲,这样表达也更为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安排。解答此题首先答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叙述理由。
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东北特有的物产和景物: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同时也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纸上的时光
①雨越发大了,瓦楞上飘起一缕缕青烟。
②我大步跑向一户人家。看到一个男人正站在四方的水泥池子前,池子里盛着面糊一样的东西,我一眼便看出那是捣碎的纸浆。男人双手抓着一张吊着的竹帘,斜着往池子里一舀,随即轻轻晃动两下,纸浆均匀地布满了整张帘子,随后把帘子往高处一扬,顺势一翻,接着一抖,一张半成品的手工纸落在了压榨台的纸堆上。纸堆已有二尺来高,方方正正,淡淡的米黄色,水还在纸上流动,边沿嘀嘀嗒嗒地掉着水珠。
③这样的画面熟悉而亲切,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我二姐夫就是做手工纸的,我经常跟着他去纸棚里玩,他告诉过我这个环节叫抄纸,是所有工序中最富技术含量的一环。抄薄了,烘焙后一揭就烂了;抄厚了,等到焙干,纸就烧糊了;抄得不均匀,厚的地方纸浆堆成疙瘩,薄的地方一揭就穿孔。如何做到厚薄适度,平整均匀,没有别的窍门,靠的是一种感觉,就像炒菜一样,只有通过不厌其烦的练习,才能掌握好火候。
④这里是湘赣边界的一个小山村。做纸的师傅姓黄,五十多岁,当地人。他告诉我,这里盛产楠竹。做手工纸的原材料是楠竹,从一根竹子变成一张纸,要经过足足二十九道工序。需要大半年的时间,考验的是手艺人的匠心,坐下来和时间不慌不忙地相处。
⑤湘赣边界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代,到清乾隆年间,一度被列为贡纸,民国时期更是远销武汉、上海,出口到日本。那时候,湘赣边界到处都是做纸的作坊,几乎家家户户以此为生。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机器造纸的轰鸣声里,手工纸作坊接二连三地退出了乡野。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手工纸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⑥雨还在下着,黄师傅点起一支烟,深吸了一口。他慢慢地说道,当初他也想过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忍受着孤独与寂寞,惨淡经营着作坊,像一个战士独自坚守着最后一方阵地。他坚持的理由朴素、简单,就是担心这门古老的手艺失传,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⑦雨慢慢小了,我转到另一间屋子,看到桌上堆着焙干的纸,质地匀细,白里泛着浅黄,凑近闻一下,隐隐飘来竹子的清香。黄师傅告诉我,这种纸最大的特点是不上潮,韧性好,不易碎,不渗墨,不褪色,便于长期保存。机器生产的纸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⑧我想到在当地图书馆看到的明版县志,也是用这种手工纸刊印的,几百年了,字迹一点也不模糊,纸张也跟新的差不多。时间这位无情的老人,他可以摧毁世上很多东西,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消失和诞生,但他没能撼动纸上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⑨做纸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摩挲着光洁的纸张,我想起老祖宗发明了造纸术,用智慧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文明的种子。这种古法制作的手工纸,遵循的正是这种传统的工艺。它带我们触摸到时间枯瘦的筋骨,感受到那些遥远的年代业已逝去的花开花落,涛走云飞。我得感谢这场雨,让我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
⑩雨停了,山林青翠欲滴,空气清新如洗。山那边,传来几声清脆的鸡啼。
16.第⑧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17.对第⑤段插叙作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补充交代当地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
B.补充交代当地制作的手工纸曾广受欢迎。
C.说明从90年代起,当地手工纸作坊已逐渐消失。
D.表明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了传统做纸工艺的复苏。
18.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19.联系全文,第⑨段中“做纸匠人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的原因是:
(1)
(2)
20.联系全文,请写出文章结尾段的妙处。
【答案】16.要点:手工纸品质好、便于长期保存;做纸技艺因为匠人的坚守而得以传承,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17.C 18.写黄师傅抄纸的过程。主要通过“抓”“舀”“晃动”“扬”“翻”“抖”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抄纸过程技术难度高。表现了黄师傅技艺的娴熟、高超。 19. 做纸工匠传承古老做纸技艺,使得历史得以完整留存,文明得以发展。 做纸工匠具有耐得住寂寞孤独、经得起物质诱惑、吃苦耐劳等精神品质。 20.环境描写,写雨后山林之景;烘托了“我”愉悦的心情;结尾“鸡啼”声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随着文化的复兴,有像黄师傅这样一批传承人的坚守,传统技艺将会有更美好的未来。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
