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9 11: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你小时候玩过布娃娃吗?
布娃娃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导入
易卜生
(节选)
第一课时
学 习 目 标
1.梳理故事情节。
目标引领
2.分析娜拉、海尔茂的人物形象。
3.鉴赏戏剧冲突的作用。
03
研读文本
梳理故事情节
海尔茂沉浸节日舞会的兴奋中
娜拉担心丈夫知道借据的事
一、(开头至P104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二、(到P106“娜拉,你快藏起来,只推脱有病。(娜拉站着不动。海尔茂走过去开门)”)
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显恩爱,丑态百出
三、(至P108“可是,娜拉——”)
四、(至结尾)娜拉出走,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发现借据之前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独立自学
两封信、借据
1.本文的线索是?
2.梳理故事情节:
研读文本
03
海尔茂的形象分析
1、在不同的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何变化?
2、关于海尔茂的动作有哪些舞台说明?说明了海尔茂怎样的形象特点?
3、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引导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性格特点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威胁)
看第二封信后 (借据退回)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引导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引导探究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性格特点
看 信 前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我的
娜拉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把披肩搭上你肩……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我什么都没想
只是想你一个人……
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
搂着她
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
声音放低些
亲她的前额
对她看了一会儿
深情
体贴
柔情蜜意
深情款款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性格特点
看 第一封信后 (威胁)
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真是可恶极了
你这坏东西
伪君子
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
下贱女人
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披肩摘下来,摘下来!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走来走去吓了一跳
自私
无情
恶毒冷酷
自私怯懦
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探究
研读文本
03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性格特点
看 第二封信后 (退回借据并 致歉)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
我可怜的小宝贝儿,我的好娜拉
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只要你老老实实……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
快活得叫起来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虚伪
善变
自私虚伪
假仁假义
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探究
研读文本
03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性格特点
当 温情的 面纱 被揭下
难道你不信仰宗教?道德?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
你真不讲理,不知好歹,你在这的日子难道不快活?你疯了,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像你这么没经验…
丢了家,丈夫儿女,不怕人家说什么话!把你最神圣的责任扔下不管了?
污名
打压
道德绑架 抹除独立人格
哄骗
跳起来
勉强管住自己
处于
支配地位的
男权思想拥护者
分析人物形象
引导探究
研读文本
03
海尔茂的形象分析
表面上
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冷酷、自私、虚伪、专制、没有担当。
海尔茂控制家庭经济权,在家庭中掌控着一切,将妻子视作自己的附属品、玩物,在婚姻中不尊重自己的妻子。对妻子所谓的“爱”,仅是获得自我满足的生活调剂品。
男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典型的男性形象
目标升华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海尔茂的形象的社会意义
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玩偶之家》的思想性集中表现为对“法律”“道德”“名誉”等一系列“男权社会的主导信念”的批判。
作为“一家之长”“社会中坚”的海尔茂,是这些观念的化身,是剧作主要的批判对象。
《玩偶之家》不只是批判海尔茂这个具体的人物,而是通过这个形象,批判他维护的这些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基石的社会秩序。
目标升华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英国诗人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长诗《公主》(1847) 中,
对19世纪女性的地位有清晰的描述:
B
男人弄刀舞枪,女人缝制衣裳;
C
男人用脑思考,女人用心体量;
D
男人发号施令,女人惟命是听;
E
若不是这样,一切都将陷入混乱。
A
男人在田间劳作,女人在家中操持;
引导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娜拉形象分析
1、娜拉的语言有何变化?你最欣赏她的哪句话?为什么?
