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一次完整的封建和册命程序须有三个环节:封建、册命典礼前的准备;封建、册命典礼时的命官授职;封建、册命典礼后的具体落实。西周的这一做法( )
A.保证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实施 B.解决了统治阶级内的矛盾冲突
C.确立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D.彰显了朝廷对地方统治的重视
2.汉代立国之初,统治者致力于秦代遗存图籍的搜集,并由丞相萧何建造石渠阁,“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汉初统治者这样做意在( )
A.承袭秦朝的思想文化传统 B.尽快稳定社会并恢复经济
C.提高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 D.实施移风易俗来巩固统治
3.唐朝中后期,除传统的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外,经商、家庭编织、家庭规模养殖等都成为不少农民的现实选择,农民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和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均田制的崩溃 B.土地兼并的盛行
C.两税法的实行 D.雇佣关系的出现
4.有学者认为,“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格”,整个文学领域弥漫着浓郁热烈的议论风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篇末议论千古不朽。类似情况在其他文学家的作品中也随处可见。这反映了当时( )
A.复兴儒学的实际需要 B.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C.文学体裁的创新发展 D.通俗文学的日益流行
5.下表为明成祖时期北边(北方)之外军镇设置表。明代军镇的设置( )
军镇 时间 将领 将印 资料来源
两广 建文四年 韩观 征南将军 《明太宗实录》卷19
江西 永乐元年 李浚 无 《明太宗实录》卷19
湖广、贵州 永乐十四年 梁福 无 《明太宗实录》卷174
A.有利于国家军事重心转移 B.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助推国家军事效率的提高 D.有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6.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保国”的前提在于知晓“保天下”的意义和价值,“保天下”方可“保国”。这实际上着重强调了文明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存在都是以文明共同体作为前提和基础。顾炎武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明清之际(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社会的剧烈动荡
C.主流思想的嬗变 D.商品经济的活跃
7.据晚清海关税收统计,1864年中国进出口税共6906028海关两,1894年15366311海关两。30年时间海关税收增长了1倍多。外国进驻中国的商业机构及其来华人数也逐年增多,到1894年共有外国商号552家,从业人员9350人。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遭遇瓶颈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趋于紧密
8.某学者认为,1895年的公车上书以士人集体上书请愿的方式,将维新变法的改革方案公诸于世,从而冲破了清朝不准读书人干预朝政的禁令,“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该学者意在强调,“公车上书”( )
A.开创了全新的政治斗争方式 B.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 D.引起了权力结构的变化
9.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将所属军队的编制分为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队、医队(如下表所列)。这一做法( )
项目 内容
基本编制 8人为1排,3排为1列,共25人;4列为1队,共107人;4队为1营,共444人;4营为1标,共1800人。1标中设1个炮队、1个工队、1个医队、1个辎重队(编制暂由标统决定)
相关待遇 步兵每月饷银10元,排长20元,副排长15元,号旗手、号筒手15元,鼓乐手、旗手20元,列长40元,队长100元,营长300元,标统500元
A.提高了军人的福利待遇 B.避免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扩大了湖北的政治影响 D.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0.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倡言,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胡适也主张,“个性解放”就是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皆以“巩固个人利益为本因”。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旧道德的弊端得到纠正 B.知识分子对传统伦理进行反思
C.新习俗与新风尚被人们接受 D.民主与科学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11.1923—1926年,《新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刊,除了更为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据此可知,《新青年》在当时(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C.彻底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12.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晋察冀边区部分剧团积极招收各界人士参与,包括京剧演员徐廉、吴子卿等,文化名人张季纯、李伯钊等。同时,剧团还吸收一些学生和流亡儿童。这些做法旨在( )
A.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B.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反击国民党反共倾向
13.毛泽东在1947年7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解决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这一讲话( )
A.有利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意在使全党坚持“两个务必”
C.有助于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意在优化“三三制”政权建设
14.1951年,祖国人民给所有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统一制作了一枚刻有“最可爱的人”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据不完全统计,仅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抗美援朝前线就收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慰问物品达250车皮。这反映出抗美援朝( )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5.如图为1984、1988、1992年三届夏季奥运会召开期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高频词云图(字号越大,频次越高)。这反映出当时( )
A.“三老四严”的作风过硬 B.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浓厚
C.“双百”方针得以重新恢复 D.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形成
16.下表为2010、2015年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简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国内生产总值(汇率法) 国内生产总值(PPP) 货物出口总值 外汇储备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
2010 3 2 2 1 3 2
2015 2 1 2 1 2 2
A.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D.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汉武帝时,皇帝开始任用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加以中大夫等官,形成内朝。后来,汉武帝设置大司马统领内朝官。汉武帝以后,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丞相更名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并称“三公”,三公制度逐渐建立。东汉时,一切机要政务皆由尚书台控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八座”之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其时有八座联名署事制度。唐朝建立后,以尚书令、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为“八座”。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八座”往往需要听取和集中省内各部门和官员的意见,召开月例会和专题会等会议。
