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生活着一群早期人类,经考古发现,他们已经学会长时间保存火种。这群早期人类最有可能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2.西周,新封的诸侯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这一举措
A.犒赏了宗亲和功臣 B.形成了严格的等级界限
C.保证了国家的兵源 D.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3.2023年3月5日,由河南博物院和无锡博物院联合主办的“江河辉映中原与江南青铜时代考古文物展”在无锡博物院正式开展。提到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
A.四羊方尊 B.铜冰鉴 C.司母戊鼎 D.勾践剑
4.在孔门弟子当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兼爱”“非攻”B.“有教无类” C.顺应自然 D.注重德育
5.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这表明秦朝
A.法律严苛 B.徭役繁重 C.赋税沉重 D.兵役沉重
6.驷马安车(见下图)是秦汉时期高官才可以乘坐的车。汉初,驷马安车几乎没有,但经60余年后,驷马安车遍布街巷。这一变化得益于汉初实施的
A.统一车轨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以德治国政策 D.轻徭薄赋政策
7.汉武帝时期,他和卫青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使得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保卫了祖国山河。材料中的“他”是
A.蒙恬 B.班超 C.司马炎 D.霍去病
8.东汉中期以后,大权由太后任用亲戚和皇帝任用近侍轮流把持。据此可知,东汉中后期的典型特征是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9.西汉时,西域的核桃等农作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胡琴等乐器进入汉族的生活;汉朝军队使用的“坎儿井”技术在新疆逐渐推广。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甘英出使大秦 B.和亲政策的实行
C.张骞出使西域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0.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在他的风靡整个世界、影响力空前的著作《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了第七位。蔡伦上榜的理由有
①扩充了造纸所需原料的来源 ②发明了最早的书写用纸
③改进了造纸的工艺 ④便利了纸张的推广使用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其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宋 B.魏、蜀、吴
C.吴、齐、梁 D.宋、齐、梁
12.贾思勰搜集了丰富的文献和农谚,访问老农,并经过实地观察和亲身实践之后写成一部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的总结性著作。这部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兰亭集序》 D《大明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六国中,秦人是最犷野矫健的,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他们养成循规蹈矩的习惯,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
一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钢》
材料二:
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乌兰察布史》
(1)材料一中“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一措施?(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商鞅和孝文帝这两位改革家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2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分封诸侯只能是权宜之计,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势在必行…封建制式邦国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只不过,最好是安乐死。于是,汉武帝给了温柔一刀。
—摘编自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材料三:自从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以后,……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变成了东方世界之罗马教皇,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
——摘编自《秦汉史》
(1)材料一图A秦始皇于公元前 年完成统一大业。(1分)图B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丞相掌管 事务;(1分)在地方,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制度)。(1分)公元前209年, 、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并建立了“张楚”政权。(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实施“温柔一刀”的具体做法。(2分)并简述这一做法产生的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后产生的影响。(2分)汉武帝为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在长安兴办了哪一机构?(2分)
1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半两钱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衡器八斤铜权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材料二:在这种背景下,他开始推出一系列强硬的国营化经济政策。首先是利润最高的产业改革:铸钱、煮盐、冶铁等有关的制造业被国营化;其次是流通改革:统购统销,物价管制,两者相互配合;第三是税收改革:征收商人资产税,致使大批中等以上的商贾破产。
—摘编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汉武帝变法》
材料三:两汉地方官在江南地区推广先进的犁耕技术,着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改变了江南的落后状况。汉末,中原民众深受战争的苦难,而此时江南地区相对稳定。北人南渡,加之江南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且东吴政权采用适当减少农民徭役与赋税,禁止恶吏扰民等措施,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初步开发。
----摘编自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
(1)材料一所示图片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2分)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项措施产生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孙吴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4分)
西咸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
1. B 2.D 3.C 4. B 5. A 6. B 7. D 8.C 9.C 10. A 11.B 12.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12分)(1)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2)因素:汉族劳动人民和士人的流入;拓跋珪重视农业的发展;采取了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措施: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每点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3)优秀品质:积极学习先进文化的精神;冲破旧思想、旧束缚的勇气;敢于创新的精神;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斗争的毅力等。(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14.(12分)(1)221;(1分)行政;(1分)郡县制;(1分)陈胜。(1分)
(2)措施:推行“推恩令”。(2分)作用: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分)
(3)影响:使孔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机构:太学。(2分)
15.(12分)(1)类型:实物史料。(2分)影响: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2)措施: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立盐官、铁官,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向商人征收资产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3)原因:两汉时期先进农耕技术的传入奠定基础;北人南迁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孙吴政权的得力措施;南方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