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6. 2 自然环境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6. 2 自然环境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31 10:35:1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6.2 自然环境
亚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
亚洲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的有利条件: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北美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平原为主。北美洲地势特点:中部低,东西两侧高。
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北美洲大陆北部、东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
1.在亚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自西向东主要气候类型有(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D
【详解】北回归线(23°26′N)自西向东穿过了亚洲的西亚、南亚、东亚,分别对应的是热带沙漠气候(西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亚热带季风气候(东亚),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左图的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是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西部高,中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答案】A
【详解】地形剖面示意图可以反映地势的起伏。读图可知“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四周多平原和丘陵。根据左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间高、东西低;根据右图可知亚洲地势中间高、南北低。综合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亚河河流众多,地形复杂多样。下图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完成3——5题。
3.①地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
A.伊朗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数码所示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A.②河 B.③河 C.④河 D.⑤河
5.亚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由北部流向南部 B.由东部流向西部
C.由四周向中部汇聚 D.由中部向四周分流
【答案】3.B 4.D 5.D
【解析】3.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①地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故选B。
4.读图可知,②是恒河,③是长江,④是印度河,⑤是鄂毕河,由于鄂毕河流经亚洲北部,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结冰期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所以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选D。
读亚洲气候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②③⑥气候的共同点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四季分明 C.全年高温多雨 D.雨热同期
7.①气候区典型的植被景观是( )
A.冰原广布 B.稀树高草 C.热带沙漠 D.热带雨林
8.影响①⑦两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答案】6.D 7.D 8.A
【解析】6. 依据所给的“亚洲气候分布图”的信息分析,可知②为热带季风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为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共同的特征是雨热同期,D正确;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A、B错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C错误,故选择D。
7.通过分析气候分布图的信息,可知①所在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故当地典型的植被景观是热带雨林,D正确;冰原广布主要在极地气候分布的地区,A错误;稀树草高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B错误;热带沙漠主要分热带沙漠气候所在的地区,C错误,故选D。
8. 由气候分布图分析可知,①为热带雨林气候,⑦为寒带气候,两种气候之间存在着纬度差异,纬度差异导致两者之间获得的热量不同,导致气候不同,A正确,B、C、D错误,故A。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是我们生活的大洲。读亚洲简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太阳直射现象 ②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③被四大洋所环绕 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亚洲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②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北亚气候寒冷,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④中亚、西亚的水热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9.B 10.A
【解析】9.亚洲跨了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南部地区的热带有直射现象;以北温带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环绕,没有被大西洋环绕;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①④正确,故选B。
10.①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亚洲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②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③北亚气候寒冷,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④中亚、西亚的水热条件差,不适合农作物生长。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1.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甲、乙、丙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的气候类型分别为:甲 ,乙 ,丙 。
(2)造成甲乙丙这三种气候南北排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简述甲图的气候特征。
【答案】(1)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2)纬度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分析】本题以亚洲东部和南部甲、乙、丙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由图分析可知,甲、乙、丙为亚洲东部和南部的气候,甲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2)由上述分析可知,乙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丙为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洲最南部,纬度低,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故造成甲、乙、丙三种气候南北排列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3)由上述分析可知,甲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12.读“亚洲地区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亚洲西与 洲陆地相连,西南以 与非洲为界;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北冰洋。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南部的A 、B 、中南半岛三大半岛。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高原、山脉的名称:C 高原,有“ ”之称;D 山脉,D山脉有世界最高峰 (8848.86米)。
(3)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高, 低,所以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
【答案】(1) 欧 苏伊士运河 太平 印度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2) 青藏 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 珠穆朗玛峰
(3) 中间 四周
【分析】本大题以“亚洲地区地形略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问题,涉及亚洲的位置、地形地势、世界之最、河流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 由图可知,从海陆位置看,亚洲西与欧洲陆地相连,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南部的A阿拉伯半岛、B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三大半岛。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
(2) 由图可知,C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D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D山脉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
(3)由图可知,亚洲的中部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13.案例探究: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1)案例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现象:
①②③为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其中①是热带季风气候;②是 季风气候;③是 季风气候。