——摘编自方本新《唐代尚书“八座”会议初探》
材料三 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民政与军政,互相牵制有贻误军国大政的弊端。为调整这种权力关系上的矛盾,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南宋宁宗以后,以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四 清代前期,军机处设立之前,先后协助皇帝处理题本奏折的是内阁和南书房。军机处设立之后,由于地近禁廷,便于宣召,深受皇帝宠信。军机处最主要的人员可分为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乾隆朝之后,军机处奠定了其成为朝廷“行政枢纽”“行政总汇”的地位。
——摘编自郑伦班《军机处与清末中枢机构改革初探》
(1)指出材料一中“大司马”的职责,并说明汉武帝设立“大司马”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从汉武帝到宋代中枢机构的演变。(4分)
(3)根据材料四,简述清代军机处成为朝廷“行政枢纽”“行政总汇”的史实依据。(6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清两代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依据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而民营手工业则是依靠市场作为导向,雇佣的劳动力作为血液,进行某一产品的生产活动,因为交通运输、生产技术或生产资源等原因,部分手工业在特定区域发展迅速,并成为该区的代表行业。也正是因为手工业生产管理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才促成了手工行业早期工业化的发生,从而继续推动手工业前进。
——摘编自吴兰兰《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针对晚清小型兵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粗糙等状况,李鸿章等人逐渐形成了创办近代大型军事工业的认识。如1865年,得知美商出售上海虹口的旗记铁厂时,李鸿章授意丁日昌购买。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期渐收回利源”,使“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运贩;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企图以此来克服由于海关入超递增而造成的财政危机。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期和后期,它们的发展比军事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新转化的历史产物,促进了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摘编自冯元魁《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等
材料三 下表近代企业性质与资本组织关系表
企业性质 资本组织形态 资本与经营之关系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国营近代企业) 官办(独资) 官资官营
官督商办(股份制) 商资官营
官商合办(合伙、股份制) 官商合资、官营
民间商办企业(民营近代企业) 独资 独资者自营
合伙 资本家合伙经营
股份制 大股东经营
——摘自王处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并解释发展的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洋务运动的发展,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 时期 主要特征
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156个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化建设,发展合作社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上述基本任务,“一五”计划还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和相应的重要指标: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也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贸易业,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加强人员综合素质,要逐步改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继续创新手工业,加大生产和出产速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席芬芬《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确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它是在汲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双百”方针非一朝一夕之功。1951年,毛泽东谈到了“百花齐放”;1953年提到了“百家争鸣”;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明确了其地位。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与“双百”方针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双百”方针提出并贯彻实施的历史意义。(8分)
肇庆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D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了西周时期一次完整的封建和册命程序的三个环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彰显了朝廷对地方统治的重视,故选择D项。A项表述中,“保证了”说法绝对,且材料也无法体现嫡长子继承制,故而排除;材料没有统治阶级内矛盾冲突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C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排除。
2.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初统治者注意搜集秦代遗存的图籍并妥善保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做法意在尽快稳定社会并恢复经济,故选择B项。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材料与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移风易俗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唐朝中后期”“农民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两税法的实行,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便于农民经营方式多元化,故选择C项。均田制的崩溃、土地兼并的盛行与材料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排除A、B两项;雇佣方式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项。
4.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文学强烈的政治风格”“议论风气”有助于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故选择A项。材料无法反映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没有文学体裁创新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
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明成祖时期北边(北方)之外军镇的设置有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选择D项。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
6.B 【解析】材料所述顾炎武的主张实际上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明清之际社会的剧烈动荡有关,故选择B项。市民阶层的壮大、商品经济的活跃与材料所述现象无关,排除A、D两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而不选。
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说明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趋于紧密,故选择D项。A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B项表述与近代中国史实不符,故而不选;材料无法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遭遇瓶颈,排除C项。
