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十校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A 强加因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来的磅礴的力量除了科学家精神
的作用,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B 无中生有。“质量在提高”于文无据。D 曲解文意。原文中
前后两者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2.D。“已成为……为百姓喜闻乐见”无中生有。
3.A。B选项体现了“爱国”,C选项体现了“协同”,D选项体现了“求实”。
4.(1)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教育导向护航。(2)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创新凝聚力量。(3)科学
家精神让人才发展薪火相传。(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5.(1)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政策内容,充分理解青少年的价值需要,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
结合,以舞台为媒介,不断扩大大师剧的参与度和覆盖面。(2)参演舞台剧的青年师生:
认真感悟科学家精神,深度挖掘科学家故事,秉怀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践走访获取第一手资
料,使舞台剧更加真挚感人。
(每点 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 D。 D.“幻想和自欺欺人”错误,生活里希望支撑着“心魂从轮椅中站起来”,这是生活
里的希望让史铁生的灵魂站起来,人生有了一方清朗的天空,是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了他
对生活的感悟。
7.C。 A.“怨恨”分析错误,连用“拉住”“挣脱”与“笑闹”“哭喊”两组动词,生动
地诉说一个人在离开襁褓时的不舍与伤痛,具有象征意味。
B.“不耐烦”分析错误,心理描写很细腻,非常真切地表现了幼小的“我”在初涉人世的
惶然与茫然。
D. “感慨不公”分析错误,结尾用两个疑问句,把胡同与命运同构在了一起,表现了史铁
生对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的迷惘、追索和敬畏。
8. ①“阳光与温情”指的是母亲和奶奶的呵护;乡邻大度的接纳;妻子的理解与关爱;僧
人的念经声和教堂的钟声给“我”美丽的遐想。(一点 1分,答出 2点 2分)
②“难以抹去的忧郁”指的是学会了谄媚和防备;感受了孤独;双腿残废后的彷徨。(一点
1分,答出 2点 2分)
9.①作者的人生故事以“胡同”为背景,成长和命运与胡同的漫展融合在一起。
②胡同“延伸、连接、枝枝叉叉”意味着作者命运的复杂、坎坷和未知;
③胡同“密如罗网”“曲曲弯弯地隐没”暗示着作者自身的宿命;
④胡同浸透了作者的成长经历,是作者成长成熟的命运见证。(每点 2分,答对三点 6分,
言之成理即可)
10.BDG
11.C词义不相同,至于泰安,于为引出对象;寄蜉蝣于天地,于为在。
12.C(没有运用比喻,烛为名词作动词,照耀。也不是直射南面天空,而是积雪反射映照南
面的天空光彩夺目)
13.(1)时间长了,博通的儒家学者逐渐出现,贯穿各类经典,互相比较证明,择取那些优
善的说法。(“通儒”“左右”“长”、语句通顺,各1分)
(2)等到已经登上了山顶,只见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既”“负”“烛”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宋儒之前各代学术都有弊端,汉儒不知沟通,魏晋空谈放诞,南北朝分裂对峙,唐儒
缺失标准等②宋儒使得各种经书有了确定的解释③宋儒讲学影响了明朝士人,他们守持节义
,虽有昏君但明朝能久而后亡。(每点1分)
{#{QQABJQ6EogAAAhBAAQhCQwHICgKQkAGACAoGQEAEIAIAiQFABAA=}#}
15.C“虽无关已亡宋朝的尊严,但影响籍贯郡望的清誉”有误,诗中颈联表达谢枋得此次赴
京师能否守节关系到宋王朝声誉,虽然无法改变灭亡的结果。
16.①开篇落笔大气体现铮铮骨气。作者写朋友得到上天的眷顾,盼望他此次北行,不要畏
惧,勇敢坚守自己的忠贞的节操。②用比较(用典)体现浩然正气。颔联作者勉励朋友要向
屈原、诸葛亮学习,为了国家,不要屈膝投降,敢于牺牲。颈联“无补”“仍关”对比强调
了守节关系到国家声誉和民族气节。③用直抒胸臆(或议论)体现慷慨意气。尾联点明一个
人为国家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何必要葬身家乡,每年让儿女去吊唁哭泣?形象地概括出古代
义士以身殉节的生死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8.A实物、图纹、文字文献 (只要答出三个词语即可得 2分,写对两个得 1分,只写对 1
个不得分)
B在文字产生之前(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第①处,可修改为:即通过分析复杂图纹的结构及其数量关系(“即”和“是”重复,
删去其中一个,保留“是”也可)
第③处,可修改为:为古代图纹的系统性解读奠定可靠基础(“固定”与“基础”搭配不当)
第⑥处,可修改为:不仅是装饰品或美术品(关联词搭配不当)
(每处 2分,共 6分)
20.望文生义 无法无天 返璞归真
21.D
例句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A.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B.引号表示讽刺、否定
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22.“这样”指代乡土社会不需要任何约束和规则;(2分)“的确”一词起到加强肯定语
气的作用,指出有些人存在这样的想法。(2分)