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间是无情的,“但他没能撼动纸上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表面是说时间久远也不会摧毁手工纸,不会破坏它的品质,因为它的质地非常好,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非常完好地保存下来;深层含义指时间不会改变手艺人的初心,他们不会让这门古老的手艺失传,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会一直将它传承下去。
17.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
“湘赣边界做手工纸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代”和“那时候,湘赣边界到处都是做纸的作坊,几乎家家户户以此为生”补充交代了当地做手工纸的历史非常悠久,曾经在当地非常兴盛,“这些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手工纸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则告诉人们,现在手工纸重新受到人们的欢迎,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带来的变化,而“从90年代起,当地手工纸作坊已逐渐消失”并不是插叙的目的;
故选C。
18.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从“抓着”“一舀”“晃动”“一扬”“一翻”“一抖”可知,这里是对黄师傅抄纸动作的细致描写,突出抄纸这一环节难度之大,技术含量之高,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黄师傅技术的娴熟,说明他是一个具有高超技艺的人,是传统技艺的优秀传承者。
19.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结合“这种古法制作的手工纸,遵循的正是这种传统的工艺”可知,做纸工匠把造纸术这种传统工艺传承了下来,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这是让人心生敬意的原因;做纸工匠坚守着自己的一方阵地,忍受着孤独与寂寞,为的是不让这门古老的手艺失传,这份执着与坚守让人心生敬意。
20.此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山林青翠欲滴,空气清新如洗”“传来几声清脆的鸡啼”是环境描写,表现了雨后山林环境的清新、美好,渲染了“我”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清脆的鸡啼”带给人信心与希望,表明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有着传统手艺人的坚守,我国的传统技艺将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从结构上来看,“雨停了”与文章开头的“雨越发大了”相呼应,使文章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六、作文
21.写作训练。
请用抒情的文字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字数200字左右。
【答案】参考例文
家乡的景色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清澈的湖水,肥沃的土地。具有代表性的山峰就有两座,一座是平顶山,另一座是骆驼峰。看,水里的小鱼伸出一个个自己的小脑袋,正在享受阳光的沐浴。再看,树上的喜鹊唧唧喳喳给宁静的城镇增添了几分色彩。
春天路边鲜花竞相开放,清香扑鼻。那些黑里泛着红的、白里透着绿的、黄里闪着金的梅花、迎春花和野草花,令人目不暇接。夏天凝望那满天大大小小,忽明忽灭的繁星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温柔。在平顶山间 定会看到宽阔的水库,碧绿的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出耀眼的波光。现在已经是秋天燕子还是不舍得飞回南方,金黄的麦子已经弯下了腰,一片片叶子也突然间变红了。冬天树儿穿上了银亮的白礼服,楼房戴上了暖和的白绒帽,麦苗干裂的小嘴正吮吸着甜滋滋的雪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的家乡同其他的地方做一对比,突出自己的家乡多么美好,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示例:我的家乡不但景色绮丽,而且物产丰富。更值得赞美的是家乡勤劳、善良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财富,装点了这片神奇、诱人的我土。我爱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更爱家乡的亲人。家乡是祖国大家庭里的一朵美丽夺目的鲜花,成长在特色社会主义是大花盆里。在伟大共产党的阳光哺育下,不断的开放。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祖国和人民放心的好孩子。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