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最苦与最乐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30 08:04: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9张PPT)
16* 最苦与最乐
七年级下
一代人担负一代人的责任,民国时代的青年是被时代选中,并去践行爱国精神的先锋。今天的我们在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足的时代中,该如何尽责?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整体感知
4
最苦与最乐
5
探析语言特点
6
检查预习
1
思考探究
7
课堂小结
8
积累拓展
9
教学环节
揽( ) 契 ( ) 解( )
督( ) 循 ( ) 卸 ( )
曾 ( ) 惠( )
释 ( ) 悯 ( )

zēnɡ
xún

mǐn
lǎn
xiè
huì
jiě
shì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如 重负
悲天 人


检查预习
词语辨析
如释重负 轻装上阵
卸载掉思想的负担,人就会____________,心灵便会长出翅膀,飞翔也就变的自由自在和无牵无挂。
如释重负
相同点 都指放下包袱时的轻松自在的状态。
不同点 “如释重负”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侧重于表现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轻装上阵”比喻去除思想顾虑,轻松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侧重于工作或学习之前思想解放后的状态。
达观:
如释重负:
海阔天空:
悲天悯人: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像放下重担子一样,形容解除精神压力后心情轻松愉快。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1. 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重点)
2. 品味文章语言,感受作者的表达风格。(难点)
3. 领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人生的苦乐观,树立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著有《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论据用来证明观点、看法、态度的材料(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么证明”的问题。
文学常识
知识必备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引出论述中心,提出论点。(引论)
分析问题就是摆出论据来证明论点。
(本论)
解决问题就是得出结论。(结论)
常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对比论证
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论证论点。
道理论证
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见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的成立。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论证观点的正确。
整体感知
略读全文,提取信息,完成作者的观点。想一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
是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人生应当 , 而不能 。
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
尽责任
负责任
逃避责任
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按照作者的观点,课文层次该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
(第1-3段)
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能尽责的观点。
第二部分
(第4段)
论述“尽责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第5、6段)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进一步阐述尽责才能获得快乐。
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三方面内容的?
作者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文章开篇用了一连串的排比设问,提出了“贫”“失意”“老”“死”这些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并一一加以否定,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最苦与最乐
作者是怎样论证“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的?

失意
老、病、死
否定:
知足
安分
达观
通过与贫穷、失意、老、病、死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未了的责任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提出论点
对比论证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正面)
(反面)
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避。
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
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
产生苦痛
延伸
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
举例论证
层层深入
作者从具体的生活情境(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开始论述,这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易于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进而叙述未尽责任的痛苦状况(不敢见面,睡不安宁,梦里有影子缠着),有力地论证了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人生最苦的事是负责任。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乐从苦中来,才是真乐。
道理论证
作者是如何论证“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
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得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卸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我们为什么要勇于尽责呢?
正面理由:
反面理由:
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
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探析语言特点
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句,用一连串的问句,对常人所认为的最苦的事,一一加以否定,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合作探究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反问句,加强语意,强调尽责任是每个成人都躲不了的。这就像一位长者在与读者促膝长谈,语言平实而亲切。
排比句,列举出生活中不负责任的种种情况,把未尽责的痛苦心情表达得生动真切,增强了行文气势,使语句流畅。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多种变换的句式使文章显得不单调,语言流畅生动。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作者谈论的话题又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谈论起来自然多一份审视,多一份深思熟虑,于是就形成本文所特有的凝重。这里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
语言庄重平实。
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语气词,可以体会到梁启超先生谆谆告诫中又不乏平实而亲切,庄重而轻灵的语言风格。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衔接词,因为上文说尽责任就是快乐,这里用“然则”转折,通过引用先贤的话说明苦与乐的辩证关系,进而回答读者“将责任卸却”的疑问;从而使得说理无懈可击,使论证更加严密,形成一气贯通之势。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引用古语、俗语恰当地表达了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心情,语言简洁且通俗易懂,富有轻灵之气;引用名人名言,既有书卷气,又使说理更加有说服力。
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
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
成语形象地表现出责任尽完之后无比放松、愉悦的心情,所用对偶句概括了世间伟人所尽的大责任。这里使用的成语和对偶句都很有概括性和表现力。
语言精炼简洁、用语恰当。
透过本文独特的语言,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苦乐观的正确价值取向和品格修养
梁启超先生的人格魅力
人在世上对人、对事、对已、对社会、对国家民族应尽的责任内涵
梁启超先生流畅、凝练的语言的力量
语言庄重
本文的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是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
语言轻灵
本文语言轻捷自如,有一股灵动之气,主要表现在多种句式、表达方式、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
小 结
语言流畅
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行文气势的流畅,有力支撑了论证。
语言精练
使用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思考探究
题目“最苦与最乐 ”前后能不能交换位置?
不能。文章先论述的是“最苦”,后论述的是“最乐”,交换后标题就与文章的内容、结构不一致了。
合作探究
作者在论证责任是最苦时,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答案呢?
因为把贫困老死之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否定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答案、合理的答案。这时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显得突兀,而有一种水到渠成之妙。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作者通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是想告诫我们什么?
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课堂小结
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读来脍炙人口,掩卷沁人心脾。文章从最苦与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什么是责任?同学们知道有哪些人是勇敢担当责任的呢?阅读下面的人物事例和名句,深入思考,写一篇主题为“责任”的作文。500字左右。
作业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敢于担当的精神表现在每到一地为官做出斐然政绩;面对不正之风,哪怕是当朝太后、皇上、宰相之不正也敢于斗争。更为难得的是,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存亡之秋,他敢于挺身而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年轻时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始终把解决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
袁隆平
“我有两个梦——禾下乘凉、覆盖全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的地位向上升 ,我们的责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责任愈重。权力的扩大使责任加重。 ——雨果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周国平