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9.2《液体的压强》预习
一、知识预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①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②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壁有压强。
2.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
使用方法:没有力作用在薄膜时,U形管液面相平;探头薄膜受到的力越大,U形管液面差越大,说明压强就越大。
3.液体压强的规律: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液体压强公式:。
其中,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是深度,指从液体内部某一位置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5.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原理: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
二、预习练习
1.如图所示,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A.压强减小,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压力减小
2.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3.下图中,能正确描述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是( )
A.B. C. D.
4.(不定项)下列现象或器具中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是
A.洗手间下水管 B.钢笔吸水 C.洒水壶 D.流体压强计
5.(不定项)修筑河堤总是下部比上部宽,这是因为( )
A.堤下部宽稳度大 B.河堤下部宽便于施工
C.河堤底面积大,对河岸的压强小 D.河水在河堤下部压强大
6.(不定项)如图是“探究液体压强规律”实验得到的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B.A、B两种液体密度关系是ρB>ρA
C.A、B两种液体密度关系是ρA>ρB
D.相同容器中各装满一种液体,装满A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压强较大
7.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不同的相同液体,它们的高度相同,则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 F乙(选填“>”、“=”或“<”)。
8.河水的深度越深、压强 ,为了使拦河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m,当水库水位为175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Pa。(g取10N/kg)
9.注意: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大气压变化而变化,与管的 、倾斜程度、 ,向下压还是向上提都无关。公式中的h是 到底部的距离,只有当 时才等于水银柱长度,其他情况都 于水银柱长度。
10.连通器特点:当装有 液体且液体 时,连通器各部分液面高度总相等应用:锅炉水位计,船闸,茶壶。
11.连通器定义:上端 、下端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12.密闭液体的传递特点为:能大小不变的传递 ,不能大小不变的传递 。
13.液体压强的公式: , 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14.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 ,且液体具有 。液体从容器侧壁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 有压强;喷泉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内部向 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 性,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5.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遭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长江水的密度 (选填“变小”或“变大”),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对堤坝的压强变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了,加大了防汛的难度,因此堤坝应设计成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更安全。
16.如图,容器中装有深度为10cm,质量为70g的水,已知容器的质量为30g,底面积为5cm2,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 Pa(ρ水=1×103kg/m3,g=10N/kg)。
17.如图所示A、B两管中装有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则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的压强pA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B。
18.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压强计是通过观察形管两端液面的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大小,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2)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 的关系,结论是:在液体密度一定的情况下, ;
(3)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 (选填“有关”或“无关”);
(4)要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图进行对比。
19.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步骤如图,图中甲到戊的容器中的液体均为水。
(1)实验时,通过比较U形管两边 来比较液体压强大小;
(2)根据 三次实验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3)小明根据丙、丁、戊三次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20.如图,一个平底铁桶的质量为2kg,桶的底面积为200cm2,往桶内倒入10kg的水,水的深度为30cm,将桶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3)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9.2《液体的压强》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C
5.ACD
6.ACD
7. = =
8. 越大 1.75×106
9. 粗细 管长 液面 竖直 小于
10. 同种 静止不动
11. 开口 连通
12. 压强 压力
13.
14. 重力 流动性 侧壁 上 流动
15. 变大 上窄下宽
16. 1000 2000
17.大于
18. 高度差 转换 液体深度 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无关 乙、丙
19. 液面的高度差 甲、乙、丙 相等 深度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