2、娜拉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娜拉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探究
分析人物形象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
你做的事情都不错
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
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
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
(满不在乎)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
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
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痛苦不安
伤心绝望
清醒冷静
研读文本
03
引导探究
1、娜拉的语言变化
2、娜拉的心理变化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3、娜拉形象分析
以觉醒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觉醒前
无忧无虑,单纯任性
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
善良,富有同情心
无论是对失业的林丹太太,还是对身患绝症的阮克医生,她都能够真诚地予以关怀和帮助。即使是佣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
性格坚毅,勇于担当
丈夫身患重病,她不惜铤而走险,仿冒她父亲的签名,来借钱帮助她丈夫。仿冒签名的事情被揭发以后,为了不连累丈夫她甚至做了牺牲一己性命的准备,她准备自己去自杀来挽救自己的丈夫
目标升华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唤起了对尊严的需求,冷静,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3、娜拉形象分析
觉醒前
天真善良,对家庭任劳任怨、勇于担责,有牺牲精神,但缺乏自尊与主见,是从精神到生活都依附于丈夫的家庭主妇。
觉醒后
目标升华
分析人物形象
在这场家庭关系的矛盾冲突中,娜拉自我意识一步步觉醒,从此家中少了一个依附服丈夫的玩偶,门外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娜拉。
结论:一家之长海尔茂,无论在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经济方面完全控制娜拉,把它当作无条件顺从取悦和宣泄的对象。
而娜拉在这样没有独立人格和自主地位的家庭中,也心甘情愿生活了8年。这种角色和地位就是玩偶。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海尔茂对娜拉甜言蜜语至恶语相向,再至软语欺哄,自私虚伪、男权至上的真面目显露无疑。
而娜拉觉醒后毅然出走,成为打破玩偶身份,追求独立解放的新女性。
目标升华
研读文本
03
分析人物形象
研读文本
03
本文的核心冲突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全剧的中心冲突发生在海尔茂和娜拉之间,导火线是一张借据。
假若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证的事相要挟这个突发事件,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
A
这个戏剧冲突更加鲜明地表现了海尔茂的虚伪、自私、善变等形象,也表现了娜拉坚毅倔强、诚恳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和追求人格独立的特点。
B
这个冲突通过普通家庭夫妻关系的不平等引发的家庭矛盾,以小见大地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附庸地位,凸显了呼吁社会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女性的尊严受到保障的思想主题。
C
目标升华
鉴赏戏剧冲突
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
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对人物的塑造的作用。
对主题的呈现的作用。
研读文本
03
戏剧冲突有何特点?
戏剧冲突尖锐激烈。
目标升华
鉴赏戏剧冲突
海尔茂自私自利,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娜拉追求妇女解放,不安于“玩偶”地位,于是双方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在剧中,作者把海尔茂和娜拉的冲突安排在一个地点(家中)、围绕一件事(借据事件)而展开,戏剧冲突高度集中。
戏剧冲突高度集中。
在剧中,海尔茂“变色龙”般的变化,娜拉性格、情感的前后变化,构成了紧张曲折的戏剧冲突,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戏剧冲突紧张曲折。
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向命运低头“认命”的痛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充满她对女孩的期冀:“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2020年10月,张桂梅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名学生毕业做了全职太太后回来捐款,她拒绝了,并毫不留情地说:“滚出去,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现在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你如何看待呢?
当堂诊学
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
张桂梅毫不讳言对农村女孩向命运低头“认命”的痛恨。她为华坪女子高中创立的校训,充满她对女孩的期冀:“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2020年10月,张桂梅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名学生毕业做了全职太太后回来捐款,她拒绝了,并毫不留情地说:“滚出去,家庭那么困难,我们把你供到现在,你现在反而当起了全职太太。”
“我最反对当全职太太”的言论更是引发了网络上关于”全职太太”的热议。你如何看待呢?请提炼自己的观点,并用一段200字左右的论证段来证明。
强化补清
第二课时
易卜生
(节选)
学 习 目 标
2.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把握文章主旨。
3.把握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女性独立自主的人格及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意识。
目标引领
1.鉴赏戏剧的“突转”艺术。
探究拓展
04
戏剧的“突转”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一书中,以俄狄浦斯王一句为例,将它解释为,突转是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如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
思考:《玩偶之家》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发生了几次“突转”?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
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有时也用于章剧情突然转变。
独立自学
探究拓展
04
突转一
柯洛克斯泰以借据为要胁,海尔茂收到信后对娜拉的辱骂
突转二
危机解决后,丈夫迅速转变,言谈中只有自己的快意与轻松
娜拉的发现:
自己的玩偶身份
首先我是一个人,
不是玩偶。
突转三
娜拉的出走
先将观众和读者带入某种期待,然后又提供一个大相径庭的故事发展,这样的一波三折使人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独立自学
探究拓展
04
使戏剧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获得出奇制胜的戏剧效果。
促使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使人物性格得到最充分的揭示。
显露主旨,传达作者情感态度的必要条件。
突转作用
易卜生的结尾打破了欧洲传统“佳构剧”的戏剧结构,设置了“出走”这样一个“突转”。很多经典戏剧文学都会使用“突转”的戏剧手法,“突转”的恰当使用可以使情节曲折多变,具有出奇制胜的戏剧张力,并能很好地挖掘人物性格、深化剧作主题。值得注意的是,“突转”的使用一定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铺垫”是“突转”的前提和基础。把握“突转”的作用和特点,是阅读戏剧文学的重要策略。
引导探究
探究拓展
04
思考:既然娜拉不会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也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还要放弃婚姻,离家出走呢?
