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 音乐三年级下册第4课《春天举行音乐会》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1-29 13: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天举行音乐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跳动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色图景,象声词编织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歌曲为 拍,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每段各有四个乐句,一、二乐句分别运用了和弦分解及模进的手法,曲调欢快活泼,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巧妙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春雨唱歌、春风弹琴时的欢乐情景,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旋律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形象地表现了春水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第五乐句和第六乐句每句为 3小节,曲调的模进、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及六度大跳的进行使得歌曲更为热烈,与第一段形成了对比,把 “春天举行音乐会 ”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最后在“春笋是个指挥家”的欢乐歌声中结束。歌曲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并且引导孩子们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谱能力以及音乐的审美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是注意力不易集中,针对这一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氛围,引发情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欣赏与感受中不自觉地接受新知,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A. 聆听、欣赏老师创编的歌曲《冬天举行冬奥会》,在相同的旋律中引出课题《春天举行音乐会》。
B. 通过歌曲的学习,用音乐的形式感受春天的美丽,并让孩子懂得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用歌声表达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
C. 通过听春天,看春天,摸春天,感受春天,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学科感知春天。
2. 艺术表现:
A. 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以及顿音记号。
B. 孩子们可以模拟雨声、风声、雷声和水声,感受音的强弱,并能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力度。
C. 能够运用打击乐曲,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然后不断引导孩子进行再思考,将歌曲带入到生活,情景再现,熟练掌握本节课知识要领的同时,能够很好地联系生活,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涵养热爱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3. 创意实践:
A. 通过奥运会之歌的改编,培养孩子的再创作能力;
B. 通过引导孩子自制打击乐器,将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C. 通过听春天、看春天、感受春天,引导孩子用一句话,一首诗,一幅画等表达对春天的理解,将语文,美术,舞蹈,科学等学科融入到音乐中来。
4. 文化理解:通过感知春天、唱响春天、表达春天、赞美春天,让学生体验歌曲情绪,表达歌曲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导孩子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难点:休止符、顿音记号以及十六分音符的运用及表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走近充满希望的春天
师:孩子们,一年有四季,春夏和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师:今年的冬天,令老师难以忘怀。因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明确小演员们的角色,并能有节奏地朗读第一乐段。把歌曲教学,解读为两场音乐会,巧妙进行乐段分析。】
初步哼唱歌曲第一乐段
师:同学们模仿得真是惟妙惟肖。那你们想不想唱一唱他们的声音呀?
师:我们用“La”来哼唱旋律。知道唱歌的要求吗?坐起来,老师告诉你们八个字,找一找“口含鸡蛋,头顶瓦罐”的感觉,让你的声音从这哼唱出来。
师:音乐会上,春雨深情地唱着歌,春风潇洒地弹着琴,春雷兴奋地打着鼓,春水热烈地鼓着掌,当时音乐会的情绪是?板书:欢快地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旋律,找到唱歌感觉,并初步体会音乐会欢快的情绪。】
感受、学习八分休止符,复习四分休止符师:那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小耳朵,听一听哪段旋律更有音乐会欢快的感觉。(老师弹奏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区分。)
师:看,他的名字是?四分休止符表示我们要休息一拍的长度。师:看,这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八分休止符。它表示在歌曲中要休息半拍,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复习四分休止符,并学会八分休止符。感受休止符带来的节奏上的区别以及欢快的情绪。】
带入第一乐段歌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带上歌词,我们一起来歌唱春天的音乐会。老师唱前半部分,你们来唱后面的象声词。
师:现在我们来换一换,你们唱前半句,老师来接唱,敢不敢挑战?
师:这一次我们把第一部分完整地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接龙演唱,学生可以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处理第一乐段的情绪
师:孩子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落在地上是悄无声息的,春风也一样,“吹面不寒杨柳风”它柔柔的吹拂在我们脸上,像妈妈的手在轻轻抚摸,很温柔。所以这两句我们应该唱的?
生:轻、柔、小声一点......
师:那春雷打鼓呢?应该怎么唱?
师:那这么精彩的演出,春水作为热情的观众,它要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小演员们。所以我们也要唱的?师:我们把第一乐段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
【设计意图:音乐是来自心灵深处最真挚的情感,每一首歌曲都有他们独有的情绪,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寻求与他们的共鸣,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染力、表现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学唱第二乐段
师:他们的演唱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春雨和春风合唱的声音吧。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第二句,谁和谁在合唱?