8.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士人集体上书请愿的方式”“将维新变法的改革方案公诸于世”“冲破了清朝不准读书人干预朝政的禁令”“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意在强调公车上书开创了全新的政治斗争方式,故选择A项。材料无法体现公车上书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排除B项;公车上书实际上属于改革,并非民主革命,排除C项;材料没有权力结构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9.D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将所属军队的编制分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队、医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北军政府的做法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择D项。材料无法体现军人福利待遇的提高,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材料没有湖北政治影响扩大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10.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观点是知识分子对传统伦理的反思,故选择B项。材料仅仅是言论,无法体现封建旧道德的弊端得到纠正,也没有新习俗与新风尚被人们接受的信息,排除A、C两项;D项表述中,“深入人心”的说法过于绝对,故而不选。
11.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青年》在当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故选择A项。民主革命转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排除B项;材料所述时间段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排除C项;D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
12.C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察冀边区部分剧团积极招收各界人士参与”“同时,剧团还吸收一些学生和流亡儿童”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做法旨在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非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故选择C项,排除A项。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在国共对立时期,与材料所属时间段明显不符,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
13.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47年7月”“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言论有利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故选择A项。“两个务必”是在1949年提出的,排除B项;1947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进攻阶段,排除C项;D项表述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D项。
14.D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制作了一枚刻有‘最可爱的人’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抗美援朝前线就收到来自祖国各地的慰问物品达250车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择D项。1953年,三大改造尚未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还未建立,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就已经站起来了,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
15.B 【解析】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1984、1988、1992年,这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通过云图中的关键词“比赛”“金牌”等可以看出当时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浓厚,故选择B项。A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并不相符,故而不选;D项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故而不选。
1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2010、2015年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变化主要缘于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故选择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排除A项;2001年,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B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而不选。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4分)
(1)职责:统领内朝官。(2分)目的:加强皇帝权力。(2分,言之成理即可)
(2)从汉武帝到唐,由内外朝制发展到三省六部制;由唐到宋,三省六部制逐渐发展到二府三司制,后宰相兼枢密使成定制。(4分,意思相近即可)
(3)史实依据:前提:深受皇帝宠信;职责: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并上传下达;其他类似机构: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6分,言之成理即可)
18.(14分)
(1)表现:官营手工业依据行业差异选择组织模式;民营手工业以市场为导向,采用雇佣方式进行区域性专业生产。(4分,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统治政策的调整;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言之成理即可)
(2)发展:由创办小型兵工厂到创办近代大型军事工业,中后期大量创办近代民用企业。(2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推动了中国工业近代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2分,答出其中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但洋务运动改造中国的力量有限。(2分,言之成理即可)
19.(12分)
【示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外事工作推动了对外关系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2分)
阐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中国对外关系新格局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家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对非洲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同欧洲、拉美之间也相互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中国共产党的外事工作与国家外交战略相互配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8分)
综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外事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为对外关系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说明: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
20.(12分)
(1)“一五”计划要求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而“双百”方针适应了这种需要,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4分,言之成理即可)
(2)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有助于开展社会主义建设。(8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且符合题目要求亦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