小结: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的分布
结合图例观察:北纬30° 60°的大陆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填数字);而大陆东岸为两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④为 气候。
小结: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是 因素。
(3)案例三: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
⑦地是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比东部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很多,气象工作者在图2B处(200米)测得的气温是14.8℃,则C处的气温约是 ℃;降水也有很大差异,迎风坡降水 。
【答案】(1) 亚热带 温带 纬度位置
(2) ⑥ 温带大陆性 海陆位置
(3) 10 多
【分析】本题以亚欧大陆和高原山地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同时受纬度的影响,自南向北分别形成l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风气候①、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②、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③;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2)亚洲各地距海远近(海陆因素)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 ⑤位于温带40°-60°N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 气候,⑥位于温带30°-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地中海气候⑥;而北纬30°﹣60°的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两种季风气候,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30°~60°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是海陆位置因素。
(3) 在山地,气温的分布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气象工作者在乙图B处(200米)测得的气温是14.8℃,则C处(1000米)的气温约14.8-(1000-200)/100*0.6=10(℃),山脉对于水汽有抬升和阻挡的作用,因此山脉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下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洋,西南以 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亚洲地跨 带、温带、寒带。A地终年高温多雨,属 气候类型。B地气候终年严寒, 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 种人,西亚的阿拉伯人属于 种人。
(4)亚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请你说出两个位于亚洲的名胜古迹 、 。
【答案】(1) 太平 苏伊士
(2) 热 热带雨林 纬度
(3) 黄 白
(4) 中国的长城 印度的泰姬陵
【分析】本题以亚洲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人种分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东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平洋,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跨纬度广,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A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纬度高,气温低,终年寒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两地气候差异显著。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人为白色人种。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的名胜古迹有位于中国的长城,位于印度的泰姬陵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6.2 自然环境
亚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复杂多样)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势起伏大)
亚洲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季风气候的有利条件: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 巴西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北美洲地形特点:以高原平原为主。北美洲地势特点:中部低,东西两侧高。
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范围北美洲大陆北部、东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为农业提供灌溉用水。
1.在亚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自西向东主要气候类型有( )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左图的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示意图、右图是亚洲大陆沿80°E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四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西部高,中部低 D.中部低,四周高
亚河河流众多,地形复杂多样。下图为亚洲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完成3——5题。
3.①地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 )
A.伊朗高原 B.青藏高原 C.德干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数码所示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A.②河 B.③河 C.④河 D.⑤河
5.亚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由北部流向南部 B.由东部流向西部
C.由四周向中部汇聚 D.由中部向四周分流
读亚洲气候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②③⑥气候的共同点是( )
A.冬季寒冷干燥 B.四季分明 C.全年高温多雨 D.雨热同期
7.①气候区典型的植被景观是( )
A.冰原广布 B.稀树高草 C.热带沙漠 D.热带雨林
8.影响①⑦两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是我们生活的大洲。读亚洲简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太阳直射现象 ②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③被四大洋所环绕 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亚洲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有(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②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农业生产不稳定
③北亚气候寒冷,热量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④中亚、西亚的水热条件好,适合农作物生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甲、乙、丙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的气候类型分别为:甲 ,乙 ,丙 。
(2)造成甲乙丙这三种气候南北排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简述甲图的气候特征。
12.读“亚洲地区地形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海陆位置看,亚洲西与 洲陆地相连,西南以 与非洲为界;东临 洋,南临 洋,北临北冰洋。北回归线通过亚洲南部的A 、B 、中南半岛三大半岛。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高原、山脉的名称:C 高原,有“ ”之称;D 山脉,D山脉有世界最高峰 (8848.86米)。
(3)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高, 低,所以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
13.案例探究: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1)案例一: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现象:
①②③为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其中①是热带季风气候;②是 季风气候;③是 季风气候。
小结: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2)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的分布
结合图例观察:北纬30° 60°的大陆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填数字);而大陆东岸为两种季风气候;大陆内部④为 气候。
小结: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是 因素。
(3)案例三: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
⑦地是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气温比东部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很多,气象工作者在图2B处(200米)测得的气温是14.8℃,则C处的气温约是 ℃;降水也有很大差异,迎风坡降水 。
14.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下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 洋,西南以 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
(2)亚洲地跨 带、温带、寒带。A地终年高温多雨,属 气候类型。B地气候终年严寒, 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 种人,西亚的阿拉伯人属于 种人。
(4)亚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请你说出两个位于亚洲的名胜古迹 、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