师:第二句和第一句的节奏型完全一样,有没有哪位同学敢起来唱一唱这一句?师:孩子们,音乐会由单独表演变成了合作表演,那气氛会更加的?师:现在我们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起来唱一遍。
【设计意图:老师运用拟人的说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出音乐会更加的热烈,富有动感。引导“小老师”起来唱歌,培养孩子能自信地独唱并激励其他的孩子们。】
师:一曲唱罢,小演员们忍不住齐欢呼:春天要举行音乐会。生跟唱。师:中间有一个八分休止符,注意。
师:这一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在欢快、活泼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再热情、激动一点。
师唱:春笋是个春笋是个指挥家。
师:这一句和春水鼓掌哗啦啦旋律特别相似,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连绵不断的春水,哗啦啦啦啦。第二句:指挥家。对比跟唱。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感受八分休止符和顿音记号带来的旋律变化】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完整演唱歌曲
处理歌曲情绪
师:孩子们,音乐会上,人山人海,掌声雷动。音乐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请你们幻想着自己正身临其境在那一场音乐会当中,带着激动,欢快的情绪,再来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唱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在有意注意歌曲的节奏,强弱以及情绪的变化,这是一种感觉潜移。引导孩子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加入打击乐器,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播放来自春笋的视频电话
师:哇春笋亲自来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音乐会,想不想参加?
师:那我们先来听一听这些打击乐器可以模仿哪些小演员的声音吧。
师:示范打击乐器并模拟演奏。
师:孩子们,现在请你们轻轻地拿起凳子旁边的乐器,看着歌词,和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演奏,注意每种小乐器的声音要整齐的演奏出来哦。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也加深孩子对歌曲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践行新课标“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的要求。】
(三)创造表现,学科融合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春雨滴答,春风沙沙,知道了春天是可以用耳朵来聆听的。那谁能告诉我,除了听,我们还可以怎样感知春天呢?
生:可以看、可以闻、可以摸、可以感受......
师:那老师想考一考大家,能不能用一句话,一句诗,或者一首歌,一幅画,一个舞蹈,把你们所理解的春天表达出来呢?
生思考,展示。
师总结:你们的春天让老师沉醉了。有歌,有舞,有诗,有画,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们给老师表达的春天美啊。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理解,将语文,美术,舞蹈,科学等学科融入进来,培养孩子的创新综合能力,充分践行新课标“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突出课程综合的教学理念。】
(四)握别春天 完美节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大家把老师带到了美丽的春天里,在春天的田野里我们一起唱,一起弹,一起跳,一起画,感受着万物的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这仿佛也预示着我们终将克服重重困难,就像奥运健儿们一样,披荆斩棘,无惧风雨,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演唱一遍《春天举行音乐会》,在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同学们起立。下课!
【设计意图:主题升华,首尾呼应,教学达到高潮,目标完成】
课后反思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一首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了整个教学流程的时间,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各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设计自然。每一环节的设计都有意义和作用。学生接受并喜爱《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正确的方法、适宜的情绪演唱。教学过程的问题设计注重激趣性和引导性,创新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以冬奥会这个社会热点作为载体,以本课旋律作为改编歌曲的旋律,创编了歌曲《冬天举行冬奥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将学生引入到本课意境之中。然后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明确小演员们的角色,并能有节奏地朗读第一乐段。把歌曲教学,解读为两场音乐会,巧妙进行乐段分析。在歌曲教学环节中,通过哼唱歌曲、朗读歌词、唱名接龙、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等环节,循序渐进地解决了学生在演唱环节遇到的问题,老师通过弹奏两段不同节奏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休止符带来的节奏上的区别以及欢快的情绪。踏踏实实的让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学好歌曲。并通过加入伴奏乐器,对学生进行了节奏练习,加深了孩子对歌曲的认知和理解。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理解,将语文,美术,舞蹈,科学等学科融入进来,培养孩子的创新综合能力,充分践行新课标“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突出课程综合的教学理念。最后通过小结,主题升华,让学生们要像春天一样面对困难披荆斩棘,无惧风雨,战胜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时刻充满希望。感受与鉴赏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是一次非常好的自我锤炼,今后我会继续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不断探索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再接再厉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