1
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 “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 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2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并不真正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责骂她。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原因
探究拓展
04
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3
八年里, “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4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原因
探究拓展
04
娜拉出走的原因
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为了获得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
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目标升华
探究拓展
04
想象与现实矛盾落差带来觉醒
奇迹——娜拉对现实的所有解释
想象甜美无忧的童话般的婚姻生活(她省吃俭用经营家庭)
想象丈夫知道借款真相后为之感动
想象丈夫知道真相后保护她,承担责任
不再相信奇迹——娜拉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泥娃娃孩子”“要饭的叫花子”“玩偶老婆”“耍把戏过日子”
1.女性意识觉醒
胡适《易卜生主义》(1918):
娜拉出走象征她精神的觉醒,即有了个人意志,并懂得为自己负责。如果精神觉醒了,走与不走,就无关紧要了。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探究拓展
04
P111娜拉:“……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
质疑
宗教
道德
法律
我要想一想,对我合用不合用。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不讲理的法律。
我实在不明白。这些事情我摸不清。
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
2.这是娜拉对宗教合理性的大胆质疑。
——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婚姻与家庭问题,是人的自由与权利的问题.
娜拉反抗的不仅是传统的婚姻家庭道德,更是西方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探究拓展
04
P110海尔茂规劝娜拉:
“那还用我说?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别的不用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男女平等的人格尊严、婚姻规范、家庭道德
3.娜拉的觉醒不仅是妇女的觉醒,更是人的觉醒。
娜拉提出的不仅是妇女地位的问题,更是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探究拓展
04
课文中的对话都“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这些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中加入了大量“讨论”,使得易卜生戏剧与传统戏剧区分开来,传统戏剧也有对话也有争议,但是区别在于易卜生的讨论内容是大家都关心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 如何解决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探究拓展
04
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 如何解决
女性问题
打破“玩偶”身份
人的自由
与权利问题
法律宗教问题
首先不是一个老婆、母亲
首先我是一个人。
法律不讲理
牧师的话究竟对不对
娜拉出走?
海尔茂希望娜拉回心转意,但是结尾的关门声意味着海尔茂期待的奇迹不过是一种幻想。
娜拉出走后会怎么样呢?易卜生为我们画了一个伟大的问号,等待我们去解答。
引导探究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课文中的对话都“讨论”了哪些方面的社会问题?娜拉是如何看待的?这些问题又将如何解决呢?
探究拓展
04
有西方文学史家评论,《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
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
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她的出走,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的女性,使整个社会鼎沸起来,引起人们对现存制度的怀疑。
目标升华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总结主题
本文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了虚伪、冷酷、道貌岸然的海尔茂形象和美丽、善良、具有牺牲精神、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娜拉形象,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社会解放立场。
易卜生他极其尖锐地揭露了在人们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里现代妇女的奴隶处境,可谓振聋发聩。因此,人们认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现代妇女的解放宣言”。
这部戏从首演到现在,所引起的最强烈的震撼在于,它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妇女的权利问题,即它对于女性在家庭中的“奴隶”状态的质疑。
《玩偶之家》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通过主人公娜拉的亲身经历,揭示出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
探究拓展
04
目标升华
探究拓展
04
这部剧上演之后,立即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激起了轩然大波。娜拉抛却家庭和孩子、毅然出走的选择,对家庭地位平等的追求,对婚姻感情甚至信仰的反思,都尖锐地戳到了当时欧洲保守又伪善的社会道德痛点,因此受到了上流社会暴风雨般的抵制与指责。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了超越时代的经典之作。
她对男权社会提出了公开的挑战。这个剧本对妇女解放运动起到了激发和推动的作用。
目标升华
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上世纪初,《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娜拉成了当时的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榜样。
许多作家也创作了类似题材的作品,鲁迅还以这个剧本为题发表了《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
因此,《玩偶之家》作为社会问题剧,在当时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探究拓展
04
1923年鲁迅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娜拉结局
①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
②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从剧情来看,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人格独立只有附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
当堂诊学
对于鲁迅先生的观点,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探究拓展
04
对于鲁迅先生的观点,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观点一:认同
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观点二:不认同
社会已有娜拉出走以争取独立和人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敢于质疑法律、宗教的勇气,有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决定了她不会向困难屈服,有勇气战胜出走后的一些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
娜拉周围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的榜样。
当堂诊学
1.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回答问题。
强化补清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女生作业:你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女性?
男生作业:你将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男性?
2.完成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