23.审题参考:题目要求我们对当下以“跨界”和“融合”为关键的经济、传播、社会、文
化等现象保持思辨态度和理性的思考。既要热情乐观地看待这种日新月异的创新行为和创造
现象,跨界才能闯世界,创世界;融合才能在博弈中实现共赢。但同时也要理性的看到乱象
背后的本质和原因,“跨界”营销但不能“越界”营销,创意可以有但底线不能无,融合不
是乱品瞎凑这些已足够发人深省。学生应做辩证统一的思考和权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
值观,践行包容而发展的文化观,给出自己作为年轻一代的看法和主张。
参考立意:
1.以创新和共赢为目标的跨界和融合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现代社会的必选项。
2.融合固然带来活力和动力,但要以符合规律,遵循审美,尊重文化为前提和根本。
3.在拥抱日新月异的多元融合现象的同时,应该理性而审慎地思考,少一些浮于形式,多一
些苦练内功。
文言文译文:
材料一:
孔子去世后,大道便衰微了。汉代儒生在秦始皇毁灭学术之后,开始设立专一的师门,
各家抱住一部经书,老师学生一代一代地传授,同辈之间怒恨嫉妒,不肯互相交流理解彼此
的学术,对于圣人的道理,就像相互之间建筑了墙垣,闭塞了门户里巷一样。时间长了,博
通的儒家学者逐渐出现,贯穿各类经典,互相比较证明,择取那些优善的说法。到后来又衰
弱了,便用谶纬的说法夹杂其间,用怪癖卑俗琐碎的东西搅乱学术,世人又讥笑这类学说。
大约到魏晋时期,清谈空论的风气大盛,学者们都以擅长清谈为高雅,把章句之学看得尘垢
{#{QQABJQ6EogAAAhBAAQhCQwHICgKQkAGACAoGQEAEIAIAiQFABAA=}#}
一般,一个个放纵怪诞,萎靡颓伤,直到天下灭亡。然而世间还是有人喜欢那些清谈家的言
论,不忍心废弃。从此南朝北朝分裂对峙,学术主张也不相同,一直持续了五百多年。唐朝
统一天下,兼采南北两派的长处,确定作出经义的疏解,明白告示天下统一贯彻,但所取观
点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还没有折衷是非,取得公认的说法。到了宋代,真儒才领会了圣人
的要旨,各种经书才大致有了确定的解释。元代明代遵守宋儒的观点,并制定求取功名的法
令。当明代屡次出现昏君败坏政治,士大夫却能维持国家纲纪法制,明确守持节操道义,使
明朝维持了很长的时间才灭亡,这大概是宋儒论述理学的效果吧!
{#{QQABJQ6EogAAAhBAAQhCQwHICgKQkAGACAoGQEAEIAIAiQFABAA=}#}金华十校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卷
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规定用笔将所有的答策写
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技工
作者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酒的科学家精神,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救育部启动实施“共和国的脊梁一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
程”,重点动员支持一批高校创作排演以现当代著名科学家和科技界民族英雄为主题的舞台剧,
用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讲述一批德学双餐、对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
大贡献、在科技界具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大师的动人事迹,成为了当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弘
扬科学家精神的一次大胆创新。
十年来,主办部门从两部门增加到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因中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
院、中国文联等6部门,演出涮目也从第一批的6部扩大到现在的20部。剧目的数量和质量在
发生变化,但坚持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经典原创剧目的定位始终未变,用讲故
事的方式弘扬科学家精神也从未过时。科学大师剧成为了高校开展“大思政课”的生动蓝本,也
是科学、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最好诠释与最佳案例。
通过舞台刷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关键在于故事挖掘。每一名参与科学大师剧创作的师生
都会花费大量的深余时间对拟排演的科学家人物进行深入了解,通过大量阅读传记手稿、实地
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
按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要求,参与科学大师剧创排的高校师生在对科学家故事进行
艺术化加工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尊重重大事实的科学性,将追求真理、严道治学的求实精神摆
在首位。天津大学原创话刷《侯德榜》剧组曾先后多次组织动员参演师生赴北京、天津、大连、南
京、福建等地,拜访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集团公司、
永利化工天津碱厂等单位,实地追踪侯老的生平足迹,现场采访侯老亲属后人、秘书等,查阅书
籍和历史文献千余份,在整理了10余万字的一手资料后,才据此创作了话剧《侯德榜》的剧本初
稿。
党的二十大对科技强国建设和弘扬科学家精神捉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
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新要求,也是对推进高水平科
十校高一语文试题卷一1(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